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肢体无力导致全身不舒服到医院住院治疗
右侧肢体无力导致全身不舒服到医院住院治疗
有颅内炎性脱髓鞘病变、颈5-6椎间盘轻度膨隆、颈腰椎轻度骨质增生病史,导致乏力的原因主要是脱髓鞘病变。MRI,发现颅内病灶有缩小。目前有头痛的情况,最好进一步复查颈椎片,是否有颈椎疾病导致,另外要查血压、血脂。医生询问:
孕妇中气不足怎么办
① 胃下垂。胃经常鼓胀不适,吃了东西后更甚。原因是胃部蠕动能力下降,消化不良,加上食物的重量,令原已松弛的胃部更觉重坠。
② 子宫下垂。肌肉和韧带无力,导致子宫下坠,造成小腹等不舒服。
③ 呼吸不畅。肺部本身不会运动,呼吸的动作是靠胸肌及横膈膜拉开肺部,然后才能顺利吸气、呼气。气虚之人连吸一口气也仿佛要很用力,胸口部位有重物压住一般。
④腰酸背痛是肾气虚所致。所谓“肾虚膝先软”、“肾主骨”,就是这个意思。此病以中医治疗为好。
小儿支气管炎必须住院治疗吗
小儿支气管炎一般全身症状不重的话是不需要住院的,如果是比较小的婴幼儿,咳嗽比较重,有喘息,痰响比较明显,甚至有发热,呕吐及腹泻的情况,就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因为婴幼儿他抵抗力比较弱,然后病情进展比较快,及时住院治疗有助于稳定病情,避免病情恶化进展。所以小儿支气管炎如果是有咳嗽不舒服情况,建议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宝宝情况,酌情看需不需要住院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继发性肾病,它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常见与病史超过10年者。患者有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晚期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等症状。[1]现对我院应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的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案选择
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是我院2004年9月~11月收入院的患者,年龄在41~74岁之间,其中男性3人,占25.00%,女性9人,占75.00%;患糖尿病10~20年者8人,占66.67%,患病20年以上者2人,占16.67%;兼低蛋白血症着1例,占8.33%,兼肾性高血压者4例,占33.33%,兼心力衰竭者3例,占25.00%,已达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者5例,占41.67%,兼肾性贫血者4例,占33.33%,兼患冠心病者2例,占16.67%,兼乙肝相关性肾炎者1例,占8.33%,兼肝硬化者1例,占8.33%,兼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者1例,占8.33%。入院后,应用我院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同时辅助血液透析、抗感染等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采用我院特有的微化中药渗透疗法,通过强超声空化手段将中药分子进一步粉碎,变为更为微小的微化级中药粒子,体积变为原来的1/1000~4000不等,使药物有效成份充分溢出,提高中药穿透性,使其快速渗入病灶,与肾上免疫复合物结合,使其价键结构改变,从而粉碎、分解,最后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加强肾小球的修复,是受损肾小球逐渐恢复功能,缓解由于血压增高引起的肾小动脉硬化,而导致的肾功能损伤,最终缓解蛋白尿、镜下血尿等症状,从而预防肾功能衰竭。
另外,根据糖尿病肾病为继发性病变的病理特点,治病于本,以缓解糖尿病“三高一低”的特有症状为治疗的基本方向。入院后给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等糖尿病饮食调理,同时辅以血液透析、抗感染等治疗,部分病情严重患者给于补血、补钙、纠酸、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利尿消肿等对症治疗。
在外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的同时,内服纳微化的中药口服液“肾脏修复液”配合治疗,内外兼修,加强了药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固本修元,从根本上遏制了肾衰的发生与发展。
2结果
本组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病情在20天内得到有效控制者9例,占75.00%;病情在45天内得到有效控制者2例,占16.67%;效果不明显者1例,占8.33%,总好转几率91.67%。血压降到140~150/75~85 mmHg者7人,占58.33%,水肿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者10例,占83.33%。
典型案例
患者:张金香,女,49岁,已婚,教师,汉族,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人。
诊断: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
主因胸闷、气短、恶心、呕吐9个月余,而第一次收入住院。患者缘于11月份因感冒引起恶心、呕吐,伴胸闷、气短,于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2月份在保定市252医院住院治疗1个半月,曾给予口服中药及输液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出院。后间断性口服中药至今,胸闷、气短症状始终未消失。我院门诊以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收入住院。
