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槟榔注意事项
炒槟榔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脾虚腹泻、孕妇人群。
不宜同食:无特殊同食禁忌。
槟榔怎么吃最健康
潭州槟榔鸭
材料:主料:仔鸭1只(重约750克),槟榔4个,红尖辣椒50克,青蒜25克。
调料:色拉油100克,盐8克,姜片30克,味精5克,酱油5克,剁辣椒20克,料酒30克,香油5克,高汤100克。
做法:将鸭宰杀后,剁成4厘米的长条块,槟榔剖开待用,尖辣椒切成马蹄段。干锅放青蒜段垫底。炒锅烧底油烧至六成热,下入剁椒、姜片大火煸至油红,下鸭块炒至变色,放入槟榔,烹料酒,放酱油、盐、味精、高汤中火煨6分钟至熟透,加入尖椒,装入干锅即成。
豉香槟榔芋蒸排骨
材料:槟榔芋,仔排,蒜头,油少许,蒜片,豆豉,干椒丝,料酒少许,酱油,生抽,盐,鸡精,葱花少许
做法:槟榔芋去皮,切小块;仔排斩小块后飞水沥干;蒜头去皮切块。锅坐少许油,下蒜片、豆豉爆香,加入芋块、排骨,淋少许料酒翻炒至水分微干,加入干椒丝、淋酱油、生抽,调盐、鸡精翻匀,装入碗中。移入高压锅,大火上气后,中火蒸十五分钟关火。取出后撒少许葱花装饰即可。
卵巢囊肿中医辩证论治 痰阻血瘀
小腹积块,按之不柔软,积块增大,则活动欠佳,或时隐痛,或月经不调,月经量多、色紫红,少腹有较大包块,口千不欲饮,唇燥心烦,大便不畅,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苔白,脉弦涩。
行气活血,化痰消癥。方剂:蓬莪术丸加减。
莪术、茯苓各15g,当归、赤芍、炒槟榔、海藻、炙鳖甲、五灵脂、山楂各10g,生鸡内金、炒枳壳各6g,肉桂(后下)3g,琥珀5g,广木香9go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若肿块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0g,制乳没各6g,红藤、败酱草15g;行经时经量偏少不畅者,加泽兰叶10g,益母草15g,桃仁9g;月经后期或闭经者,加熟地、川断、怀牛膝各10g;纳差、神疲,腹胀矢气,大便偏溏者,上方去当归、炒槟榔、炒枳壳,加党参l5g,炒白术、六曲各10g,砂仁(后下)5g;月经过多,行经期者,上方去莪术、炒槟榔、炒枳壳,加五灵脂10g,炒蒲黄(包煎)6g,血余炭12g,大小蓟各10g;小腹有凉感,手足欠温者,加巴戟天6~9g,仙灵脾6~10g;若寒湿凝聚结块者,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若输卵管阻塞者,酌加土鳖虫、地龙、川楝子、三棱、鸡血藤。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危害
槟榔种子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钝圆,基部平宽,高1.5至3厘米,基部直径1.5至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至暗棕色,具淡色网状纹理,基部中央有凹窝,旁有大形淡色种脐。质极坚硬,切断面可见大理石样纹理。气微,味微涩。以个大、体重、质坚、无破裂者为佳。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槟榔、炒槟榔、焦槟榔、槟榔炭,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即使墨客骚人对槟榔也情有独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就曾写过“红潮登颊醉槟榔”的佳句。鲜食槟榔有一种“饥能使人饱,饱可使人饥”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时则气盛如饱,饭后食之则易于消化,可谓人间仙果。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槟榔有“下水肿、通关节、健脾调中、治心痛积聚”等诸多病症。不仅如此,槟榔还有治青光眼、 血压增高、驱虫等症的效果。
槟榔适合人群:
气虚下陷及脾虚便溏者禁服。
槟榔食疗作用:
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质重沉降。
具有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消肿、截疟的功效;
主治虫积疳疾、食滞不消、脘腹胀痛、泻痢后重、大便秘结、疝气、脚气、水肿、疟疾。
吃饭后胃胀怎么办呢
食疗方一:炒谷芽15克,金桔2-3枚(或桔饼)炒谷芽有健脾理气的作用,金桔有理气和胃的作用。制作方法:将金桔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放入砂锅内,加冷水200毫升,浸泡片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桔煮5分钟,将药汁滗出,再加水煎1次,将两次药汁合并,加入少量糖,当茶饮。这种食疗法任何人可用。
食疗方二:槟榔12克粳米60克槟榔有消食行气的作用。制作方法:将槟榔洗净,用水煎,取汁去渣,将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用小火煮成粥,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加少量糖或盐,随量食用,一天吃一次,早晚吃最好。
