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配什么除寒湿
苍术配什么除寒湿
寒湿主要指的是人体内除了有湿气以外还有寒气,通常需要使用温阳的药物来进行调理,而苍术本身就是一种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有燥湿健脾、祛风除寒功效的药材,所以苍术单独使用,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效果。
但要是想要使祛湿效果更好的话,则可以配伍一些玄参、厚朴、防风等有类似功效的药材,或者配合些艾灸、刮痧、泡脚等外用的温热疗法一同使用。
什么中药去湿气最好
茵陈清湿热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肝,胆经。
能清湿热,退黄疸,去肥胖。多用于湿热蕴结型肥胖,黄疸尿少,湿疮瘙痒和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祛湿气应用:
茵陈,柴胡各9克,海藻,夏枯草,泽泻各15克,白芥子,甘草各6克,山楂12克,以水煎服,每日2次,能化痰降脂,健脾利湿,适宜于单纯性肥胖人群饮用。
赤小豆利水消肿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
具有轻身减肥,利水消肿,健脾胃,解毒排脓等功效,主要用于脾肾两虚型体肥胖,水肿,腹满,脚气浮肿,热毒等病症。
赤小豆为健脾利水之要药,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即取其利水除湿之功效。
苍术健脾燥湿
苍术性温,味辛,苦,能健脾燥湿,祛风散寒,明目。主治因素体多湿,或久居湿地,感寒饮冷,导致湿阻脾胃的症候,如腹胀腹满,面黄眩晕,食欲不振,四肢沉重倦怠,水肿,口渴而不欲饮水,下利或便秘等症。
苍术具辛散苦燥之性,故能祛散风湿,对于肌肉酸重疼痛者更为适宜。在使用时根据病情不同配伍其他药物用。如寒湿较重者,配伍附子,桂枝等;湿热较重而见发热,汗多,关节酸痛者,配伍石膏,知母用;风湿在肌表而见恶寒无汗,水肿,关节肿痛者,配伍麻黄,甘草等用。
厚朴燥湿散满
厚朴性温,味苦,辛,能燥湿散满,行气除胀,下气平喘,多用于湿滞中焦引起的脘腹胀满,吐泻,食积不化等症。用于行气除胀时,与苍术,陈皮等配伍;用于消食积时,与积食,槟榔,大黄等配合。
厚朴还有止咳化痰作用,多用于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喘痰多之症。
什么中药去湿气最好 苍术健脾燥湿
苍术性温,味辛,苦,能健脾燥湿,祛风散寒,明目。主治因素体多湿,或久居湿地,感寒饮冷,导致湿阻脾胃的症候,如腹胀腹满,面黄眩晕,食欲不振,四肢沉重倦怠,水肿,口渴而不欲饮水,下利或便秘等症。
苍术具辛散苦燥之性,故能祛散风湿,对于肌肉酸重疼痛者更为适宜。在使用时根据病情不同配伍其他药物用。如寒湿较重者,配伍附子,桂枝等;湿热较重而见发热,汗多,关节酸痛者,配伍石膏,知母用;风湿在肌表而见恶寒无汗,水肿,关节肿痛者,配伍麻黄,甘草等用。
羌活独活的功效与作用 散风止痛
羌活独活辛散温通,具有一定祛风止痛之功,主要用于风湿所致之关节痛及风火上攻之牙痛,配苍术,羌活苦辛气清属阳,羌行气分,长于治疗风湿作祟之头顶脊背及上肢诸痛。若湿气偏盛,每与苍术配伍同用,疗效更著。
豆蔻的临床应用
1、对湿阻气滞,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
2、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
3、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
4、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
5、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豆蔻 药材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什么中药泡茶养胃 苍术厚朴泡茶行气和胃
苍术,厚朴,配伍陈皮,甘草,生姜和大枣泡茶是为湿滞脾胃所设。方中苍术性温,味苦而燥,最善除湿健脾,辅以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佐以陈皮理气化滞,甘草甘缓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诸药合用,可使湿浊得化,脾胃复健,气机调畅,胃气合降。
原料:苍术15克,厚朴,陈皮各9克,甘草4克,生姜2片,大枣2枚。
做法:苍术去粗皮,米泔水浸2日,厚朴去粗皮,姜汁浸泡,炒香,前四味药研成粗末备用。每次取药末10-15克,纱布包好置入保温杯中,加生姜,大枣,以沸水适量泡闷15分钟即可。
注意:若胃寒明显,可在原方中加入干姜,肉桂各2克,以增强温化寒湿之功;胃热内盛,口干舌红,大便干结者不宜服用。
治牛皮癣最好的中药 苍术黄柏方
配方:苍术、黄柏、苦参、防风、独活、五倍子、白癣皮、大枫子各灯亮
