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病理分型
胰腺癌的病理分型
1.导管腺癌
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此癌性腺管有时与慢性胰腺炎时残留和增生的导管很难鉴别。中分化者由不同分化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组成,有的与高分化腺癌相似,有的可出现实性癌巢。低分化者则仅见少许不规则腺腔样结构,大部分为实性癌巢,细胞异形性很大,可从未分化小细胞到瘤巨细胞,甚至多核瘤巨细胞,有时可见到梭形细胞;在有腺腔样分化的少区域,可有少量粘液,肿瘤的间质含有丰富的ⅰ和ⅳ型胶原。
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①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或呈肉瘤样排列。
②腺鳞癌:偶见於胰腺,可能为胰管上皮鳞化恶变的结果。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成分。纯粹的鳞癌在胰腺相当罕见。
③粘液癌:切面可呈胶冻状,极相似於结肠的胶样癌。光镜下,肿瘤含有大量粘液,形成粘液池。细胞可悬浮其中或散在于粘液池的边缘。
④粘液表皮样癌和印戒细胞癌:在胰腺中偶可见到。
⑤纤毛细胞癌:形态与一般导管癌相同,其特点是有些细胞有纤毛。
3.腺泡细胞癌
仅占1%,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圆形或矮柱形。核圆、常位於基底部。瘤细胞排成腺泡状或条索状,胞浆强嗜酸性颗粒状。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瘤细胞的腺泡细胞特征,如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酶原颗粒。腺泡细胞癌主要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或脾。
4.小腺体癌
为少见类型的胰腺癌。胰头部较为多见。镜下,肿瘤由很多小腺体结构及实性癌巢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可为立方或柱状,核较为一致,常见小灶性坏死,在小腺体的腔缘可见少量粘液。近来研究表明,此型胰腺癌可能为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复合性肿瘤。
5.大嗜酸性颗粒细胞性癌
此型肿瘤罕见,其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性胞浆,核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小巢状。其间有纤维间隔分隔。电镜瘤细胞胞浆内充满肥大的线粒体。
6.小细胞癌
胰腺的小细胞癌形态上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约占胰腺癌的1%~3%。由一致的小圆细胞或燕麦样细胞构成,胞浆很少,核分裂很多,常有出血坏死,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此型预后很差。多在2月内死亡。其起源尚不清楚。
胰腺癌的主要发病因素有哪些
1、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出了问题也关系到胰腺,在胰腺癌病因中,这也是相当重要的。胰岛素在体外或体内能促使胰腺癌细胞生长。另外,在胰腺癌病因中,胰腺癌病人血糖水平易于升高,这是由于胰腺癌破坏了胰岛的功能所致。因此,发现血糖升高,要警惕是否有胰腺癌的可能,是胰腺癌病因的表现。胆石症和病理性肥胖等疾病可能增加胰腺癌危险,因此也可能是胰腺癌病因之一。与体质指数正常者相比,肥胖患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估计为19%。慢性胰腺炎是大的自身胰腺癌病因,危险性要超过吸烟,所有形式的慢性胰腺炎都可引起胰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吸烟是胰腺癌发病主要的环境因素,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增加3倍左右,是很重要的胰腺癌病因。
2、吸烟促使致癌物质烟草特异性N-亚硝酸盐分泌到胆管,随后反流入胰管;烟草特异性N-亚硝酸盐对器官的特异性作用可随血流入胰腺;作为胰腺癌病因,吸烟增加血脂水平,促发胰腺癌。多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增加胰腺癌的风险,是胰腺癌病因之一,这些综合征包括:BRCA2携带者、家族性不典型性多发痣黑色素瘤综合征(FAMMM)、遗传性胰腺炎、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Peutz-Jeghers综合征等。
胃癌的分类
胃癌的分类可根据不同的分型方法进行,如根据病理分型可将胃癌分为早期癌和进展期胃癌;按照组织学分类,胃癌则可分为乳头状腺部、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膜腺癌、硬癌、未分癌及混合型癌。胃癌具有高发率和高死亡率,因此治疗必须及时有效。根据胃癌的分类指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病理分类与分型
(1)早期胃癌:隆起型、表浅型(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表浅凹陷型)、凹陷型、混合型中晚期胃癌:Borrman I型(息肉型)、Borrman II型(局限溃疡型)、Borrman Ⅲ型(浸润溃疡型)、Borrman Ⅳ型(弥漫浸润型) 。
