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扭伤的辩证

扭伤的辩证

主症 扭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不利或不能,继则出现肿胀,伤处肌肤发红或青紫。

兼见皮色发红,多为皮肉受伤,青色多为筋伤,紫色多为瘀血留滞;新伤疼痛肿胀,活动不利者,为气血阻滞;若陈伤每遇天气变化而反复发作者,为寒湿侵袭,瘀血阻络。此外,更宜根据扭伤部位的经络所在,辨清扭伤属于何经。如急性腰扭伤,脊椎正中扭伤为伤在督脉,一侧或两侧腰部扭伤为伤在足太阳经。

崩漏辩证

1.暴崩致脱 血崩日久不止,血多色淡,质清稀,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肢冷汗多,面色苍白。舌淡胖,脉细弱欲绝,血压偏低或低于正常。

2.气血两虚 突然暴崩出血,色淡质稀,怕冷自汗,面色苍白,全身乏力。舌淡,脉细弱。

3.脾肾两虚 经血紊乱,经量多或淋漓,色淡清稀,乏力纳少,腰膝软酸。苔薄,舌淡,脉细弱而沉。

4.肝肾阴虚 崩漏日久,血色鲜红,潮热口干,手足心热,头晕腰酸。舌红,脉细数。

5.血热妄行 经血或崩或漏,色紫红稠,烦热口渴,下腹胀痛,尿黄便秘。苔黄糙,舌红,脉弦数或滑数。

6.气滞血瘀 崩漏日久,色紫有块,下腹胀痛拒按,血下痛减。舌紫暗,边有瘀斑。脉弦细或涩。

黑便中医辩证

① 肠道湿热:便盅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方剂: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常用药:地榆、茜草、槐角、栀子、黄芩、黄连、茯苓、防风、枳壳、当归等,每天2次。

② 气虚不摄: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

少寐,舌质淡,脉细。

方剂: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仙鹤草、木香、槐花、阿胶等,每天2次。

③ 脾胃虚寒: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

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方剂:黄土汤加减。常用药:灶心土、炮姜、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三七等,每天2次。

咽喉肿胀的辩证

主症 咽喉肿痛。

兼见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咳嗽,伴有寒热头痛,脉浮数,为外感风热;咽干,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洪大,为肺胃实热;咽喉稍肿,色暗红,疼痛较轻,或吞咽时觉痛楚,微有热象,入夜则见症较重,为肾阴不足。

中医辩证胸闷

肺气壅滞胸闷:大致可分三种主要证候,外感风寒肺气壅滞胸闷、邪热壅肺肺气壅滞胸闷及肺痈肺气壅滞胸闷。

外感风寒肺气壅滞胸闷:发热,恶寒,头痛,身疼,咳嗽或喘,胸闷不舒,舌苔白,脉浮或紧。若素有伏饮于肺,复感寒邪于外,则咳喘明显,胸闷憋气,烦躁,甚至倚息不得安卧。

邪热壅肺肺气壅滞胸闷:发热重,微恶寒或不恶寒,口渴欲饮,上气咳逆,咳吐黄痰,喘鸣迫塞,胸闷憋气,或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肺痈肺气壅滞胸闷:胸闷多兼胸中隐隐作痛,发热,咳嗽,吐痰黄浊腥臭,或吐脓血,咽干,口燥,不渴,舌红苔黄,脉数或滑。

心血瘀阻胸闷:胸闷憋气,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胸痛隐隐,或痛引肩臂。心悸,或短气,舌紫暗或有瘀血斑点,脉弱或结代。

肝气郁滞胸闷:胸闷不舒,常太息以呼出为快,伴有胁痛,头目眩晕,口苦,咽干,或寒热往来。情绪急躁易怒。或妇女月经不调。舌正常或有薄黄苔,脉弦细。

对于手外伤怎么辩证处理

难得下次厨房,因此经验不足。不小心热油、沸水溅到手上;不小心碰了正在加热的锅壁;没等高压锅气放完就开盖都容易让手受折磨。

如果皮肤小范围发红,说明不重,属于I度烫伤。如果受伤的部位起水泡,疼痛比较厉害,属II度。最有效的方法,迅速局部冷却,用清洁冷水冲洗或冰袋外敷,持续到疼痛明显减轻,防止伤面扩大,阻止损伤加重,然后局部涂烧伤膏。伤面的水泡不要挤破,小的自己会吸收,大的可用消毒针头在泡的最低部位扎眼,挤出积液。