制法:将上药均匀搅拌后分装两个布袋,放入蒸笼内蒸热。
用法:将上药敷于皮损处,冷却后换另一热袋,交替热敷1小时左右,每日1次,直至痊愈。
功效:苍术可以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黄柏可以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此方对于牛皮癣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白芷和山白芷有什么不同
白芷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应用与配伍: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白芷辛能祛风止痛,温可散寒除湿,上行头目,主入阳明,擅治前额及眉棱骨痛。用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头痛偏于前额,四肢酸楚,常与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等祛风解表药同用。用治偏正头痛,眉棱骨痛,常与川芎同用,可加强散风止痛作用,如由风寒引起者,配荆芥、紫苏;风热而致者,配菊花、茶叶.治牙痛,证属风寒者,可配细辛以散寒止痛;如属风火者,可配石膏以清热止痛。 用于鼻塞,鼻渊。白芷兼入肺经,能宣通鼻窍,对于鼻塞不通,鼻流浊涕,头额胀痛用之颇效,每与苍耳子、辛夷、薄荷等宣肺通窍药配伍,如《济生方》苍耳散;若鼻涕黄厚腥臭,证属风热者,加配丹皮、蒲公英等清热凉血解毒之药;亦可与清肺经之鱼腥草、黄芩等同用。 用于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白芷治久泻、白带,主要取其辛香入脾,温升清阳和祛风胜湿之功。用治寒湿伤中,清阳下陷之湿泻、久泻,可与升麻、柴胡、葛根、羌活等同用。寒湿白带,常与白术、茯苓、海螵蛸等配伍;湿热带下,须与清热燥湿之椿根皮、黄柏、苍术等同用。 用于痈疽疮肿,毒蛇咬伤。
白芷治疗痈疽疮肿,取其辛以散结,消肿排脓之功,为外科常用辅助药,内服外用均可。用治疮疡初起红肿热痛未溃者,可配赤芍、蒲公英、野菊花等以清热消散;脓成不易穿溃者,配金银花、天花粉、连翘等以托疮排脓;对于阴疽发背,阴冷流注,则宜与乌头、肉桂等温阳祛寒药同用。肠痈可配丹皮、冬瓜仁;乳痈可配贝母、瓜蒌等。它如外科常用之外敷药“如意金黄散”,其中即有白芷。毒蛇咬伤,常与蛇药方剂中加入本品,蛇伤溃烂,和胆矾、麝香外用。 此外,白芷尚治皮肤湿痒,若外敷面部,可治瘢疵。
山白芷 (即羊耳菊,在广东和福建称山白芷,还称白牛胆、大力王、毛柴胡[湖南]、叶下白、冲天白、小茅香、大茅香、牛耳风、羊耳风、白面风、白背风、绵毛旋覆花、天鹅绒、毛舌头、毛山肖)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 功效: 散寒解表,祛风消肿,行气止痛。 应用与配伍: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神经性头痛,胃痛,风湿腰腿痛,跌打肿痛,月经不调,白带,血吸虫病。
白术与苍术的区别
1、苍术与白术的区别有哪些?苍术性辛温能健脾燥湿并且能解表适用于脾虚湿盛侵犯基表的症状,白术甘温能健脾燥湿补中益气。苍术无补虚的效果,白术没有解表的功能。
2、白术、苍术均能健脾、燥湿,治疗脾失健运、湿浊中阻之证。但白术功偏补气健脾,宜于脾虚湿阻者;苍术苦温燥湿力强,宜于寒湿阻滞中焦而脾虚不明显者。
3、白术还能固表止汗、利水退肿、益气安胎,治疗气虚自汗、脾虚水肿、痰饮及胎动不安等证;苍术尚能祛风湿、发汗解表、明目、治疗风湿痹痛、外感风寒夹湿之表证及夜盲症。白术偏于健脾,故多用于脾胃气虚。苍术燥性较大偏于祛湿,故多用于治疗湿困脾阳或湿重的“着痹”。
4、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功擅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善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湿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5、临床对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常与人参、茯苓等同用,如四君子汤;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者,则与茯苓、桂枝等配伍。
6、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功擅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善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湿痹肢节酸痛重着,夜盲等症。凡湿困脾胃,健运失常,胸痞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肢体倦怠,舌苔浊腻者,可与厚朴、陈皮、甘草同用。
