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残胃癌吃什么好

残胃癌吃什么好

一、饮食

1、蔗姜饮:甘蔗、生姜各适量。取甘蔗压汁半杯,生姜汁1匙和匀炖即成。每周2次,炖温后服用,具有和中健胃作用,适宜胃癌初期用。

2、红糖煲豆腐:豆腐100克,红糖60克,清水1碗。红糖用清水冲开,加入豆腐,煮10分钟后即成。经常服食,具有和胃止血,吐血明显者可选用此食疗方治疗。

3、陈皮红枣饮:桔子皮1块,红枣3枚。红枣去核与桔子皮共煎水即成。每日1次,此食疗方行气健脾,降逆止呕、适用于虚寒呕吐。

4、莱菔粥:莱菔子30克,粳米适量。先将莱菔子炒熟后,与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次,早餐服食,此药方消积除胀,腹胀明显者可选用。

5、陈皮瘦肉粥:陈皮9克,乌贼鱼骨12克,猪瘦肉50克,粳米适量。用陈皮、鱼骨与米煮粥,煮熟后去陈皮和乌贼骨,加入瘦肉片再煮,食盐少许调味食用。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此食疗粥降逆止呕,健脾顺气,腹胀者可首选此膳。

6、莴苣:莴苣250克,大枣250克,面粉500克。将莴苣切碎,大枣煮熟去核,与面粉混和后做饼即成。当点心服用,健脾益胃,燥湿利水;大便稀薄或腹泻可选用。

7、芡实六珍糕:芡实、山药、茯苓、莲肉、薏米仁、扁豆各30克,米粉500克。将上述全部加工成粉末与米粉合匀即成。每日2次或3次,每次6克,加糖调味,开水冲服,也可做糕点食用,此方健脾,止泻效果良好。

8、桂圆花生汤:花生连红衣250克,大枣5枚,桂圆肉12克。大枣去核,与花生、桂圆一起加水煮熟即可。每日1次,养血补脾,贫血明显者可用此方。

9、乌梅粥:乌梅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先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成粥,粥熟后加少许冰糖,再稍煮即可。每日1次,此方有收涩止血作用。

10、麻仁粥:芝麻、桃仁各20克,粳米80克。用芝麻、桃仁和糯米共同煮粥即成。隔日1次,润肠通便,大便干燥秘结者可用此粥。

11、芝麻粥:芝麻6克,粳米30克,蜂蜜适量。将芝麻炒香待米煮粥即将熟时加放,再加蜂蜜调匀即成。每日1次,此药膳补血润肠。

12、鱼肚酥:鱼肚(大黄鱼、鲤鱼、黄唇鱼、鳗鱼的鳔均可作原料),芝麻油。鱼肚用芝麻油炸酥,压碎即成。每日3次,每次10克,用温开水送服。此药膳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淤、消肿。

13、健胃防癌茶:向日葵杆蕊或向日葵盘30克。用上述原料煎汤即成。煎汤代茶,长期饮用,有防癌,抗癌消炎之功效。胃癌术后吻合口有炎症者可选此膳。

诊断不同类型胃癌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一、多发癌

多发癌是指胃内存在两个以上病灶,因此在胃的X线钡餐造影检查时,不能只满足于发现一个病变,还应仔细寻找有无多发病变的存在。

第二、小胃癌与微小胃癌

小胃癌是指早期癌中直径小于1cm而大于0.5cm者,如病变小于0.5cm则为微小胃癌。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术前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也在逐渐提高。

第三、残胃癌

早期残胃癌因临床不明显,常常被忽视,为提高早期残胃癌的X线诊断率,凡行胃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应行第一次钡餐造影检查,作为术后的基线片,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中晚期残胃癌的X线片像一般较典型,表现为充盈缺损、肿块或溃疡、残胃壁僵硬及不规则等。

第四、胃癌复发

胃癌复发是指胃癌手术后切缘不净或由于其他原因而残留的少量癌细胞继续生长的癌,胃癌复发可分为残胃复发和吻合口复发两种,X线钡餐检查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肿块、溃疡以及吻合口狭窄、拉长变细及形态固定不变等征象。

