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棕色脂肪是什么 棕色脂肪可以调节血糖水平

棕色脂肪是什么 棕色脂肪可以调节血糖水平

棕色脂肪被寒冷或者激素激活时,棕色脂肪能够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但棕色脂肪细胞也吸收脂肪,另外,如果我们吃太多,它还能燃烧多余的热量。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真正的“糖库”,它能够非常活跃地消耗葡萄糖,以产生热量。

脂肪组织的分类

1、黄(白)色脂肪组织呈黄色(在某些哺乳动物呈白色),即通常所说的脂肪组织。它由大量单泡脂肪细胞集聚而成,脂肪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中央有一大脂滴,胞质呈薄层,位于细胞周缘,包绕脂滴。在切片上,脂滴被溶解成一大空泡。胞核扁圆形,被脂滴推挤到细胞一侧,连同部分胞质呈新月形。黄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在成年男子一般约占体重的10%~20%,女人往往更多一些。体内最大的“能源库”。具有贮存脂肪、保持体温和参与脂肪代谢的功能。参与能量代谢,并具有产生热量、维持体温、缓冲保护和支持填充等作用。

2、棕色脂肪组织呈棕色,其特点是组织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脂肪细胞内散在许多小脂滴,线粒体大而丰富,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这种脂肪细胞称为多泡脂肪细胞。

棕色脂肪组织在成人极少,新生儿及冬眠动物较多,在新生儿主要分布在肩胛间区、腋窝及颈后部等处。棕色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在寒冷的刺激下,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类分解、氧化,散发大量热能,而不转变为化学能。这一功能受交感神经调节。

贮存的脂肪,在需要时可迅速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经血液输送到各组织以供利用。脂肪分解后能产生大量的热能,约9.5千卡/克,为相应糖、蛋白质产能的2倍。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人体所消耗的能源物质60%~80%来自体内的糖分,在短期饥饿情况下,则主要由体内的脂肪供能。

棕色脂肪是什么 棕色脂肪在什么位置

棕色脂肪在所有哺乳动物体中都存在,主要是幼小哺乳动物体中,而在成熟的哺乳动物体中仅有少量存在。棕色脂肪组织存在于后背肩胛骨以及锁骨区,环绕在心脏和肾脏周围。这些脂肪储库在机体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新生儿硬肿症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容易散热,综色脂肪是新生儿体内特有的组织,它的代谢是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中急需产热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饥饿时的能量来源是白色脂肪,如小儿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散热过多,棕色脂肪容易耗尽,体温即会下降,新生儿严重感染时体温也会不升,这些情况下皮下脂肪都容易凝固而变硬,同时低温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易发生水肿,结果产生硬肿。

想减肥要趁早

其实,我们身体里的脂肪也分“好脂肪”和“坏脂肪”。“好脂肪”就是棕色脂肪,女性拥有的比男性的多;“坏脂肪”就是白色脂肪,即分布在我们肚子和大腿皮下的那层,大多是暴饮暴食的后果,对减肥没有任何益处!科学家们早已证实,棕色脂肪之所以被称为好脂肪,是因为它能激发身体新陈代谢,加速白色脂肪的消耗,有助于减肥。

原来,某些脂肪本身也能帮助减肥,这下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错!!棕色脂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较少,活力也不大如前。换句话说,年纪越大,身体里的棕色脂肪的促新陈代谢能力就会逐渐减弱,以致于最终再也不能帮助我们消灭白色脂肪了,于是减肥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总是觉得体重很难减下去,原因就在这里了。棕色脂肪慢慢就不行了,难道就一点辙也没有么?也不是!研究人员同时发现了一种可能保持棕色脂肪活力的方法——年轻时多吃蔬菜、瘦肉,多运动(每天30~45分钟),这些都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棕色脂肪的寿命。

