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动作发育标准 宝宝的动作发展分类

宝宝动作发育标准 宝宝的动作发展分类

宝宝的动作发展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粗动作与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主要是手、脚小肌肉的运用,大多与手眼协调能力有关,随着智能的增进会发展出更多精细动作;

粗动作发展涉及头颈部、躯干,还有四肢等及「大肌肉」的动作跟控制,包括抬头、翻身、坐、爬、走等大动作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依序由近端(躯干)到远端(肢体),由头至脚。宝宝的动作发展与骨骼肌肉、大脑、周边神经系统、感觉统合、心理认知等方面的成熟有关。

宝宝玩什么玩具能益智力呢 积木

随着宝宝动作发育,6个月的宝宝,适合玩积木,有助于动作协调与智力发育。此期也可为宝宝选择各种拖拉玩具、音乐拉绳、锤鼓、积木等,布书是很好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选大品牌、体积稍大些的积木类玩具,不选那些颗粒小的,以免宝宝误吞。

宝宝平衡力该如何锻炼

平衡能力差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的表现:

1、喜爱玩旋转的凳椅或游戏设施,而且不会晕。

2、喜欢旋转或转圈子跑,而且不晕不累。

3、怕走平衡木。

4、虽然看到了,仍然碰撞桌椅、旁人或门墙。

5、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好。

6、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7、语言不清,发音不准,语言能力发展缓慢。

8、比较好动,在阅读、听写和抄写方面比较困难。

9、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

如何让宝宝在游戏中锻炼平衡力?

1、和宝宝做摇摇椅

妈妈坐在垫子上,屈膝,让宝宝坐跨在腹部,后背依靠在妈妈大腿上,与此同时,妈妈用手握住宝宝腋下后向后仰,再坐起。反复进行。和宝宝玩这个游戏时,妈妈的动作幅度一定要小,动作要缓慢,同时注意用手支撑住宝宝后颈。

2、和宝宝玩套叠等玩具

宝宝动作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当宝宝动作能力,如平衡协调能力的提高时,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所以,妈妈可以多和宝宝玩一些套叠玩具、穿绳玩具、积木等,这些玩具有助锻炼宝宝小肌肉动作和手指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大脑发育,对提升平衡能力十分有益。

3、看看谁是不倒翁

妈妈坐在垫子上,双腿分开,双脚相对,双手握住双脚的脚腕,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中间,胳膊自然放在妈妈腿两侧。妈妈可边唱儿歌边摇摆身体,同时带动宝宝随妈妈身体运动。妈妈摇动身体时要用双臂将宝宝固定在怀里,以确保宝宝安全。这种不倒翁游戏对提升宝宝平衡力同样十分有益。

家长锻炼孩子平衡力注意事项

1、运动中支配身体的面积,由大到小,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2、身体重心由低到高。先在平地上行走,然后至体操凳上以至更高的板凳上行走。

3、从自我保持平衡直到破坏平衡后重新维持平衡。

4、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开始要求在安静状态下保持平衡,继而要求在动作中保持平衡。

5、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到不注意下保持平衡。

6、从视觉监控下保持平衡到闭眼时保持平衡。

宝宝动作发育标准 爬

通常8个月开始爬的动作。宝宝大多会先腹部贴地、匍伏前进。9~10个月通常可由腹部贴地转为四肢爬行。有些宝宝学爬时会先向后,这是正常的,因为这些宝宝的手的力量比较大,手往前撑时,就会「倒退噜」;甚至有些宝宝屁股拖着爬也算正常。还有些宝宝因为左右手施力不均,要爬行时会原地转圈,并不能算异常。只能说刚开始学习爬行时,各种爬的型态都可能出现,但是大多是正常的发展过程,即使没有出现爬行的动作,父母不也不用太担心,有些宝宝会略过爬行而直接会走路。当宝宝9~10个月时仍不会爬行,可就医,医师会综合评估宝宝是否会扶站与其他动作有无异常。假如都可以、只是不会爬,可能只是略过爬行,不一定有问题。

父母如何让宝宝练习爬行?