第五、胃溃疡癌变

胃溃疡癌变是由溃疡边缘粘膜开始的,一般胃溃疡癌变分为三期:第一期,用肉眼观察不能与良性溃疡相鉴别,只有依靠胃镜活检才能明确诊断,此时X线钡餐造影难以作出正确诊断;第二期,癌组织增长到一定程度,溃疡边缘形成结节状隆起,此时X线可有相应改变;第三期,病变发展为与溃疡型胃癌相似,容易诊断。

胃切除后还会患胃癌吗

胃被切除后还会患癌吗,有许多胃癌患者都有这样的担心,下面让小编解答一下你心里的困惑。

胃切除后还会患胃癌吗?胃切除手术,是指胃部分切除,一般只切去2/3。胃切除后并不等于不会再发生胃癌,切除后残胃得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临床资料表明,胃切除术后,患胃癌的比例为1%~11%,占胃癌总数的0.4%~5.5%,医生将它称为残胃胃癌,简称残胃癌,一般发生在手术后5~10年,以长在吻合口胃侧和胃底贲门部为最常见。

产生残胃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胃切除后,胃丧失了正常的幽门功能,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和胰酶能溶解黏膜上皮细胞,加速细胞分裂,从而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作用,致使致癌物渗入到细胞内,引起糜烂、出血、溃疡、萎缩,后逐步演变成癌。 一般来说,患残胃癌后并无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差不多。胃切除后5年如果出现下述症状则应警惕:

1、上腹部饱胀,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经药物治疗无效。

2、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贫血。

3、上消化道少量出血,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经药物治疗无好转。

怀疑有残胃癌者,应去医院作胃镜检查或细胞学检查。如发现不典型增生者,应考虑是早期残胃癌,宜尽早再做手术。

哪些胃病容易发生癌变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1、息肉:一旦检查出胃部有息肉,不管大小,都要切除,而且应做病理检查。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2、大的胃部溃疡:所谓大的胃部溃疡,是指直径大于2厘米的溃疡。一旦发现大溃疡应立刻治疗,并且至少治疗6周以上。溃疡治愈后,还要定期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半年或1年。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3、萎缩性胃炎:多数萎缩性胃炎的最终结局是胃癌,甚至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期”。建议患有萎缩性胃炎的病人,每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可以较早发现胃癌。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4、残胃:因为某种疾病切除了部分胃体,称之为残胃。残胃和胃癌的联系也较密切,有研究认为,残胃存在5年以上的,患胃癌的几率增加。所以提醒做过胃部手术的残胃病人,每隔1年要做一次胃镜检查。

胃切除后是否还会得胃癌

因为,胃切除手术是指胃部分切除,一般只切去2/3。胃切除后并不等于不会再发生胃癌了,切除后残胃得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临床资料表明,胃切除术后,患胃癌的比例为1%~11%,占胃癌总数的0.4%~5.5%,医生将它称为残胃胃癌,简称残胃癌。残胃癌一般发生在手术后5~10年,以长在吻合口胃侧和胃底贲门部最为常见。产生残胃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胃切除后,胃丧失了正常的功能,胃黏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了,致使致癌物质渗入到细胞内,引起糜烂、出血、溃疡、萎缩,之后逐步演变成癌。

所以,胃切除后5年,如果出现下述症状则应警惕:上腹部饱胀、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经药物治疗无效;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贫血;上消化道少量出血,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经药物治疗无好转。怀疑有残胃癌者,应去医院做胃镜检查或细胞学检查。如发现不典型增生者,应考虑是早期残胃癌,宜尽早再做手术。

诊断胃癌需要通过哪些方式呢

第一、多发癌

多发癌的意思就是可能有多个发病部位。多发癌是指胃内存在两个以上病灶,因此在胃的X线钡餐造影检查时,不能只满足于发现一个病变,还应仔细寻找有无多发病变的存在。

第二、小胃癌与微小胃癌

这两种是非长小的一种类型。小胃癌是指早期癌中直径小于1cm而大于0.5cm者,如病变小于0.5cm则为微小胃癌。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术前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也在逐渐提高。

第三、残胃癌

早期残胃癌因临床不明显,常常被忽视,为提高早期残胃癌的X线诊断率,凡行胃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应行第一次钡餐造影检查,作为术后的基线片,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中晚期残胃癌的X线片像一般较典型,表现为充盈缺损、肿块或溃疡、残胃壁僵硬及不规则等。