苍术配什么除寒湿 苍术吃多了会上火吗
一般不会。
通常来说,上火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体内阳气过盛而引起的,引起的病因主要有外感火热之邪,寒邪入里化热,七情过激、郁而化热,饮食不节、积久化热以及房室劳伤、劫夺阴津五个方面。
而苍术的温热性并不多,主要是通过健脾来祛湿、除寒的药材,所以即便是吃多了,一般也是不会引起上火的。
陈皮和什么搭配泡水除湿效果好
1.陈皮茯苓茶
陈皮性温,味辛、苦,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的功效,二者搭配泡水,能够增强祛湿功能。
2.陈皮党参白术茶
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党参能健脾益气,白术能补脾益胃、燥湿和中,三者搭配泡水喝,能够增强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帮助身体湿气排出。
3.陈皮生姜甘草茶
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干姜能温中散寒、燥湿消痰,甘草能调和诸药,改善口感。三者搭配泡水喝,不仅祛湿功效强,而且加入甘草之后也不会很难喝。
4.陈皮生姜红枣茶
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干姜能温中散寒、燥湿消痰,红枣能补脾益胃。三者搭配泡水喝,能够增强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帮助体内湿气排出,而且红枣味道香甜,能够改善口感。
5.陈皮普洱茶
陈皮性温,味辛、苦,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普洱茶能养胃、健脾。二者搭配口感、香味上乘,且有祛湿、降脂的功效。
6.陈皮苍术厚朴茶
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苍术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厚朴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三者搭配泡水,能够缓解脾胃寒湿、气滞症状。
白术和什么搭配健脾胃祛湿效果好 湿气很重用苍术还是白术
苍术。
苍术性味苦温辛烈,其燥湿健脾的功效比白术要强一些,是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对于治疗风湿痹痛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常用于湿邪阻滞脾胃、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风湿痹痛、风寒感冒、视物不清等症,搭配黄柏多用于各种湿热证,尤其善于清下焦湿热,而搭配厚朴、陈皮则多用于湿阻中焦或夹食积等症候人群。
健脾胃的中药方子 白术补脾健胃
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并含维生素A。可补脾健胃,养生抗衰,固表止汗,燥湿利水。
白术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弱,风寒湿痹,宿食不消等病症。
临床应用:
1.脾虚泄泻:如慢性消化不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配伍木香,砂仁,枳实等用。
2.脾虚自汗:特别是小儿病后食欲缺乏,体弱自汗等,可与山药,糯稻根,芡实等配伍。
注意:阴虚燥湿,气滞闷胀者忌服。
肠道功能紊乱吃什么药
方法1
防风6克、白术3克、苍术8克、茯苓3克、白芍药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上药共为粗末,空腹前食用。
方解:方用健脾燥湿之苍术为主药,配以祛风和血,利湿的防风、芍药、茯苓、白术等,为其配伍特点。
方剂来源:《脾胃论》升阳除湿防风汤。
方法2
甘草6克、干姜12克、茯苓12克、白术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用茯苓、白术健脾胜湿,合以干姜温中散寒,为其配伍特点。
方剂来源:《金匮要略》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方法3
熟地黄30克、白术(炒)9克、干姜9克、吴茱萸1.5克、甘草(炙)6克、扁豆(炒)6克、山药(炒)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用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熟地、白术、扁豆等健脾,为其配伍特点。
方剂来源:《景岳全书》胃关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