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简易取穴:正坐弯腰,找到上巨虚穴,再垂直向下3寸,按压有酸胀感即是。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上巨虚功效作用
类属:为大肠经之下合穴。
功效:调理肠胃,通腑化滞,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作用机制:1.该穴属胃经,为大肠腑之下合穴,是大肠腑气直接下通止穴,“合治内腑”,故本穴擅长调理肠胃之功能;六腑的特点是“泻而不藏”,以通为顺,以滞为病,故本穴能通腑化滞,行气活血,清利湿热,治疗肠腑气滞的脘腹胀满,腹痛,便秘及湿热壅滞肠腑的肠鸣,泄泻,痢疾,肠痈。2.因阳明经多气多血,本穴通过舒筋活络,补养气血可以治疗下肢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挛急的实证,以及经脉,肌肉失养之虚证。
巨髎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息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简易取穴:目视前方,沿瞳孔垂直向下,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凹陷处即是。
大巨的准确位置图片
大巨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上巨虚保健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能健脾和胃,改善肠胃消化不良,肠鸣,泄泻,便秘,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养下肢。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巨虚穴穴位解剖
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布有绯肠外侧皮神经,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绯深神经。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下巨虚保健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由内而外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通经络,调肠胃,远离腹痛,泄泻,下肢痿痹的困扰。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在哪里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先找到足三里穴,由此往下四横指,就是上巨虚,上巨虚再往下4横指,即为下巨虚。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作用
上巨虚为大肠的小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经络中的下合穴是指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下合穴和六腑的关系非常紧密。小肠,大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基本任务就是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与排泄。现代人“文明病”,“富贵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机体新陈代谢与排泄功能的障碍与紊乱,因而,像体内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形体肥胖等疾病,都可取上,下巨虚穴进行必要的调整。
上巨虚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消积化滞,疏经调气,清利湿热,主治腰痛,痢疾,肠鸣,便秘,泄泻,肠痈,下肢瘫痪等。
下巨虚功能主治:调理肠胃,疏通乳络,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乳痈,下肢痿痹,肋间神经痛。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巨骨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简易取穴:端坐于板凳上,上身挺直,沿锁骨向外摸至肩峰端,再向下缘触摸找到背部肩胛冈,在两者之间的凹陷处即是巨骨穴。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先找到足三里穴,由此往下四横指,就是上巨虚,上巨虚再往下4横指,即为下巨虚。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巨虚穴位解剖
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绯深神经。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