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紫癜到底怎么治
血小板减少紫癜到底怎么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应个体化。一般说来血小板计数大于30×10/L,无出血倾向者可予观察并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介于(20~30)×10/L之间,则要视患者临床表现/出血程度及风险而定;血小板小于20×10/L者通常应予治疗。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本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不强调将血小板计数提高至正常,以确保患者不因出血发生危险,又不因过度治疗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目前认为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从而造成血小板减少,发病原因不明确。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前通常有病毒感染史。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喝酒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指导意见:患者应该禁忌辛辣,禁忌烟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
ITP的治疗应个体化,一般说来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无出血倾向者可进行观察并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介于(20~50)×10^9/L之间,则要视患者临床表现、出血程度及风险而定;血小板小于20×10^9/L者通常应予治疗。本病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并不强调将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正常,主要确保患者不出血发生危险,又不因过度治疗而引起严重反应即可。
a)日常护理
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该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过劳,还要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b)药物治疗
1、妊娠期治疗
对于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孕妇一般不必终止妊娠,只有当血小板持续减少并且得不到缓解者,在妊娠12周前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可考虑终止妊娠。使用的药物应该尽可能减少对胎儿的不利影响。还可根据病情进行以下的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这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孕妇孕期血小板低于50×10^9/L,并且有临床出血症状时可以使用泼尼松40~100mg/天。等到病情缓解之后,再逐渐将药量减少到10~20mg/天维持。这种药物能帮助减少血管壁通透性以助于减少出血,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的合成及阻断巨噬细胞破坏已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2)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能帮助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
(3)脾切除。当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之后没有改善,并且有严重的出血倾向,而且血小板<10x10^9/L,可考虑脾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达到70%~90%。而手术的最佳时间是在妊娠3~6月。
(4)输血小板。可输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但因为血小板的输入会刺激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加速血小板的破坏,所以只有在血小板数<10x10^9/L,并且没有出血倾向,为了防止重要器官出血(脑出血),或者是分娩时才使用。
分娩时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孕妇原则上以阴道分娩为主,其最大的危险在于分娩的时候出血。如果剖宫产,手术的创面大,会增加出血的危险;胎儿也有可能血小板减少。但并非患者只能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也有导致颅内出血的危险,所以在行剖宫产时可适当放宽指征。当产妇血小板<50×10^9/L,有出血倾向,胎儿头皮血或脐血真是胎儿血小板<50×10^9/L时可以采用剖宫产。
产后治疗
孕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孕妇,产后应该继续用此治疗。产妇伴有贫血及抵抗力下降的现象,应该打抗生素防止感染。产后应立即检测新生儿脐带血小板,并观察血小板是否减少,必要时给新生儿用药物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治疗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应个体化。一般说来血小板计数大于30×10[9] /L,无出血倾向者可予观察并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介于(20~30)×10[9] /L之间,则要视患者临床表现/出血程度及风险而定;血小板小于20×10[9] /L者通常应予治疗。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本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不强调将血小板计数提高至正常,以确保患者不因出血发生危险,又不因过度治疗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1)初始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②重度患者可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二线治疗 ①可供选择的二线治疗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A、达那唑、长春生物碱、吗替麦考酚酯、CD20单克隆抗体等。②脾切除术。③国外可使用抗Rh(D)免疫球蛋白。④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
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针对原发病。出血严重时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症状,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多有效,部分患者可行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服药物,出血可自行好转。感染性血小板减少应积极抗感染治疗,一般在感染控制后2~6周血小板可恢复正常,感染引起骨髓抑制者病程迁延较长。对脾功能亢进者,可行脾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可采取照射或手术切除治疗。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置换为首选的主要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性疾病,长久以来困扰广大患者。主要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种主要类型。由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类型不同、患者的年龄不同,因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表现也不相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表现之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皮肤上会有明显的紫色斑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鼻腔内部、口腔等处都会有出血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还会出现,吐血、尿血的严重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表现之二:急性期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别容易在冬季发病。而且患者在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前,有可能引发其他的病毒性疾病的可能。常伴有发烧、咽喉肿痛等全身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表现之三:还需要注意的事情是,慢性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是最高的,女性患病的人数是男性的四倍,发病的时候症状不容易被患者觉察,有些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吸烟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指导意见:患者一定要禁忌辛辣,禁烟酒。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好的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指导意见:最好的办法最好是选择中医进行治疗,中医疗法是目前患者选择最多也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为什么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破坏:药物相关抗体,产生相应抗体。某些免疫反应异常疾病,均可引起免疫性血小板破坏。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常见于病毒及细菌感染。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见于输血后紫癜及新生儿紫癜是血小板减少病因。
非免疫性破坏:血管内膜粗糙,血管内异物引起血小板机械性破坏。血小板减少病因包括如血管炎、人工心脏瓣膜、动脉插管、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均伴有血小板减少,此与血小板消耗过多有关。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体内生产血小板不足,如骨髓出现问题,病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苭物导致骨髓损坏,血癌(白血病)或其他癌症等。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还是血小板消耗得太快,如免疫性血小板过低症,一般最常见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活多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建议患者尽早去正规中医院进行治疗医治,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与休息。
怎么预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预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先要预防感冒,要密切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紫斑的变化,如密度、颜色、大小等,注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体温、神志及出血情况,有助于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预后和转归,从而予以及时的处理。避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伤,出血严重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须绝对卧床休息。慢性期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参加锻炼,避免七情内伤,保持心情愉快,饮食宜细软,如有消化道出血,应进半流质或流质,忌食烟酒辛辣刺激之物。有斑疹病痒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注意个人皮肤卫生,避免抓搔划破皮肤弓随感染。
血小板减少紫癜护理常规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包括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
(1)一般护理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根据病情具体指导,如有牙龈出血时,食物温度不宜太高,多吃蔬菜、水果,纺织便秘,禁吃坚硬、多刺、辛辣食物,最好提供半流质和饮食。
(2)预防和避免加重出血1减少活动,血小板过低是应卧床休息,避免一切能造成身体受伤害的因素,如剪短指甲以防抓伤皮肤,禁用牙签剔牙活硬牙刷刷牙,保持皮肤清洁,穿棉质宽松衣服,避免皮肤受刺激引起出血。2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保泰松等。3便秘、剧烈咳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有可能引起颅内出血,要积极预防并及时处理。
(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损伤出血,注意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监测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要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神智变化,若有烦躁不安、嗜睡、头痛、呕吐、甚至惊厥,颈项抵抗,提示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时出现呼吸变慢不规则,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合并脑疝。消化道出血时常有腹痛、便血。血尿、腰痛提示肾出血。面色苍白加重,呼吸脉搏增快,出汗、血压下降提示失血性休克。
(4)用药护理1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想病人解释该药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症,易诱发或加重感染。2长春新碱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末梢神经炎。3环磷酰胺可致出血性膀胱炎。4使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以自动配合治疗。5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尿糖、白细胞计数,并观察药物疗效。6发现可疑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配合医师治疗。
(5)心理护理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病人说出恐惧的原因,向病人解释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及预后;尽量避免病人接触预后不良病人,列举有关好转病例,从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病人接触,给病人以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