入院后查体:T 36.2℃,R 19次分,P 74次/分,BP 130/80mmHg,患者神清语利,半卧位,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双肺(-),心界稍增大,心率74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全腹部均有压痛。化验示:白细胞3.38×109/L,红细胞1.70×1012/L,血红蛋白42g/L,血肌酐476.6u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1.4mmol/L,患者自诉全身乏力、胸闷,不能平卧。
给予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日二次,以及补血、补钙、纠酸等对症治疗20天后,患者全身乏力基本消失,不胸闷,睡觉也能平躺了,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 83×109/L,红细胞3.18×1012/L,血红蛋白81g/L,二氧化碳结合力16.8mmol/L,患者病情稳定,于2004-10-15日回家巩固治疗。
患者:攀伟,男,58岁,汉族,已婚,辽宁省人。
诊断: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
主因患糖尿病21年,血糖始终控制不住,于入院前2年发现有糖尿病肾病,目前已进展到血肌酐328umol/L,血清蛋白42g/L,空腹血糖8.7mmol/L,全身高度浮肿,下肢麻木,走路跛行,视力模糊,血压170/110mmHg,经多方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后来我院。
入院后经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配合控制血糖,控制降压措施,治疗6天后,尿量开始增多,浮肿以及胸水、腹水逐渐消失,高血糖状态得以控制,乏力现象消失,经一疗程治疗,血肌酐由入院的328umol/L下降至221.25u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4.2g/d下降至1.53g/d,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8mmol/L,严重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状态得以缓解和控制,现已生活自理,继续坚持治疗。
患者:高瑞琴,女,59岁,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人。
诊断: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心衰(心功能4级)、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
主因腰部酸胀5年,高血压4年,心慌、胸闷2年,加重1天,于2004-10-29第一次收入院。
5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腰部酸胀未作治疗,2年来出现心慌、胸闷症状持续加重,后平卧时出现胸闷、咳嗽,来我院住院。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双下肢轻度浮肿,化验回报:血肌酐379.01umol/L,尿素氮22.27mmol/L,白蛋白 29.01g/L,血色素69g/L,血压130/80mmHg(服用大量降压药后),住院后应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并配合少量降压药物对症处理,病人病情明显好转,住院第三天,原来不能平卧的症状消除,两侧腰部舒服,第五天双下肢浮肿消失,一周后患者自诉走路有力。共住院14天,出院时,白蛋白上升至40.33g/L,血色素上升为81g/L,血压为110/70mmHg(只服用少量降压药)。患者出院后继续用药治疗。
患者:王景英,女,74岁,河南省息县人。
诊断: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末稍神经炎、冠性动脉供血不足
入院情况:主因糖尿病25年,夜尿次数增多6年,伴血尿、蛋白尿4个月而入院,4个月前患者小便时发现小便颜色呈乳白色,伴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浮肿,未引起注意,后乳白尿持续存在,患者自觉周身疲乏无力,不愿走路,双下肢皮肤干燥呈鱼鳞状,后为求治疗而入我院。入院时化验结果示:24小时尿蛋白定量2.76g,双肾ECT示:左肾GFR(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右肾GFR=28ml/min,右肾血流灌注略减低,双肾肾小球滤过率略减低,双肾滤过功能轻度受损。入院后给予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15天,患者疲乏无力消失,能上下楼梯,小便颜色变清,呈淡黄色并有絮状物出现,夜尿次数恢复正常,双下肢水肿消失,皮肤润泽,化验结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0/g。现精神生活状况良好。
3 讨论
作为一种继发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上复杂,它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血压增高导致肾小动脉硬化,使一些肾单位破坏萎缩,消失,出现肾硬化,进而损伤肾功能,使肾脏的浓缩功能降低,出现蛋白尿,镜下血尿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逐步上升,年龄在40岁以上者高达30%~40%,其中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损伤,造成肾功能衰竭,最终进展为尿毒症。所以,糖尿病肾病不容忽视,必须加强它的治疗与预防。
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治疗继发肾衰外,还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饮食上要严格、长期执行饮食治疗,并配合胰岛素及药物治疗,控制高血糖,抑制低血糖,改善代谢紊乱,从而为肾功能的更好恢复提供条件。
