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药浴解婴儿胎毒
婴儿药浴解婴儿胎毒
选用新鲜桃枝250克、桑枝250克、梅枝250克,切成6~10厘米长,装入锅内压紧,加水2~3公斤,煮沸15分钟,滤出水加入适量冷水,配成温水给婴儿洗澡。
用这种药水洗澡后,能解婴儿胎毒,辟疫疬,利关节,祛风湿。
婴儿无需排胎毒
在比较偏远的南方地区,流传着一些古老的做法,新生儿出生后会给其喝黄连、钩藤草等中医,据说这样能解婴儿从母体带来的“胎毒”,保证日后夏不生痱、冬不长疮疖。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而且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婴儿无需排“胎毒”
据儿科专家研究发现,新生儿服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在南方约有5%的男婴发生过这类黄疸,原因多与新生儿服草药有关。
众所周知,婴儿在出生时粪便呈黑褐色,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数日后即可消除,无需用黄连等药来祛胎毒。因为所谓的“胎毒”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排出体外,不会遗留在体内。所以,对新生儿不需用草药祛“胎毒”。
婴儿不像成人一样,肝脏的解毒功能还不健全,不能将所有的药物完全代谢出体外,家长不能听从家里老人的说法做法来对宝宝进行“锻炼”。有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婴儿。
婴儿脐带几天脱落的简介
肚脐是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必经通道。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24~48小时自然干瘪,3~4天开始脱落,10~15天自行愈合。
针对新生儿脐带多久脱落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新生儿脐带多久脱落为你解答如下:
胎儿出生后,脐带被扎结、切断,留下呈蓝白色的残端。几小时后,残端就变成棕白色。以后逐渐干枯、变细,并且成为黑色。一般在出生后3~7天内脐残端脱落。脐带初掉时创面发红,稍湿润,几天后就完全愈合了。以后由于身体内部脐血管的收缩,皮肤被牵扯、凹陷而成脐窝,也就是俗称的“肚脐眼”。
一般在孩子出生后24小时,就应将包扎的纱布打开,不再包扎,以促进脐带残端的干燥与脱落。处理脐带时,洗干净双手后捏起脐带,轻轻提起,用75%的消毒酒精棉棒,围绕脐带的根部进行消毒,将分泌物及血迹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脐根部清洁。同时,还必须勤换尿布,避免尿便污染脐部。如果发现脐根部有脓性分泌物,而且脐局部发红,说明有脐炎发生,应去医院治疗。
刚脱落脐带的新生婴儿建议用擦浴,不要弄湿肚脐。婴儿不要下水,妈妈把纱布拧的半干往婴儿身上轻擦。创面完全愈合后就可水浴,但也不是直接把婴儿放进水里,而是在浴盆上搁一张浴床,让宝宝睡在上面洗。到5、6个月婴儿能坐了,就可以把宝宝直接放在水里洗了。
从以上的介绍了来看,婴儿脐带几天脱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一般都是出生后3到4天进行脱落的,所以,对于婴儿来说脐带脱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是婴儿生产后出现独立自主,不再需要母体供养的一种表现,所以,婴儿们的脐带几天掉落的现象是不需担心的。
婴儿胎记的种类有哪些
婴儿胎记的种类有哪些?正确了解婴儿胎记的种类并能及时治疗,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应该多关心的问题。婴儿红胎记是婴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一种先天性疾病,婴儿胎记是婴儿皮肤上有别于正常肤色的区域,通常在婴儿出生时就带有或出生后几周内出现。那么婴儿胎记的种类是什么呢?
