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阳和小三阳区别有哪些
大三阳和小三阳区别有哪些
大三阳与小三阳区别,就一般来说乙肝大三阳往往说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比较强;乙肝小三阳则表明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减小。需要注意的是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都有传染性,都会传染给家人,患者的家属要及时检查乙肝五项,对乙肝五项全阴者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感染。在日常生活中,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防止肝脏负担过重导致病情恶化。
大三阳与小三阳区别,乙肝大三阳一般意味着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多数乙肝大三阳患者的症状明显,肝损伤较重,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较大,必需进行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乙肝小三阳一般是由乙肝大三阳转化而来,说明病情好转,病毒复制减缓,传染性减小。但也有部分小三阳是由病毒变异引起的,这种小三阳病情严重,癌变几率较大,要及时治疗。
大三阳与小三阳区别,其实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它只代表病毒复制的程度,而不反映病情的轻重。感染乙肝后,患者体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液、尿液都可能带有传染性,假如同时有转氨酶增高者,除了有较强的传染性,得肝硬化、肝癌的几率也比较高,必需及时治疗。
大三阳与小三阳区别,以上是肝病专家对大三阳与小三阳区别的介绍,大家对此了解了吗,希望能够多加的注意,专家提示检查结果确定以后及时的接受治疗,以免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产生,假如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点击在线专家进行详细的咨询。
小三阳的携带者会传染给别人吗
乙肝小三阳会传染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是乙肝小三阳的传染性强弱却相对于乙肝大三阳等来说较轻,乙肝小三阳的传染性强弱要取决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活跃度与复制速度。乙肝病毒若复制程度高活跃度高则乙肝小三阳传染性强,反之则弱。因此需要了解乙肝小三阳会传染强度的大小,需要检查乙肝病毒DNA,了解乙肝小三阳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相关情况,这不但能了解乙肝小三阳传染强弱,还能明确乙肝小三阳病情,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乙肝小三阳的传染途径有哪些呢?
专家指出,乙肝小三阳的传播途径和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一样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等生活密切传播为主。由于乙肝小三阳会传染,因此专家建议,与乙肝小三阳有密切接触的朋友、家人等都应该积极的接种乙肝疫苗,来避免乙肝病毒的感染。
乙肝大三阳吃什么好 适合乙肝的粗粮
燕麦,富含镁和维生素B1,也含有磷、钾、铁、泛酸、铜和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辅助治疗脂肪肝、糖尿病和便秘。
芝麻,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维生素E,能降低血脂和甘油三酯,消除肝内脂肪,对慢性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和脂肪肝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黑米,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可降低转氨酶,促进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抑制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是辅助治疗大三阳、小三阳的最佳选择。
大三阳对人体的危害大吗
1、乙肝大三阳有强烈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往往是急性肝炎潜伏期或慢性肝炎活动期。此时,病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多数伴有乏力、呕吐、恶心、食欲减退、转氨酶高等症状。
2、乙肝大三阳对肝脏的损害
乙肝大三阳对肝脏造成的损伤程度也很大,造成肝细胞渐进性碎屑化坏死,肝小叶遭到结构性破坏,肝功能失调,值大三阳患者肝功能不正常后,绝大部分会发展为肝硬化。
3、乙肝大三阳有癌变的可能
研究肝癌病人的血液,发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证据的(即“大三阳”或“小三阳”等)占95%。
大三阳除了肝脏严重受损外,对家人、同事的传染性也极强,所以一定要对食具等进行消毒隔离。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液、乳汁、男同志的精液、女同志的阴道分泌物、经血等也有传染性。
如何检查小三阳
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称为“小三阳”,小三阳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凡出现“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出现“小三阳”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
临床上在急性乙型肝炎出现“小三阳”通常提示急性期病毒复制较慢,病情趋于好转,近期可能痊愈。而在慢性期出现“小三阳”,通常有两种意义:
(1)非变异株病毒感染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减少或消失,病情减轻或稳定。
(2)病毒发生变异或感染变异病毒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缺失,常伴病情反复,进展较快,甚至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或出现重症肝炎。
“大三阳”与“小三阳”
“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别
“大三阳”与“小三阳”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为e抗原(HBeAg)阳性而后者为e抗体(抗HBe)阳性。在“两对半”检查的各项指标中,e抗原是病毒复制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说明体内的病毒复制活跃。而e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在e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抗体,它的出现表明人体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病毒复制受到抑制,基本停止。因此,“小三阳”通常由“大三阳”转变而来,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而“小三阳”的传染性则较小。
“大三阳”、“小三阳”哪个更严重?