一旦手上皮肤的颜色变成黑色或棕黄色时,疼痛反而减轻,但已达Ⅲ度烧伤。千万不要用水冲洗,否则易受到感染。也别在伤处抹酱油、洒食盐,它们也可能有细菌,让伤口雪上加霜。正确的方法是在烧伤面上先覆盖消毒纱布(可用消毒纸巾代替),包扎,然后去医院或者打120,医生的处理更妥当。

擦皮伤

手每天的工作就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当身体的司令部大脑心不在焉的时候,手恰巧接触到一个表面粗糙的物体,就可能擦伤,瞬间疼痛,而后血清渗出或毛细血管出血。

此时需要立即用酒精、肥皂水或清水将伤口上的泥土清洗干净。出血较多时,需用棉球或纱布(干净的手帕或卫生纸也可)压在伤口处数分钟,待不出血时将紫药水涂于伤口。

一般不深的伤口无需包扎,伤口暴露更有利于伤口愈合。泥土清洗干净后,伤口处暂时不要沾水,待过几小时或第二天会发现有清亮的液体渗出,可用理疗灯或台灯对着伤口烤上10分钟左右,3到5天就可愈合。如果伤口过深,还是找医生帮忙。

刺扎伤

出外旅游,尤其背包游,旅游目的地是未开发的旅游景观。手指很容易被木刺、植物叶子刺扎伤。被刺伤后,不要一味关心伤口大小和出血多少,重要的是判断有无断刺残留在伤口里。如果有,首先要设法拔出。涂酒精在伤口周围消毒,用经过火烧或酒精消过毒的镊子设法将刺完整拔出。如果刺外露部分很短,镊子无法夹住,则用消毒过的针挑开伤口外皮,适当扩大伤口,让刺尽量外露,夹住轻轻向外拔出。确认没刺后轻挤伤口,挤出瘀血,减少伤口再次感染的机会。最后碘酒在伤口周围消毒一次,酒精2次,用消毒纱布包扎。还不放心,可吃新诺明预防发炎。

中医辩证气虚

气虚证

是指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辨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强弱与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气盛则机能旺盛,气衰则机能活动减退。由于元气亏虚,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以气少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清阳不升,不能温养头目,则头晕目眩;气虚毛窍疏松,外卫不固则自汗;劳则耗气,故活动时诸症加剧;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血不上营于舌,而见舌淡苔白;运血无力,故脉象按之无力。

疾病病因: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从病发原因、症状和脉象来对照现代医学,气虚同现代医学概念“亚健康”极为相似。亚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阴阳气血不足,五脏功能低下,也与元气不足、气虚相符。在调治上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行辨证诊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心、肝、脾、肺、肾整体调理,使机体有规律地自我更新、自我复制、逐渐恢复元气,也就把亚健康状态转化为健康。

水疝的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以手术为主要治疗原则。若肾气亏虚证,宜温肾通阳,化气行水;若湿热下注证,宜清热利湿;若肾虚寒湿,温肾散寒,化气行水;若瘀血阻络证,宜化瘀行气利水。

证治分类

1、肾气亏虚证

主证:多见于婴幼儿。站立、哭叫时肿块增大,平卧时肿物缩小,肿物过大时,阴囊光亮如水晶;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温肾通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加减。

2、湿热下注证

主证:多见于成年人。阴囊肿胀,潮湿而热,或有睾丸肿痛;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大分清饮加减。

常用药:茯苓、 泽泻 、木通、 猪苓、 栀子、 枳壳 、车前子。

3、肾虚寒湿证

主证:多见于病程长久者。阴囊肿胀寒冷,久则皮肤增厚;可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酸腿软,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散寒,化气行水。

代表方:加味五苓散加减。

常用药:漂白术、白云苓、结猪苓、宣泽泻、青化桂、藿香梗、宣木瓜、西砂仁。

4、瘀血阻络证

主证:能触到肿块,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紫黯,苔薄,脉细涩。

治法:化瘀行气利水。

代表方:活血散瘀汤加减。

常用药:川芎、 当归尾 、赤芍 、苏木 、牡丹皮、 枳壳、 瓜蒌仁、桃仁、槟榔、 大黄。

药膳辩证施食

一.纲领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二.原则

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症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三.举例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防治兼宜

药膳的作用: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一.强身防病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尽管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所改善。

二.治病

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心悸的辩证

主症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为心胆虚怯;头晕目眩,纳差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为水气凌心;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咯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为心脉瘀阻。

