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血应做检查什么 原因四:食物或药物的影响
儿童便血应做检查什么 原因四:食物或药物的影响
某些食物和药物也可引起大便颜色的变化,有时容易与便血混淆。如夏天吃大量西瓜和西红柿后可以使大便颜色变红,贫血小儿服用铁剂后大便可发黑,食用动物血后大便颜色也可发黑,这些由于食物和药物引起大便颜色的变化不属于便血。
儿童便血应做检查什么 便血食疗方推荐
方1:松罗茶5g,乌梅肉1枚,刘寄奴25g,水煎代茶饮。
方2:老霜梅(5枚去核),老茶叶15g,水煎代茶1次饮。
方3:荔枝6枚,核桃6个,大枣肉6个,黑茶叶9g,椿根白皮9g,水煎代服茶饮。用于痔疮出血
方4:白鸡冠花(带籽)25g水煎代茶饮,连服3日。
方5:金针菜根、红枣各50g,水煎代茶饮。
方6:嫩槐叶适量,茶叶3g,水煎代茶饮。
方1:丝瓜络适量绕存性,研末,酒冲服。
方2:胡豆叶半斤捣烂取汁,加酒冲服。
方3:仙人掌1000g,甘草适量浸酒,1日1~2次饮服。
方4:刺五加65g,白酒500m1,将刺五加浸入酒中10日,每次80m1,1日2~3次饮服。
方5:茄子种(大者3枚),用湿纸包裹,于灶内煨熟,用酒1L半沃之,蜡纸封口,用时饮酒。
方6:椒目log(纱),黄酒送下。三、药粥
方1:新鲜红薯250g,粳米200g,白糖适量,加水2000ml,煮粥早晚热饮服。
方2:阿胶6g,糯米lOOg,水800ml。先将糯米煮粥,将熟时取捣碎阿胶放入锅中,边煮边搅匀,粥稠胶化即可,早晚各1次温服,3天1疗程。
方3:鲜荷叶1张,粳米50g,冰糖适量。鲜荷叶切细,煎取浓汁150ml去渣,入粳米50g,冰糖适量,加水400ml,同煮为稀粥;或每次取干荷叶末20g,粳米50g,冰糖适量,加水500ml,煮开将熟时入荷叶末,文火煮沸,每日2次温服。
常见的儿童便血原因
常见的儿童便血原因下消化道疾病
1、肛管疾病肛裂和痔疮。
2、直肠疾病肛门、直肠损伤,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
3、结肠和小肠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局限性肠炎,肠套叠,肠结核,肠伤寒,回肠远端憩室炎,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病,肠重复畸形,小肠血管瘤,小肠肿瘤,肠系膜动脉栓塞等。
全身性及中毒性疾病
1、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新生儿出血症,严重感染及DIC等。
2、急性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副伤寒和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败血症等。
3、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脓毒症,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药物毒性作用,化学性毒物中毒等。
4、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此外还可能因为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和十二指肠、胆道疾病等。
以上疾病引起肠道炎症及溃疡、肠道血液循环障碍、胃肠道黏膜损伤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便血。
儿童便血的治疗方法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多能治愈便血。如新生儿出血症,一般仅用维生素K1治疗既有显著疗效。肠道感染性疾病使用有效药物后便血常迅速消失。全身感染性疾病所致便血,应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治疗。
对症治疗
1、一般处理活动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使用镇静剂。严密观察和记录患儿的神志、脉搏、血压和尿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引起窒息。
2、输血对出血量大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无条件立即输血者,可先输入右旋糖酐、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
3、止血根据出血性质不同选择止血剂,如安络血、酚磺乙胺、6-氨基已酸、对羧基苄胺等。对上消化道出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4~8mg加于150~250ml生理盐水中分次口服或胃管内滴注对局部黏膜血管有收缩作用。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对胃、十二指肠急性黏膜病变及溃疡出血有良好止血效果。
外科治疗
直肠息肉大多可在结肠镜检下行息肉切除。结肠和小肠多发性息肉,长期大量便血时,可剖腹探查,切除息肉较集中的肠段,以止血和防止恶变。肠套叠如空气或钡灌肠不能复位或时间超过48小时应手术治疗。回肠远端憩室和肠重复畸形伴出血可行局部肠切除。
宝宝便血的注意事项1、多喝水,可以在奶粉或是水中加入奶伴侣,每天1包。
2、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吃的清淡一点,妈妈也要多喝水。
3、给宝宝做腹部顺时针按摩,每天两次,每次5—10分钟。
4、如多天未解,可用婴儿开塞露或是肥皂条。但不要长期使用。
5、多吃水果,蔬菜。
6、一旦发现便血,应及时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另外建议:
7、让儿童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8、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9、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
哪种便血可能是癌
提醒
便血有“真假” 及时查原因
遇到大便带血,有两种极端态度:一种是不以为然,特别是患有痔疮的人群,一般会认为又是“痔”病,“随它去吧”不会有大碍的;另外一种是恐慌,担心自己肠胃等器官出了“大事”,甚至怀疑是什么不治之症。
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孙锋提醒:大便带血,或是身体向您亮出的“黄牌”警告。因为,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不过,便血还有“真”“假”之分——