(2)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层。
组织学分型本分型
全国胃癌协作组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与日本胃癌研究会的分类方法结合中国的情况,把早期胃癌的组织学类型规定为:乳头状腺部、管状腺癌(高分化及中等分化)、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膜腺癌、硬癌、未分癌及混合型癌。
(1)普通类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2)特殊类型:腺鳞癌、鳞癌、类癌、未分化癌、胃溃疡癌变。
(3) Lauren's 分型:根据细胞形态与组织化学,把组织学类型分为肠型、弥漫型两型。研究表明:肠型分化程度较高,多见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而弥漫型恰恰相反。
中医分类
1、肝胃不和型:肝胃不和型多见于胃癌早期,由于情感刺激或饮食不当,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出现胸胁胃脘胀痛,呃逆嗳气,心烦口若等症。
2、气滞血瘀型:肝胃不和,逆气阻滞,气行不畅,则引起血淤,积久成块。症见胃痛固定,面赤烦渴,舌质暗红,有淤点淤斑,脉弦或涩。治疗以參丹散结胶囊效果为佳。
3、湿热阴虚型:由于热邪化火伤气,煎灼胃阴,热毒蕴之,发为癌瘤,表现为胃脘疼痛,食减胀满,口干唇燥,大便秘结,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4、此外根据中医理论,胃癌分类还包括脾肾阳虚型和痰湿结聚型等。根据不同的分型,中医采用辨证分型,整体治疗,扶正祛邪,治疗胃癌有很好的疗效。
恶性乳腺癌采取什么办法能够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治好比例逐渐提高。不过恶性乳腺癌能否治好,具体还需要看一下癌症的病理分型,和转移程度。
恶性乳腺癌的治疗一般采取先化疗后手术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看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为术后化疗提供指导,再就是缩小乳腺癌病灶,便于手术切除。放化、疗结束后,再辅助中药治疗,效果更好。
在术后半年内应每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以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五年以后复发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这时可每隔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以防远处转移。同时患者还可进行自我检查,经常触摸患侧胸壁、对侧乳房、双侧腋窝及锁骨上窝等部位,若发现有可疑的肿块,则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得了乳腺癌癌并不等于死亡。如果能够做到早期发现; 并通过有效的治疗办法能够把疾病根治掉;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这个疾病,笔者想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还是能够随着医疗科技手段的介入而改善的。
胰腺癌病理类型有哪些
胰腺癌在现代社会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是由于现代人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不规律很是诱发胰腺癌的重要因素,它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尤其以头部位多见,如何会患胰腺癌呢,胰腺癌的种类有哪些呢?多发于哪些部位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胰腺癌病理分型为:
1、导管腺癌: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 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
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①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或呈肉瘤样排列。
②腺鳞癌:偶见於胰腺,可能为胰管上皮鳞化恶变的结果。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成分。纯粹的鳞癌在胰腺相当罕见。
③粘液癌:切面可呈胶冻状,极相似於结肠的胶样癌。光镜下,肿瘤含有大量粘液,形成粘液池。细胞可悬浮其中或散在于粘液池的边缘。
④粘液表皮样癌和印戒细胞癌:在胰腺中偶可见到。⑤纤毛细胞癌:形态与一般导管癌相同,其特点是有些细胞有纤毛。
3、腺泡细胞癌:
仅占1%,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圆形或矮柱形。核圆、常位於基底部。瘤细胞排成腺泡状或条索状,胞浆强嗜酸性颗粒状。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瘤细胞的腺泡细胞特征,如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酶原颗粒。腺泡细胞癌主要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或脾。
4、小腺体癌:
