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一般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一般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1.急性丙型肝炎: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 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肝炎: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3.丙型肝炎肝硬化:⑴ 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 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⑵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IFNα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

检测外周血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

目前认为,

检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AVANA)有助于丙肝抗体(抗—))阴性的丙型肝炎诊断和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的肝损害可能与HAVANA血症有关,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可贮存HAVANA,在丙型肝炎患者的慢性化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一般认为,PBMC中HAVANA仅在抗—HIV阳性患者中检出,尚未发现抗—HIV阴性患者中(PBMC)内存在HAVANA阳性。但在血清HAVANA阴性的外周单核细胞中却能直到HAVANA阳性,不能排除这是丙型肝炎患者趋向慢性化的标志。

丙肝的症状

(1)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5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HBV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5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HBV感染。(2)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丙肝病毒携带者。(3)30-39岁为高发病年龄。静脉吸毒、多次输血、血液透析者丙肝发病率高。(4)丙肝临床表现与乙肝相似,但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更易慢性化。黄疸发生率低及ALT较乙肝为低,肝外表现也不多见。(5)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患者低,有三种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呈一过性升高,是急性自限制HCV感染,预后良好。多峰型是向慢性肝炎进展的表现。双相型是在病程初期ALT下降后又上升,病情加重,常伴黄疸。(6)丙肝易与乙肝发生同时或重叠感染。这是由于乙、丙型肝炎有共同的传播途径,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故乙、丙型肝炎患者发生重叠感染者多,重叠感染者的预后较单纯的慢性乙或丙型肝炎为差。

丙肝的癌症前兆你有吗

1)感觉身体无力,并且极易疲倦且会持续出现,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也是不能缓解,这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2)其他症状:右上1/4腹部感觉到不舒适(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疲劳、反胃、恶心及呕吐,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睡眠不好,感觉消沉、头脑不爽,以及短期的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长时间的从事同一工作困难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肝病,因此,了解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大家对丙型肝炎的认识与治疗。现小编将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罗列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丙型肝炎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3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乙肝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2)30~39岁为丙型肝炎的高发病年龄。

3)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患者低,有三中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呈一过性升高,是急性自限制HCV感染,预后良好。多峰型是向慢性肝炎进展的表现。双相型是在并称初期ALT下降后又上升,病情加重,常伴黄疸。

4)丙型肝炎潜伏期为2~16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5)丙型肝炎常见单项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6)短潜伏期丙型肝炎,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期潜伏期和轻型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7)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爆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肝炎爆发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丙肝通过什么传染

丙型肝炎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占输血后肝炎的70%。如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

1,输血和血液制品的患者和供血员、静脉毒瘾者均可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和血制品感染丙型肝炎;采血和血球回输的交叉污染;共用不洁注射器而造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2,丙型肝炎患者生活中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夫妻、子女、父母之间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特别是在非输血传播的患者中可能占重要地位。

3,母婴传播,大量研究表面hcv的母婴传播是存在的,并可分为宫内感染及分娩时传播及产后通过哺乳等传给婴儿。

4,通过性传播,如丙型肝炎患者的同性恋及异性恋人、妓女等性混乱者均存在传播、感染丙型肝炎的可能。

5,接受脏器移植者,均可通过血清抗-hcv阳性的器官移植供体、骨髓或术中大量输血而造成感染。

丙肝的预防并不难,只要我们注意避免接触传染丙肝的途径,就能有效的预防丙肝;如果您不幸感染了丙肝,不要害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丙肝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如何治疗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症状

丙型肝炎有什么症状呢?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知道的一个问题。因为只有知道症状了,才可以早发现,早治疗,不是吗?那丙型肝炎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1、食欲减退,恶心厌油

肝脏症状突出表现之一,这是大多数肝病患者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患者表现更严重。因为患肝炎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故而厌油食。

2、疲乏无力

这是肝病患者发病的早期表现之。表现为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原因是由于病人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使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

3、尿黄如茶

丙型肝炎患者中有一些属于黄疸型肝炎,而这类肝炎患者会出现尿黄的情况。

4、发热

急性黄疽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37.5-38.5摄氏度,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而无黄疽型肝炎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疽型肝炎者。许多病人发热还伴有周身不适、食欲减退,误认为得了感冒。

5、肝区疼痛

肝病患者常常诉说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且时间不一;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

丙肝什么症状

很多的疾病在早期是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的,丙肝就是这样的一个疾病,因此很多丙肝患者都不知道怎么是什么时候患上丙肝的,同时也就很多人都特别厌烦丙肝这个疾病,那么丙肝这个疾病,它到底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呢?

