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怎么煮才烂得快
赤小豆怎么煮才烂得快
1、煮赤小豆的时候千万不要加糖,否则想煮烂赤小豆则是难上加难。比较科学的方法是提前一晚浸泡赤小豆,其次是浸泡过的赤小豆用高压锅蒸煮,高压赤小豆,这样会比较快熟。
2、在煮赤小豆的时候加点碱,但是碱能破坏赤小豆里的B族维生素,而且加入碱之后,赤小豆会由原来的棕红色变成黄绿色。煮赤小豆的时候加入碱是不科学的做法。
3、在煮赤小豆之前,先炒然后再加水煮会烂得快一点,在煮的同时加入大米或者糯米煮会更好。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赤小豆放在冷藏室,使赤小豆的结构变得疏松,这样就容易煮烂了。
茯苓怎么吃去湿效果最好 茯苓赤小豆薏米粥
原料: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苡仁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先将赤小豆浸泡半日,与薏苡仁共煮粥,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成粥,加白糖少许。
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 赤小豆食疗方
食材:赤小豆500克,活鲤鱼1尾(约500克)。
做法:先将赤小豆洗净,鲤鱼治净去肚杂,同放入锅中加水2000毫升,炖至赤小豆烂熟即可。
食用方法:将豆、鱼、汤分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服用。
功效:此羹对水肿、脚气、小便困难等起食疗作用,还能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补体虚利水祛湿。
食材:赤小豆、薏米、水、冰糖。
做法:
1、准备同等分量的赤小豆和薏米,洗干净后,红豆泡两三个小时,薏米泡一个小时。
2、先煮赤小豆,煮开后,添一些凉水,再煮开后,再添凉水,容易熟,也比较香。
3、等红豆煮开花后,放入薏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烂,就放冰糖调味就可以了。
功效:利水,消肿,健脾胃,补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和红小豆的区别 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五
红豆比较圆,煮完之后会变软,而且久煮会粘稠,一般适合熬粥;而且红豆主要供食用,赤小豆由于除湿的功效较强则侧重于药用调理。
在熬煮时,赤小豆比较难煮烂,一般适合煮汤,如果要与粳米同煲,则应该先把赤小豆煮烂后,才加入粳米。另外,赤小豆适合用适量的糖调味,但不宜放盐,否则不利湿气的排出。
治疗水肿偏方
赤小豆煎樟柳根
原料:赤小豆100克,樟柳根60克。
做法:先煎樟柳根,取汁、去渣。以樟柳根汁煮赤小豆,将豆煮至烂熟,空腹吃,渴则饮汁,连服3天。本方利尿消肿,疏风解毒,适用于风水相搏所致的水肿。
赤小豆鲫鱼汤
原料:鲫鱼240克,赤小豆120克,商陆3克。
做法:鲫鱼去鳞、肠肚等,洗净,与赤小豆、商陆同煮,至豆熟鱼烂成浓汤,不拘时,代茶饮。本方行气利水,适用于水湿浸渍之水肿。
煮麻黄
原料:麻黄6克,连翘、杏仁各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甘草各6克。
做法:除赤小豆、大枣外,余药用布包煎,煮取汁液,用药汁与赤小豆、大枣同煮,直至将赤小豆煮烂熟,吃豆枣,喝汤汁,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3天。 本方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之水肿。
茯苓怎么吃去湿气
茯苓赤小豆薏米粥原料: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苡仁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先将赤小豆浸泡半日,与薏苡仁共煮粥,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成粥,加白糖少许。
肝硬化吃什么食物好 苡仁赤豆汤
组成:薏米25g、赤小豆25g、红枣10枚、白糖适量。
制法:将红枣用温水浸泡10分钟,洗净控干。薏米、赤小豆除去杂质、洗净,倒入锅内,加水1000ml,以武火烧开,再改用文火煮60分钟,加入红枣及白糖,再煮,以薏米,赤小豆煮烂为度。
服法:用膳时服用。
按语:本方有清热养肝,健脾利湿,行水解毒之功效,亦有预防肝病癌变之作用。肝硬化腹水初起者,常服用本方甚为适宜。
消浮肿的有效偏方
1.赤小豆100克,樟柳根60克。先煎樟柳根,取汁、去渣。以樟柳根汁煮赤小豆,将豆煮至烂熟,空腹吃,渴则饮汁,连服3天。
本方利尿消肿,疏风解毒,适用于风水相搏所致的水肿。
2.鲫鱼240克,赤小豆120克,商陆3克。鲫鱼去鳞、肠肚等,洗净,与赤小豆、商陆同煮,至豆熟鱼烂成浓汤,不拘时,代茶饮。
本方行气利水,适用于水湿浸渍之水肿。
3.麻黄6克,连翘、杏仁各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甘草各6克。除赤小豆、大枣外,余药用布包煎,煮取汁液,用药汁与赤小豆、大枣同煮,直至将赤小豆煮烂熟,吃豆枣,喝汤汁,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3天。
本方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之水肿。
4. 芡实100—120克,老鸭1只。将鸭子去毛和肠脏,芡实放人鸭腹中,置瓦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沸后,用文火煮2小时左右,加适量盐调味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