由于“大三阳”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且极易转成慢性肝炎;而“小三阳”的病毒复制基本停止,若加上“HBV-DNA”阴性则基本没有传染性。因此,很多患者甚至医护人员都认为,“大三阳”病情比“小三阳”严重,只要“大三阳”能转为“小三阳”就万事大吉了。 在此,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专家提醒您,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真正决定“大小三阳”患者病情轻重的是HBV-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部分“小三阳”患者的HBV-DNA仍为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依然活跃。这种情况往往是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并不能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病情发展更快也更严重,应加以注意; 2、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要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症状,都可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这部分人大多数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因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无力完全清除乙肝病毒而与之长期和平共处。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采用抗病毒治疗,但必需定期到正规的肝病专科医院接受“两对半”和“肝功能”检查,以及早发现病情波动,采取治疗措施;3、如果“大三阳”或“小三阳”患者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出现肝脾肿大等,应判断为乙肝患者,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以免在长期反复的肝病活跃过程中让病情向肝硬化、肝癌发展。
“大三阳”是否需要转为“小三阳”?
“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若在25-30岁以前完成,对机体来说是完成了清除病毒的过程,肝脏的损害也较轻;如果“大三阳”转来转去,或持续“大三阳”,而清除反应(肝炎持续活动,转氨酶反复升高)持续进行,则40岁前后,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即使转成了“小三阳”,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如果终身持续为“大三阳”,没有明显的肝炎活动(肝功能始终正常),也许还能生活到60-70岁呢,可见“大三阳”不一定都要转为“小三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机体清除病毒的表现,但带来的肝脏损害不能轻视。 医学研究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专家建议“大三阳”患者要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病情,不要过分担心,更不要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以免药物对肝脏造成二次伤害,加剧病情。
关于大三阳的七点常识
1.什么是乙肝“大三阳”?
在血液检查中,如果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就叫“大三阳”。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就叫“小三阳”。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代表这个人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别在于,“大三阳”提示体内的乙肝病毒正在复制(繁殖),故“大三阳”携带者有很强的传染性;“小三阳”提示体内的乙肝病毒可能呈非复制状态,故“小三阳”携带者可能没有或者有较弱的传染性。只是“大三阳”的传染性并不一定总是比“小三阳”强。如果“小三阳”携带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其传染性有可能比“大三阳”携带者还要强。因此,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携带者,都要查一查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2. “大三阳”携带者就是乙肝病人吗?
经研究证明,如果被检查者的血液检查为“大三阳”,但他(她)没有临床症状,肝功能也正常,那么他(她)就不能被称为乙肝病人,而只能说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许有人奇怪,“大三阳”携带者体内既然有大量的乙肝病毒繁殖,可为何不发病呢?这是因为乙肝的发病,必须有免疫细胞参予,即乙肝病毒进入感染者体内,如果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乙肝病毒便要受到攻击。当免疫细胞攻击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时,肝细胞就会受到了破坏,那么感染者就会出现肝炎的临床症状,而成为乙肝病人。但是,如果感染者体内的免疫细胞不去识别侵入肝脏内的乙肝病毒,那么肝细胞就不会受到攻击,肝脏内也就不会发生炎症反应,这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3.“大三阳”比“小三阳”重吗?
不管是“大三阳”携带者还是“小三阳”携带者,如果肝脏内都没有发生炎症反应,就不能说谁的病情轻,谁的病情重,还要根据肝胆脾B超和肝功能来看。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下,“大三阳”可以悄然变成“小三阳”。据统计,每年约有13%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大三阳”可转变成“小三阳”,“小三阳”偶尔也可能转变为“大三阳”。
4.“大三阳”携带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既然“大三阳”是乙肝病毒繁殖的标志,传染性强,发病机会又多,那么,通过治疗使其转阴多好啊?但医学专家郑重指出,“大三阳”携带者基本上不需要治疗,平时注意保养肝脏就可以了。其原因是目前根本没有任何能使“大三阳”转阴的药物。如果“大三阳”携带者总感到自己有问题,非要治疗不可的话,可进行肝脏穿刺检查,如果发现肝细胞存在病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
5.“大三阳”的传染性有多强?
已经知道,乙肝“大三阳”的传染性很强,据研究,只要将亿万分之一毫升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注射到健康人的血管里,这个人就会被感染上乙肝病毒。因此,如果在输血或静脉注射时,所用的血制品或注射器消毒不达标,就容易引起乙肝病毒感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同乙肝病毒携者仅仅进行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谈话等接触是不能被传染的。况且,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注射乙肝疫苗,让体内产生抗病毒的抗体(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就不会轻易感染乙肝了。
6.“大三阳”携带者可以发展成乙肝吗?
“大三阳”只是乙肝的俗称,标志物的表示的一种人们的所说的名称,所以大三阳就是乙肝,并不存在携带者是否可以发展成乙肝的说法。
7.“大三阳”携带者能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吗?
