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
1、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的波动直接关联血压的波动,保持稳定愉悦的情绪是稳定血压的关键,而紧张、压抑等情绪会使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一系列的活动增强,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患有高血压的人要心胸开阔,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大起大伏的事情要保持镇定,控制自身情绪,不激动不妄想,对于控制血压这是非常重要的。
2、适当运动促减肥。经常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血管系统性能,使血管的舒缩运动趋向正常化,并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浓度,缓解和预防高血压。而减肥也是降血压的良好方法之一,它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肥的方法,应采取适当节制饮食,增加活动量的综合措施,不能乱用泻药减肥。
3、生活起居有规律。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节律要求,必须养成按时睡眠,按时起床,按时就餐的良好习惯。对于高血压患者,生活规律是稳定血压、恢复健康的保证。因此,高血压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过度的思维活动或看电影、电视等。
4、饮食不油腻,以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主。高血压患者不要吃动物脂肪,比如:猪油、奶油等,也不能多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等食物。平时多食用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等。多吃碘含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碘可以很好的防止动脉硬化。
5、多食蔬菜水果。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参与细胞间质的生成和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参与代谢反应,并具有加强排泄胆固醇的作用,使血脂含量降低。
6、少吃刺激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不吸烟,少饮酒等,多吃清淡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猪血等动物血类制品。
7、限制食盐的摄入量。食盐量增加,必然引起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引起心脏排出量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因此,要限制食盐量的摄入,每日应控制在5克以下。
高血压治疗措施是什么
控制热能,控制主食及脂肪摄入量,尽量少吃或不吃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减少烹调用盐量,尽量少吃酱菜等盐腌类食品。少吃肥肉及各种动物性油脂,控制动物脑子、鱼籽等高胆固醇食物。食用油尽量选用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植物油。
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类等。
散步。各种高血压者均可采用。作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对防治高血压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
慢跑或长跑。
慢跑和长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高血压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6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下降,脉搏平稳,消化功能增强,症状减轻。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患有冠心病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
如果有高血压的情况,平时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去进行复查,一时吃降压药,高血压这种病是无法立刻治愈,应该要看平时的日常生活调理,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才能够慢慢的有所改善,平时情绪不要过于激动,要保证平稳的心态。
高血压治疗误区
1.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2.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3.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4.不用药亦可降压。
5.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6.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7.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8.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对于高血压治疗方式方法一定要足够的重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降压方式。
高血压治疗要花多少
1、治疗地域不同:一个地方的经济和消费水平,是会影响到医院的治疗费用的,同一地区的治疗费用虽然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正规医院治疗的费用都是有规定的,价格十分公道,应该尽量优先选择。
2、选择医院不同:有些患者在一些小的诊所或者一般性的综合医院就诊,不能经过系统的检查,不明确病因,就盲目治疗,致使病情容易反反复复,患者就得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去治疗。
3、医保报销不同:不能刷医保的,费用稍微贵一些;能刷医保的,负担要轻许多,这个是常理。一般的三甲医院都是医保定点医院,收费价格由市物价局、市卫生局等机构制定并严格监督;医院大厅设立价格公示,从挂号、检查到治疗的各项都会公示在患者 缴费单上,将价格明细透明化,使每位患者都能清清楚楚看病,明明白白消费。
颈椎病引起高血压怎么治疗
颈椎病高血压治疗方法:
第一、首先要确定高血压是由颈椎病引起的。 因为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如果不是由颈椎病引起的高血压,按照颈椎病高血压治疗方法,通常效果不会很好。所以要是高血压怀疑是颈椎病引起的,必须得去正规医院做检查,一般检查之后就可以确定了。
