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潜伏期症状需警惕
丙肝潜伏期症状需警惕
丙肝急性发作期。由于丙肝症状很多不明显,即使明显也不特异,致使很多丙肝患者因此而漏诊或误诊。
这一时期的丙肝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类似感冒。如出现胃口不好、感觉很累、恶心、呕吐等,有时还伴有黄疸表现。只有极少数急性丙肝患者会出现严重致命的肝功能衰竭。
丙肝慢性发作期。这一时期的丙肝患者常常由于病状不明显而默默发展数年,然后在偶然的情况下才获悉自己得了丙肝的事实。这种偶然的情况包括对高危人群进行的普查,或者输血前进行的常规检查,又或者是申请医疗保险时进行的体检。
慢性丙肝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包括:轻重不一的乏力感,有时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右上腹不适,患者常自诉右上腹有沉重感;以及一些其他症状,包括恶心、关节痛等,但很少发生黄疸。
丙肝起病较隐匿部分患者无症状
“由于丙肝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比较轻微,不少患者染上后可长期没有明显症状出现,这更利于它躲在人体内损害肝脏。”专家解释说,有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丙肝感染者发病时仅表现为疲劳乏力、食欲不振、低热等症状,部分有轻度肝功能异常,但也有半数病人既无症状也无肝功能异常。
“无明显症状并不代表病毒在人体内的‘杀伤力’不强。”专家称,丙肝引起的肝硬化相关性死亡已经成为肝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原因之一。有临床统计显示,丙肝患者约有半数会在10~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而一旦发生肝硬化,每年有1%~7%的病人会演变为致命的肝癌。
“事实上,丙肝病毒危害人体的方式跟乙肝有很大不同。”专家打了个比方:患上丙肝的人好比装着“健康之水”的木桶底部出现了一个小裂缝,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虽然,一开始只有少量的“水”从这条小裂缝中渗出来,对健康的伤害看似轻微,但由于它是持续不断、不知不觉中进行的,等到有了明显症状,“水”已经快流干、没得救了;而得了乙肝就像装水的木桶破了个洞,“水”涌出来了,“险情”更容易被发现。
丙肝潜伏期症状不明显须警惕
肝病专家介绍说,由于丙肝潜伏期症状不明显,患者感染后一般不知情,直到多年后发病才知道,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由于目前尚未有疫苗预防丙肝,早查早治才是关键。
1、急性肝炎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或黄疸前期症状。肝大质偏软,AL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血清胆红素>17.1umol/L,尿胆红素阳性。黄疸型肝炎的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明显,病程6个月以内。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改变者。常有乏力、厌油、肝区不适等症状,可有肝病面容、肝掌、痴、胸前毛系血管扩张、肝大质偏硬、脾大等体征。根据病情轻重,实验室指标改变(表3—1—2)综合评定轻、中、重三度。
3、重型肝炎主要有:极度疲乏;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呃逆;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PTA<40%,皮肤、粘膜出血;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严重并发症。急性黄疸肝炎病情迅速恶化,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者,为急性重型肝炎;15天至20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性肝炎病史。乏力,腹胀,尿少,肝掌,痴,脾大,腹水,脚肿,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白蛋白下降,A/G倒置等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表现。
丙肝病毒潜伏期
丙肝潜伏期一般为7周,起伏为2-24周。丙肝潜伏期在表现呈现前几周,在丙肝潜伏期至整个患病时间均有感染性。缓慢丙肝携带者的感染性仍不清晰。丙肝潜伏期是多久一起提示咱们防止触摸能够为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不共用能够被污染的牙刷、剃刀、注射器和其他物品。
要正视丙肝的存在,需求输血者应选用规范血站供给的血液和血制品,运用一次性注射器;承受牙科医治应到规范医院口腔科;丙肝病毒潜伏期要早发现,以便及时的防止丙肝,不要随意扎耳朵眼、文身;要远离毒品,根绝静脉吸毒;防止穿插运用注射器和针灸针;防止性乱和不洁性交,以防感染丙型肝炎。
丙肝是什么病
丙肝是一种具有潜伏期的传染性肝病,通常情况下,丙肝的潜伏期会保持在七周左右,丙肝的潜伏期以及丙肝的患病期间,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我们需要积极的在生活中全面预防丙肝。丙肝的患者会产生很多症状,最常见的就是食欲减退以及呕吐等消化道的症状,有一些患者还会伴随着乏力以及胃痛等情况产生。总的来说,丙型肝炎的症状与乙型肝炎的症状是相似的,病情相对来说比较轻。