想减肥请关灯

小鼠研究表明,暴露在过度的光照之下会使小鼠燃烧更少的脂肪。

许多哺乳动物拥有两类储存脂肪的组织: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白色脂肪负责储存多余的热能,而棕色脂肪细胞会燃烧脂肪将其转变为热量。科学家们一直希望通过诱导棕色脂肪起作用来减肥,他们发现当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的时候,棕色脂肪细胞可以燃烧更多脂肪。

为了研究光照对棕色脂肪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几组,让它们每天在人造光源下暴露12、16或24小时,同时监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活性水 平。研究人员还检测了棕色脂肪组织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脂肪酸等能量分子的速率,监控其能量使用情况。研究显示,小鼠长时间暴露在光照下时,棕色脂肪吸收 的营养物质更少,β3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活性更低,燃烧更少的脂肪。研究人员还发现,虽然食量和活动量相同,但长时间暴露在光照下的小鼠多储存了 25%~50%的脂肪。

新生儿的体热是怎样产生的

新生儿的体热是怎样产生的

成人的体热可由代谢和肌肉活动(或称肌肉颤抖)而产生。新生儿肌肉颤抖的反应很差,而主要靠体内的代谢产热。代谢产热的来源主要是脂肪组织,新生儿与年长儿及成人不同,产热不依赖白色脂肪,而是棕色脂肪的代谢。棕色脂肪分布在肩胛间,颈旁,腋部及肾周等处,约占体重的1.5%。

当新生儿遇到寒冷时,皮肤的特殊传感器引起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多,去甲肾上腺素促使棕色脂肪发生代谢作用,促进3.5AMP的产生,后者激活解酯酶,从而催化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一部分脂肪酸进入血循环氧化产热,另一部分脂肪酸再酯化产热,以上即为新生儿体热产生的过程。

棕色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的减肥作用

棕色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在寒冷的刺激下,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类分解、氧化,散发大量热能,而不转变为化学能。棕色脂肪负责分解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将后者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它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白色脂肪消耗,从而减少脂肪以达到减肥作用。

什么是棕色脂肪 棕色脂肪对糖尿病有好什么好处

为什么我们很少提棕色脂肪呢?那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棕色脂肪只存在于新生儿体内,年龄越大,它的量越少,到我们成年时,几乎完全消失了。想想也怪可惜的。

但近几年来,不断有学者对成人体内不存在棕色脂肪的观点提出异议。2008年、2009年的几项权威性研究证实,通过使用扫描仪,可以观察到体内亮的很小的区域,那些就是棕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非常活跃地消耗葡萄糖,以产生热量,因此在扫描仪上显示是亮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成人体内也存在功能活跃的棕色脂肪。报告还提到,女性的棕色脂肪量较男性多,在低温环境中,人体棕色脂肪也会增加。此外,棕色脂肪还和年龄以及体质指数(BMI)等成反比,瘦人相对胖人,体内可以发现更多的棕色脂肪。从分布来说,棕色脂肪更多地存在于人体的颈部、胸部和腹部。

可见,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一样,也存在于正常成年人体内,只是数量较少。尤其引起人们关注的是肥胖与棕色脂肪之间的关系。由此专家设想,增加棕色脂肪可能会成为治疗肥胖症的方法,同理,激活棕色脂肪可能是未来减肥药物研究的方向。这些,大大激起了人们对棕色脂肪的兴趣。

棕色脂肪与白色脂肪虽然都是脂肪组织,但是二者的外表不同、结构也不同,所以它们在能量代谢中所起的作用也截然相反。白色脂肪组织是能量仓库,它的作用是将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藏起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吃得多,消耗得少,就会使人发胖,皮下堆满“肥肉”了;棕色脂肪则不然,它含有大量线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非常活跃地消耗葡萄糖,将食物中多余的能量转化为热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棕色脂肪组织多存在于新生儿体内的原因。小家伙们刚生出来,身体的调节功能还很差,不能通过“打哆嗦”(肌肉颤栗)这种方式产热来抵御外界的寒冷,所以需要棕色脂肪组织这种能够产热的物质来帮助。随着年龄的增加,棕色脂肪减少,越来越多的热量不能被消耗而积累在体内,人们也变得更加肥胖和容易发生糖尿病。