假“便血”:
食物药物导致大便变色
孙锋分析说,假的便血是因为吃了某些食物和药物后引起大便变色。如服用了补血的铁剂、碳粉、铋剂、中草药,或吃了猪肝、动物血、番茄、甜 菜等食物后, 大便可能呈暗褐色、黑色或是红色。有时口腔或鼻腔内出血咽下后也会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这些假性的便血在停用药物和食物后会消失。
真便血:
或是肠道肿瘤“信号”
真的便血,一般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它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 间,可能呈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样。临床上,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等都可出现便血症状。
儿童常见的肛肠疾病有哪些
(1)、肛瘘。肛瘘是皮肤细菌或肠道细菌引起的肛周感染,少数是结核杆菌感染或外伤所致。有的女婴有肛门的直肠前庭瘘也是细菌感染所致。
(2)、肠息肉样病变。最常见的是直肠幼年性息肉,这种肠息肉的病变不仅是儿童便血的原因之一,而且有的息肉会有癌变的倾向性。
(3)、先天性肛门直肠发育畸形。俗称先天性无肛。是胎儿的肛门直肠发育出了问题,未能形成正常的肛门直肠,它分为高、中、低三种位型。该病常伴有控制排便的肛门括约肌缺损,直接影响生活质量。
(4)、先天性巨肠症。它是胎儿的直肠、结肠、乃至小肠的粘膜下层和肌间缺乏神经节细胞,病肠失去有规律的蠕动,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便秘、腹胀,如不及早诊治可发生结肠炎,甚者可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5)、便秘。便秘是症状,许多疾病伴有便秘,如前述的先天性巨结肠症、无肛病等。儿童便秘经过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找不到引起便秘的原因,则属于功能性便秘。据文献报道80—90%的儿童便秘为功能性便秘。
尿有点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喝水太少。小便的颜色也可随着喝水多少而使尿液有深有淡。喝水多,尿多,尿里的尿色素所占的比例小,颜色就淡。喝水少,尿里的尿色素比例大,颜色就显得黄。但如果伴有身体的不适,或经过喝水调节后仍旧没有太大缓解,则需要引起重视了。应该及早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2、发烧或腹泻。急性发烧或腹泻患者,因为水会随汗液或粪便排出,尿浓缩所以会变黄。
3、饮食原因。如果尿深黄,可能是吃了很多胡萝卜,木瓜食品或大黄,维生素和其他化学品,尿液会变得暗黄。
4、肝或胆囊病变。肝或胆囊病变发生时,从尿道中的胆汁,尿液暗黄色,肝炎患者尿也会呈现像茶的颜色。
5、药物影响。尿液的颜色经常受食物、药物的影响,如服用维生素B、利福平等药物时,尿液的颜色会变深,停药后自然会好转,不必担心。
6、尿道炎。可以使尿液颜色出现改变。小便发黄也可能是尿道炎引起的,引起尿道炎的淋球菌和衣原体、支原体是引起不育症的致病菌之一。
这一系列原因都可能会让尿液变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有几种是可以预防的,所以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药物治疗。但是有一些却是比较严重的,这就提醒频繁出现症状的人群,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以免会发生进一步恶化。
儿童便血应做检查什么 儿童便血的治疗方法
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多能治愈便血。如新生儿出血症,一般仅用维生素K1治疗既有显著疗效。肠道感染性疾病使用有效药物后便血常迅速消失。全身感染性疾病所致便血,应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治疗。
1、一般处理活动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使用镇静剂。严密观察和记录患儿的神志、脉搏、血压和尿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引起窒息。
2、输血对出血量大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无条件立即输血者,可先输入右旋糖酐、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
3、止血根据出血性质不同选择止血剂,如安络血、酚磺乙胺、6-氨基已酸、对羧基苄胺等。对上消化道出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4~8mg加于150~250ml生理盐水中分次口服或胃管内滴注对局部黏膜血管有收缩作用。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对胃、十二指肠急性黏膜病变及溃疡出血有良好止血效果。
直肠息肉大多可在结肠镜检下行息肉切除。结肠和小肠多发性息肉,长期大量便血时,可剖腹探查,切除息肉较集中的肠段,以止血和防止恶变。肠套叠如空气或钡灌肠不能复位或时间超过48小时应手术治疗。回肠远端憩室和肠重复畸形伴出血可行局部肠切除。
荨麻疹检查需要抽血吗 荨麻疹抽血检查的注意事项
正在服用抗过敏药物和皮炎湿疹急性期的患者、接触性过敏患者和荨麻疹患者等不适宜进行斑贴试验,但不影响抽血化验过敏原。
孕妇、婴幼儿、合并有其他严重皮肤病(如红皮型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渗出糜烂性皮肤病等)的患者、危重性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后期患者、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不全者、长期卧床者等亦不适合用斑贴试验来检测过敏原。
