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了要如何急救
中暑了要如何急救
救急法1:
体温过高的中暑,通常病人身上是乾燥的,降低体温最重要。首先,先鬆开患者衣服,将一条吸水力强的毛巾或衣服裹在患者身上(维持散热功效),让他躺下。之后,将大量冷水(冰水刺激性太强)浇淋在患者身上,也可利用洒水器冲水,让患者体温降到摄氏38度左右,移入凉爽室内,若体温未降,应儘速送医。小孩中暑则可先按摩四肢及身体,再以冷水擦拭或冲拭身体,可避免周边血管过度收缩。
热衰竭则刚好相反,是水分大量流失所致,比如大量出汗,却未补充足够水分。患者会有皮肤湿冷、虚脱、手脚冰冷等情形。
救急法2:
热衰竭患者血压低,应先将患者移到阴凉地方躺下,抬高腿部,头低脚高,让血液回留。
患者若意识清醒,可以多喝含盐分的饮料,如运动饮料等,或是在1000cc水中加入1茶匙(1克)盐。此外,含钾高的水果如香蕉等,也可以帮助补充失去的水分及矿物质。
热衰竭患者体温较低,因此不要喝冷水。另外,如果突然碰到昏迷休克的患者,可以先按压患者人中部位,使患者清醒。
中暑的急救方法
急救时应先帮助机体散热、降温,再根据中暑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等病变,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急救方法: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
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5、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中暑怎么办急救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中暑的急救措施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中暑穴位急救法
1、休克——人中穴
专家称,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效果。
2、胃痛——足三里穴
在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至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3、呕吐——内关穴
在呕吐时,患者可用中指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来止呕,应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即止呕吐。
4、晕厥——合谷穴
在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持续2~3分钟,一般会缓解。
5、便秘——天枢穴
便秘者在大便时倘若用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会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一会儿即可顺利排便。
6、头痛——太阳穴
在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7、呃逆——少商穴
专家指导,在发生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至有酸痛感为宜,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就会停止。
8、鼻血——脚后跟穴
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可止血。
9、高血压——劳宫穴
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往往导致血压会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常常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10、心绞痛——至阳穴
专家介绍,心绞痛发作时常常伴有胸部压迫感、窒息感等。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一般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得到有效缓解。
中暑急救方法
1、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
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给患者降温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注意: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
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
注意: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4、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
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5、重症中暑病人
即出现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
6、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
应该使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并在运送过程中用冰袋冰敷在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运过程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中暑的急救方法
1、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应当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2、补充液体,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3、人工散热,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造成感冒。
4、冰敷,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帮助体表温度降低。
中暑的急救措施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吗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
中暑时如何急救
1.轻症中暑:病者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头昏、眼花、 耳鸣、 面色潮红、 胸闷、 皮肤灼热、 体温升高在38℃以上,甚至可出现面色苍白、恶心、 呕吐、 汗多、脉搏细弱呼吸浅快等早期循环衰竭征象。
2.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多且合并昏倒、痉挛或皮肤干热,体温达40℃以上。
中暑的急救处理:
1. 迅速将病者抬到通风. 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仰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更换干衣服为宜. 同时可用扇子轻扇, 帮助散热。
2.面部发红的病人可将头部稍垫高,对面部发白者头部略放低,使其周身血流通。
3.头部可捂上一块冷毛巾,可用50%酒精、 冰水、冷水进行全身擦浴, 使末梢血管扩张, 促进血液循环, 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 加促散热 。
4.病人若已失去知觉时,可让其嗅氨水等刺激剂,醒后可给喝一些清凉饮料或淡盐水。
5.对症处理:如抽搐者可以用抗惊厥药物,呼吸衰竭者用呼吸兴奋剂,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等。
中暑后如何急救
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
户外高温中暑的急救方法: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即出现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
中暑后如何急救
中暑急救掐按人中穴
刚一过完五一,气温一下子窜升了不少,炎炎的夏日即将到来。酷热的夏天,最容易发生中暑。为什么热天容易中暑呢?当人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这时就很容易引起中暑。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暑。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夏日防暑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中暑起病急
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首先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其次是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
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第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中暑的急救措施
1、移 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敷 可用凉湿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内侧处。
3、促 将病人置于4摄氏度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4、浸 将患者躯体呈450浸在18摄氏度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宜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