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胃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成药:
1.气滞胃疼冲剂
来源:研制方。
药物组成:柴胡、积壳、白芍、甘草、延胡索、香 附等。
功效主治:舒肝和胃,理气止疼。适用于气滞型消 化性溃疡,症见胃院胀疼、胁腹胀满者。
剂型用法:冲剂,1袋10克。口服,1次1袋,1日2—3次,开水冲服。
现代研究:据报道应用气滞胃疼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160例,4~6周为1疗程,疗效满意,止疼效果明显。
2.四逆散
来源: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方。
药物组成:柴胡。积壳(鼓炒)、白芍、甘草。
功效主治:疏肝清热,和胃止疼。适用于气滞型或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症见院腹胀疼、口干心烦者。 剂型用法:散剂,每袋装9克。1次9克,且日2 次,开水冲泡或炖服。
现代研究:据报道应用四逆散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疗效满意。药理研究证实,四逆散具有有所改进胃肠道血液循环、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抗溃疡等多方面作用。
3.健同愈疡片
来源:研制方。
药物组成:柴胡、党参、白芍、元胡、白及、珍珠 层粉、青黛、甘草。 功效主治:疏肝清热,健脾和胃,行气止疼,收敛 生肌。适用于气滞型、郁热型或气虚型胃溃疡,症见胃脘胀疼连胁、心烦易怒或伴纳少乏力者。
剂型用法;片剂,每片0.5克。口服,每回4~6 片,每日4次。
现代研究:据报道应用健胃愈疡片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54例,其中胃溃疡229例,复合性溃疡43例。 治疗效果,治愈221例,显效82例,有效29例,无效 22例,总有效率为93. 8%。药理研究证实,健胃愈疡 片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与雷尼替了相似。
如果胃痛的话,选择这些方法来治疗的同时也要记得改善好自己的饮食,中医治疗,饮食清淡,那么我相信大家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改善这个胃痛的现象,而当胃痛的时候选择中医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事项,药物要适当,不能妄自添加用量,这样对身体会出现伤害的。
胃痛的中医疗法
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均有胃痛的表现,像一般性的胃痛只要按摩第二掌骨中的脾胃穴,3分钟左右立竿见影,很快胃就不痛了。
【取穴位置】:首先找到手部与食指相连的第二掌骨,将拇指内扣掌心,其余四指内收握住拇指,虎口朝上。全身各脏腑器官依照从头到足的次序排布在第二掌骨上。在头穴与足穴之间的中点就是脾胃穴。
【方法】:按揉的时候要选准穴位并使其产生酸、胀、重、麻等感应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按时要略带揉的动作,左右手的脾胃穴都要按揉,手法要柔和,压力宜垂直深透。
另外当吃了不适的东西后,胃肠难受,就从第二掌骨的胃穴往下推至到足穴,只需推2分钟,胃难受想吐的感觉就可以消失,继续推,两只手都推,一边推一边用劲按,不出半小时,很快就有要大便的感觉。当你及时排出吃下的不易消化食物,人很快就舒服了。记住:不能多用,多用泻气。
如果严重的胃病建议到医院去治疗,该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一般性的胃痛,应用该法均有良效。
心绞痛中医治疗
1、心绞痛发作须迅速终止
一般患者应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缓解心绞痛的中成药,一遇到胸闷、心痛就应立即含服,静坐休息。疼痛缓解之后,还得积极运用益气化淤等基本方药加味进行治疗。
2、基本治法为益气化淤
郭子光教授认为,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淤,因此他将益气化淤作为本病的基本治法。经多年的临床探索,郭老创制了一剂方药:黄芪50克,川芎20克,葛根30克,丹参30克,制何首乌20克,薤白20克,法半夏15克,全瓜蒌15克,水蛭5~10克,延胡索20克,郁金15克,香橼15克。每日1剂,浓煎2次,将两次药液混合分3次服,其中1次晚间睡前服,可以根据病情程度、类别不同辨证加减。、
3、积极控制合并症
一般来说,本病多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等合并症。对于较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通常已服用降压、降糖药物,此时绝不能贸然停服。而对于较轻的血压、血糖升高以及较轻的高血脂、高血黏度等,只需在上述基本方的基础上加入相关药物即可。
4、务必清除湿热或寒湿
本病有一部分患者伴有中焦湿热或寒湿郁遏,从而引起胆胃气逆或肝胃不和等症,进而加重气郁血淤的程度,使心绞痛久久不解,因此应注意清除。只有当湿热或寒湿缓解,胃脘胀满等主要表现消除,厚腻之苔变薄,再转入以基本方为主的治疗,才能见成效。
脾胃虚寒型胃痛中医治疗偏方
胃痛是日常常见的小疾病,中医认为,胃痛多见于病邪阻滞、气机不利和营血凝涩,嗜生冷食物、饮食不规律、肚子有蛔虫等都会引起胃痛。另外,胃痛和精神、脾胃虚寒、气滞等也有关系。