第二,治疗是高血压和颈椎病同时治疗。高血压治疗就按着内科的高血压方法进行治疗。 颈椎病基本上要采用保守疗法,如牵引、理疗、按摩、穴位注射、电针、红外线TTP,甚至口服中医中药,或者中药外用等等。在积极治疗颈椎病的同时,会发现高血压也逐渐得到控制,并且高血压导致的头晕、乏力、心跳加快也会得到缓解。
所以颈椎病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就是双管齐下,治疗高血压的同时,也治疗颈椎病,颈椎病症状缓解,高血压症状也会得到相应缓解。
高血压治疗误区
高血压实际上是以血压升高为首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目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现有高血压 患 者1.3亿 , 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并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分别为28.2%和2. 9% 。通 过 多种 方式综合预防和控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0%血压病的并发症。国内外 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 效的办法是防治,对健康人群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提高整 个人 群 的 健 康水平 和生活质量。所有高血压患者必须改良生活方式, 包括戒烟、限制食盐、 多食绿叶蔬果和脱脂牛奶、减轻体重、减少酒精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和脂肪总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应走出不愿意服药、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的误区,积极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服药"三不"特点主要表 现为,一 是 不愿意服药或使用医疗器械 产品;二是不规律服药,不遵医嘱 ,一 味 地根据广告和别人的用药经验服药;三是不管血压升高程度,自己凭感觉服药, 感觉不难受不吃药。 他建 议 高 血 压患者一定到医院查找病因,检查有无糖尿病、心肾损害或相关疾病,并按规律服药和使用正规医疗器械, 平 稳降压 。特别重要的是,高血压“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的 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此,必须最大程度地对高血压本身和相关的、能够改变的心血管病危 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对于所有 高血压患者而言,降低血压是“硬道理”。所有 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应降至140/90毫米汞 柱以下;对于糖尿病 以及 “高危和很高危”的其他患者,包括脑卒中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降压药 是从不离手的,特别是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测量2~3次血压,并使用它观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调节血压的措施有许多,比如饮食、情绪等都对高血压的病情具有很大的影响。当然医疗器械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尤为重要的,其中磁疗护腕的降压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需要高血压患者积极运用。在平时对任何发病阶段的高血压患者都是适用的。 它对防治高血压有特别明显 的作用,任 何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使用。据北京地区调查,长期使用磁疗护腕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平均值为134.1/80.8毫米汞柱,这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
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时通常会用哪些方法
中医育阴助阳法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除血压升高外,还伴有头晕眩,耳聋鸣,日渐消瘦,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健忘心悸,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症状的乃阴阳两虚之象,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时通常会用哪些方法?因此在高血压治疗的时候用育阴助阳法,药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杜仲、黄精、桑寄生、枸杞、牛膝、天麻等。
中医补益气血法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除血压升高外,还伴有头疼目眩,气短少,四肢乏力,腰酸腿软,手足心发热,耳鸣目涩,怔忡心悸,夜不能寐,健忘等症状的乃气血不足之象,因此在高血压治疗的时候用补益气血法,药选黄芪、当归、生地黄、女贞子、桑寄生、牛膝、泽泻、勾藤、牡蛎等。
中医疏肝理气法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除血压升高外,还伴有情志抑郁不舒,烦躁易怒,头晕痛,性急胸闷,夜不能寐,多梦等症状的乃肝气郁结之象,因此在高血压治疗的时候用疏肝理气法,药选柴胡、当归、白芍、枳壳、香附、川芎、地龙、丹参等。
中医温补阳气法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除血压升高外,还伴有头眩晕,脸色苍白晦暗,懒言气少,四肢乏力,倦怠嗜卧,恶心欲多,痰多纳差,消化不良,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的乃肾阳虚之象,因此在高血压治疗的时候用温补阳气法,药选人参、茯苓、白术、附片、肉桂、淫羊藿、仙茅等。
小儿高血压治疗措施
具体的预防措施如下:
(1)重点预防对象
对血压正常偏高儿童、有阳性家族史者及肥胖儿应作为重点预防对象,定期测量血压。从儿童开始就应加强血管保护,预防粥样斑块形成。若有高血压家族史、肾炎病史以及肥胖的4岁以上儿童,经常头昏、头晕、心慌,家长应提高警惕,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测量血压,以争取早期发现问题,予以合理治疗。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方面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避免超重,并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避免喂哺过量牛奶或总热卡过多。日常饮食避免过多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少食精米精面,多食蔬菜,鼓励低盐饮食,少吃肥肉、猪油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因为胆固醇高,血管内皮会长斑块,把血管堵塞,容易出现动脉硬化,造成高血压病及冠心病。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坚持体育锻炼,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刺激,如学习负担过重、富于恐怖或惊骇性内容的电视及电影等,减轻环境中的噪音,保证足够睡眠时间,不通宵熬夜,因为睡眠时血管放松,血压可以下降。避免吸烟饮酒等。