所以有人想,如果胖人体内多一些棕色脂肪该多好啊,这样,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转化成热量消耗掉而不是变成白色脂肪堆积起来。可是,让人失望的是,棕色脂肪的数量却正好与肥胖的程度成反比。也就是说,越是超重的人,体内的棕色脂肪越少甚至没有。除了体质指数外,棕色脂肪还与年龄、空腹血糖水平等成反比,表明棕色脂肪与这些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指标有关。

随着对棕色脂肪的重新认识,人们对它越来越感兴趣,棕色脂肪与糖尿病及肥胖的关系成了最近生理学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既然棕色脂肪能够燃烧多余的热量,就意味着只要我们想办法增加、激活体内的棕色脂肪,就能够容易地减掉多余的体重,这对于肥胖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件激动人心的事情。

实际上,学者们也早在进行此方面的研究。来自芬兰的Virtanen博士曾在美国糖尿病年会上,做了内容为“人类棕色脂肪的激活与调节”的演讲。Virtanen博士的研究发现,除了采用寒冷来刺激棕色脂肪外,胰岛素刺激作用同样可以激活棕色脂肪。这对我们认识肥胖症和胰岛素抵抗有重要意义。

此外,正如前面所言,由于棕色脂肪与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水平等成反比,考虑到肥胖、衰老、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很密切,我们有理由相信,把棕色脂肪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搞清楚,对我们认识这些疾病进而寻找到有效的控制手段有极大帮助。

但是,目前来说,通过增加棕色脂肪来达到减肥的目的还遥不可及,肥胖本身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综合结果,合理饮食、科学运动还是最值得倡导的。

这些方法可以一试

那么,真的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法来增加体内的棕色脂肪吗?前面我们说到冷环境能够激活棕色脂肪,消耗多余的能量,所以,您不妨试试天冷的时候室内不开暖气,并且坚持冬练三九,相信您的棕色脂肪组织活性能够增加,有助您消耗多余的能量。不过,恐怕很多人没有这种勇气。再说,在寒冷环境下消耗的能量,人们往往又会通过多吃东西来弥补。

另外,有报道说通过冷水泡手、床上打滚、饮醋、听音乐等等方法也可以增加体内的棕色脂肪,但其科学性有多少,并没有可靠数据证实,我们也只好姑妄听之。不过,从科学家们对棕色脂肪持续不退的关注热情来看,我们当可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听到激动人心的好消息。

相关推荐

瘦身新观念6个好方法

1. 夜间锻练 白天上班上课忙碌,晚上来一个夜间的锻练运动,活动筋骨出出汗可以让你更健康,有人担心夜间运动太靠近就寝时间可能因此而影响睡眠。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2013年的调查发现,经常运动的人中,约有六成的人说,他们通常一夜好眠,保持活动力,不管什么时间做运动都没差。 2. 低钠晚餐 低钠晚餐非常重要,会让你第二天早上醒来后感觉不到臃肿。因为大量摄取钠会妨碍钾的吸收,减低血液回圈的速度,进而影响细胞的代谢,体内废物和水分的排出,还会囤积脂肪,使身体越来越肥胖臃肿。最好吃蒸煮的蔬菜和瘦肉蛋白质,特别要注意

婴儿的体温怎么调节

当环境温度改变时,新生儿的皮肤(特别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温度感受器将冲动传入到体温中枢,引起反射性应答。温度升高时化学产热被抑制,末梢血循环增加;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则出汗,增加蒸发性散热。新生儿出汗反应较差,但不显性蒸发性散热可增加2~3倍。寒冷时,代谢、肺通气量及心博出量均增加,提高产热,同时末梢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新生儿皮肤血管收缩的反应强,但因皮下脂肪少(早产儿更明显),体表面积相对大,故总的保温能力差,出生后可因环境温度低而体温明显下降,可降至34℃~35℃,12小时后才回升到36℃。 温度降