中医认为,气滞、脾胃虚寒、血瘀类型的胃痛多属于慢性胃痛,而上面介绍的嗜冰冷食物、饮食不规律、肚子有蛔虫引起的胃痛多为急性胃痛,急性胃痛应该说比较好调理,只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饮食卫生,给肚子驱蛔虫就可以了,但是,慢性胃痛则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调理。
脾胃虚寒性胃痛,主要表现为空腹时疼痛,进食后疼痛缓解,喜欢吃温热的食物,手脚冰凉、舌淡,大便稀。这种类型的胃痛要温胃健脾,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偏方。
一、二宝粥
材料:大米50克,芡实和淮山各15克,陈皮1/4个
做法:先将芡实和淮山捣碎,然后与陈皮、大米一起煮成粥就可以了。
功效:补脾健胃、祛湿止泻。
二、胡椒绿豆猪肚汤
材料:红枣12颗,白胡椒20粒,猪肚1个,绿豆1汤匙
做法:材料洗净,把红枣、绿豆、白胡椒都放进猪肚里,加适量水,文火炖到烂熟后加盐,调匀即可食用。
功效:对虚寒型胃痛有较好治疗效果。
三、按摩足三里穴位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面四横指、胫骨边缘的地方
取穴方法:先找外膝盐。弯曲小腿,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个突显的骨头,骨头上方的凹陷处就是外膝眼。然后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穴位了。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者中指进行按摩足三里穴位,每次大约5-10分钟,按压时应该有发热酸胀的感觉。
功效:能行气活血,改善肠胃不适的症状。
腹痛中医治疗
1、寒滞胃肠证
【证候】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或有泄泻,苔白润,脉沉紧
【治则】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厚朴温中汤加减
2、寒滞肝脉证
【证候】少腹冷痛挛急,下绕阴器,口淡不渴,或手足逆冷,身体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苔白,脉弦紧
【治则】暖肝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暖肝煎加减
3、肠热腑实证
【证候】腹痛拒按,按之有块,身热汗出,口渴引饮,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而数
【治则】清热泻火、攻下里实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4、湿热中阻证
【证候】腹痛不适,胸闷不舒,身热口苦,肢体困重,纳呆恶心,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热化湿行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5、食积胃肠证
【证候】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纳呆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矢气臭如败卵,舌苔浊或腻,脉沉滑有力
【治则】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麦芽、鸡内金等
6、肠道气滞证
【证候】腹胀疼痛,攻窜不定,肠鸣有声,得嗳气或矢气则疼痛减轻,脉弦
【治则】理气止痛
【方药】天台乌药散加减
7、瘀滞胃肠证
【证候】腹痛拒按,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或可触及包块,舌质青紫,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8、瘀热内郁证
【证候】腹痛剧烈,腹皮拘急,压痛明显而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化瘀清热止痛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孕妇牙龈肿痛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药方:
药方1
组成:荜茇4钱,白芷4两,冰片1钱,川椒4两,高良姜4钱,细辛4钱,明雄4钱。
主治:牙疼。
用法用量:敷痛处,引涎流出。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药方2
组成:荜茇5钱,赡酥5钱,川椒(炒)5钱,精盐(炒)5钱。
主治:胃热受风,风火牙疼,虫吃牙疼,凉热皆痛。
用法用量:用患牙咬之,或裹药棉少许含之。
制备方法:上为细粉,过罗,用面糊为小丸。
中医穴位方法:
1. 掐合谷穴。用指尖掐压合谷穴(拇指骨与食指骨交叉处),可使牙痛减轻或消除。左侧牙痛掐右合谷,右侧牙痛掐左合谷。
2.在双足外、内踝骨前下方凹陷处的上下身淋巴腺确定反射区,每次强力按压60下,一日两次;
3.在双足背第一、第二跖骨间的凹陷处确定胸部淋巴腺反射区,同样按压60下,一日两次;
4.在左手合谷穴处做配合点压。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拇指与食指)桡侧的中点处。同样一日两次,一 次60下;