为少见类型的胰腺癌。胰头部较为多见。镜下,肿瘤由很多小腺体结构及实性癌巢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可为立方或柱状,核较为一致,常见小灶性坏死,在小腺体的腔缘可见少量粘液。近来研究表明,此型胰腺癌可能为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复合性肿瘤。
5、大嗜酸性颗粒细胞性癌:
此型肿瘤罕见,其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性胞浆,核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小巢状。其间有纤维间隔分隔。电镜瘤细胞胞浆内充满肥大的线粒体。
6、小细胞癌胰腺的小细胞癌形态上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约占胰腺癌的1%~3%。由一致的小圆细胞或燕麦样细胞构成,胞浆很少,核分裂很多,常有出血坏死,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此型预后很差。多在2月内死亡。其起源尚不清楚。
导致胰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发病原因1、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出了问题也关系到胰腺,在胰腺癌病因中,这也是相当重要的。胰岛素在体外或体内能促使胰腺癌细胞生长。另外,在胰腺癌病因中,胰腺癌病人血糖水平易于升高,这是由于胰腺癌破坏了胰岛的功能所致。因此,发现血糖升高,要警惕是否有胰腺癌的可能,是胰腺癌病因的表现。
发病原因2、胆石症和病理性肥胖等疾病可能增加胰腺癌危险,因此也可能是胰腺癌病因之一。与体质指数正常者相比,肥胖患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估计为19%。
发病原因3、慢性胰腺炎是大的自身胰腺癌病因,危险性要超过吸烟,所有形式的慢性胰腺炎都可引起胰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吸烟是胰腺癌发病主要的环境因素,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增加3倍左右,是很重要的胰腺癌病因。
发病原因4、吸烟促使致癌物质烟草特异性N-亚硝酸盐分泌到胆管,随后反流入胰管;烟草特异性N-亚硝酸盐对器官的特异性作用可随血流入胰腺;作为胰腺癌病因,吸烟增加血脂水平,促发胰腺癌。
发病原因5、多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增加胰腺癌的风险,是胰腺癌病因之一,这些综合征包括:BRCA2携带者、家族性不典型性多发痣黑色素瘤综合征(FAMMM)、遗传性胰腺炎、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Peutz-Jeghers综合征等。
怎样读懂你的肺癌诊断报告
肺癌的诊断通常包括病理类型和分期。时下因为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中的卓越成果,有些肺癌诊断内容还包括分子诊断,即基因分型。给肺癌进行病理分型和基因分型是有原因的:肺癌是一种癌症的统称,分为不同亚型,每个亚型的治疗原则不同。病理分型可以指导医生选择何种化疗药物,基因分型可以指导医生选择何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前列腺癌病理分期发展
病理分期
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目前有四种不同的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系统在临床上应用。病理分期是以临床分期为基础,只在分期前加P即可。四种分期系统为ABCD系统、T NM 系统、OSCC系统和超声分期系统。在这四种中以前两种应用很多,而TNM系统分期详细,且为国际抗癌协会推荐使用的病理分期系统,故介绍如下。
(1)T指原发肿瘤的有无。
PTx:无法估测原发肿瘤。
P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PT1:临床检查没发现肿瘤而病理检查有癌。
PT1a:在切除的前列腺组织中发现有癌,癌的体积小于或等于切除组织的百分之五。
PT1b:在切除的前列腺组织中病理检查发现癌,癌的体积大于切除组织的百分之五。
PT1c: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有癌。
PT2: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
PT2a:肿瘤侵犯前列腺的一叶的1/2或更少。
PT2b:肿瘤侵犯前列腺一叶的1/2以上,但小于两叶。
TP2c:肿瘤侵犯前列腺的两叶。
PT3:肿瘤经过前列腺的被膜向外延伸。
PT3a:单侧被膜外延伸。
PT3b:双侧被膜外延伸。
PT3c:肿瘤侵犯精囊。
PT4:肿瘤侵犯除精囊外的邻近组织并与之固定。
PT4a:肿瘤侵犯膀胱颈和(或)外括约肌和(或)直肠。
PT4b:肿瘤侵犯肛提肌和(或)与盆壁固定。
(2)N是指有无淋巴结转移。
Nx:无法估测淋巴结转移。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一个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的很大径小于或等于2厘米。
N2:有一个淋巴结转移,很大径在2~5厘米之间,或有多个淋巴结转移,很大径均小于5 厘米。
N3:有一个淋巴结转移,其很大径大于5厘米。
(3)M指有无远处转移。
Mx:不能估测是否有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有远处转移但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M1b:有骨转移。