在宝宝大约6、7个月以后,可慢慢练习让宝宝趴着,拿玩具在他前面吸引他的注意力,他可能就会往前爬。想让他练习爬行时,别让他穿太多衣服,穿太多比较难以动弹。

宝宝2岁体检具体项目

第九次体检检查项目:

重点项目解读:微量元素检查

一般微量元素主要检查血液中钙、铁、锌、硒、铜、镁和血铅等的含量。宝宝刚出生时,由母体带来的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是较为充分的,因此不必做微量元素检查;但随着宝宝身体发育,母体提供的微量元素已消耗殆尽,宝宝又开始添加辅食,就很可能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因此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并遵医嘱适当补充。

体检项目

1、测身高及体重:体重:反映宝宝近期营养状况、评价生长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身高:反映宝宝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最合适的指标。正常指标:男宝宝身高84.3—91.0cm,体重11.2—14.0kg;女宝宝身高83.3—89.8cm,体重10.6—13.2kg。

2、头围:反映宝宝的脑和颅骨发育情况,脑容量的大小,也是评价宝宝生长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指标:男宝宝48.2cm,女童宝宝47.1cm。

3、视力:检查宝宝视力发育程度,查看有无异常。

4、听力:检查宝宝听力发育程度,查看有无异常。

5、动作发育:检查宝宝动作发育是否正常。正常指标:宝宝基本上能动作协调的跑步。

6、微量元素:通过采血化验,评价微量元素(钙、铁等)含量是否正常。

宝宝9个月体检具体项目

第六次体检检查项目:

重点项目解读:

1、牙齿检查:9个月的宝宝一般已经出2—4颗牙齿了,医生会查看宝宝出牙状况,了解宝宝是否患有龋齿,并指导家长帮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2、评价发育智能:9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手膝爬,可以从仰卧位坐起到站立和坐下,各种体位和姿势之间可以较好的转换,扶着东西可以站并迈步,有取放意识,能够拇食指捏取小物体,会盖瓶盖、套杯等,可以清晰地发“爸 妈”音,能够理解语言和动作联系,可以执行简单的指令,能认识身体部位,模仿家长肢体动作。

3、微量元素检查:一般微量元素主要检查血液中钙、铁、锌、硒、铜、镁和血铅等的含量。宝宝出生后,前半岁由母体带来的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是较为充分的,因此不必做微量元素检查;半岁后以后,母体提供的微量元素已消耗殆尽,宝宝又开始添加辅食,就很可能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因此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并遵医嘱适当补充。

体检项目

1、测身高及体重:体重:反映宝宝近期营养状况、评价生长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身高:反映宝宝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最合适的指标。正常指标:男宝宝身高70—75.2cm,体重8.21—10.23kg;女宝宝68.5—73.7cm,体重7.63—9.53kg。

2、头围:反映宝宝的脑和颅骨发育情况,脑容量的大小,也是评价宝宝生长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指标:男宝宝44—46.6cm,女宝宝42.8—45.2cm。

3、视力:检查宝宝视力发育程度,查看有无异常。正常指标:视力约0.1,能注视单一线条。

4、动作发育:检查宝宝动作发育是否正常。正常指标:稳坐,能自由躺下坐起,能够前后爬,扶杆能站。会双手敲积木。拇指和食指能协调地拿起小东西。

5、牙齿:查看宝宝乳牙是否正常萌出。正常指标:长2—4颗牙。

6、微量元素:通过采血化验,评价微量元素(钙、铁等)含量是否正常。

宝宝过早学坐有害无利

娃娃来到世界后,生长发育很快,一声啼哭开始了自主呼吸,2个月就能微笑,1周岁时就能站立行走,掌握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

