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咳嗽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风热犯肺型咳嗽拔罐位置

咳嗽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风热犯肺型咳嗽拔罐位置

取穴:大椎,肺俞,尺泽,列缺,少商。

操作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少商穴,出血后用闪火法吸拔大椎穴,再用闪火法在其他穴位留罐,1日1次,每次10-20分钟。

疗程: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咳嗽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咳嗽拔火罐效果好吗

咳嗽拔罐有一定的效果。

拔罐通过罐体边缘及负压吸吮,温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可以有效刺激穴位,加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防治多种疾病,对咳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咳嗽拔罐的位置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咳嗽症状进行选择。

拔火罐能治咳嗽

拔火罐能治疗咳嗽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拔火罐的五种方法

1.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是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点燃后,在罐内快速绕1~3圈(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因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

2.滴酒法:是用95%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1~3滴,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注意切勿滴酒过多,以免拔罐时流出,烧伤皮肤。

3.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酒精棉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

4.投火法:是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适宜于身体侧面横拔。

5.架火法:即用不易燃烧传热的物体,如瓶盖、小酒盅等(其直径要小于罐口),置于应拔的部位,然后将95%酒精数滴或酒精棉球置于瓶盖或酒盅内,将罐迅速扣下。以上拔罐法除闪火法外,均应防止灼伤皮肤。每次一般留10~15分钟左右,待拔罐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时,将罐取下。若罐大而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泡。起泡时,若罐吸附过强,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次,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咳嗽拔火罐的位置图片 咳嗽拔罐取穴方解

咳嗽病变在肺,按俞,募配穴法取肺俞,中府调理肺脏气机,宣肺化痰;风寒束肺者配风门,合谷以祛风宣肺;风热犯肺者配大椎,曲池,尺泽以祛风清热;燥热伤肺者配太溪,照海以润燥止咳;痰湿阻肺者配足三里,丰隆以化痰止咳;肝火灼肺者配行间,鱼际以泻肝清肺;肺肾阴虚者配肾俞,膏肓,太溪以滋阴降火;胸痛者加膻中宽胸理气;胁痛者加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利湿。

咳嗽拔火罐效果好吗 风寒袭肺型咳嗽拔罐位置

方法1:

取穴:大椎,肺俞,风门,曲池穴。

操作方法:刺络放血加留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出血后,用闪火法吸拔大椎穴,再用闪火法在其他穴位留罐,1日1次,每次10-20分钟。

疗程: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方法2:

取穴:取背部第7颈椎到第12胸椎两侧。

操作方法:将润滑液或温水涂抹于背部及罐口,沿夹脊穴或膀胱经循行部位连续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1次,每次15-25分钟。

疗程: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拔罐的方法和应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咳嗽拔火罐效果好吗 肝火灼肺型咳嗽拔罐位置

取穴:肺俞,肝俞,阳陵泉。

操作方法:留罐法,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1日1次,每次5-10分钟。

疗程: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咳嗽拔罐部位图解 咳嗽拔罐操作方法

1.病人取俯卧位和仰卧位。

2.选用1.5cm口径的火罐(小儿用较小的火罐)。

3.大椎,风门,肺俞,肝俞,肾俞,脾俞,膏肓等穴采用留罐法,两侧各拔火罐5-6个,至皮肤瘀血为度,中府,关元拔罐力度宜轻,时间不宜过长。

4.各背俞可以采用走罐法,在罐口涂以凡士林油膏,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一侧肺俞,待3-5分钟后将火罐向背部下方滑动至脾俞等穴;待器官后同法施行于另一侧肺俞与脾俞。

5.鱼际用小硅胶罐或小火罐蘸递质从腕侧向拇指端方向走罐6-8次。

6.足三里,丰隆选择用小火罐,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咳嗽拔火罐的位置图片 咳嗽拔罐注意事项

1.留罐期间,应随时注意病人反应及罐内情况变化,若拔罐后病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肢凉,周身冷汗,脉细弱无力,应立即取罐让病人平卧,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年老体弱,儿童,精神紧张,饥饿,初诊病人,更应注意防止出现不适。