因为丙肝的危害很大,而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生活当中的一些易感人群更要积极地防范。尤其是生活当中需要长期接触血液的人群要特别的注意,比如因为重度贫血需要长期输血的人群,以及进行反复血液透析的人群,都需要特别注意防范丙肝的感染。另外,患有丙肝的孕妇更要注意,避免自己的孩子在分娩的时候或者是在怀孕的过程当中感染上丙肝。除此以外,性生活不洁以及性生活比较混乱的人群也是丙肝的易感人群。
丙肝感染的三种类型表现
那么丙肝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感觉身体 无力,并且极易疲倦且会持续出现,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也是不能缓解,这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2)其他症状:右上1/4腹部感觉到不舒适(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 疲劳、 反胃、 恶心 及 呕吐,食欲减退和 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睡眠不好,感觉消沉、头脑不爽,以及短期的记忆困难, 注意力不集中和长时间的从事同一工作困难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丙肝 感染的三种类型表现
1、反复发作型
这种类型的患者ALT高于正常值,在正常值上下反复波动,时高时低,缓解期时ALT可恢复正常;肝活检的结果表明,患者肝炎病变的严重程度不等,为典型的HCV感染表现。
2、持续异常型
这种类型患者的ALT呈持续性升高,但ALT的数值仅比正常值高1-2倍左右;肝活检显示病变轻重程度不等的慢性肝炎改变。
3、健康携带型
这种类型患者多表现为ALT正常,肝活检可能正常或显示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改变。
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如下:
1)丙型肝炎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3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乙肝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2)30~39岁为丙型肝炎的高发病年龄。
3)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患者低,有三中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呈一过性升高,是急性自限制HCV感染,预后良好。多峰型是向慢性肝炎进展的表现。双相型是在并称初期ALT下降后又上升,病情加重,常伴黄疸。
4)丙型肝炎潜伏期为2~16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5)丙型肝炎常见单项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6)短潜伏期丙型肝炎,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期潜伏期和轻型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7)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爆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肝炎爆发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没有症状的丙肝更需警惕
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病情处于潜伏期时,一般情况下没有肝炎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症状。
但是,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关节疼痛、腹痛、腹泻、肝区不适等症状,一些患者甚至会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等症状,由于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症状和一般性疾病症状相似,患者应加以观察。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好,90%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而彻底痊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部分患者感染20-30年后可出现肝硬化或肝癌。
据临床数据显示,只有25%的丙型肝炎患者会有轻微的症状,而达75.5% 的人没有任何症状。甚至很多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检查经常表现为正常,因此而被漏诊。由于丙肝的隐蔽性强,病程比较慢,尤其对于幼年感染的人,有的要20年甚至30年才有症状,所以丙肝也被称为是隐形杀手。丙肝症状隐匿,可在肝脏中“潜伏”20年左右,“悄无声息”地吞噬肝的健康,很容易被患者忽略。多数患者常在疾病发展到晚期时才发现,以致错过了最治疗时机,甚至已经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这也是为什么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原因。