但有些性急的大人,还觉得太慢,总希望自己的宝宝动作发育快点,过早的开始了锻炼,3~4个月就让宝宝“学坐”,甚至“站立”。殊不知,这样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母体内的胎儿受到子宫空间的限制,以及为了日后顺利从产道娩出,全身的许多骨骼是软骨,出生后,逐渐变粗变长,演化成硬骨,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到22~25岁才最后完成。

因而,婴幼儿的骨骼硬度差弹性大,容易变形;同时肌肉的力量不足,不能耐受过强的运动。过早学坐,可影响脊柱的发育,引起畸形,过早学走,可能导致下肢弯曲畸形,牵手向上走路,由于孩子肘部桡骨小头的环状韧带薄弱,还可能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

有人听说患软骨病(佝偻病)的孩子走路迟,便认为早些让孩子走路就可以预防这种病。其实,软骨病是由于体内缺少维生素d和钙质所引起的,只要注意从饮食中补充钙、适当晒太阳就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服用鱼肝油和钙片。患软骨病的孩子,骨质更加软,站立时负重,更容易引起畸形,尤其要避免勉强多坐、多站或行走。

孩子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出生后3个月俯卧时,能用手臂撑住抬起头;4~6个月会翻身;7~8个月会爬;1周岁时会站立或独立行走。帮助孩子锻炼,要按此规律顺其自然。

还要指出的是,尽管年龄、月份相同,由于孩子所处的环境、抚养方式等不同,有的动作发育快些,有的则慢些。冬天出生的婴儿走路迟些,因为他们1周岁左右正值冬季,穿着臃肿的棉袄、棉裤,活动不方便。对于智力、骨骼和肌肉发育正常的婴儿,只要经常户外活动,如果动作发育与正常婴儿相差太多的话,例如1周岁半还不会走,要注意是否发育有问题,可去医院检到一定年龄自然会坐、会走,父母不必过于担心。

当然,如果动作发育与正常婴儿相差太多的话,例如1周岁半还不会走,要注意是否发育有问题,可去医院检查。

一岁的宝宝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第1次体检(出生后第42天)

医院检查:宝宝的第一次体检一定要了解,这里的42天,并不是一定要这个时间,但要差不多这个时间段去检查,通常医生会检查宝宝身高、体重、心肺、血色素、锌卟磷、碱磷酶、分髋试验、臀纹、脐部、进行营养测评。

这个时候宝宝还比较小,所以检查心肺功能主要是以听诊、叩诊的方式来完成,查血也只简单地查几样,其中锌卟磷是查血液中铁的指标,碱磷酶是检查钙的指标。分髋试验和臀纹是检查宝宝的髋部是否有问题,髋关节是否有先天性脱位的情况。脐部体检是检查宝宝是否有先天性疾病脐疝。

可以自己在家做的简单检查

视力:我们可以自己在家里给宝宝检查视力,爸爸妈妈最好借用手电筒,使手电筒光向单方向运动,若宝宝的双眼很容易追随光运动,则宝宝的视力发育正常。

动作发育:观察宝宝的小胳膊、小腿总是否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如果是,则发育正常。

生殖器:对于男宝宝,爸爸妈妈可目测睾丸降入,阴囊上是否光洁无异物。

小贴士:宝宝满月后可以抱出去晒太阳,让皮肤内的维生素D源转变成维生素D,促进微量元素钙的吸收。

第2次体检(宝宝4个月时)

医院检查:检查的项目有称体重、量身高、量头围、听心脏、验血。4个月的正常宝宝平均体重为7.36千克,身高为64.5厘米。

可以自己在家做的简单检查

动作发育:爸爸妈妈手扶宝宝腋下或双臂,宝宝两腿能够支撑身体;令宝宝俯卧,把头抬起,如果宝宝的头能和肩胛成90度,说明宝宝动作发育正常。

视力:爸爸妈妈手持物体在宝宝双眼前缓慢运动,观察宝宝双眼,正常情况下,宝宝的双眼可以追随运动的物体转动,同时头部也随之转动。

听力:爸爸妈妈在宝宝耳畔轻轻说话,宝宝听到声音时,会表现出注意倾听的表情,会试图转向爸爸妈妈。

口腔:此时宝宝的唾液腺正在发育,爸爸妈妈可看到经常有口水流出嘴外。

学步期小宝宝的注意事项

一、发展状况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10-11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