1.丙肝较乙肝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转氨酶峰值较低,大多数患者不易被发现。

2.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输?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3.丙肝常见单项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据观察研究,约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从hcv发展成慢性肝炎平均约为10年,肝硬化平均约20年,少数患者恶变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需30年。

5.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暴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暴发肝炎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6.短潜伏期丙肝,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现在我们知道丙肝这个疾病是有哪些常见的症状了吧,所以当我们人体出现以上六种症状的时候,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患上丙肝这个疾病了,就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然后在去询问医生的意见,那样才能让自己不受到严重的危害。

丙肝的表现

慢性丙肝急性丙肝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丙肝病毒携带史而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发病不明确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丙肝表现者。

慢性丙肝症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可有肝大和轻度触痛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慢性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严重时丙肝症状明显,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常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1. 输血后丙型肝炎潜伏期2~26周,平均7.4周。散发性丙型肝炎潜伏期待定。一般临床经过较轻,亚临床型较多见,重型肝炎较少。与乙型肝炎相比,ALT、胆红素平均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病情较轻、发热少见。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大多数无黄疸、单项ALT升高,有持续或反复异常的特点,但转为慢性肝炎的比例较乙型肝炎高(40%~50%),无黄疸型较黄疸一草坪晚易慢性化。其余于6月内痊愈呈自限性过程。慢性丙型肝炎大多表现ATL反复异常、AST也升高、蛋白代谢较快出现异常,而体征如蜘蛛痣、肝掌、脾肿大等不如乙型肝炎明显。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约40%~5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急性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为无黄疸型,ALT长期波动不降,血清抗-HCV持续高滴度阳性。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观察ALT及抗-HCV的变化。

大多数一般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轻,但也有重型肝炎的发生。根据发生的背景和频率不同,有HBV、HAV、HCV、HDV和HEV五种肝炎病毒,均可引起重型肝炎。欧美统计资料表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因以HBV居多,日本则以HCV居多。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日本人群HCV感染率远高于欧美,其次是欧美的HCV基因型与日本的不同。我国尚无详尽资料,多数报道以HBV居多,HCV致重型肝炎中又以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V感染者居多。

肝脏恐逐渐纤维化

台湾的乙肝、丙肝患者盛行,一般民众因日夜操劳,担心“爆肝”,想到保肝误以为可靠保肝片等保健食品来养肝,往往延误治疗,于是出现肝炎病毒使肝脏纤维化、硬化,甚至恶化为肝癌。造成肝癌的最大祸首是乙型肝炎,其次是丙型胖炎,根据临床统计,肝癌病患中约有1成左右的人为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而在台湾中南部的比例甚至可高达5成,令人吃惊!

吃保健食品不治疗肝脏恐逐渐纤维化、硬化、导致肝癌

喜欢吃来路不明的保肝相关保健食品,并无法阻断肝炎病毒的复制,以及对肝脏的伤害,其中隐藏的危险是长时间吃保健食品,却不寻求正规治疗,虽然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异状,但是,却对于肝脏是一大负担,有许多肝炎患者最后步上洗肾一途,也与此脱离不了关系。肝脏还会因此逐渐纤维化、硬化,甚至大大提高罹患肝癌的风险。

台湾有60万丙肝人口,主要是透过血液传染,因此只要有血液接触机会,曾输血、使用不干净针头、刺青、针灸、穿耳洞的器械消毒不完全、共用牙刷或刮胡刀,或毒瘾者共用针具及稀释液等民众,都有可能感染丙肝。 和乙型肝炎病毒不一样的是,丙型肝炎病毒透过性行为及母子垂直感染的比率相当低;此外,目前还没有丙肝疫苗可以预防。而C型肝炎病毒可说是仅次于B型肝炎病毒另一个肝脏的杀手。

闻丙肝色变!中南部肝癌患者有一半是丙型肝炎患者

沙鹿童综合医院胃肠肝胆科主任陈宗勉医师表示,慢性丙肝可怕之处,在于丙型肝炎不治疗,感染者经过20至30年后,时间一久,会加速肝纤维化,并有3成患者会导致肝硬化,并有约5%的人会并发肝癌,如果患者有喝酒习惯,恶化为肝癌速度更快。

临床发现,在中南部肝癌患者约有一半是丙型肝炎患者,某一些乡镇甚至有聚集的情况。背后引发原因除了与早期共用不洁针头之外,不适当的医疗行为也是原因之一。

丙肝分不同基因型合并治疗露出一线生机

陈宗勉医师表示,丙肝有不同的基因型,至少可分成6种主要的基因型和50种以上之次要基因型,而且在世界各地稍有不同。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台湾有医保给付,疗程为一周注射一次长效干扰素,再搭配口服药物雷巴威林(Ri乙avirin),治疗24至48周,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以常见的丙肝第一型和第二型,完全治愈率前者有7至8成,后者更高达9成以上,治疗后半年完全验不出病毒量,对于丙肝患者来说,生命露出一线生机!