2.走罐法至背部两侧皮肤呈现充血或瘀血为度,年老幼小或瘦弱患儿,只选双侧肺俞拔罐五分钟。

中医养生之拔罐的预防保健

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 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咳嗽拔罐拔哪个位置

肺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按摩该穴位有清热理气,解表宣肺之功效,主治咳嗽,胸满喘逆,头项强痛,盗汗,自汗,肺痿,喉痹,呕吐等病症。配伍中府按摩可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中府穴为肺经之募穴,肺部若有疾患,此穴常可出现压痛,经常按摩刺激中府穴有平咳喘,调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病症。

尺泽穴为肺经之合穴,主治肺热引起的各种疾患,按摩刺激尺泽穴有清肺泻火,调理肠俯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肺炎,肺结核等病症。尺泽配肺俞按摩,可降气,止咳,平喘。

相关推荐

肩周炎什么穴位可以

1、肩周炎什么穴位可以子 1.1、穴位一:大椎 位置: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1.2、穴位二:天宗 位置: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1.3、穴位三:肩贞 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2、肩周炎的注意事项 2.1、肩周炎的症状如果使用治疗

火罐能治面瘫吗注意什么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疗法。 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

方法有哪些

1、留罐法 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作为最为传统的中医养生法,在生活中很常见 2、闪罐法 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 走罐法指的是时先在所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后,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往返推动。一直到所部位的皮

什么季节火罐最好注意什么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疗法。 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

减肥有效吗

背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留罐10~1 5分钟,每周2~3次。脾俞穴(示中最上面的一个)功效:发散脾胃之热。三焦俞穴(示中下面的一个)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腹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下肢穴位 以下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在穴位上留罐l 5分钟。每周2~3次。

预防保健

1.咳嗽疗法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疗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

不可不知的注意事项

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来治愈。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慢慢吸出病灶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目的,从而达到治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另外,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头痛、咳嗽、眩晕、眼肿、气喘、腹痛等毛病。不过,的一些注意事项大家一定要注意。 专家指出,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体位一:坐立位 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体位二:侧卧位 侧卧位可

支气管哮喘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治法-rr-取穴:中脘、气海、肺俞穴。操作:采用留罐法,用闪罐法在穴位上,留罐,至皮肤充血发红为度。治法二取穴:风门、肺俞、大椎、膻中穴。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仰卧位,用闪火法将小口径玻璃罐吸在膻中穴上,留罐10分钟;再改俯卧位,以同样方法在其余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实证,表现为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声,胸闷,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咳嗽,痰清稀。治法二取穴:一组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二组身柱、关元、膻中、中府穴。操作:每次使用〗组穴位,采用留罐法,用闪火法

鼻炎什么位置 过敏性鼻炎位置

过敏性鼻炎多呈发作性,在受凉,花粉,灰尘刺激后出现鼻痒,打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流大量清涕等症状。 选穴:迎香,风池,合谷,大椎,风门,肺俞,前臂内侧面。 操作方法: 1.迎香穴涂以菜油,用闪罐法以小口径火罐3-5次。 2.因为风池穴被头发覆盖,故可以取稍下一点部位,从风池到大椎以及命门,肺俞部位均涂以菜油,然后用推罐法,上下左右反复推罐20-30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3.合谷穴用小口径火罐,留罐约15分钟。

有手法 具体如何操作

一、的机理 按中医理论讲,具有行气止痛、祛风散寒、调理脏腑虚实、活血化淤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治病的机理是:①能使病人皮肤的毛细血管充血破裂,以至自身溶血,从而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这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可以被送往全身各处,刺激机体的各个器官,增强各器官的功能,以起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②可使机体局部的血管扩张,起到促进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作用。③还具有增进人体内淋巴液的循环,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④可以加快肌肉和各脏器对其代谢产物的排除。⑤可以通过刺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