心悸是心脏强有力的、很快的、不规则的搏动。强烈运动之后心脏有几分钟的心悸是正常的,不必顾虑。吸烟、饮咖啡或饮茶太多,心脏受咖啡因或尼古丁的刺激,精神紧张,都会发生心悸的现象。如果不是因为上面所述的原因或是运动、情绪的影响,心悸持续了好多天,若还有呼吸困难或其他现象,就要去看医生。

牛皮藓辩证治疗

第一:血热型牛皮藓

这种症状主要多出现在进行期,这个时候牛皮藓发展的非常的迅速,一些部位皮肤上出现潮红,并且还有新生的皮疹不断的出现,红斑没有办法遮掩。这些红斑都会令我们感觉到瘙痒。同时还伴随有口干舌燥。便秘、小便短而发红、舌头也变成红色、心烦易怒等等。

这是由于毒热蕴结导致的,想要进行治疗,那么要服用游戏的、具有清热解毒还有活血的方子,那么很快就能够恢复健康。

推荐:凉血活血汤

材料:紫草根、茜草根、丹参、白茅根、生槐花、生地还有鸡血藤

方法:将所有食材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煎服,每天喝一剂,自然就会恢复健康。

第二:血瘀型牛皮藓

患者这种类型牛皮藓的患者,一般病情都是比较的稳定,但是皮肤之中会出现红斑,并且有出现牡蛎壳一样的东西。感觉到患处瘙痒,舌头也出现红色,舌苔薄白,脉象也是沉涩。

这种情况主要就是由于湿毒沉积在体内,导致血瘀阻塞了经脉。想要治疗这种疾病,那么最好喝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以及祛湿解毒的方子。

推荐:祛湿活血汤

材料:茵陈15克、连翘15克、双花15克、野菊花15克、元参15克、赤芍10克、三凌10克、莪术10克、土茯苓30克。

做法: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三:血燥型牛皮藓

这个时候患者应该处在于牛皮藓的消退期,并且病程比较长,但是并不会出现新的红疹,并且这个时候原来的红疹原因也变成了淡红,形状上如同钱币。有脱屑的情况,舌头红色,但是少有舌苔,脉象总是沉细。

这是由于肌肤失去调养,体内血燥血亏等等导致的,想要治疗这种疾病,那么多吃一些具有养血以及润燥功效的方子就可以。

推荐:血燥方

材料:当归、首乌、天冬、麦冬、白鲜皮、蜂房、白芍、熟地

做法:将所有食材洗干净之后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可根据病情的不同而加减一些中药。

第四:风湿热型牛皮藓

这一类患者的红斑出现脱屑的情况,在褶皱处的部位还有潮湿糜烂的情况,并且关节部位也会出现红肿和疼痛的情况。身体出现腹胀、舌头发红。舌苔黄腻、脉象也是滑数。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湿热导致的,人体内的脉络受到了阻碍。想要治疗这种情况,那么多吃一些具有清热祛湿以及疏通经络作用的方子。

推荐:宣痹汤

材料:红豆10克、蚕沙10克、连翘15克、灵仙15克、金银花15克、薏苡仁15克、滑石15克

做法:用水煎服,每天一剂

第五:浓毒型牛皮藓

在原皮受损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密密麻麻,大概有米粒大小的脓疮,并且还可以混合成为一片,然后结成脓痂。出现周期性,反反复复发作,并且还伴随有发热、心烦意乱、口干舌燥、便秘、小便赤短的情况出现,脉象则是滑数。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体内湿热郁结,并且毒热严重导致的。想要治疗这种情况,那么要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除湿功效的方子。

推荐:五味消毒饮或者是黄连解毒汤

材料:黄连10克、黄柏10克、野菊花15克、黄岑15克、蒲公英15克、地丁15克、生地30克、近樱花30克

做法:将所有中药洗干净,然后用水煎服,每天一剂。

宫寒的中医辩证

中医诊断

1、望 经血颜色黯黑、白带色白清稀,面色黯黑或苍白无华,舌色黯淡,舌苔白而且水滑。

2、闻 白带有腥味。

3、问 痛经、黄褐斑、性冷、月经延期甚至闭经、腰膝酸冷、四肢不温。

4、触 小腹温度较低。

中医解析

中医学认为宫寒与肾虚,脾气虚,血虚,肝郁,痰湿,湿热,血瘀等原因有关。而西医认为这样的一些症状多与年龄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下丘脑、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发育因素,炎症,肿瘤,等有关。宫寒想要怀孕应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平素注意不可过食生冷寒凉,注意季节变化,保暖。第二可以服用中草药温阳化气,固本添精,调理冲任。