丙型肝炎治疗药物副作用可以借助药物来改善

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目前已日新月异,但是,仍然有许多患者担心副作用而放弃治疗,例如过度惧怕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口耳相传之下,把干扰素的疲劳、恶心、失眠、掉发等副作当成在做化疗,或担心雷巴威林可能引发溶血性贫血。其实,副作用因人而异,并非人人都会发生,即使有副作用发生,症状大多轻微,且可以藉助药物来改善。患者不宜因噎废食,错失治疗时机,甚至可能治愈的机会。

丙型肝炎的防治刻不容缓先从源头管理做起

针对丙型肝炎的防治刻不容缓!陈宗勉医师表示,必需先从源头管理,找到丙型肝炎患者在哪里?避免患者再传染给他人,并且鼓励患者接受治疗,现在药物进步快速,不但有治疗的新曙光,甚至有治愈的机会。此外,患者需要定期追踪,观测有无活动性肝炎,以及进行肝癌筛检,每半年做一次血液与超音波检测。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一、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

1、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丙型肝炎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丙型肝炎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丙型肝炎,因此,无法完全筛出丙型肝炎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

2、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丙型肝炎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型肝炎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型肝炎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二、性传播

与丙肝感染者性生活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更高。

三、母婴传播

抗-丙型肝炎阳性母亲将丙肝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丙型肝炎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型肝炎。

看了上述总结,大家对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所了解了吧?不过,在这里还是建议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摆脱丙型肝炎的困扰。

相关推荐

丙肝主要症状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临床表现较乙型肝炎轻微,亚临床型感染较多,但慢性化趋势较乙型肝炎严重。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1、急性肝炎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或黄疸前期症状。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常有乏力、厌油、肝区不适等症状,可有肝病面

丙肝预后

1、急性肝炎 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 2、慢性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重度慢性肝炎预后较差,约80%五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转为HCC,病死率高达45%。中度慢性肝炎预后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慢性丙型肝炎预后较乙型肝炎好。 3、重型肝炎 预后不良,病死率50%—70%。年龄较小、治疗及时、无并发症病死率较低。急性重要型肝炎存活者,远期预后较好多不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者多数转为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最

丙型肝炎会导致的危害

1、肾脏疾患。50%的患者会表现为轻到中度肾脏功能不全。血凝固性过高、甲状腺功能障碍、维他命d缺乏和高脂血症也可能是丙型肝炎表现。 2、肝硬化和肝癌。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20-3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发展为肝癌。 3、皮肤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可以导致皮肤并发症,如冷球蛋白血症、荨麻疹、多形红斑、结节性 红斑等,最常见的是冷球蛋白血症。 4、内分泌疾病。丙型肝炎引发糖尿病的机率较高;还容易合并有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有:甲减、甲

丙肝的症状

(1)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5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HBV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5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HBV感染。 (2)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丙肝病毒携带者。 (3)30-39岁为高发病年龄。静脉吸毒、多次输血、血液透析者丙肝发病率高。 (4)丙肝临床

慢性丙型病毒肝炎治疗

一.抗病毒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PEG-IFNα)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

丙肝严重吗

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造成的严重肝脏疾病。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破坏是持续的,隐匿的,不可逆转的,超过80%的感染者将发展成慢性肝炎,更为严重的是,丙型肝炎最终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肝炎。 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150天,其症状是疲劳、出现黄疸,有10%—20%的患者会得肝硬化,1%—5%的人在二三十年后将转为肝癌,同时丙肝病毒还会加重其他肝炎患者的病情。由于至今没有研制出丙型肝炎的疫苗,使得丙型肝炎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乙肝更为严重。

丙肝到哪里治疗

1.抗病毒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PEG-IFNα)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

得了丙肝能彻底治疗好吗

1、α-干扰素(α-IFN)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后血清HCV RNA转阴率可达50%~80%,但停药后约半数HCV RNA又转阳,再用α-干扰素仍有效。在HCV复制指标转阴同时可见肝功能改善及肝脏病变好转。提示干扰素对HCV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复发时间多在治后6~12个月,若治后12个月ALT持续正常,血清HCV RNA阴性,则可能治愈。其复发原因为①病毒基因型不同,一般Ⅲ型IFN疗效好,Ⅱ型疗效较差;②出现突变株;③未完全清除病毒;④耐抗病毒药物。有报告用干扰素治疗散发性丙型肝

引起肝癌的原因有哪些

1.肝炎病毒 在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肝癌患者具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背景,也就是说,这两种肝炎患者患肝癌的危险性大大地高于非肝炎患者。据统计,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患肝癌的概率是阴性者的160倍。肝炎病毒诱发肝癌的危险性似与肝炎病毒所致的肝损害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即肝硬化程度越重,发生肝癌的机会越大。但也不尽然,不少肝癌同样发生于年龄小、肝功能好者。 2.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最强的动物致肝癌剂,主要存在于发霉的花生和玉米中。这种毒素耐热,煮沸也难以破坏。江苏省启东地区曾经是我国的肝癌高发区,研究表明,当地雨水充沛

丙肝的治疗方法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丙肝常见的治疗方法如下: 1、α-干扰素(α-IFN)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后血清HCV RNA转阴率可达50%~80%,但停药后约半数HCV RNA又转阳,再用α-干扰素仍有效。在HCV复制指标转阴同时可见肝功能改善及肝脏病变好转。提示干扰素对HCV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复发时间多在治后6~12个月,若治后12个月ALT持续正常,血清HCV RNA阴性,则可能治愈。其复发原因为①病毒基因型不同,一般Ⅲ型IFN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