第四、胃癌复发

胃癌复发是指胃癌手术后切缘不净或由于其他原因而残留的少量癌细胞继续生长的癌,胃癌复发可分为残胃复发和吻合口复发两种,X线钡餐检查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肿块、溃疡以及吻合口狭窄、拉长变细及形态固定不变等征象。

第五、胃溃疡癌变

胃溃疡癌变是由溃疡边缘粘膜开始的,一般胃溃疡癌变分为三期:第一期,用肉眼观察不能与良性溃疡相鉴别,只有依靠胃镜活检才能明确诊断,此时X 线钡餐造影难以作出正确诊断;第二期,癌组织增长到一定程度,溃疡边缘形成结节状隆起,此时X线可有相应改变;第三期,病变发展为与溃疡型胃癌相似,容易诊断。

诊断胃癌需要通过哪些方式呢?胃癌的诊断方法就给大家介绍这些,希望大家如果在生活中感到不适的时候不能够确定自身是否患有胃癌,就可以到医院通过这些方式检测出来,若确诊为胃癌就能在患病初期及时的得到治疗。

长期胃病会得胃癌吗

普通胃病会不会发展成胃癌呢?会,但并不是所有普通胃病的最终结局都是胃癌。专家认为,患有以下4种胃病的患者,应格外留神胃癌上身。

1、萎缩性胃炎

多数萎缩性胃炎的最终结局是胃癌,甚至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期”。建议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每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可以较早发现胃癌。

2、大的胃部溃疡

所谓大的胃部溃疡,是指直径大于2厘米的溃疡。一旦发现大溃疡应立即治疗,并且至少治疗6周以上。溃疡治愈后,还要定期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半年或1年。

3、息肉

一旦检查出胃部有息肉,无论大小,都要切除,而且应做病理检查。

4、残胃

因为某种疾病切除了部分胃体,称之为残胃。残胃和胃癌的联系也较密切,有研究认为,残胃存在5年以上的,患胃癌的几率增加。所以提醒做过胃部手术的残胃患者,每隔1年要做一次胃镜检查。

让胃癌患者知道自己病情怎么样是非常必要,家长在知道胃癌患者的病情后,不要有所隐瞒,这样对胃癌患者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在胃癌早期,胃癌患者如果对病情有更多的了解,就能更加重视对胃癌的治疗,这样反而对患者身体的康复非常好。

预防胃癌的误区有哪些

一、胃癌是中老年人的毛病。

错误。胃癌的发病率虽然以中老年组较高,但据国内多家医院报道,35岁以下年轻人的胃癌发病率也已经高达6%—11%,且恶性程度较高。由于现在年轻人学习工作压力大,休息、饮食不规律,胃溃疡等胃病发病率并不低,所以,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腹胀、隐痛、饱胀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食欲差、困倦、易疲劳、进行性消瘦与贫血,柏油样大便甚至呕血,要及时上医院检查。

二、胃病是我多年的老毛病,自己吃点药就可以了。

错误。早期胃癌患者80%没有症状,少数有症状也是些非典型症状,极易同一些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所以,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根据既往经验和症状来判断自己的疾病,自行买药解决,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极有可能干扰胃癌的早期诊断。

三、我患胃溃疡已经切除大半个胃了,不可能再得胃癌。

错误。胃在大部分被切除后,仍然有可能得胃癌,医学上称之为残胃癌。残胃患者胃癌的发生率是健康人2—12倍,而比服药治疗胃病者高2—4倍。残胃发生癌变的原因是丧失了幽门的功能(幽门括约肌有两重功能,一是防止胃内尚未消化好的食物进入十二指肠;二是防止肠液、胆汁逆流入胃,保护胃内的酸性环境),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和胰酶能溶解上皮细胞,加速细胞分裂;胆汁、肠液主要为碱性,这些都易损坏胃粘膜的屏障作用;残胃中产亚硝酸盐细菌增多,使得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浓度增大;胃切除吻合时的刺激和张力很高的结扎,也可能成为致癌因素。不能因胃切除就对胃癌掉以轻心,良性胃病术后的患者,术后5年内应争取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不要拒绝活检病理检查。