在中医门诊上,很多女性常常听到:“您这是‘宫寒’”的说法,由于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宫寒”,她们非常担心,害怕这种问题会影响生育能力。其实,“宫寒”是中医学上的一个概念,直白地说就是“子宫寒冷”。但是,中医所说的“子宫”与西医所指的子宫不同,它的范围要更大些,包括子宫、卵巢等多种器官。

急性腰扭伤按摩方法 急性腰扭伤随证加减按摩

1.点秩边穴:患者俯卧,按摩者用拇指或肘尖点按患侧秩边穴,以局部有酸胀感及向下放射感为,一般操作2-3分钟。

2.按揉风市:患者侧卧,患肢在上,按摩者用拇指指腹或肘尖环转按揉风市1-2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失眠的辩证分型

一、胃气不和,痰热内扰型

刘彦廷等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认为失眠在临床上主要为痰热内阻所致,多侵犯少阳和阳明两经,为多火多痰之疾。刘国松认为失眠日久,紧张焦虑,思虑伤脾,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内经曰“血舍魂”,血虚则魂不守舍,故不寐; 另脾虚健运失职,水湿不化,停聚为痰,痰扰神明亦引起不寐。古云“ 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

二、阳虚不运,心神失养型

阳气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阳气者,若天如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都强调了维护人身阳气的重要性。刘会军等指出:五脏及胆、胃之阳虚、气虚均可致不寐。心为君主之官,精神之所舍,心藏神;肾为先天之本,为五脏六腑阴阳的发源地,“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虚失眠多从这两脏论治。

三、气郁化火,心神不宁型

李瑜等认为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们精神压力较以前明显增加,使情志失调,七情过极成为现代失眠的主要原因。情志失调,易致肝气郁结,日久肝郁化火,火扰心神而不得眠。故笔者认为肝为失眠起病之源,心为传病之所。而心神不安,神机逆乱是失眠的主要病机。滕晶等[10]指出情志内伤是失眠的主要病因,心神不安是失眠的重要病机,七情致病,必由肝起,首先伤气,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心神不宁,神不守舍,其病源在肝,心为传变之所。失眠的发生主要因心肝二脏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所以治疗当燮理脏腑气血,平调阴阳,从而使恒动的内环境达到协调平衡,恢复正常的睡眠规律。

四、阴虚火旺,阴不敛阳型

钟海平等认为阴阳不交致不寐。《灵枢·口问》篇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所以说人与阴阳天地相应,昼醒而夜寐,如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阴阳不能顺利转变,阳不入阴或人体不能适应自然节律的变化,就会导致失眠的发生。睡眠不是觉醒的简单终结,而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动的节律性的神经过程引起的,大脑存在着随昼夜节律变化的生物钟,调节着人体的睡眠与觉醒,它受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所控制,生物节律的改变即可引发睡眠疾病。

相关推荐

气虚感冒辩证治疗

气虚感冒的主要症状: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阴虚感冒的主要症状:头痛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晕心烦,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 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是虚人感冒中常见的的两个证型,此外还有阳虚和血虚感冒两个类型。所谓虚人感冒是由于患者在未遭受外邪侵袭时,身体便存在着气虚和阴虚的阴象,一旦遭受外邪侵袭,便在身体原有素质基础上新增加了感冒症状,也就是说仍然存在气虚或阴虚的的条件下,又增加了外感,此时既有气虚或阴虚又有外感。这种情况不但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中医辩证治疗腮腺炎

毒陷心肝证 患者症状:腮腺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颈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中医方药:普济消毒饮、紫雪丹或至宝丹。三药共奏清热解毒、息风开窍之功。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灶心土、竹茹降逆止呕。 温毒袭表证 患者症状: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中医方药:银翘散。药物组成: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芦根、桔梗、竹叶、甘草。咽红肿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山豆根

女性腰疼如何辩证

1.腰部肌肉要锻炼 倒走、瑜伽、慢跑、拉双杠等都可以锻炼腰部肌肉,同时,还可以常扭腰、睡前在床上做“燕子飞”运动。对于久坐的上班族来说,可以每天每隔段时间做扩胸运动(此时,双肘要放平),以及向后仰腰、向上牵拉等。 2.四季保暖 女性应时刻注意腰部保暖。如经期、坐月子期间要穿长衣服保护腰部,以免腰部受寒。 3.调补肾阴 如果月经量过多,经常腰部冷痛、性欲冷淡,那么就应该及时调养肾脏。女性应该多补肾阴,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用于补肾的食物,例如枸杞、山药、桂圆、核桃。另外还可吃一些中成药,如六味

