养生健康

宝宝缺碘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缺碘的症状

宝宝缺碘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缺碘的症状

作为孩子的母亲,首先应该密切注意,宝宝的身体、起居和动作等方面有无异常。特别是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重病区,也就是流行有粗脖子的地方,对新生儿更应特别注意。

如果发现宝宝出生后哭声无力、声音嘶哑、腹胀、不愿吃奶或吃奶时吸吮没劲、经常便秘、脑门也比一般的宝宝大、皮肤发凉、浮肿以及皮肤长时间发黄不退时等,应该及早到医院检查确诊。

长期吃无碘盐会怎么样 无碘盐哪里有卖的

各调料门市,便利店或网上

无碘盐和碘盐应交替吃,长期吃一种盐都有害处!中国是一个极度缺碘的国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所补充的碘很少,达不到日常消耗标准。当你长期食用无碘盐时,有可能出现缺碘症状,严重点可能得大脖子病。一般无碘盐是病人吃的,正常人还是吃碘盐就可以了!虽然固定吃一种不好,而且无碘盐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必要要特殊渠道才能购买的,而且买的人一般都是甲亢患者!由于中国饮食习惯,在炒菜时,都是放盐后还要炒一会,那样基本是补充不了多少碘的,所以,吃碘盐就行了,无碘盐还是少吃为好!

碘缺乏原因

1、环境因素

宝宝碘缺乏的原因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缺碘,尤其是冰川冲刷地带和洪水泛滥的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也造成了环境缺碘。山区缺碘的文献报道众多。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多分布在山区,主要因为山区坡度大,雨水冲刷,碘从土壤中丢失所致。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缺碘可能因为历史上频繁的泛滥,以及地下水的运动活跃造成。

2、水源因素

部分地区水中碘的含量较低,与碘缺乏病的发病率有关。在我国的西安、宝鸡、石泉及蓝田等地区,饮水中的碘含量较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也较高。

3、孕妇怀孕期间缺碘

妊娠期间孕妇如碘的摄入不足,血浆中无机碘离子浓度降低,甲状腺产生的T3、T4较少,血液中T3、T4减少,以致通过胎盘的T3、T4减少,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胎儿的生长发育即出现了一系列的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出现症状。

4、膳食因素

膳食因素也可加重碘的缺乏。

(1)膳食中缺碘

人体碘的供给约60%来源于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的碘缺乏可导致植物性食品中碘含量不足。

(2)低蛋白影响碘的吸收和利用

低蛋白、低能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浆蛋白结合碘(PBI)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升高。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可影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和利用。

(3)葡糖硫苷棉豆苷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

关于碘缺乏的膳食因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葡糖硫苷棉豆苷,它是木薯中的一种成分,蔬菜中如甘蓝、卷心菜、大头菜、荠菜中也含有葡糖硫苷棉豆苷的水解产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

(4)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化物

人们普遍认为玉米、小米、甜薯、高粱及各种豆类中在肠道中可释放出氰化物,进而被代谢成硫氰酸盐,可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化物。

(5)钙磷含量高

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可妨碍碘的吸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

上述各种饮食因素至人体缺碘,不能满足儿童合成甲状腺素的最低要求,可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如长期缺碘,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垂体分泌TSH增加,甲状腺体积增大,则出现弥漫性甲状腺肿大。

5、药物因素

宝宝如果有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四环素、磺胺类、咪唑类等药物,这些药物会干扰酪氨酸的碘化过程,也有一定导致甲状腺肿作用。

宝宝碘缺乏症

1、最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

2、身体矮小,下肢较短,年龄越大越明显

3、即聋又哑

4、面容丑陋

5、瘫痪

无碘盐正常人能不能吃

可以吃,但不易经常吃,无碘盐和碘盐应交替吃,长期吃一种盐都有害处!中国是一个极度缺碘的国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所补充的碘很少,达不到日常消耗标准。当你长期食用无碘盐时,有可能出现缺碘症状,严重点可能得大脖子病。一般无碘盐是病人吃的,正常人还是吃碘盐就可以了!虽然固定吃一种不好,而且无碘盐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必要要特殊渠道才能购买的,而且买的人一般都是甲亢患者!由于中国饮食习惯,在炒菜时,都是放盐后还要炒一会,那样基本是补充不了多少碘的,所以,吃碘盐就行了,无碘盐还是少吃为好!