残胃癌与复发癌的X线

(一)残胃癌

传统的钡餐检查,不易发现残胃癌,特别是吻合口区癌,故有些作者着重指出,对术后的残胃作x线检查应施行“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有可疑的病例,应作内窥镜与活组织检查。

癌肿可以发生于残胃的任何部位,但以贲门区与吻合处为多见。故x线检查时,对上述部位更需作过细观察。残胃癌通常表现为不规则的息肉样肿块影,在气钡双对比相上,可见由钡气色画出病灶的轮廓与其表面结构,此外,亦可表现为近吻合口处的边缘性溃疡龛影。残胃良性溃疡的发病高峰在术后第一年,其次多在术后第二年,良性边缘性溃疡几乎总是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术后患者,胃溃疡术后发生良性边缘性溃疡者不到达%,再则,良性溃疡通常发生于吻合口的肠侧。残胃的缩小亦是癌性浸润的一种表现,但在作出这一诊断之前,务需排队上述改变因服入之造影剂过少而致充盈不足,从而使残胃扩张不全及因吻合口较宽,残胃内造影剂排出过畅等因素所造成之假性残胃缩小。

(二)复发癌

胃癌手术切除后5年内,残留之胃囊出现癌肿者称之为复发癌,x线可表现为残胃的充盈缺损,胃壁浸泣性僵直,或粘膜皱襞破坏伴有浅表不规则溃疡龛影。吻合口复生的主要x线征象是对称性或偏心性狭窄伴有局部粘膜皱襞被抹去样改变。

胃部切除后还会不会得胃癌

一、胃部切除后还会患胃癌吗?

专家指出,胃部疾病通过手术切除部分胃部以后,剩余的胃仍存在患胃癌的可能,此时患的胃癌医学上称为残胃癌。残胃癌的发病率是健康人胃癌发病率的二到十二倍,且比服药治疗胃病的患者患病率高二到四倍。

二、残胃癌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丧失幽门功能:手术切除胃部,剩余的部分胃为残胃,残胃发生癌变的原因为残胃丧失了幽门的功能(幽门的括约肌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防止胃内尚未消化好的食物进入十二指肠;二是防止肠液和胆汁逆流进胃部,保护胃内的酸性环境),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和胰酶可溶解上皮细胞,加速细胞分裂;肠液和胆汁主要呈碱性,这两大方面都容易损坏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二)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浓度增大:除此以外,残胃中产生亚硝酸盐的细菌增多,导致亚硝基化合物(一种致癌物质)浓度增大,容易诱发胃癌。胃切除吻合时的刺激和张力较高:胃切除吻合时的刺激和张力有很高的结扎,这也可能成为致癌的因素。

一旦发现胃癌时候要抓紧时间治疗,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很容易造成恶化和病变。而切除部分胃之后,术后的护理更是特别重要,残胃发生癌变的几率比正常人的几率要高很多倍。一旦发生病变需要及时手术治疗,患者可能要承受的痛楚也挺大的。

哪些胃病容易发生癌变

胃炎的症状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但非所有普通胃病的最终结局都是胃癌。但是,专家指出,胃部溃疡,胃部有息肉,萎缩性胃炎以及残胃这几种胃病最易发生癌变,应留意。

专家认为,患有以下4种胃病的病人,应格外留神胃癌上身。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1、息肉:一旦检查出胃部有息肉,不管大小,都要切除,而且应做病理检查。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2、大的胃部溃疡:所谓大的胃部溃疡,是指直径大于2厘米的溃疡。一旦发现大溃疡应立刻治疗,并且至少治疗6周以上。溃疡治愈后,还要定期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半年或1年。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3、萎缩性胃炎:多数萎缩性胃炎的最终结局是胃癌,甚至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期”。建议患有萎缩性胃炎的病人,每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可以较早发现胃癌。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4、残胃:因为某种疾病切除了部分胃体,称之为残胃。残胃和胃癌的联系也较密切,有研究认为,残胃存在5年以上的,患胃癌的几率增加。所以提醒做过胃部手术的残胃病人,每隔1年要做一次胃镜检查。