月经病的中医辩证

月经病以期、量、色、质来辨寒、热、虚、实。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属血热证。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血块者,多属血寒。 月经先期,经期延长,量多,色淡红,质稀者,多属气虚。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挟小血块,伴小腹胀痛者,多属气滞。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者,多属血虚。 月经或多或少,色紫黯,挟多量血块,伴痛经者,多属血瘀。 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者,多属脾虚。 月经先后无定,量或多或少,色黯,质稠,挟血块者,多属肝郁。 月经后期,或先后无定,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稀薄者,多属肾虚。 同时,

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

失眠与生理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很大。失眠症的情绪症状不是焦虑,也不是抑郁,而是烦恼。入睡困难是失眠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好不容易睡着了,若睡眠时间偏短,不能保证很好的睡眠质量,患者会感到自己似睡非睡,有人甚至觉得通宵做梦,根本没有入睡。 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 1、心火炽盛:烦躁心烦、口干舌燥、小便短赤、舌尖红,可用朱砂安神丸来清泻心火、安神宁心。 2、胃气失和:胃胀不适、胸闷嗳气、大便不顺,可用半夏秫米汤来和胃健脾。 3、肝郁化火:急躁易怒、头昏脑胀、口苦,可用龙胆泻肝汤来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4、心脾两

水疱型手癣中医辩证

病初外感湿热毒邪,蕴结皮肤则见手掌起水疱,指间潮红,糜烂渗出;湿热燥盛,热伤营血。肌肤失于荣养则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状如鹅掌。 1.风湿蕴肤 证候: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涠干脱屑,境界明显,渐次扩大,或指间潮红,湿烂,舌红,苔白或腻,脉滑。 辨析:①辨证本型常见于汗疱型或指间型。以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或指间潮红,湿烂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内蕴湿热,兼感风邪,风湿相搏,蕴结于皮肤则见水疱如晶,指间潮红,湿烂。舌红苔白或腻,脉滑为风湿之征。 2.血虚风燥 证候: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龟裂,或水疱不显,干涸落

中医辩证老年人便秘

中医辨证便秘要点依舌质、舌苔而辨虚实寒热,如有苔多实,无苔多虚,舌红无苔为津血枯,舌淡苔少为气弱血虚,苔白滑多寒,苔黄厚腻多为热。大便秘结腹胀拒按属实,大便秘结腹胀喜按属虚。 1、冷秘证 主证:排便努挣不下,大便并不干硬。 次证:①神疲气短;②面色胱白;③身寒肢冷;④小腹冷痛,小便清长;⑤舌胖而淡;⑥脉沉细迟。 具备主证和次证各2项即可确诊。 2、实秘证 (1)气秘:大便涩滞不行,胸膈痞满、嗳气纳呆、腹胀腹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属肝胃气滞,传导失职。 (2)热秘:大便干结,腹胀满痛,面赤身热,口干思

中医对肚子疼的辩证

1、外感时邪 六淫外邪,侵入腹中,可引起腹痛。风寒之邪直中经脉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若伤于暑热,或寒热不解,郁而化热,或湿热壅滞,可致气机阻滞,腑气不通而见腹痛。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饮食停滞,纳运无力;恣食肥甘厚腻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肠胃;或过食生冷,致寒湿内停等,中阳受损,均可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其他如饮食不洁,肠虫滋生,攻动窜扰,腑气不通则痛。 3、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则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机阻滞而痛作。若气滞日久,血行不畅,则瘀血内生。

刮痧会不会越刮越虚

正常操作不会。 正确辩证体质,然后按照正规的手法进行刮痧是不会越刮越虚的,并且经常刮痧还能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湿驱寒的效果。但如果不提前辩证一顿乱刮或者刮痧的时间过长、力度过大的话就会损伤身体的阳气,导致越刮越虚。 建议在刮痧时最好选择去正规的医院或者是中医养生馆,请专业人士进行辩证操作,以保证刮痧效果。

肠胃积滞的辩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伤乳、伤食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的婴儿发病者为伤乳,呕吐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乳凝块;普通饮食的幼儿发病者为伤食,多有较明显饮食不节史,呕吐物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食物残渣。 2.辨虚实病程短,脘腹胀痛拒按,或伴低热,哭闹不安,多属实证;病程较长,脘腹胀满喜按,神疲形瘦,多属虚中夹实证。 治疗原则 乳食内积之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脾虚夹积之虚中夹实证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为法,积重而脾虚轻者,宜消中兼补法;积轻而脾虚甚者,则用补中兼消法,扶正为主,消积为辅,正所谓:“养正而积自除”。 分证论治 1.乳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