宝宝什么情况下需要补碘

一般如果宝宝有缺碘的症状就要给宝宝补碘了,缺碘对宝宝的危害很大,所以作为孩子的母亲,要格外注意宝宝的身体、起居和动作等方面有无异常。特别是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重病区,对新生儿更应特别注意。一旦发现宝宝有缺碘的症状就要尽早到医院做检查,及时的帮助宝宝补充碘。

1.宝宝初期是食物是妈妈的乳汁,数据表明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尿液中碘的水平会比用其他方式喂养的宝宝高出一倍,所以通过母乳喂养来给宝宝补碘是良好的途径。

2.碘含量高的食物是海产品,海带、紫菜等的碘含量都很高,所以妈妈可以每周给宝宝安排1到2次,用海带等食材熬煮成汤来喂食宝宝。

3.在给宝宝选择婴幼儿配方食品时可以选购含碘的产品,辅助宝宝补碘。

宝宝缺碘的症状有哪些 孩子防止缺碘的方法

妈咪应注意科学合理地为宝贝补碘,主要从食物中摄取,多吃些海带,紫菜,海虾等含碘量高的食物。专家指出,最物美价廉的补碘方法就是每周喝一次紫菜汤。

食用加碘盐是个很好的方法。碘盐随吃随买,不要长期存放,因为碘容易挥发,最好购买合格、定型的小包装碘盐:碘盐适宜放在密闭的盐罐里,并注意防热、防潮,最好存放在阴凉处。

全民存在的补碘的误区有哪些呢

碘缺乏病是目前世界上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于人类生活环境中缺碘而造成的一种地域性疾病,主要分布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洪水频繁地区以及生活水平较低的贫困地区,那里土壤中的碘被水冲走,又缺乏海产食品(海产品尤其是藻类的含碘量比陆生植物高2-3个量级),从而引起当地居民碘摄入量不足。碘缺乏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影响儿童脑发育而造成智力损伤,从而严重影响人口质量和健康水平。碘缺乏病是一种可预防而不可治愈的疾病,通过简单的补碘便可有效地预防。因此,世界上(包括中国)掀起了“补碘热”,有些国家或地区甚至采取强制性全民补碘。然而,由于补碘过量给人造成的危害却鲜为人知。摄碘过量不但无益,反而同缺碘一样也会给人造成危害,如引起智力低下、高碘甲状腺肿、碘性甲亢、甲状腺炎甚至甲状腺癌和碘中毒等,这些统称为高碘症。

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现行营养素供给量标准,每人每天碘的摄入量为:1岁以下40-50微克;1-6岁70微克;7-12岁120微克;13岁-成人150微克;孕妇175微克;乳母200微克。实践表明,当饮水中碘含量超过300微克/升,或每天每人摄碘量超过1000微克就会引起疾病,超过2000微克就会发生碘中毒。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长期摄碘量大于1000微克/天,约有3%-4%的人会发展成甲状腺肿。

由于地质地理条件的差异和生活水平的悬殊,碘的摄入量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如泰山山脉与华北平原接交处的一地区,地下水的碘含量为200-500微克/升,如果按每人每天食用3升水计算,当地居民每天仅从饮水中摄取的碘量为600-1500 微克,已大大超过了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如果再加上含碘盐和食品中碘的补给,碘的摄入量就会超过安全范围。据报道,同一省份的一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的甲亢发病率仅为0.14%。我国目前供应的含碘盐中碘的含量为20-80微克/克,若按每人每天食盐量10-15克计算,仅从碘盐中摄取的碘量就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安全范围。据统计,我国人均膳食摄碘量为139-203微克/人,若加上碘盐的摄碘量就会超过安全范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人均摄碘量并不低,只是分布不均匀。贫困地区或地质地理条件不利地区可能缺碘,甚至比较严重,并且出现碘缺乏病;而发达地区或者地质地理条件有利地区可能不缺碘,有些地区甚至超过了安全范围,并且出现高碘症。因此,如不加区分地全民补碘,在减少缺碘地区碘缺乏病的同时,必然会引起非碘缺乏地区人群的高碘症。据不完全统计,高碘症在日本、澳大利亚和我国沿海地区以及发达城镇已经出现,并呈上升趋势。