相关推荐

胃癌能治好吗

1、胃病是中老年人的毛病。 错误。胃癌的发病率虽然以中老年组较高,但据国内多家医院报道,35岁以下年轻人的胃癌发病率也已经高达6%—11%,且恶性程度较高。由于现在年轻人学习工作压力大,休息、饮食不规律,胃溃疡等胃病发病率并不低,所以,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腹胀、隐痛、饱胀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食欲差、困倦、易疲劳、进行性消瘦与贫血,柏油样大便甚至呕血,要及时上医院检查。>>>千万别“”出个胃癌来 2、胃病是我多年的老毛病,自己点药就可以了。 错误。早期胃癌患者80%没有症状,少数有症状也是

食欲减退或是胃癌早期表现

春节刚过,一些人食欲减退,这本是正常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 ,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 ,若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并可以排除肝炎时 ,尤应引起重视。有些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 ,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症状也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贲门部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 ,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胃窦癌进一步发展可因幽门梗阻而出现呕吐。 胃癌如何区别 在病理学上绝大多数胃癌是发生在慢性胃炎( 尤其是萎缩性胃炎 ) 、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残

残胃癌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的可取处是进行整体调治,着重于扶正培本。中药也优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促进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数量的增加,加强吞噬功能,促进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加抗体的生成等,这就调动了机体的抗癌因素。此外,还有一定的促进造血系统和保护骨髓的功用。扶正的中草药包括黄芪、女贞子、人参等。所以中药用于胃癌手术切除后,不但能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改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还能继续发挥抗癌作用,对降低病死率和提高存活率,都有帮助。由于胃癌的发生发展,本是个因虚致实、因实更虚的恶性斗争过程,因此,在癌肿尚未切除时,其治疗当着重于

胃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关。中医认为,胃癌是脾胃功能失常的病变,与忧思、忿怒、饮食不节有关。

胃癌什么

(1)倘若胃癌患者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表现那么在饮食上宜核桃、玫瑰、杨桃、无花果、姜、藕、梨、冬菜、莼菜、柚子、橘子、枇杷、粟米、芒果、乌梅、莲子。 (2)伴有贫血的胃癌患者,在饮食上患者宜橄榄、乌梅、木耳、羊血、蚕豆衣、芝麻、柿饼、豆腐渣、淡菜、龟、鲨、鱼翅、马兰头、金针菜、猴头菌、蜂蜜、荠菜、香蕉、螺等。 (3)患者出现腹泻时,患者宜鲨鱼、扁豆、梨、杨梅、芋艿、栗子、石榴、莲子、芡实、青鱼、白槿花;有腹痛时患者宜金橘、卷心菜、比目鱼、鲎鱼、蛤蟆鱼、沙虫、海参、乌贼、黄芽菜、芋头花。 (4)一旦胃

哪些人更容易患胃癌

1、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2、喜欢腌制、熏烤、腐烂、霉变食物的人。 3、吸烟、酗酒的人。 4、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胃息肉、残胃、食道上皮重度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 5、原因不明的呕血、便血或胃液、大便隐血食盐呈阳性的人。

胃癌,导致胃经常反酸怎么办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应用

胃癌病因有哪些

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一)环境因素 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 食盐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诱发因素之一,居民摄入食盐多的国家胃癌发病率也高。亚硝胺类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动物体内诱发胃癌。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的3,4-苯并芘(benzopyrene);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学性质与结构都与石棉纤维相似,上述物质均被认为有致癌作用。 (二)遗传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

胃癌是什么病转化来的

胃癌的病因有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例如长期食用熏烤、盐腌的食品的人群当中,胃癌的发病率会升高。再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会导致畸变引起胃癌的发生率增高。还有癌前病变,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都有可能转变为胃癌。还有遗传和基因,相关的环境。所以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环境、多阶段发展过程。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 在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胃炎的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提高。国外文献一般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随访10—20年,癌变率为10%左右。我国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者0.2%,但伴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者则癌变率为5.4%。 对肠上皮化生是否为癌前病变,医学界还有不同意见。但肠化生分为小肠型化生及大肠型化生。后者与胃癌关系密切,是癌前病变,这一点在医学界看法是一致的。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浅表性胃炎转变而来,或由于营养缺乏而致。 在饮食方面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