5.按摩左足的上颌反射区,即足背拇指关节横纹前的带状区域。每日两次,每次按压60下。
6.按摩手:这方法可缓解50%的疼痛。取一块冰搓摩拇指与食指骨头相连的“V”字地带,轻轻地将冰块压在此部位5-7分钟。一位加拿大研究员发现,60-90%使用这方法的人,牙痛因此而减轻。他的研究显示,这种磨擦法能干扰牙痛神经冲动的传导。
中医治疗胃癌
一、中医药辩证给予
(1)肝胃不好型:辨证肝胃不好、胃气上逆,治以舒肝和胃、降逆止痛。此证系病人肝郁气滞,肝失条达疏泄,乘侮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司,胃气上逆,嗳气频作,反胃嘈,方中以柴胡、郁金、玫瑰花疏肝理气;枳壳、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降气平逆止呕;杭芍,甘草柔肝和中;焦三仙健脾消导;白屈菜止痛缓中。另选加抗癌中草药。
(2)脾胃虚寒型:此型辨证关键是其虚寒体现,如胃脘喜按就温,喜喝热饮,面色发白,肢凉便溏,脉沉细等,辨证脾胃虚寒,中焦不运。治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3)瘀毒内阻型:此型辨证关键为痛苦显着,脘胀拒按,有血瘀毒瘀体现,呈现热象,辨证为瘀毒内阻、血瘀胃热,治法是解毒祛瘀,清热养阴。。
(4)气血双亏型:此型大多为胃癌晚期,久病有恶病质及高度贫血,耗血伤气,后天化源缺乏,气血化生无源,故气血双亏,久之脾肾阳气亦虚,但此型常伴有邪实,肿物包块显着,正虚邪实,因气血大亏,不克攻伐,故只能大补气血,健脾补肾。
二、经络体质消瘤法
经络体质消瘤法认为人是一个整体,治疗胃癌需通过15经络推拿疏通经络瘀结,中药药浴腿足调理脏腑功能,再结合中药灌肠通畅大肠,重症病人需要配合营养支持治疗,心理治疗调节身心,全身刮痧祛瘀通络,贴敷擦药疏通局部气血,从这七方面综合治疗,胃癌才可以彻底治疗康复。
(1)药浴腿足,首创温热寒凉四药百方千配伍,调整人体温凉平衡药浴是疏通经络的前提条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使患者的体质迅速改善。经络体质消瘤法通过对胃癌无数临床实践,钻研和总结,在医圣的药方基础上针对胃癌患者又发明增加了其他的药浴部位和方法。因患者体质多种多样,治疗胃癌药浴需要百人千方,经络体质消瘤法有寒、热、温、凉、四药,22种专方,可以搭配出数千种配伍,适合各种胃癌患者的治疗,疗程短见效迅速,迅速控制病情。
(2)十五经脉按摩推拿,胃癌可以在15经脉引发堵塞,造成脏腑功能失常,同时也严重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因此针对胃癌需要15经脉推拿按摩,胃癌才会康复。经络体质消瘤法的15经脉点穴按摩和正脊正骨推拿选用了多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推拿风格和按摩方式,特别是腹部按摩更是一套推拿绝技,该法在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疗法综合治疗,相得益彰起到了1+1等于5的特殊功效。
(3)营养支持疗法,胃癌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绝大多数会出现营养不良症状,重度患者会出现极度消瘦,中度患者体重减轻,对于轻度患者也会出现萎靡不振,身体虚弱等症状这些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理化检查会出现贫血、低蛋白等症状。(1)对胃肠功能较好的患者采用膳食营养为主,(2)对胃肠功能较差的患者采用膳食为主,肠内肠外营养为辅的治疗。(3)对胃肠功能丧失,不能饮食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为主,肠外营养为辅的治疗,通过治疗等胃肠功能恢复后在给予膳食营养治疗。
(4)胃癌的心理治疗,胃癌心理因素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胃癌不单单是生理上的疾病,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心病要用心来医,在我们治疗胃癌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很好验证。所以我们需要像他们的家人一样关爱他们、呵护他们、保护他们、敬重他们。
(5)贴敷擦药治疗,穴位贴药可以快速疏通重大经络瘀结,不同的病因症状,用药不同,针对肝部局部的治疗,选用不同的药贴,靶向治疗,直至病灶,超强透皮缓释,48小时持续给药。经络体质消瘤法还自制了具有特效功效的药酒,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敷药贴药擦药治疗,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脾胃虚寒型胃痛中医治疗偏方
一、二宝粥
材料:大米50克,芡实和淮山各15克,陈皮1/4个
做法:先将芡实和淮山捣碎,然后与陈皮、大米一起煮成粥就可以了。
功效:补脾健胃、祛湿止泻。
二、胡椒绿豆猪肚汤
材料:红枣12颗,白胡椒20粒,猪肚1个,绿豆1汤匙
做法:材料洗净,把红枣、绿豆、白胡椒都放进猪肚里,加适量水,文火炖到烂熟后加盐,调匀即可食用。
功效:对虚寒型胃痛有较好治疗效果。
三、按摩足三里穴位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面四横指、胫骨边缘的地方