第二阶段 12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 12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 13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阶段 13-15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二、意义

当宝宝开始走路时,就说明他已经具备以下三项能力:

1、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三、骨骼的问题

一些宝宝在学步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专家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如果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不必过于担忧。。

许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专家表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四、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五、学步辅助工具

学步车是最常用的学步辅助工具,但使用学步车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2、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3、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4、使用学步车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

另外,楼梯、小板凳等,也可以当作宝宝的学步辅助工具。

六、学步安全措施

正处于学步宝宝所碰到的危险比前面几项动作接触的危险来得更多了,在环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费更多的心思。

阳台:宝宝一旦学会行走,到处乱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时父母就特别留意宝宝走到阳台上。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85厘米以下,栏杆间隔过大 超过10厘米以上,或者阳台上摆小凳子容易使宝宝误爬上,而导致危险。

家具: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父母宜将所有具危险性的物品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须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锐的角,以防宝宝去碰撞。

门窗:宝宝容易在开关门中发生夹伤,父母可使用门防夹软垫来避免危险;至于窗户方面,最怕宝宝走到窗边玩窗帘绳,如此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造成窒息的危险。

七、把握辅助时机

整个婴儿期宝宝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关系着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认知发展,如果宝宝动作发展受阻,不但会影响日后的学习,也会形成心理的障碍,所以父母该时时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情形。

另外,宝宝每个动作的发展都代表着一层意义,如果能在最佳时机给予适当辅助,这将对宝宝的动作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宝宝3岁体检具体项目

第十次体检检查项目:

重点项目解读:牙齿检查

医生会查看宝宝出牙状况,了解宝宝是否患有龋齿,并指导家长帮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此时绝大部分宝宝已经长齐了20颗乳牙,从龋齿的发病来讲,上前牙是龋齿高发区,到了3岁就开始出现后牙的龋齿了,所以这个过程中,除了要让宝宝养成良好、正确的刷牙习惯外,还得注意定期给宝宝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口腔疾病。

检查项目

1、测身高及体重:体重:反映宝宝近期营养状况、评价生长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身高:反映宝宝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最合适的指标。正常指标:男宝宝身高91.1—98.7cm,体重13.0—16.4kg;女宝宝身高90.2—98.1cm,体重12.6—16.1kg。

2、头围:反映宝宝的脑和颅骨发育情况,脑容量的大小,也是评价宝宝生长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指标:男宝宝49.58cm,女童宝宝48.33cm。

3、视力:检查宝宝视力发育程度,查看有无异常。

4、听力:检查宝宝听力发育程度,查看有无异常。

5、动作发育:检查宝宝动作发育是否正常。正常指标:能够自如地向前走,甚至跑上几步。

6、牙齿:查看宝宝乳牙是否正常萌出。正常指标:宝宝乳牙20颗已出齐。

宝宝动作发育标准 翻身

大约3~4个月时,宝宝可由侧身或趴翻成仰躺;约6个月的宝宝,可从仰躺翻成俯趴。

从宝宝4个月开始,逐渐可以开始训练宝宝翻身。训练最简单的方式为拿玩具在宝宝的前方逗弄,再慢慢转到宝宝的侧面,他可能会因为想拿玩具而翻身。或是不拿玩具,改成跟宝宝说话也可以,父母一样从正面再慢慢转到宝宝的侧面。另一个方式更积极,不过稍微比较困难一点,父母可考虑是否要这样做:当宝宝仰躺在床上时,握住宝宝的两脚,将一脚横过另一脚呈X形交叉,宝宝可能会自然而然想将身体也翻过来。不过有些力量比较不足的宝宝这样翻过来时,手容易被卡在身体下方,父母要帮他将手拿出来。