小儿高血压西医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一般情况下可适量活动,以防止体重增长过快,并使患儿情绪愉快。
2.低盐饮食,必要时限制水份。
3.重度高血压时应用降压药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应让患儿卧床休息。
4.病因治疗肾实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肾上腺病变、主动脉缩窄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的高血压,应针对不同的病因予以治疗。
二、降压药物的应用
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胍乙啶:适用于各种肾性高血压及其他继发性高血压,每日0.2mg/kg,分2~3次口服。
(2)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用于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阶段,尤其当患儿有高血压危象时可静脉缓慢推注,每次0.1~0.5mg/kg或静点1~4mg/(kg?min),同时密切观察血压。副作用有心动过速。
(3)哌唑嗪: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降压,无心动过速副作用。长期应用无耐药性,与利尿药及β阻滞剂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剂量为每日0.02~0.05mg/kg,分3次服用,常见副作用有眩晕、无力。为了减少反应性晕厥,应减少首次剂量并于睡前服用。
(4)柳胺苄心定(labetalol):兼有α和β受体阻滞作用。起郊迅速疗效高、对心、脑、肾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轻、中、重度各型高血压。静注可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抢救,开始0.25mg/kg,无效时10分钟后0.5mg/kg,缓慢静注,必要时最后一次静注1.0mg/kg,总剂量≤mg/kg。静脉注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降压作用平稳,有效后改成口服。
(5)利血平每日0.02mg/kg,分1~2次口服,或每次0.07mg/kg(极量每次1.25mg)肌注。
(6)心得安: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搏出量高肾素性高血压病人。与利尿药及血管扩张剂合同用可增强疗效。副作用较小,对伴有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者禁用,剂量为每日0.5~2mg/kg,自小剂量开始,3次分服。
2.血管扩张剂
作用机理为直接扩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总外周阻力,从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扩张血管血压下降,继发性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率增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及水钠潴留的副作用,故与心得安和/或利尿剂配合应用可增强疗效。
(1)肼苯达嗪:适用于伴有肾功能衰竭的高血压,常与利尿剂和β-阻滞剂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每日0.75~1mg/kg,分2~3次口服。
(2)低压唑(氯苯甲噻二嗪,diazoxide):为高血压危象首选药物。作用快,静注后1~2分钟即起作用,2~3分钟作用最强,持续4~24小时。剂量为2~5mg(kg?次),静脉快速注入。一次静注无效时,30分钟后可重复。副作用有恶心、钠潴留、高血糖。
(3)敏乐定:与β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适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严重型高血压,也可应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起始剂量为0.1~0.2mg/kg,每日1次口服,以后可递增50%~100%,有效剂量常为每日0.25~1.0mg/kg,最大剂量为每日50mg。
(4)硝普钠:用于高血压危象,用5%葡萄糖液稀释后用输液泵以0.5~8μg(kg?min)的速度静脉滴入给药。点滴后数秒钏内起作用,停药后1~2分钟作用消失,可调整静点速度,控制血压下降速度,故治疗高血压危象较其他药物安全。必须应用新鲜配制溶液,静点时应避光。药物副作用主要是硫氰酸盐中毒,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继而出现丧失定向力精神症状、肌肉痉挛、皮疹及骨髓抑制。用药超过2天时需监测血硫氰酸浓度不得超过10mg/dl。
3.利尿剂
通过促进排钠:降低血容量而起降压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严重高血压病人与其他降低药同用能增强其他药物的降压作用。应用过程中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1)安体舒通:为醛固酮拮抗剂,有排钠潴钾作用,适用于肾上腺增生、肿瘤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剂量为每日1.5~3mg/kg,3次分服。
(2)双氢克尿塞:每日1~2mg/kg,2次分服。
(3)速尿:适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儿。治疗过程中如氮质血症及尿少加重,则应停药。剂量每次1~2mg/kg,每日1~2次。必要时可静脉注射。
4.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
(1)巯甲丙脯酸:适用于高肾素性高血压,对正常肾素性及低肾素性高血压也有效。因可增加肾血流量,也适用于肾功能衰竭患儿。降压作用迅速,可用于高血压急症治疗,与利尿剂合用效果更好。目前应用较广泛,已成为常用的一线降压药。起始剂量为每次0.3mg/kg,逐渐加理至满意疗效,最大剂量为每次2mg/kg,8~12小时1次。停药时逐渐减量,避免骤停。剂量过大可引起毒性副作用:蛋白尿、血白细胞下降及皮疹。
5.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达到扩张血管,降压的目的。
(1)硝苯吡啶:又名心痛定,用于儿科临床,降压效果较好,剂量为每次0.2~0.5mg/kg,每日3次。最大量1次10~20mg。舌下含服疗效优于口服,也有应用肛门内给药治疗重症高血压。如无效可30~60分钟重复一次。副作用有面部潮红、心劝过速。
三、高血压危象的药物治疗
1.降低颅内压:可用甘露醇、速尿等。3.镇静剂:可用苯巴比妥钠、安定、水合氯醛等。
2.降压药物:选用低压唑、硝普钠、硝苯吡啶、巯甲丙脯酸及肼苯哒嗪等。
高血压治疗
