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不同部位表现不同
大肠癌不同部位表现不同
随肿瘤发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
1、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常表现出腹部肿块、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等症状。由于盲肠及升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位置相对固定,其肿块活动度较小,若肿瘤活动,则上下方向活动度较左右方向小。结肠肝曲发生肿块时,可随肝下缘的水平有所升降。当肿块由于肠周炎而与周围脏器及肠管粘连时,触及的腹部肿块常固定,且边缘不清,表面不光滑并有一定和压痛。腹部肿块继续增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肠梗阻。
腹痛亦是右半结肠癌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有报道认为腹痛占右半结肠癌各种症状的首位。早期患者一般没有腹痛表现,或仅在进食后可有右侧腹部隐痛和胀痛。进展期病人可有右侧腹部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有时可类似于胆囊火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腹痛定位不准确(牵涉痛)而造成。部分患者的腹痛可因体痊的变化或活动而加剧。部分患者还可因肠梗阻而引起腹痛,特别是急性完全性肠梗阻引起的阵发性绞痛并同时伴有便闭,腹胀及肠鸣音亢进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因癌肿穿孔而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出现腹部剧痛、压痛,反跳痛与腹肌本板样强直等腹膜刺激征表现。便血与贫血是右半结肠癌的较常见症状。贫血是右半结肠癌第三位常见症状,同时大便潜血试验也常阳性,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
2、左半结肠癌 便血是左半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约占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暗红色血,易被患者发现而引起重视。也可出现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另外,左半结肠癌所致的癌性梗阴明显较右半结肠癌多见,因此而致的腹痛也较多见。
3、直肠癌 直肠癌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血是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呈鲜血或蝉联红色血液,与大便不相混淆,大量出血者则罕见。有时便血中含有血块和脱花的坏死组织。排便习惯改变亦是直肠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的增多,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者甚至每日数十次,每次仅排少量的血液及粘液便,多伴持续性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大便常变细、变形,甚至有排便困难及便闭。部分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可因肿瘤侵透肠壁全层并当润至直肠周围组织及神经而出现剧烈疼痛。位于直肠前壁的肿瘤如向前浸润,在男性患者可累及前列腺或尿道而出现尿频、隶急、尿痛、排尿不畅及血尿等尿道刺激征。如瘤体浸润透膀胱可形成直肠膀胱瘘,患者在排尿时有气体逸出,尿液中带粪汁。在女性患者癌肿累及阴道后壁时,患者常有白带增多,穿透阴道壁可形成直肠阴道瘘,阴道内可有非正常的血性分泌物排出粪便排出。部分直肠癌患者还可有肠梗阻的表现,以直肠上段癌多见,多数位于腹膜返折处。梗阻表现可因瘤体表面的坏死组织脱落暂时有所缓解,肿瘤的进一步生长,梗阻症状复又出现。当过错全梗阻后,临床检查中除看到整个结肠均有充气扩张表现外,症状与上位结肠癌梗阻的表现相同。
除上述临麻症状与表现外,部分直肠癌患者尚有贫血、全身逐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需注意。
4、肛管癌、肛门癌 出血和疼痛是肛管癌、肛门癌的主要表现。肛门部的瘤体在早期即可侵及神经引起疼痛,尤其在排便时,疼痛明显加剧,患者因此而恐惧排便,造成便秘。任何造成肛管扩张的检查治疗都可使疼痛加重,以致患者常常拒绝检查。当肿瘤侵及肛门托约肌后可引起大便失禁。由于此部位接近体外,有时癌肿可外翻而突出于肛门的坏死组织、触之易出血,出血多为鲜血,附在粪便的表面。由于肛管部位的淋巴引流特点:向上淋巴引起流至直肠下动脉到闭孔和骼内血管旁淋巴结,若出现闭孔淋巴结转移而累及神经时,患者常有顽固的会阴部疼痛,并向大腿内侧放射。淋巴引流和下与肛周的皮肤淋巴管相汇合后引流至腹股沟淋巴结。肛门癌常合并感染,故腹股沟淋巴结多有肿大,如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位置较固定或有融合现象,多提示为转移。
肛管癌、肛门癌约占大肠癌患者总数的2、3%。早期临床上应注意与兰疮鉴别,尤其是应与外痔鉴别。
不同部位腹痛的原因
1、肚脐周围疼痛
主要应考虑小肠及胰腺的问题。
2、腹腔广泛性疼痛
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胃溃疡、阑尾炎、胆囊炎等,都可能导致整个腹腔出现持续剧烈的疼痛。
3、右上腹痛
应重点考虑肝脏、胆囊的问题,如急慢性肝炎、肝癌、胆囊炎、胆结石等都可能导致右上腹疼痛。此外,还要注意胰腺、十二指肠、右肾、大肠右段等部位是否出现问题。
4、右下腹痛
首先应想到是否患上阑尾炎。如刚开始为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转为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多为急性阑尾炎。此外,还应考虑小肠、盲肠、右输尿管问题。如伴有尿频、血尿等很可能是输尿管结石。女性还应注意右侧卵巢及输卵管是否出现问题。
5、左上腹痛
首先应考虑脾、胃的问题,还需注意胰腺、左肾、大肠左段。如左上腹持续疼痛,伴有阵发加剧,波及两侧腰部,并因进食而增强,则很可能是急性胰腺炎。
6、左下腹痛
可能是下结肠或直肠的问题,如肠梗阻、阑尾炎、肠炎、痢疾、肠道寄生虫病等,也应考虑是否和左输尿管有关。女性还应考虑是否左卵巢及输卵管有问题。