倘若宝宝6个月以后仍然不会翻身,要请医师评估。有时候不一定是肌肉张力不足,也可能是练习不足所致。其实有些宝宝即使没做任何训练,时间到了、能力与条件发展成熟,自然就会翻身了;有时候则是在亲子玩乐、互动中,宝宝就自然翻身了,所以父母不一定要刻意局限于特定的训练模式,多与宝宝互动即可。

有些宝宝只会往同一侧翻身,这种情形通常是正常的。如果父母担心的话,可以去宝宝还不会翻身的那一侧,拿玩具诱使他翻身。

通常不会因此而造成危险,宝宝会翻身时,一般也已经学会抬头了,所以比较不会窒息。不过父母还是要给婴儿安全的环境,床不能太软、床上的东西不要太多(尤其是绒毛玩具等),也不一定要使用枕头,而且要注意床与围栏或墙壁间的间隙不能太大,最好让宝宝仰睡。可考虑让1岁前的宝宝睡觉时吸奶嘴,有助于降低婴儿猝死症发生。但是如果宝宝不爱吸奶嘴、将奶嘴吐掉,也不用勉强硬塞。

相关推荐

宝宝发育指标是什么

宝宝发育指标是指宝宝在各阶段应该达到的正常的发育标准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人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发育标准宝宝发育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宝宝发育迟缓,那么就会对将来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宝宝发育宝宝发育指标可以更好地判断宝宝发育情况。

脐带绕颈的原因

胎儿在母体内并不老实,会在空间并不很大的子宫内翻滚打转,经常活动。每个宝宝的特点不同,有的宝宝动作比较轻柔,有的宝宝动作幅度较大,特别喜爱运动。他在妈妈的子宫内活动、游戏,动动胳膊,伸伸腿,又会转个圈,这时有可能会发生脐带缠绕。 脐带绕颈有具体以下原因: 1、脐带太长。 2、羊水过多:胎儿在里面翻滚,导致脐带纠结。 3、胎儿体型太小:子宫腔内活动空间大,胎儿翻滚导致脐带纠结。一般来说,脐带绕颈一圈的发生率约25%,绕2圈约7%,3圈则约为1∕200~1∕100。

宝宝爬行的好处 爬行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

宝宝比别人慢才会坐会爬该怎么办?」、「平常给孩子的刺激够丰富吗?」事实上,儿童的动作发展会受基因及环境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速率略有差别,「七坐八爬」为大多数民众对于婴幼儿正常动作发展里程碑的标准印象,却不是绝对的标准,在坐、爬、站、走之中,又以爬行最受家长长注意。 坊间常举办婴儿爬行比赛,更加深父母对宝宝是否爬得比别人快的忧虑。的确,爬行是小宝宝第一种独立探索周遭的方法。宝宝学会爬行以后,扩大了视野和接触范围,通过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大脑,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对大脑的发育有重要的意

三个月婴儿身高标准介绍及相关介绍

一、三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标准,3个月的宝宝与刚出生的时候更加不同了,已经正式进入婴儿期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3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标准。 二、身体外观及成长皮肤细腻,有光泽,弹性好,脸部皮肤变得干净,奶痂消退,湿疹减轻。 体格标准体重: 男婴体重平均为6.4千克左右,正常范围5.0-8.0。女婴体重平均为5.8千克左右,正常范围:4.5-7.5。 身长:男婴身高平均为61.4厘米左右,正常范围57.3-65.5。女婴身高平均为59.8厘米左右,正常范围:55.6-64.0。 头围:男婴头围平均为40.8厘