微化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理念,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针对全身血管、消化道以及皮肤功能紊乱的血液循环,以及肾脏的受损各级肾动脉,经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后,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增加,血管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造成的肾动脉扩张,肾小球有效灌注增加。[2]
该过程利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选择性靶向定位特点主要针对肾脏病灶,与病灶中免疫复合物结合,药效将其分化、裂解、破碎然后彻底清出体外,使肾小球硬化的高灌注、肾小球内高压与高滤过的现象逐渐改善,病情恶化程度自然减慢。
清除体内病变组织后,药物作用的重点放在修复残存的肾单位上,包括药物激发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及生理自然修复两种现象。这一过程使受损病灶得到充分修复,残存的肾单位结构改变,病灶与肾功能得到根本性好转,最终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都会趋于正常。
新生儿肺炎的早期症状 新生儿肺炎早期表现
新生儿肺炎早期病儿只出现吃奶减少或不吃奶,哭闹不安或体温不升,随后出现呼吸急促、口吐泡沫,口周发青等较为典型症状,此时应即送医院住院治疗。
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故患儿拒奶、精神差、面色发绀、口吐泡沫或喂奶后呛咳、气促应考虑有此病的可能,应及时就诊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检查方法是什么
临床症状不典型缺少较大儿童患败血症的特征表现,没有发冷或寒战、弛张型高热和明显的中毒症状等,易被家长忽视,没有及时送医院,被延误治疗
体温不升手足发凉是指新生儿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平时小儿手足温暖,败血症时小儿手足发冷。
哭声低微如“猫叫”败血症的孩子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
吃奶减少吸吮无力新生儿吃奶明显减少,似乎不知饥饿,吮乳时间短且无力
全身软弱四肢少动本来新生儿屈肌张力高,四肢屈曲,或不停地活动,小手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而败血症的孩子四肢及全身软弱,你拉他的上肢,也无明显的屈曲反应,你松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来,手也不会抓紧你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反应低下昏昏欲睡正常新生儿在受到刺激时可做出适当反应,如惊醒、注视、微笑等;而败血症的小儿则表现为反应能力低下,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新生儿败血症时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甚至并发黄疸可能是唯一表现。
局部或有感染病灶败血症的小儿可有局部感染灶,如皮肤脓疱疮或疖肿,或脐部有脓性分泌物等,败血症的致病菌很可能是从这些病灶进入血液的。
免疫低下容易扩散由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体内的屏障功能尚不完善,细菌容易在全身扩散,当细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时,则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使病情加重、凶险。
无论你的宝宝是否仍在住院,或者已经住院,只要观察到以上异常表现,都应该赶快报告医生或再就医诊治,及时合理地治疗还是大有希望。绝不可贻误时机,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出血性肠炎症状是怎样的
起病急,发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史,腹痛最多见,也常可为最先发症状,病初常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脐周或左中上腹阵发性加剧性腹痛,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粪便初为糊状而带粪质,其后逐渐转为黄水样,继之即呈血水状或赤豆汤和果酱样,甚至可呈鲜血状或暗红色血块,粪质少而具恶臭,无里急后重。出血量多少不定,轻者可仅有腹泻,或仅为粪便隐血阳性而无便血;严重者一天出血量可达数百毫升。腹泻和便血时间短者仅一到两天,长者可达一月余,且可呈间歇发作或反复多次发作。呕吐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作。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也可呕吐胆汁。起病后即可出现全身不适、软弱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出血性肠炎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最好在治疗期间要禁食,特别是有腹痛或者是便血的症状,更应该禁食。最好可以在家人的陪伴下到专业的医院住院治疗,只要能够按时服药,听从医生的建议,那么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身体还是可以恢复健康的。
偏瘫就是脑血管病吗
因为这20多年脑血管病的不断深入宣传,脑血管病的知识已经广泛普及,病人特别是老年人一旦出现偏侧肢体不利,如手麻、腿麻、手脚无力等症状,往往马上到医院或小门诊去检查或输液治疗。
那么,病人出现偏侧肢体不利就是脑血管病吗?