不同部位刮痧效果各不同
1、刮头部,提神醒脑。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经交会的地方,头部经脉通畅,会使人精力充沛,脑血管、脑神经功能正常。因而常用刮痧板刮拭头部,可以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
给头部刮痧时,可以把头顶正中央的百会穴当作中心,向四周刮拭,刮到头皮有温热的感觉即可。刮的时候,如果觉得某个地方比较疼痛,可以在那反复刮拭几下,直至疼痛感消失或减轻。
2、刮颈肩,活血舒筋。
颈肩酸痛多是由于颈肩部气血瘀滞而导致的。刮痧可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增进局部新陈代谢,使本来僵硬的肌肉放松,消除颈肩部的不适。
刮颈肩的常用方法有2种:一是采用直线刮法,沿着后脑中央的风府穴、颈部中央的大椎穴刮下来,再刮左右两侧的穴位,每一侧可上下刮15~20次;二是沿着后脑左右两侧的风池穴到肩膀左右两侧的肩井穴构成的弧线刮下来,每侧也可刮15~20次。
3、刮两肋,疏肝解郁。
肝主疏泄,调节气机。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谐,人的心情就会愉悦、开朗;反之,疏泄功能不正常,气机不畅,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
由于肝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两肋,常刮拭这个区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4、刮腹部,减小肚子。
腹部是人体大部分经络循经的部位,由于缺乏运动常会造成经络瘀堵。腹部刮痧可以疏通经络,帮助赘肉运动,还有缓解便秘、腹泻的作用。
刮腹部时,两条腿要分开站立,站稳站直,用刮痧板沿一侧肋骨的下缘刮拭,一直刮到小腹,再刮向另一侧。刮的力度要适中,如果便秘就顺时针刮,腹泻则逆时针刮。
5、刮脚底,缓解失眠。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分布着很多脏器的反射区。在临睡觉前刮一下脚底板,有促进睡眠,缓解头痛等多种保健作用。
给脚部刮痧,可以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做全脚底的刮拭,等刮热后再用刮痧板重点刮拭脚心的涌泉穴。失眠的人,可多刮第四脚趾外侧的足窍阴穴和足背部。
大便出血小心得大肠癌
大肠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大肠癌的发生与大肠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大肠息肉、腺瘤及遗传因素有关。
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往往会延误治疗,等到发现时已是晚期了,预后很差。
因此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大肠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大肠癌常见症状有:
⒈便血。这是所有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但不同部位大肠癌其出现的时间和性质有所不同。直肠癌患者早期可出现便血,可以为鲜血,常与痔疮相混淆。其余部位肿瘤出血有时由于血量少,或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肉眼不能觉察,但做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时间长甚至可以出现严重贫血。
⒉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直肠癌的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可以排出一些粘冻样液体,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反复交替的便秘与腹泻。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肠腔内的肿瘤阻塞管腔时,可以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表现。
⒊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呈圆柱形,如果癌肿突出在直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变细,也可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当我们发现以上这些症状时就要提高警惕:自己是否得了大肠癌,不要一直当作痔疮发作或者慢性贫血治疗而延误了病情。确诊大肠癌最可靠的办法是进行肠镜检查,可以发现结肠、直肠肿瘤,并且可以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对于低位直肠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进行肛指检查,可以判断肿瘤的位置、性质和范围。此外,还可以通过钡餐灌肠、CT、查血CEA、血常规来帮助诊断。
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区别是什么
直肠癌和结肠癌统称为大肠癌,它是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命名的。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结肠癌它包括横结肠、 降结肠、升结肠、乙状结肠,发生在这些部位的肿瘤,就叫结肠癌。两者统称为大肠癌,临床表现是相似的,都会有便血、 腹痛,还有就是大便习惯,比如说便秘、腹泻、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以及大便形状,粪便变细这些临床表现。它们只是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统称为大肠癌。
鱼的不同部位营养不同
鱼是非常好的食物,可以有效增强人脑的反应能力,还能增强人的寿命,还能预防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所以鱼是一个非常好的滋补食物。鱼类具有丰富的营养,是很多人爱吃的食物之一。人们也常说多吃鱼会让人变聪明,爸爸妈妈常常会给自己的孩子准备鱼类大餐。对于吃鱼,不同鱼类有不同的营养价值,而且鱼的不同部位也有不同的营养。
冬季吃什么鱼最好?