丙肝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体检或求治其他疾病时才被意外发现,而对何时、又怎样感染的丙肝病毒,患者往往一无所知。即使在美国,慢性丙肝的诊断率也只有20%,而这些患者大多是在感染丙肝病毒后10余年才被发现。
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抗病毒药物的推陈出新以及慢性乙肝的防治知识的普及,乙肝的防治正逐渐被大众所熟悉。而其“同门师弟”慢性丙型肝炎’一直以来末获得充分的认识和重视。20年前,丙肝病毒被发现;20年后,这个沉默的杀手“伏击”了全球1.8亿人,每年有300万~400万的新感染者,30万人因为丙肝而失去生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丙肝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最近5年内报告人数增加了约5倍,2008年报告的发病人数达到约11万人,比2003年增长了约6倍。
丙肝和乙肝一样,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及纤维化,对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未经治疗的丙肝慢性化率为50%-85%;感染后20年,一般人群肝硬化发生率为10%-15%;感染30年后,肝癌发生率为1%-3%;肝硬化患者中,肝癌每年发生率为l7%。
一项《丙型肝炎认知调查》显示,高达80%的被调查者选择“接种疫苗”能够预防丙型肝炎,而事实上,丙肝疫苗尚未问世。此外,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调查中发现仅有5%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更有相当多的民众认为丙肝不可能治愈。在丙肝高危人群中,对于“为什么没有进行丙型肝炎检门给出的首要原因是“没有身体不适”。而即使是医护人员,不少人对丙肝也不甚了解。
既然丙肝如此可怕,并且又没有相应的疫苗。那日常的预防工作不得不做到位。其和乙肝病毒一样,都是血液传播的。若是身体有伤口,就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丙肝的潜伏期有多长时间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人们对于丙肝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丙肝潜伏期是由于人体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后,没有立刻发病,而是潜伏在人体内,随着病毒在体内逐渐发展,身体会表现会相应的症状,在没有发病的这段日子里就是丙肝的潜伏期,丙肝潜伏期是因人而异的,与个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
专家表示:丙肝感染人体后,并不会马上发病,多会潜伏一段时间后,人体才会有所表现,故丙肝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丙肝易患人群,切勿以一次的检查结果,作为判断“有无感染丙肝”的主要依据,需注意定期检查。
一般来讲,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多会潜伏2-26周的时间,平均为7.4周;但因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一般来讲潜伏期比较短一些,一般在7-33天左右,平均为19天,大家需注意鉴别。
专家告诉我们丙肝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丙肝潜伏期是多久了解之后还需要我们知道丙肝的早期会有食欲消失、呕吐、胃痛、疲乏、皮肤巩膜黄染。疾病早期,症状类似乙肝,但较轻,如感染超过6个月,称慢性丙肝,许多丙肝感染者并无症状。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肝损伤,一般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在潜伏期内,丙肝感染者没有什么症状,又由于丙肝感染的机率比乙肝小很多,一般的体检只会检验乙肝的抗体或抗原,而不会包括HIV丙型肝炎快速测试,所以使得丙肝很难被发现。
丙肝的预防尚无疫苗可用,这是因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病毒毒种。因此,目前丙肝的预防更加强调主观能动性,重点在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经感染丙肝病毒的患者(传染源)。人们应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提高防范意识。,不能乱输血,不要随便扎耳朵眼、文身、文眉、文眼线等。
有一小部分孕妇,在怀孕期查出是丙型肝炎,在宝宝出生后,即使宝宝无异常表现,能吃能睡。可做为母亲还是担心宝宝是否是患上丙肝?宝宝的健康是否受到影响?以下几点也许会帮你摆脱这种苦闷的心境。
丙肝晚期症状
丙肝病毒感染者的hcvrna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则为慢性丙肝患者。部分慢性感染患者可有肝区不适、恶心、腹痛及瘙痒等丙肝晚期症状,还有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丙肝晚期症状。对慢性丙肝患者进行内科查体,可见慢性肝病特征,如蜘蛛痣、肝掌、毛细血管扩张等丙肝晚期症状,至疾病后期,当进展为肝硬化时,则可出现黄疸、脾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及肝性脑病等丙肝晚期症状。另外还有大部分慢性丙肝患者晚期无明显症状表现。
丙肝发展到晚期有哪些症状呢?