1、蒙古斑。这种胎记平坦、光滑,一出生时就有,常见于臀部或腰部。它们多为淡蓝色,也可能是蓝灰色、蓝黑色。这种胎记看上去像是一片淤青,在黄色人种中很常见,通常在学龄前会逐渐消失。
2、暗红色斑。刚出生时,这种红斑是桃红色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颜色会越来越深,变成淡紫色。多出现在面部和颈部,且面积比较大,暗红色斑是由毛细血管扩张引发,多数会变得越来越大,如果长在眼睑上会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需要进行治疗。
3、先天性痣。约1%的新生儿会长这种痣。它的形状不规整,小的直径为2厘米左右,大的则可侵犯整个背部、颈部或整个肢体。这类痣有可能发展为皮肤癌,如果面积较大就应该进行治疗。
4、橙红色斑。约1/3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胎记。它是一种小的、淡红色的斑块,通常平铺在皮肤上。多出现在后脖颈上、两眼中间、前额以及眼睑上。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多数会逐渐消失。
5、咖啡牛奶斑。它的颜色就像是咖啡里加了牛奶,呈棕褐色。这种胎记多为椭圆形,多出现在躯干、臀部和腿部。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大、颜色变深,一般不会带来健康问题。如果同时出现好几个比硬币还大的胎记,就很可能与神经纤维瘤有关,要马上咨询医生。
胎记大多发生在宝宝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为青色或青灰色的斑块。大多数胎记都无所谓,其中很多会在宝宝出生几年内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婴儿胎记治疗方法,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应为治疗的对象还是婴儿,如果不小心就会造成永远的遗憾。
你知道这些婴儿胎记的种类吗?我们都了解了婴儿胎记有哪些了,所以家长们要注意了。婴儿胎记有的是对身体有伤害的,家长们要留意婴儿胎记的变化,必要时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
生小孩前要做哪些准备
分两方面吧,你自己的准备:1.坐月子时的衣物,抓紧时间看照顾初生婴儿的书,因为月子里不能看书。
2.买足够的卫生巾,生完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有恶露,有人20多天,有人40多天。月子里你自己不能出去买,别人帮着买有时候不合心意。
3.家里没有炖汤的砂锅的话,也要去买一个。生完以后要喝汤,一有利于恢复,二母乳的话有利于下奶。
给婴儿的准备:
1.奶瓶2-4个
2.奶瓶奶嘴刷
3.配方奶粉
4.奶瓶消毒锅
就算母亲准备喂母乳,这些东西也要准备。以防万一母亲发烧,或不得不吃药的时候要停止喂母乳一两天的情况。谁都希望自己月子里万无一失,但准备工作还是要做。
5.婴儿洗发液
6.婴儿沐浴露
7.婴儿爽身粉
8.婴儿护臀霜
9.口手湿巾
10.浴盆
11.浴巾
12.小毛巾若干
以上是婴儿洗澡用品,一般一个星期后,婴儿的脐带掉了之后就可以盆浴了。
13.棉签,棉球
14.医用酒精
以上是给孩子脐带消毒
15.婴儿衣物:包巾、帽子、手套、袜子、围兜、小上衣、尿布、纸尿片
16.婴儿洗衣液、柔顺液
婴儿所有的衣物、尿片都要用婴儿专用的洗衣液来洗
如果冬天生,还要准备好取暖设施。
以上是我个人经验,你可以多看书,多请教有经验的长辈。如果是第一胎,顺产不太容易,也要做好思想准备。祝你顺利。
喂奶后新生儿不宜进行游泳
目前国家并没有相关的执行标准,婴儿游泳并不是一般的游泳,要在专门设计的游泳池中,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全程指导才能进行,否则很容易使婴儿在游泳过程中发生呛奶、呛咳、溺水、窒息等安全事故。
家长要注意游泳时间选择在喂奶前40分钟,每次游泳时间一般为10至20分钟。婴儿游泳时,家长应与婴儿真诚沟通,不时鼓励和赞许婴儿。还要注意的是,家长不可只抓住颈圈来移动水中的婴儿,而是要抓住婴儿的手臂来缓慢移动婴儿。每次游泳完毕,请于10至15分钟后喂奶,以缓解婴儿疲劳。
另外,并不是所有婴儿都适合游泳,比如阿普卡评分小于8分的新生儿;有新生儿并发症,或需要特殊治疗的婴儿;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1800克的低体重儿;皮肤破损或有感染的新生儿,都不适合游泳。
新生儿不宜用草药祛胎毒
核心提示:据儿科专家研究发现,新生儿服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在南方约有5%的男婴发生过这类黄疸,原因多与新生儿服草药有关。
在祖国的某些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流行着这样一种风俗习惯,即喜欢给刚出生的新生儿服黄连、钩藤茶等草药。
据说这样能解婴儿从母体带来的“胎毒”,保证日后夏不生痱、冬不长疮疖。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而且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据儿科专家研究发现,新生儿服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在南方约有5%的男婴发生过这类黄疸,原因多与新生儿服草药有关。