为什么年龄越大越难减

说到减肥,一定会讲到基础代谢率这个关键要素。它决定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行一天最低能够消耗多少能量。因此基础代谢率高的人,即使不太运动,依靠基础代谢就能消耗掉十分可观的热量。 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25岁之后,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开始逐渐下降。如果40岁摄入与20岁相同的热量,那么肯定会因无法完全消耗掉而化为脂肪囤积在体内。 脂肪并不完全坏的,棕色脂肪就属于“好”的脂肪。棕色脂肪有着分解白色脂肪(常说的赘肉)并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的作用,被称为“燃烧卡路里的小火炉”。 人体中有多少棕色脂肪呢?

血液循环差的原因有哪些呢

引起血液循环不好的原因: 1.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稳定性不好。 2.皮下脂肪少,贮热能力低,供应热能的棕色脂肪组织发育未成熟。 3.过冷时肌肉颤动的反应少,控制血液流至皮肤微血管的血管扩张能力差。 4.胃肠发育不全,无法摄取足够热量来维持体温。 5.汗腺功能不足。

晚上喝什么饮料 葡萄汁

在睡觉前,一小杯纯葡萄汁(约150ml / 8盎司)会刺激脂肪燃烧过程。国际肥胖杂志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葡萄中的抗氧化剂。据说白藜芦醇负责将白色脂肪转化为代谢活跃的棕色脂肪

新生儿体温不升有哪些原因

(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散热;皮下脂肪菲薄\\\'保暖能力差。 (2)外界环境温度过低新生儿体内虽然有一定量的棕色脂肪可以释放热能来维持体温的恒定,但其储备量有限的,一旦耗尽,代偿性的产热停止,体温下降。 (3)疾病因素早产儿各项生理功能不成熟,容易发生体温不升。吸吮力差,摄入的奶量不足,产能少也多见于新生儿。各种感染可使机体营养的摄入减少、消耗增加。缺氧及细菌毒素还会影响体内棕色脂肪的利用,所以感染也造成新生儿体温不升的原

哪些人容易中暑

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尤其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衰退, 使散热不畅。 产妇:由于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终日呆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炎热会使人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尤其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地转移至皮肤而在体内积蓄,便容易中暑。

研究称吃红辣椒和挨冻有助抑制发福

科学家发现,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和食用红辣椒有助于防止人随着年龄增长而变胖。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10月21日报道,一项来自日本的开创性研究表明,冷空气和在辣椒中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对于增加褐色脂肪水平有类似的功效。褐色脂肪可以帮助人体调节能量的消耗方式。 所有婴儿的颈部和胸部都有褐色脂肪,不过随着成年人年龄的增长,褐色脂肪逐渐分解掉了。分解的速度因人而异,此前的研究已经证明,褐色脂肪水平下降与随着年龄增长开始发胖之间存在关联。 报道指出,这还第一次有人证明褐色脂肪水平在降低后还可以人为提升。科学家让受试

引起新生儿低体温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新生儿低体温常见的原因有①初期生理性体温下降:新生儿出生离开母体后,环境温度突然降低,尤其在冬天,如果由于难产抢救没有及时擦净羊水,通过蒸发、辐射丢失大量热量,而自己产热又少,体温可降到35度或更低;②保温不当:在寒冷季节出生的小儿,因分娩室、居室温度过低,特别因其他疾病长时间检查、处置暴露体表或转运(院)就诊,容易发生低体温;③早产儿低体温: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早产儿,因糖原及棕色脂肪少产热少,而器官不成熟、体温调节能力低及皮下脂肪层薄,易发生体温低甚至“硬肿症”;④小样儿体温过低:若母亲怀孕期

什么人容易中暑 婴幼儿

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尤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特别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从而容易引起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