M1c:其它部位转移。
前列腺癌的病理分型
移行细胞癌和鳞癌小于百分之三,常从前列腺导管末端的移行上皮覆盖处发生,可与腺癌合并发生。平均发病年龄比腺癌者小10岁,酸性磷酸酶正常;对放射及内分泌治疗无反应,增长迅速,预后不良。肉瘤常见于年轻人,增长迅速,对放射及内分泌治疗亦无反应,预后极坏。
前列腺癌病理分型可分为三型:
1.潜伏型:肿瘤小而且无症状,无转移。常见于尸检。
2.临床型:肿瘤已有局部症状,侵犯明显而转移较晚。
3.隐蔽型:原发病灶小,不易发现,但常有早期转移。
前列腺癌的症状:
1、如果得了前列腺癌,患者可能会有尿流缓慢的现象,并且呈现逐渐加重的情况,还会有尿不尽的感觉。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流中断、排尿困难等症状。
2、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早期的患者开始时可能会出现少尿、无尿、尿失禁的现象。如果您发现自己有少尿、无尿的现象千万不要大意了,应该尽早到医院检查,以免拖延时间过长而加重病情。
3、在前列腺患者早期的时候会出现骨骼疼痛的现象,典型的部位就是在腰骶部及盆腔部,会有疼痛感,并且是持续性的,患者卧床休息的时候疼痛感会更加强烈。
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除了前面说过的三点外,还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这种表现一般多发生在癌症晚期,有时会会因肿瘤压迫引起下段肢体浮肿,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其全身症状可呈现出消瘦、乏力、低热、进行性贫血,以及恶液质等表现。
淋巴瘤病理分型
淋巴瘤是什么?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大类上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主要表现为肝脾常肿大,晚期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其中临床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下面列出淋巴瘤的病理分型供大家参考。
B细胞淋巴瘤
1、前驱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LL/LBL)
2、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3、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
4、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
5、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绒毛状淋巴细胞(SMZL)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毛细胞白血病(HCL)
7、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PCM/PCL)
8、MALT型节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MZL)
9、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单核细胞样B细胞(MZL)
10、滤泡淋巴瘤(FL)
11、套细胞淋巴瘤(MCL)
12、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DLBCL)
13、伯基特淋巴瘤(BL)
T/NK细胞淋巴瘤
1、前驱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T-LBL)
2、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3、慢性前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CLL/T-PLL)
4、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
5、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
6、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ATCL/L)
7、节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
8、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
9、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10、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11、菌样霉菌病/赛塞里(Sezary)综合征(MF/SS)
12、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T和非T非B细胞,原发性皮肤型
13、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
14、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CL)
1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T和非T非B细胞,原发性全身型