尤其令人忧虑的是,最近一个时期,各种含碘饮料、加碘食品等大量涌入市场,更有甚者,一些幼儿园、小学定期让儿童服用碘丸,以致无法估计和控制儿童的摄碘量。最近北京市已有两个儿童因补碘过量造成碘中毒,被送往医院抢救。

0到2岁是宝宝成长最佳补碘期

专家称,碘缺乏可影响宝宝脑发育,造成智力残疾和体格发育不良。碘元素对人脑的发育起重要作用,是宝宝成长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尤其是从胎儿到2岁这个阶段,妈妈们一定要抓住这最佳补碘时期。

0到2岁是脑发育关键期

人类脑发育的90%是在胎儿、新生儿和婴幼儿期完成。这个时期碘和甲状腺激素,对脑细胞的发育和增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碘是甲状腺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是脑组织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碘缺乏,影响人类脑组织正常发育,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碘缺乏,都会影响脑发育,损害智力发展。

脑组织发育有准确的时间表,像火车、飞机一样,按一张严格的时刻表运行,按时开始,准时结束。大体上说,这张时刻表,是从母亲肚子里有了小宝宝开始,一直延续到出生后两周岁以内,这段时间叫做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关键时期内,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依靠甲状腺激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制造出足够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需要充足的碘,如果在此期间发生任何程度的碘缺乏,就会容易导致克汀病(呆小症),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病情严重的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更不能上学,其寿命也很短。

轻度患儿,生活虽可自理,但不能做复杂劳动,不能适应社会生活,有听力、语言和运动障碍。聋哑发生率高,甚至出现生长缓慢。

【重点答疑】关键期结束后,再进行补碘行不行?专家认为,发育期受到影响的大脑,再不可能达到正常水平了。换句话说,关键期内因缺碘造成的脑发育不良问题,是不可康复的,一旦形成,抱憾终生。因此,这种疾病只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如何早发现缺碘的傻宝宝

作为孩子的母亲,首先应该密切注意,宝宝的身体、起居和动作等方面有无异常。特别是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重病区,也就是流行有“粗脖子”的地方,对新生儿更应特别注意。

如果发现宝宝出生后哭声无力、声音嘶哑、腹胀、不愿吃奶或吃奶时吸吮没劲、经常便秘、脑门也比一般的宝宝大、皮肤发凉、浮肿以及皮肤长时间发黄不退时等,平时宝宝醒来时,手脚很少有动作或动作甚为缓慢,甚至过了几个月也不会抬头、翻身、爬坐等,千万不要把这些都看成是宝宝“省心”、“不淘气”、“不缠人”,而应高度重视宝宝是否有甲状腺低下的可能,应该及早到医院检查确诊。

因为缺碘所致甲状腺低下患儿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出生就给人以“老实”的感觉,常常是大人把他放到哪里,他便老老实实地原地不动,甚至几个小时也不挪动一下地方。有时大人没有及时给他喂奶、吃饭,他也不会因饥饿而吵闹不休。

【重点答疑】重点人群补碘原则是什么?孕龄期妇女、孕妇、产妇、0至2岁婴幼儿、学龄儿童是重点补碘人群。首先是孕期和哺乳期妇女要注意补碘,国际推荐的碘营养素标准为每天200微克,低于这个标准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良。孕期和哺乳期妇女,除每天食用适量的碘盐外,还要多吃些海带、紫菜、虾皮等含碘量高的食物。

吃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良策

有哪些具体方法判断缺碘?查尿碘来判断缺碘。对个人而言,可定期到医院检测尿液的含碘量,所有新生儿都要进行采血筛查,一旦发现甲状腺激素异常,应及时在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而宝宝补碘可有这些途径:

1.母乳喂养的宝宝,尿液碘水平会高出其他方式喂养的宝宝1倍以上。因此母乳喂养是补碘的良好途径。

2.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的含碘量最高,如有可能,妈妈可以用不同的烹饪方式,每周都给宝宝安排吃1~2次海产品。

3.为宝宝选购含碘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免宝宝体内碘量不足。

4.坚持使用食用碘盐烹调。

当然,人体摄入的碘量,不是越多越好,当机体摄入的碘长期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时,也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以至于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所以,人体对碘的依赖性就是这样,少了要得病,多了也不行。