丙肝病毒感染后的平均潜伏期为6~7周,潜伏期可因感染病毒量和感染方式不同而长短不同。急性丙肝病毒感染期的主要丙肝晚期症状与甲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似,丙肝晚期症状有很多种,即肝区不适、乏力、嗜睡、厌食、腹痛、黄疸、轻度肝脾肿大、斑丘疹、关节痛等丙肝晚期症状,这些丙肝晚期症状可能持续2~12周。但在急性感染期,60%~75%的hcv感染者并无丙肝晚期症状表现,少部分具有丙肝晚期症状表现者亦常被认为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不适,而这种不适丙肝晚期症状亦很快消失,因此报告丙肝晚期症状者更少。在急性丙肝病毒感染阶段,暴发性肝炎非常少见。
丙肝的症状有哪些
以下是丙肝的一些症状:
1、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 7-33天,平均 19天。
2、丙肝较乙肝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转氨酶峰值较低,大多数患者不易被发现。
3、丙肝常见单项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4、短潜伏期丙肝,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5、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据观察研究,约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从hcv发展成慢性肝炎平均约为10年,肝硬化平均约20年,少数患者恶变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需30年。
6、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暴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暴发肝炎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丙肝的癌症前兆你有吗
1)感觉身体无力,并且极易疲倦且会持续出现,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也是不能缓解,这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2)其他症状:右上1/4腹部感觉到不舒适(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疲劳、反胃、恶心及呕吐,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睡眠不好,感觉消沉、头脑不爽,以及短期的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长时间的从事同一工作困难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肝病,因此,了解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大家对丙型肝炎的认识与治疗。现小编将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罗列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丙型肝炎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3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乙肝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2)30~39岁为丙型肝炎的高发病年龄。
3)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患者低,有三中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呈一过性升高,是急性自限制HCV感染,预后良好。多峰型是向慢性肝炎进展的表现。双相型是在并称初期ALT下降后又上升,病情加重,常伴黄疸。
4)丙型肝炎潜伏期为2~16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5)丙型肝炎常见单项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6)短潜伏期丙型肝炎,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期潜伏期和轻型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7)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爆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肝炎爆发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得了丙肝症状是什么
很多的疾病在早期是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的,丙肝就是这样的一个疾病,因此很多丙肝患者都不知道怎么是什么时候患上丙肝的,同时也就很多人都特别厌烦丙肝这个疾病,那么丙肝这个疾病,它到底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呢?
1.丙肝较乙肝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转氨酶峰值较低,大多数患者不易被发现。
2.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输?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3.丙肝常见单项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据观察研究,约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从hcv发展成慢性肝炎平均约为10年,肝硬化平均约20年,少数患者恶变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需30年。
5.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暴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暴发肝炎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6.短潜伏期丙肝,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急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是什么
丙肝的临床表现:其一、丙肝患者很大一部分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丙肝患者甚至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其二、丙肝潜伏期一般为1.5-2个月,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便出现肝炎的常见症状,有疲乏、身体无力、食欲减退、部分可出现黄疸等症状。
其三、丙肝患者右上腹部感觉不舒服、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其四、少数丙肝患者伴低热,轻度肝肿大,有些患者可出现黄疸。其五、少数丙肝患者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睡眠不好。其六、患者肝功能指标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
患者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及保肝治疗。经多年的临床验证,使用普通干扰素后,可有50%的患者获得较好疗效,即血清HCV - RNA阴转,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停用干扰素后,10%~15%的患者出现病毒复制反弹,即HCV - RNA阳转,肝功能再次异常。近几年来,随着长效干扰素联合病毒唑的临床应用,丙肝患者的疗效较以前提高了20%~30%,目前可达80%~90%。尤为可喜的是其反弹率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