众所周知,婴儿在出生时粪便呈黑褐色,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数日后即可消除,无需用黄连等药来祛胎毒。因为所谓的“胎毒”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排出体外,不会遗留在体内。所以,对新生儿不需用草药祛“胎毒”。
婴儿胎毒能打预防针吗 婴儿胎毒怎么去除
金银花6g,甘草2g。煎汤。用药液拭口并以少量喂给宝宝。
黄连2g。用水浸泡令汁出。滴汁入宝宝口中。黄连性寒,胎禀气弱者勿用。
生大黄3g。沸水适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入宝宝口中。胎粪通下后停服。脾虚气弱者勿用。
母乳妈妈可以用金银花泡水喝,另外还可用煮金银花水给宝宝洗澡。
婴儿胎毒能引发小水泡吗
胎毒的发病症状是比较多的,希望你们在生活中是应该要对于婴儿胎毒这种情况有一定了解的。因为准妈妈们在生活中知道婴儿胎毒这种疾病的发病症状,对于你们及时治疗胎毒是有帮助的。
胎毒 是产后急性过敏重症的俗称,主要反映为各种皮肤变态反应,例如浔麻疹、泡疹等,这种反映通常出现在有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的产后妈妈们身上。古人认为其发病与胎妊期间母体的热毒有关的某些婴幼儿疾病,如疮疖、痘疹等。
1、胎毒发热:遍身壮热,口闭面赤,呼吸气热,眼胞浮肿,气急喘满,啼叫惊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2、胎毒发寒:面色青白,昏昏多眼,吮乳泻白,呼吸气冷,身起寒栗,曲足握拳,腥痛啼叫不休,或口噤不开。
3、胎毒发搐:频频作搐,身热面青,牙关紧闭,气逆痰鸣,腰直身僵,双目上视,啼声不出。
4、胎毒发黄:面目及全身皆黄如金色,身热,小便如栀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每天用金银花煲水给宝宝外洗,然后涂一层薄薄的宝宝湿疹膏(顺峰牌),可以预防和治疗湿疹湿疹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激素的药膏如皮康霜软膏、皮炎平软膏、达可宁软膏等。
婴儿胎毒怎么治
民间有很多治婴儿胎毒的偏方,主要是给新生儿服用少量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液,以减轻婴儿胎毒症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金银花甘草汤。
做法:金银花6克,甘草2克,用水煎成少量药汤。
用法:用此药汤擦拭新生儿的嘴皮,并以少量给婴儿喂服。
2、豆豉法
做法:淡豆豉10克,浓煎取汁。
用法:少量给婴儿服用,连续几天服用。
3、黄连法
做法:黄连2克,用水浸泡令汁出。
用法:取汁滴入婴儿口中。
禁忌:黄连性寒,胎禀气弱者勿用。
4、大黄法
做法:生大黄3克,沸水适量浸泡或者稍微煮一下。
用法:取汁滴入新生儿口中,胎粪排除后停服,脾虚气弱者勿用。
新生儿不适宜用草药祛胎毒
在祖国的某些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流行着这样一种风俗习惯,即喜欢给刚出生的新生儿服黄连、钩藤茶等草药。
据说这样能解婴儿从母体带来的“胎毒”,保证日后夏不生痱、冬不长疮疖。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而且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新生儿服草药后,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出现皮肤、眼珠、小便发黄。在南方约有5%的男婴发生过这类黄疸,原因多与新生儿服草药有关。
婴儿在出生时粪便呈黑褐色,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数日后即可消除,无需用黄连等药来祛胎毒。因为所谓的“胎毒”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排出体外,不会遗留在体内。所以,对新生儿不需用草药祛“胎毒”。
新生儿胎毒怎么办
去胎毒是南方一带非常流行的民间说法,有经验的老人家都会嘱咐家里的年轻孕妇在孕晚期开始要去胎毒,不然孩子出生后就容易皮肤生红疹等,出现婴儿胎毒。如果孕妇没有在孕期中注意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爱吃热气的食物,在孕晚期又没有注意做去胎毒的工作,那么,孩子生下来后就很可能会出现婴儿胎毒。那么,婴儿胎毒应该怎么治呢?
民间有很多治婴儿胎毒的偏方,主要是给新生儿服用少量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液,以减轻婴儿胎毒症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金银花甘草汤。
做法:金银花6克,甘草2克,用水煎成少量药汤。
用法:用此药汤擦拭新生儿的嘴皮,并以少量给婴儿喂服。
2、豆豉法
做法:淡豆豉10克,浓煎取汁。
用法:少量给婴儿服用,连续几天服用。
3、黄连法
做法:黄连2克,用水浸泡令汁出。
用法:取汁滴入婴儿口中。
禁忌:黄连性寒,胎禀气弱者勿用。
4、大黄法
做法:生大黄3克,沸水适量浸泡或者稍微煮一下。
用法:取汁滴入新生儿口中,胎粪排除后停服,脾虚气弱者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