【重点答疑】吃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良策吗?是的。每个普通人,每天吃相当于一只图钉尖大小的碘即可,我们一辈子需要的碘约5~6克。如果每人每天通过碘盐获得平均200微克的碘,就足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量。食盐是补碘的最好载体,通过吃碘盐,就能保证补碘的生活化、适量化及持久性,而且食用碘盐很经济。

盐里有碘好还是没碘好

根据所在地区进行判断。

盐里有碘好还是没碘好需要根据所在地区进行判断,长期生活在高碘地区的人群,其就不需要食用加碘盐,可以选择食用无碘盐,对于长期生活在低碘地区的人群,那么是不可以选择无碘盐的,必须食用有碘盐。

所以盐里有碘好还是没碘好,还是需要根据地区以及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不然其有可能会引发缺碘症状,或者是碘摄入过多的症状。

所以不建议盲目的选择无碘盐,也不建议盲目选择有碘盐,对于一些的特殊人群,例如孕妇、哺乳期的女性来说,更加需要注意碘元素的补充。

婴幼儿缺碘会影响大脑发育

碘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守护神

碘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和蛋白质合成作用,并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是调节新陈代谢的荷尔蒙,其分泌状况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与智力发展息息相关,人体中所有器官的功能几乎都会受到甲状腺素分泌状况的影响。

宝宝缺碘的危害有哪些

婴幼儿缺碘,会影响大脑发育,并增加死亡机率;青少年缺碘易致智能不足、发育迟缓、学习力降低;而孕妇的碘摄取不足时,将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甚至出现死胎或流产。寒冷会加速人体对碘的消耗,使缺碘程度加剧,因此冬季更应该有意识在给宝宝补碘是。

孕妇多食海产品预防出生缺陷

任何一个准妈妈都非常重视胎宝宝的健康,力求做到自己提供给宝宝的营养既充足又均衡,几乎所有的准妈妈都会在孕早期补充叶酸,但却往往忽视另外一种很重要的微量元素——碘,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孕早期碘缺乏可增加新生儿将来发生克汀病即呆小症的危险性。

缺碘的准妈妈都有哪些危害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妊娠期母体和胎儿的代谢率较高,甲状腺机能旺盛,碘的需要量增加。正常人每日需碘150ug,孕妇则需再增加25ug。碘缺乏引起甲状腺素合成减少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因此影响母体和胎儿的新陈代谢,尤其是蛋白质合成。严重缺碘的孕妇,新生儿可出现以智力低下、聋哑、性发育滞后、运动技能障碍、语言能力下降以及其他生长发育障碍为特征的克汀病即呆小症。

多食海产品预防出生缺陷

专家建议,碘盐虽然可以满足一般人的补碘需求,但由于准妈妈对碘的需求比较大,尤其是由于孕前和孕早期对碘的需要相对较多,除摄入碘盐外,还建议至少每周摄入一次富含碘的海产食品,如海带、紫菜、鱼、虾等。这些海产品都能有效补碘。另外还有一些食物含碘也比较多,如:豆腐干、开心果、菠菜、核桃等,准妈妈可从这些食物中摄取碘。

饮食补碘是一种没有风险又可靠的做法,但是对于严重缺碘的妈妈来讲,短期就要靠药物来补碘了,但切记不可擅自买药补碘,最好是到医院检测一下碘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相应的补碘药品。

孕期缺碘易致宝宝呆小症吗

碘是甲状腺素组成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活跃,碘的需要量增加,这样就易造成妊娠期碘摄入量不足或缺乏,特别是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属于缺碘区,更易造成孕妇缺碘。孕妇缺碘不仅给自身造成了危害,还影响胎儿,使胎儿生长缓慢,甚至生长停滞,特别是患地方性克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一种严重后果)的孕妇。