“大三阳”携带者是否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是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应当知道,肝硬化是在肝炎的基础上发生的,而肝癌多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原因在里面,比如饮酒,劳累,黄曲霉素,家族史,肝脏炎症的持续时间等。实践证明,无端的恐惧、盲目的治疗只能增加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为乙肝病人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关于大三阳这种疾病的一个全面的介绍,相信大家看完后对大三阳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付大三阳,我们不必过于惊慌,也不要轻视它们,应该注意公共卫生,定期注射疫苗,才能有效预防大三阳的出现。
为什么乙肝携带者不需要治疗
为什么有的大三阳不需要治疗,而有的小三阳反而需要治疗?其实,是否需要治疗,不是看大三阳还是小三阳,而要看肝脏有没有炎症。
如果肝炎发作,不管e抗原是阳性还是阴性,都需要治疗。如果没有发病,肝功能正常,肝脏病理组织检查没有炎症表现,就说明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不管大三阳、小三阳,都不需要治疗,但是一定要定期去医院做检查。
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别
大三阳和小三阳区别:对于“小三阳”患者,则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1次,能持续2-3年),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这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较好的转归,可看成是一个健康者,不需治疗,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也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种情况是肝功检查经常异常,或时好时坏,称之为“不稳定的小三阳”。这主要是由于感染了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当肝功能异常时要积极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大三阳和小三阳区别,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这五项即为通常所称的二对半检查,是检查有无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其中1、3、5项阳性,俗称大三阳,1、4、5项阳性,俗称小三阳。二者的区别是“大三阳”中的HBeAg阳性转为了“小三阳”中的抗HBe阳性。
大三阳和小三阳区别“小三阳”要比“大三阳”好,且没有传染性。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小三阳”照样有传染性,只不过血液循环内的病毒含量相对较低一些而已。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情况好不好,与是否为“小三阳”或“大三阳”无关,而与感染者是否有肝功能受损有关。大三阳和小三阳区别,有些“大三阳”的人,希望变成“小三阳”,甚至使用一些药物,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大三阳”并不是肝功能受损的标志,区别大三阳与小三阳只是有可能比“小三阳”在血液中的病毒含量高一些,病毒复制相对活跃一些而已,肝炎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是否出现损害及损害的程度与病毒复制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大三阳和小三阳区别的介绍,“大三阳”、“小三阳”只反映人体肝炎病毒存在的状态,这些指标只是反映病毒的严重程度,肝炎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肝炎病毒和恢复肝功能,所以得了肝病要积极治疗。
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区别
区别之一
检测结果的不同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即乙肝五项的1、3、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大三阳小三阳是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即乙肝五项1、4、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小三阳。
区别之二
病毒数量、复制程度的不同由于乙肝病毒的不同,大三阳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的呈现活跃复制状态,且其血液、唾液、精液、乳液、宫颈分泌液、尿液都可以具有传染性,应注意肝功。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
小三阳患者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称之为“稳定性小三阳”传染性低。另一种情况是肝功能检查反复异常,称之为“不稳定性小三阳”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发生变异,也有较高的传染性。
区别之三:传染性强弱的不同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肝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弱,同时演变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些。
小三阳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HBV-DN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需要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
大三阳是否比小三阳严重呢
对于“小三阳”患者,则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1次,能持续2-3年),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这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较好的转归,可看成是一个健康者,不需治疗,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也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种情况是肝功检查经常异常,或时好时坏,称之为“不稳定的小三阳”。这主要是由于感染了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当肝功能异常时要积极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大三阳”、“小三阳”只反映人体肝炎病毒存在的状态,肝炎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肝炎病毒和恢复肝功能,所以得了肝病还是要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
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这五项即为通常所称的二对半检查,是检查有无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其中1、3、5项阳性,俗称大三阳,1、4、5项阳性,俗称小三阳。二者的区别是“大三阳”中的HBeAg阳性转为了“小三阳”中的抗HBe阳性。
有人说,“小三阳”要比“大三阳”好,且没有传染性。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小三阳”照样有传染性,只不过血液循环内的病毒含量相对较低一些而已。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情况好不好,与是否为“小三阳”或“大三阳”无关,而与感染者是否有肝功能受损有关。有些“大三阳”的人,希望变成“小三阳”,甚至使用一些药物,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大三阳”并不是肝功能受损的标志,只是有可能比“小三阳”在血液中的病毒含量高一些,病毒复制相对活跃一些而已,肝炎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是否出现损害及损害的程度与病毒复制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肝炎病毒就像一个房客,只是住在了人的肝细胞这所房子里,使用房间的东西和食物,繁殖后代,但并不打乱这房间的布局,东西用完后也会物归原处,食物又取之不尽,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是相安无事的。
“大三阳”、“小三阳”只反映人体肝炎病毒存在的状态,肝炎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肝炎病毒和恢复肝功能,所以得了肝病还是要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