过敏原检测过程中,一定要警惕超敏反应。尤其在皮试过程中,必须配备相应的抢救药物和设施,以防患者在皮试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斑贴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生皮肤严重过敏,比如出现水疱、溃烂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停止试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抽血体外检查安全,特异性好,即来即查,无需停药,且无任何危险性,适用于小儿、症状较重的患者及晕针或不愿做皮肤试验的患者,缺点是价格略高。
3岁以上孩童吃的食物种类较广也较齐全,做检测才较具价值;但若是小于3岁的儿童,如有明显过敏症状也可做此检测。
荨麻疹抽血检查要注意些什么
1、不宜斑贴试验情况
正在服用抗过敏药物和皮炎湿疹急性期的患者、接触性过敏患者和荨麻疹患者等不适宜进行斑贴试验,但不影响抽血化验过敏原。
2、不宜斑贴试验人群
孕妇、婴幼儿、合并有其他严重皮肤病(如红皮型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渗出糜烂性皮肤病等)的患者、危重性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后期患者、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不全者、长期卧床者等亦不适合用斑贴试验来检测过敏原。
3、警惕超敏反应
过敏原检测过程中,一定要警惕超敏反应。尤其在皮试过程中,必须配备相应的抢救药物和设施,以防患者在皮试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斑贴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生皮肤严重过敏,比如出现水疱、溃烂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停止试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抽血检查相对价格较高
抽血体外检查安全,特异性好,即来即查,无需停药,且无任何危险性,适用于小儿、症状较重的患者及晕针或不愿做皮肤试验的患者,缺点是价格略高。
5、孩子3岁再做过敏原测试比较合适
3岁以上孩童吃的食物种类较广也较齐全,做检测才较具价值;但若是小于3岁的儿童,如有明显过敏症状也可做此检测。
小孩便血的原因有哪些 食物或药物的影响
某些食物和药物也可引起大便颜色的变化,有时容易与便血混淆。如夏天吃大量西瓜和西红柿后可以使大便颜色变红,贫血小儿服用铁剂后大便可发黑,食用动物血后大便颜色也可发黑,这些由于食物和药物引起大便颜色的变化不属于便血,只是容易被家长误认为便血。
厌食检查详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血生化检查血浆蛋白下降,顽固性神经性厌食症患儿有17-羟类固醇下降,血浆皮质醇含量正常或偏高等。
其他辅助检查:应常规拍胸片,做B 超、心电图等检查,以寻找病因或排除疾病。
诊断:遇有厌食患儿,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作好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化验。分清是否由于全身或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是否药物影响,有否微量元素或内分泌素缺乏。还要调查患儿家庭、托儿所及学校环境,有无不良精神刺激与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然后确定病因。
偏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饮食行为问题,也是婴幼儿喂养困难、营养素缺乏的主要原因。一般表现为拒吃某种食物、挑吃自己喜欢的饭菜、不愿尝试新的食物和对食物缺乏兴趣等。据调查,挑偏食现象好发于6个月至6岁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比例高达30%。
食欲减退是指由多种功能性障碍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不想进食或进食量显著减少。
预后:一般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后,预后多良好。对伴有明显营养不良患儿或顽固性精神厌食症患儿,应采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方法。
预防:首要的是合理喂养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见前述。其次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避免滥用药物,增强体质,适当室外活动,保障小儿身心健康成长。
小孩吐酸水是怎么回事
近年来,随着儿童饮食的多样化和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儿童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愈来愈高。慢性胃炎和溃疡病(指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成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以前受检查手段所限,没有引起儿科医生及父母的重视,随着胃镜及其他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目前发现小儿患胃炎及溃疡病的也越来越多。
反复腹痛伴随着很多成长中的儿童,家长往往不太在意,随便吃点解痛药或止痛药,疼痛暂时缓解后,就不再继续治疗。如果腹痛随时出现,并伴随着厌食、反酸、腹胀、烧心等症状,而且孩子不爱吃饭,越来越消瘦,营养物质不能正常供应,就容易出现贫血、精力不集中等症状,因此影响学习和孩子的发育。这时,如果不能给予正确的治疗,以上症状就会加重,对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有的孩子经常呕吐,同样影响食欲,严重的呕吐还能造成体内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的紊乱,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呕血在儿科也比较常见,也可表现为排柏油样便,如不能成功止血,出血量大时可很快出现休克,甚至死亡。一般通过胃镜诊疗术查找孩子腹痛、呕吐原因,再由消化科专家给出治疗方案,病情就能很快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