更为重要的是,甲状腺对胚胎脑和神经细胞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碘也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神经组织的发育,特别是对胎儿大脑皮质中主管语言、听觉的部分的分化和发育有直接影响。在胚胎3~5个月的时候,神经组织分化旺盛,若此时缺碘,就会影响胎儿脑皮质发育,严重者新生儿出现“克汀病”(呆小症)。该病的发生以胎儿胚胎期缺碘为关键,其临床上有疲乏、无力、畏寒、嗜睡、对外界兴趣不大等代谢和循环功能性变化,骨骼发育异常,脑发育缺陷及延迟,皮肤干而成鳞片状,毛发、指甲无光、脆弱等。表现为生长缓慢、反应迟钝,并出现头大、鼻梁下陷、舌外伸流涎的特殊面容,成年后身材矮小,甚至出现聋哑、精神失常等,而现今对于呆小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因此,孕期应有意识地增加碘的摄入量,特别是生活在缺碘地区的孕妇更要注意摄取富碘食物,坚持食用碘盐,使体内的碘能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碘供给量,孕妇每日需要175mg,乳母需要200mg,此时即使食用碘化盐,亦不可能满足要求,这就需要补充含碘食物。

最好的补充碘食品为海产品,如海带、紫菜、鱼肝、海参、海蜇、蛏子、蛤等,甜薯、山药、大白菜、菠菜、鸡蛋等也含有碘,均可适量多吃一些。如用碘化盐补充碘时,需注意不可用大量,以免引起产后甲状腺肿或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

有碘缺乏病的症状表现

地方性甲状腺肿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甲状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质软,无压痛。极少数明显肿大者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等。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食管或上腔静脉受压症状。

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但有的患者由于甲状腺代偿功能不足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影响智力及生长发育。少数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由于长期血清,TSH水平增高,当补充碘后,甲状腺素合成过多,形成碘甲亢。地方性克汀病可分神经型、黏液水肿型及混合型3种。多数为混合型。

碘缺乏病主要病因是环境缺碘,人体摄取碘不足所致。本病分布广泛,国内多省区均有分布。该病主要多见于远离沿海及海拔高的山区,流行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含碘量极少。

甲状腺轻度肿大患儿可口服碘/碘化钾(复方碘溶液)或口服碘化钾,至甲状腺肿消退尿碘正常,亦可肌注碘油。对甲状腺中度肿大患儿,可口服甲状腺粉(片)可使甲状腺缩小或消失;如甲状腺肿大明显或引起压迫症状或疑有癌变者宜手术治疗。在使用碘制剂过程中,要注意补碘过多造成碘甲亢,同时还需警惕碘过敏或碘中毒。

相关推荐

缺钙的症状 宝宝缺钙的诸多症状

宝宝缺钙什么症状 宝宝是否缺钙,是很多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一旦缺钙,宝宝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小宝宝缺钙,多是因为宝宝生长迅速,缺少户外活动、晒太阳少或者饮食不平衡造成的,小儿缺钙症状表现很多,最常见的: 1、小儿夜惊,睡觉不安稳,夜间在无惊扰的情况下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严重者甚至连续几夜、几月啼哭不止。 2、患儿在喂奶及睡眠时头部多汗,与温度无关,多汗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小儿喜欢摇头。摇头时,枕部受到摩擦,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3、患儿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家长细心的话会发现小

宝宝补碘的方法

从胎儿到生后2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每日至少需要40-70微克的碘来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以保证正常脑发育,而此时婴幼儿尚未添加辅食,碘摄入如果仅靠代乳品将远远跟不上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发育和脑发育需要。最好的补碘途径是通过母乳喂状的方法从母体得到足够的碘以保证婴幼儿生理需要。 资料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尿碘水平高出其它方式喂养的1倍以上。这个时期只要供给母体足够的碘,婴幼儿就不会发生碘缺乏,对哺乳期妇女每天至少要供给200微克碘,才能保证母婴两人的碘需要量,效地预防碘缺乏对母婴的危害。 配方食

宝宝吃碘盐还是无碘盐

看情况。 碘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正在身体发育的宝宝是需要适当的补充的,不然会使身体缺乏碘,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智力欠缺、体格发育落后等多种疾病,充足的碘能够保证甲状腺激素稳定,从而保证人体内足量的蛋白质,进而促进骨骼、牙齿等发育,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并不是只吃碘盐好,因为过多的碘会带来一定的反效果。 一般来说,正常不缺碘宝宝可以食用无碘盐,而缺碘宝宝可以适量食用碘盐,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食用含碘性食物,比如:海带等。

碘缺乏的危害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体内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碘的生理功能也是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完成的, 甲状腺素在人体内参与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可促进物质分解代谢,能量转换,维持和调节体温,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发育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肌肉,骨骼的增长和性发育均甲状腺素的参与,并能促进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保证脑垂体的正常功能。缺乏碘,宝宝如果缺碘,会出现下列危害: 碘缺乏可以造成人体的不同程度损伤,由于缺碘程度,持续时间、年龄,以及个体对缺碘的反应不同,出现不同的表现,如胎儿期可流产、死