一般治疗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并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适当减轻体重,不吸烟。
服用少量镇静剂可减轻精神紧张和部分症状,可选用:安定、溴化钾、苯巴比妥、利眠宁等。
药物疗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全身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血压调节功能较差,并常合并哮喘、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应避免使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可选用利尿剂和钙拮抗剂,常用双氢克尿噻12.5~25mg,1日1次,或硝苯吡啶5~10mg,1日3次,对大多数患者有效。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反应性及肾素水平一般较高些,且合并症少,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美多心安或氨酰心安50~100mg,1日1次,或巯甲丙脯酸12.5~25mg,1日3次。
降压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趋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数减少的长效制剂或剂型,以方便病人服用。常用的降压药物有:
1 、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速尿等
2、 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
3、 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4、 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6、 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7、 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8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
9 、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等
高血压治疗的六大误区
误区之一: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之二:血压一降,立即停药。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误区之三: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四:降压过快过低。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误区之六: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高血压治疗莫入误区
第一个误区:自己诊断,自己治疗。
有一部分病人特别固执,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总认为自己不头晕,不头痛,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肯定自己血压不高。
其实高血压病的症状包括:心悸、失眠、四肢麻木、耳鸣、头晕、头疼。但是有些高血压病人初期确实是自己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第二个误区: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
这种做法会引起血压控制不平稳,忽高忽低,对心脏和大脑是没有好处的。
第三个误区:血压降到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将血压控制在平稳状态。等血压升高了就再吃药,降下来就再停药,这样会导致血压波动大,容易导致高血压危象、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绞痛发作的发生。
第四个误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后,由于担心就立刻加大药量或添加药物种类,目的是赶快把血压降下来。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身体的重要脏器缺血或脑梗塞的发生。
第五个误区:随意更换治疗药品的种类或是自己随意减撤药物数量。
有 些病人服用一种降压药,如果2-3天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随意更换另一种降压药。还有的患者一听到别人夸某种降压药如何如何好时,也不问大夫自己能不能 吃,立马更换药品。若是吃了效果不好,再换回来。实际上降压药物达到稳定效果,一般需要2周甚至更长时间。随意更换药品,易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和选择不到 合适的药物种类。
第六个误区:服药时间不对或是总忘记服药。
有些患者因为工作忙或是忙于做家务活,总是忘记服药。这样会引起血压波动大,控制不稳定。还有些患者把长效降压药放在晚上睡前服用,这样会引起夜间血压过低,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不同降压药怎么吃?
短 效降压药:其药效一般维持在5~8小时左右。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卡托普利、维拉波米(异搏定)、地尔硫卓等。一天必须服用三次。否则不能保证有效地降 压效果。这类药效维持作用不长,但起效时间却很快,硝苯地平仅需3~1 5分钟,卡特普利需15~30分钟,故常用于血压突升时的急用。
中效降压药:其药效一般维持在10~12小时左右,如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尼群地平等。这类药物一天服用两次即可。
长效降压药:降压疗效一般维持在24小时以上,如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氯沙坦、福辛普利、苯那普利等。但一般需要4~7天才能达到稳定降压作用,故病人不要着急,这类药物药一天只需服用一次,且以早餐前后1小时服用为好
第七个误区:生活方式不改变
服着药,不用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继续吸烟喝酒吃大餐,尤其是口味儿重的家庭,吃盐多的问题。众所周知,吃盐多了会引起高血压,并加重高血压原有的危害,这样的误区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率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居高不下。
第八个误区:听信传言,误服假药劣药。
导致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进而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继发性损害。
第九个误区:降压药坚持吃,就不用监测血压。
这样会导致不了解自身血压的变化和服用该种药物的效果如何。因此即使血压平稳的患者,每周最好监测血压一次,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