13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是什么

生长发育指标 男孩身高为71.8-82.7厘米、体重值为8.3-12.7千克 女孩身高为69.8-81.2厘米、体重值为7.6-11.9千克 头围——男婴为47.11厘米,女婴为45.82厘米。 胸围——男婴为47.07厘米,女婴为45.74厘米。 动作发育 有的宝宝早在满周岁以前就能单独行走,但绝大多数宝宝要到1岁零2个月或1岁零3个月时才行。开始时大人用手牵着走,逐渐放开,宝宝自己就能独自向前走两三步,但马上就得抓住什么东西以保持身体平衡。虽然这两三步走得摇摇晃晃,但却是宝宝走向独立人生的开始。 语言

性子急的父母莫让婴儿早锻炼

娃娃来到世界后,生长发育很快,一声啼哭开始了自主呼吸,2个月就能微笑,1周岁时就能站立行走,掌握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性子急的父母莫让婴儿早锻炼 但有些性急的大人,还觉得太慢,总希望自己的宝宝动作发育快点,过早的开始了锻炼,3~4个月就让宝宝“学坐”,甚至“站立”。 殊不知,这样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母体内的胎儿受到子宫空间的限制,以及为了日后顺利从产道娩出,全身的许多骨骼是软骨,出生后,逐渐变粗变长,演化成硬骨,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到22~25岁才最后完成。 因而,婴幼儿的骨骼硬度差弹性大,容易变形;同

婴儿不宜过早学坐

有些性急的大人,还觉得太慢,总希望自己的宝宝动作发育快点,过早的开始了锻炼,3~4个月就让宝宝“学坐”,甚至“站立”。殊不知,这样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母体内的胎儿受到子宫空间的限制,以及为了日后顺利从产道娩出,全身的许多骨骼是软骨,出生后,逐渐变粗变长,演化成硬骨,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到22~25岁才最后完成。 因而,婴幼儿的骨骼硬度差弹性大,容易变形;同时肌肉的力量不足,不能耐受过强的运动。过早学坐,可影响脊柱的发育,引起畸形,过早学走,可能导致下肢弯曲畸形,牵手向上走路,由于孩子肘部桡骨小头的环状

0-6个月宝宝发育标准

0-6个宝宝智力发育表现 一般来说,宝宝经过半年的生长发育在智力上是有了新的飞跃,尤其是眼睛、小手、小脚各个方面都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小眼睛可以跟随色彩鲜艳的玩具或者是其他物体来转动,也可以寻找地板上自己喜欢的物体,眼睛看物跟物的能力也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如果看到了不给他,也会哭闹不止,只要拿给他就会开心的笑。 0-6个宝宝动作发育表现 半岁的宝宝动作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刚开始只会吃吃小手,小手紧闭着抓握,到半岁之后宝宝已经可以把小手展开,也可以自己抓握一些简单的玩具,尤其是容易把小手放进自己的嘴巴里。现在

儿童什么时候学用剪刀

很多家长不让宝宝用剪刀,理由很简单:用剪刀太危险,戳在眼睛里、手上可不得了,干脆不要让宝宝去碰。其实不然,2-3岁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学习使用剪刀了,正确的使用剪刀不仅可以促进宝宝手部小肌肉灵活的发展,更能训练良好的手眼的协调性,同时还能够认识形状,增加方位感,对于兴趣爱好、自信心等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帮助。另外,一旦孩子迷上了剪刀,还有助于锻炼他的专注力和耐心。使用剪刀的好处多多,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对剪刀感兴趣,你就不妨主动教他使用剪刀的技巧。 根据儿童的动作发展特征,四岁的孩子就可以利用剪刀,将简单的直

1岁宝宝发育指标 动作发育

12个月的宝宝开始能走了,绕着家具走的行动更加敏捷。不必扶,自己站稳能独走几步。站着时,能弯下腰去捡东西,也会试着爬到一些矮的家具上去。1岁的孩子,喜欢将抽屉或垃圾箱倒空。喜欢自己拿着食物吃,拿起袜子知道往脚上穿,拿起手表往自己手上戴。这些都说明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