霍奇金淋巴瘤(HL)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HL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1)淋巴细胞为主型(LP)
(2)结节硬化型(NS)
(3)混合细胞型(MC)
(4)淋巴细胞消减型(LD)
胰腺癌病理类型有哪些
胰腺癌病理分型为:
1、导管腺癌: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 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
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①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或呈肉瘤样排列。
②腺鳞癌:偶见於胰腺,可能为胰管上皮鳞化恶变的结果。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成分。纯粹的鳞癌在胰腺相当罕见。
③粘液癌:切面可呈胶冻状,极相似於结肠的胶样癌。光镜下,肿瘤含有大量粘液,形成粘液池。细胞可悬浮其中或散在于粘液池的边缘。
④粘液表皮样癌和印戒细胞癌:在胰腺中偶可见到。⑤纤毛细胞癌:形态与一般导管癌相同,其特点是有些细胞有纤毛。
3、腺泡细胞癌:
仅占1%,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圆形或矮柱形。核圆、常位於基底部。瘤细胞排成腺泡状或条索状,胞浆强嗜酸性颗粒状。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瘤细胞的腺泡细胞特征,如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酶原颗粒。腺泡细胞癌主要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或脾。
4、小腺体癌:
为少见类型的胰腺癌。胰头部较为多见。镜下,肿瘤由很多小腺体结构及实性癌巢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可为立方或柱状,核较为一致,常见小灶性坏死,在小腺体的腔缘可见少量粘液。近来研究表明,此型胰腺癌可能为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复合性肿瘤。
5、大嗜酸性颗粒细胞性癌:
此型肿瘤罕见,其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性胞浆,核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小巢状。其间有纤维间隔分隔。电镜瘤细胞胞浆内充满肥大的线粒体。
6、小细胞癌胰腺的小细胞癌形态上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约占胰腺癌的1%~3%。由一致的小圆细胞或燕麦样细胞构成,胞浆很少,核分裂很多,常有出血坏死,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此型预后很差。多在2月内死亡。其起源尚不清楚。
一、大体所见:
胰腺癌发生在胰头者占70%~80%,体、尾部占20%~30%,遍及全胰腺者少数。肿瘤多向胰腺表面隆起,形成硬实结节或粗大结节、灰白色,肿瘤界限往往不清。癌肿大小不等,体积小的腺癌可埋于胰实质内,但其周围的胰腺组织往往陷于硬化,有时胰腺可变形。胰腺癌有时与慢性胰腺炎很难鉴别,以至将慢性胰腺炎误为胰腺癌而行根治术。胰头癌常侵及十二指肠壁,则与壶腹部的正常关系模糊不清,但十二指肠黏膜一般尚正常。癌肿的切面呈灰白色、质硬,少数呈胶胨状、乳头状或囊状,较软,若有出血坏死则亦可变软。癌肿位于胰头部居多,占70%~80%。
二、光镜所见:
胰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以导管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90%。其组织学分类尚无统一方案,以下分类可作为参考:①导管细胞癌腺癌,有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囊腺癌、鳞状上皮癌、腺鳞癌、黏液癌等;②腺泡细胞癌;③胰岛细胞癌;④其他有未分化癌胰母细胞瘤、癌肉瘤等。以上各种类型,有时可在同一癌组织中出现构成混合型胰腺癌。通常胰腺癌即指导管细胞癌,其肿块质硬,界限不清。
前列腺癌病理分期发展
(1)A期疾病:A期病灶完全局限于前列腺内,体积很小,没有症状,仅是在查体时偶然发现。无局部或远处播散,临床上不易查出。只能由病理学通过对尸体解剖、前列腺增生摘除标本或活检标本的检查作出诊断。病灶局限且细胞分化良好,生长较为缓慢,肛诊检查不能触及结节,临床无转移病变。前瞻性及回顾性研究表明A期预后一般很好,大多数患者在有生之年不进展到临床癌或隐蔽癌。
(2)B期病变:B期病灶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癌肿稍大,但仍未突破前列腺包囊,多为在直肠指诊时发现的前列腺的单个结节,没有远处转移的征象。必须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确诊。B期为前列腺癌发展过程中较短暂的时期,故临床发现病例较少,约占前列腺癌的11%左右。
(3)C期疾病:病变超出前列腺包膜,可侵犯邻近的精囊、膀胱颈部等邻近组织器官,但无远处转移证据。C期前列腺癌不治疗则约有60%患者5年内病情加重,10年内有一半发生转移,75%死于前列腺癌。
(4)D期疾病:病变超出前列腺,并有远处转移灶,远处的骨骼,甚至肺、肝和肾上腺可发生转移。D期病人预后较差,大多数在诊断后3年内死于远处癌转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