其实不然。脑血管病,大家熟悉的就是脑梗塞和脑出血。其发病的原因是梗塞灶或出血灶破坏和压迫脑组织,那么这部分脑组织所支配的功能就会失去或受损,比如肢体的感觉、运动,这样就会出现肢体麻木或无力。但是引起肢体麻木和无力的不仅仅是脑梗塞和出血,比如脑组织的缺糖、缺氧,肿瘤或囊肿的挤压,脑组织的电解质紊乱和营养缺失等等,这些都会引起脑组织的病变,因此,都有可能造成偏身不利的症状。
1低血糖脑病
低血糖发生时,除了心慌出汗无力头晕外,还可以出现双侧或单侧肢体无力和麻木。这种情况在脑病病房特别是急诊室比较常见。02年在饭局上有位朋友接到弟弟的电话,说是其母亲瘫痪意识不清,朋友起身就走,作为朋友大家就都去看看,我是医生更是应当去。结果看到老太太在县医院急诊室昏迷不醒,值班医生说可能是脑血管意外,仔细询问病人家属说是患有糖尿病多年,最近调整了降糖药,因此我建议值班医生急查血糖,结果血糖1、2mmoi/l,静脉推上60毫升高糖过程中病人清醒,且语言流利,肢体活动也正常了。观察一夜后出院回家。
2低血钾
低血钾会造成肌肉无力,肢体瘫痪。有一病人在某医院住院治疗偏瘫,诊断脑梗塞,治疗效果不好出院。听说我针灸较好(我在当地针灸辅助治疗疾病十几年)所以专门找我针灸治疗他的偏瘫。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病人不仅一侧肢体无力,双侧都无力,只是左侧为重,并且无口眼歪斜,追问病人在十年前有过甲亢低血钾病史,遂查血钾,发现低血钾。因此停止针灸治疗,经过连续补钾治疗后,病人双侧肌力恢复正常。
3酒后服用安定
安定有镇静作用,因此许多失眠的病人经常服用此药。但是安定有肌肉松弛的作用,当用药剂量加大时,病人会出现明显的肌无力,甚至瘫痪。曾有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右侧肢体无力疼痛入院,门诊诊断脑梗塞。经过活血化瘀治疗无效,仔细查体发现病人无病理征,左腿疼痛无力,不能行走。检查下肢血管正常,追问病人发病前饮酒(茅台酒),晚上失眠,自服安定3片还是失眠,又服用多次安定,总数大约十几片后入睡,但是夜里起尿摔倒。早晨出现左下肢无力疼痛不能行走。所以考虑安定过量,酒精加强了安定的药效,肌无力后起床摔倒,左腿软组织损伤,故排除脑梗塞,停药多饮水,2天后病人恢复正常。
4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导致到组织缺氧,使脑组织广泛受损,出现昏迷瘫痪,重者致死。但是有些煤气中毒的患者当时症状不重,后期却逐渐出现偏瘫头晕。这是做脑影像检查,很容易误诊为脑梗塞。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本病的发生。
5颈椎病
颈椎病很多,其分型有5、6种,其中颈椎病脊髓型较重,它可以压迫颈髓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比如肢体麻木无力,并且颈髓压迫的位置越高越重出现的症状越多,不仅一侧上肢出现麻木无力,下肢也可出现。它与脑梗塞的不同处在于:脑梗塞引起的偏瘫一般有口眼歪斜,而颈椎病引起的肢体无力不伴有口眼歪斜。许多人出现手麻木就去输液治疗脑血管,其实,还是找神经内科医生看看再说。
6下肢血管病变
老年人下肢血管硬化,出现一侧下肢无力,特别是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跛形。这种情况与脑血管没有关系,应当检查下肢的血管,根据情况治疗。下肢的无力麻木怕冷是血管硬化的特点,急性起病非常凶险,容易出现坏疽导致截肢。
7偏瘫型偏头痛
偏头痛的病人可以出现一侧肢体瘫痪,这种类型被称作“偏瘫性偏头痛”。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当人体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时,不要一概认为就是脑血管病、就是脑梗塞或脑出血。还有其他一些疾病可以导致出现这些症状。当病人出现这些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大医院找神经科专业医生诊治。当年轻医生或基层非专业医生遇到这些情况,最好拓宽思路,不要想当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转往上级医院,以免误诊误治。
单侧无力不都是累的
一名八旬老人起居有节,坚持运动,身体一直不错。但是,一个月前出现了右侧肢体无力,他自行判断是锻炼过度,但发作频繁。他抱着迟疑的态度就医,经检查为左侧颈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导致左侧大脑供血不足。
天津天和医院日前为其实施了颈动脉支架置入的介入手术,术后当天右侧肢体无力症状消失。专家就此提醒,老人出现了肢体无力的症状要重视。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老年人脑梗塞的重要诱因,一旦出现单侧肢体无力,应尽快到医院排除病因,尤其要防脑梗等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