1、鲤鱼
鲤鱼富含高质量蛋白质,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鲤鱼适宜肾炎水肿、黄疸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人食用。鲤鱼是发物,不适宜恶性肿瘤、皮肤病患者食用。鲤鱼宜红烧,烹饪时要把肠子去掉,否则破坏味道。
2、鲫鱼
鲫鱼富含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是肝肾、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有食疗作用。产后的妇女炖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感冒并伴有发热的患者应忌食鲫鱼。鲫鱼适于做汤,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3、青鱼
青鱼富含硒、碘、锌元素以及核酸,有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常用于食疗。青鱼体内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扩张血管,防止血液凝结。青鱼适宜水肿、肝炎、高 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硬化患者食用,不适宜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和患有瘙痒性皮肤病的人食用。青鱼油脂较多,适合烤着吃,保证肉的鲜嫩度。
4、带鱼
常吃带鱼有养肝补血、润肤养发的功效。虽然带鱼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但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带鱼富含镁元素,可以保护心脑血管系 统,预防高血压等病。带鱼适宜久病体虚、气短乏力、皮肤干燥的人食用,而皮肤病、哮喘病患者则不宜食用。带鱼宜煎着吃,出锅前喷些料酒,味道更好。
鱼的不同部位有哪些不同的营养?
鱼鳞:含有胆碱,可增强记忆力。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心脏病都有一定作用,可做成鱼鳞冻食用。此外,鲥鱼和鳓鱼的鱼鳞含有一定的脂质和鲜味成分,烹饪时可不去鳞直接蒸制;带鱼鱼鳞含有可抗癌的6-硫代鸟嘌呤,吃时也不必刮。
鱼脑:富含俗称“脑黄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DHA,还有磷脂类物质,有助于婴儿大脑发育,对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也有一定的作用。但鱼脑胆固醇含量较高,应控制食量。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易消化吸收,脂肪含量低,还含有钙、磷、钾、碘、锌、硒等无机盐,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等。鱼肉有暗色、白色肉之分,暗色肉含有较多的脂质、糖原、维生素、酶类等,味道较腥,如金枪鱼、沙丁鱼等;白色肉腥味较轻,如大黄鱼、比目鱼等。
鱼唇:多以鲟鱼、鲨鱼、鳐鱼上唇部的皮及连带组织干制而成,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虽属海味八珍之一,其实没多少营养。
鱼鳔:古代有“海洋人参”之称,与燕窝、鱼翅齐名。鱼鳔含有生物大分子胶原蛋白质,有改善组织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延缓皮肤衰老的效能,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海水鱼的鱼鳔壁较厚,通常制成干品,称为鱼肚。鱼肚制成的菜肴口感滑润、细腻,有浓厚感。
鱼眼:维生素B1和DHA的含量略高,由于鱼眼小,营养价值不大。
鱼尾和鱼骨鱼尾:营养和鱼身的肉差不多。鱼骨确实有补钙的效果,但是一般人们吃得很少,鲨鱼的鱼骨可做成鱼骨粉。
温馨提示:鱼是非常好的食物,可以有效增强人脑的反应能力,还能增强人的寿命,还能预防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所以鱼是一个非常好的滋补食物。
肠癌的概述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猪肉不同部位吃法大不同
1、里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3、坐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肉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4、五花肉: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夹起的,适于红烧、白炖和粉蒸肉等用。
5、夹心肉: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制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汤。
6、前排肉: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肉夹肥,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7、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8、弹子肉: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
9、蹄膀: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10、猪颈肉: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肉质差,一般多用来作馅。
11、猪头:宜于酱、烧、煮、腌,多用来制作冷盘,其中猪耳、猪舌是下酒的好菜。
不同部位大肠癌引起的肠梗阻有何表现
第一,右半结肠癌肿。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隐痛、腹部胀满不适,脓血样或黏液样大便。粪便排出量与肠道梗阻的程度有关,当肠腔完全被梗阻时,患者可几日不排便,右下腹可触到实质性的肿决。此外,还可出现发热、贫血等表现。
第二,左半结肠癌肿。左半结肠癌肿发生肠梗阻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由于左半结肠较细,肠腔内常积存不少干粪便,所以有时用手能触及较硬的条索状肿块。左半结肠癌肿发生急性完全梗阻时,整个肠腔都堵住了,好比自来水管完全闭塞了. 因此腹痛较为严重;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慢性梗阻腹痛轻微,急性梗阻腹痛严重,若发生慢性不完全梗阻时,好比自来水管仍有少量水可以流过,因此腹痛相对轻些,同时患者还可以排出黏液便或黏液脓血便。
第三,直肠部位的癌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血是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呈鲜血或粘连红色血液,与大便不相混淆,大量出血者则罕见。有时便血中含有血块和脱落的坏死组织。排便习惯改变亦是直肠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火便次数的增多,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者甚至每日数十次,每次仅排少量的血液及黏液便,多伴持续性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大便常变细、变形,甚至有排便困难及便闭。到了晚期的患者还可出现排尿不畅,尾骨疼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