取穴方法:先找外膝盐。弯曲小腿,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个突显的骨头,骨头上方的凹陷处就是外膝眼。然后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穴位了。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者中指进行按摩足三里穴位,每次大约5-10分钟,按压时应该有发热酸胀的感觉。
功效:能行气活血,改善肠胃不适的症状。
前列腺痛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男科专家指出,前列腺痛的中医治疗主要是采取理气、活血、止疼等方法。中医认为,腰酸腿软、没有精神、影响性功能等症状是肾虚的表现,所以应该采用补肾的方法进行前列腺痛治疗。治疗前列腺痛可以采用以下中医疗法:
1、气滞血痪型:
患者可出现小便涩滞、会阴及小腹下坠胀痛,前列腺肿大坚硬等症状,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为主,方选少腹逐瘀汤。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2、肝肾阴虚型:
此种类型的前列腺痛患者可出现尿道口有白浊、会阴坠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症状,在进行治疗时以宜滋肝肾、清泄相火为主,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
3、湿热下注型:
如果患者出现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摘白浊,舌苔黄腻的症状就是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痛的表现,治疗应该以清热利湿为主,方选八正散加减。
胃痛中医小偏方来帮你
偏方一
组成:山橿根6g,南五味子根皮9g,灯心草6g,车前草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胃气痛。
偏方二
组成:山梅花根皮24g,狗肉适量。
用法:加水炖,调白糖服。
附注:此方用于胃气痛,也可用于疟疾、挫伤、腰胁疼痛。
偏方三
组成:小草乌30g,小楠木香15g。
用法:研末,酒送服,每次服1g。
附注:此方用于胃寒痛。
中医如何治疗胃痛
寒邪客胃型: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饮食停滞型: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气中阻,故出现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应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方用保和丸加减: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肝气犯胃型: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疼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刺激而痛作,舌苔薄白,脉弦。应用疏肝理气何为的方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枳壳、赤芍各12克,香附1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肝胃郁热型: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用疏肝泄热和胃的方法,方用化肝煎加减:栀子12克,牡丹皮10克,白芍15克,陈皮6克,青皮10克,吴茱萸6克,黄连10克,蒲公英3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瘀血停滞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日久,则导致血瘀内停,出现胃痛日久,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脉涩。应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蒲黄、五灵脂各10克,丹参15克,檀香6克,砂仁6克(后下),延胡索12克,香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脾胃虚寒型: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致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出现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便溏,神疲乏力,或畏寒肢冷,舌淡,脉细弱。应用温中健脾的方法,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8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干姜6克,木香6克(后下),大枣5枚,水煎服。
胃阴亏虚型: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固见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应用养阴益胃的方法,方用一贯煎加减:北沙参15克,麦冬12克,生地黄15克,枸杞12克,当归6克,白芍15克,川楝子1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