小儿碘缺乏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碘缺乏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小儿碘缺乏病发病原因哪些呢?小儿碘缺乏病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一)发病原因 1.环境因素 其流行的原因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缺碘,尤其是冰川冲刷地带和洪水泛滥的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也造成了环境缺碘。山区缺碘的文献报道众多。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多分布在山区,主要因为山区坡度大,雨水冲刷,碘从土壤中丢失所致。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缺碘可能因为历史上频繁的泛滥,以及地下水的运动活跃造成。 饮水因素,部分地区水中碘的含量较低,与碘缺乏病的发病率

备孕要补碘铁钙

补碘 每周吃一两次海产品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围孕期准妈妈碘摄入量为150ug/d,孕早期妈妈碘摄入量为200ug/d。 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甲状腺利用碘和酪氨酸合成甲状腺激素,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碘缺乏引起甲状腺素合成减少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因此影响母体和胎儿的新陈代谢,尤其是蛋白质的合成。研究显示,妇女围孕期和孕早期碘缺乏均可导致后代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增加新生儿发生克汀病的危险。为了预防备孕妈妈缺碘,除了食用加碘食盐外,最好每周进食1次~2次海产品,如海带、紫菜、鱼虾等。干

孕妇缺碘会对胎儿产生哪些危害

1.增加流产及胎宝贝畸形、死胎的发生率 胎宝贝的生长,不仅依赖孕妈咪提供的甲状腺素,在怀孕10周后,胎宝贝自身的甲状腺也具利用碘来合成甲状腺素的能力,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孕妈咪缺碘严重胎宝贝就会生长停滞或出现异常,发生死胎、畸形,引起流产。 2.胎宝贝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水平直接受到影晌 如果孕妈咪缺碘,那么胎宝贝缺碘就更为严重,生长发育和智力水平会直接受到影响。调查显示,孕妈咪缺碘,宝贝出生后的身长、体重、头围均低于正常,女婴所受的影响更为严重。 3.导致新生宝贝发生克汀病 当孕前和孕期碘摄入量低于2

宝宝缺钙的症状哪些 宝宝缺钙什么症状

宝宝缺钙会表现出容易出汗的情况,尤其是睡觉后后脑勺出汗很多,当然这种出汗的症状和气候无关,就算天气不热,穿衣不多也会容易出汗,那么很可能是缺钙的表现。 宝宝经常性的烦躁不安,很不听话,平日喜欢哭闹,同时睡眠不好睡觉不踏实,常常容易惊醒,经常醒后会哭闹。 相比正常情况,宝宝站立或者行走、出牙等都比正常宝宝要晚,同时出现罗圈腿、佝偻病等都会引起缺钙严重引起。 出牙时间比正常宝宝要晚很多,一般宝宝正常情况下第一颗乳牙是6-10个月会长出,如果缺钙出牙的时间也会往后延迟。

宝宝缺锌的症状哪些 宝宝缺锌的症状

1、食欲不振 每日进食量突然减少,出现挑食、厌食、异食等症状。 2、异食 宝宝出现吃奇怪东西的现象,比如爱吃指甲、木头、泥土、石头等异物。 3、发育缓慢 身高比同龄孩子矮3~6cm,体重轻2~3kg。 4、免疫力差 经常感冒发烧,或患扁桃体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5、 指甲、舌头异常 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或者舌头上红白相间不规则图形,俗称地图舌。 6、反应慢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 7、视力下降 缺锌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患散光、近视等疾病,特别是夜晚,视力情况更为堪忧。 8、皮肤自愈

宝宝缺钙什么症状

1、不易入睡,更不易进入沉睡状态。 2、入睡后多汗、啼哭、易惊醒。 3、白天常出现烦躁,坐立不安。 4、出牙迟或牙齿排列参差不齐。 5、学步迟。 6、阵发性腹痛,但又查不出寄生虫,无消化不良、肠炎等病。 7、偏食或厌食。 8、指关节明显较大,指节瘦小无力。 9、经常出现抽搐症状。 10、指甲灰白或白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