槟榔的药用价值
①治寸白虫:槟榔二七枚。治下筛。引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频服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服之。
②治诸虫在脏腑久不瘥者:槟榔半两(炮)为末。每服二钱,以葱蜜煎汤调服一钱。
③治食积满闷成痰涎呕吐者:槟榔、半夏、砂仁、萝卜子、麦芽、干姜、白术各二钱。水煎服。
④治脾胃两虚,水谷不能以时消化,腹中为胀满痛者:槟榔二两,白术三两,麦芽二两,砂仁一两。俱炒燥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服。
⑤治心脾疼: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饮调下。
⑥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痞满,或成寒实结胸,气塞不通:槟榔二个(一生一煨)。细末。酒二盏,煎一盏四,分作两服,温饮之。兼治蛔厥,心腹刺痛。
胰腺炎患者应该怎样调理饮食
五香槟榔
槟榔200克,陈皮20克,丁香10克,豆蔻10克,砂仁10克,盐100克。槟榔、陈皮、丁香、砂仁、放入锅内,再放盐,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煎煮,至药液干涸,停火待冷。将槟榔取出,用刀剁成黄豆大小的碎块即成,饭后口含少许槟榔即可。
山楂麦芽饮
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将山楂洗净,切成薄片。将山楂片、炒麦芽放入杯内,加开水,盖上杯盖,泡30分钟即成。代茶饮。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1、《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
2、《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
3、《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
4、《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
5、《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
6、《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症结,下五膈气。
7、《医学启原》:治后重。
8、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
9、《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
10、《本草通玄》:止疟疗疝。
11、《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
12、《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槟榔的药用价值
【药名】槟榔
【别名】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来源】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
【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单用杀虫,可用60-12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初次咀嚼者会面红、胸闷,属于正常现象。
槟榔的药用附方
1、治脾胃两虚,水谷不能以时消化,腹中为胀满痛者:槟榔二两,白术三两,麦芽二两,砂仁一两。俱炒燥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2、治心脾疼: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3、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痞满,或成寒实结胸,气塞不通:槟榔二个(一生一煨)。细末。酒二盏,煎一盏四,分作两服,温饮之。兼治蛔厥,心腹刺痛。(《伤寒总病论》槟榔散)
4、治大小便不通,亦治肠胃有湿,大便秘涩:槟榔至大者半枚。用麦门冬煎水磨一钱,重汤烫热服之。(《普济方》槟榔散。《纲目》以本方治血淋作痛)
5、治脾、肺、肾三脏受伤,水气不化,积为肿满,渐成喘急,不能偃卧者:槟榔三钱,白芍药(炒)、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各二钱,肉桂一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6、治脚气冲心:白槟榔一个(鸡心大者)。为末。用童子小便、生姜汁、温酒共半盏凋,只作一服,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7、治脚气累发,渐成水肿不消:大腹子。滚汤磨汁半盏,食前服,日二次。服二月。(《本草汇言》)
8、治乌癞:大腹生者二枚,如无生者,干者亦得,用皮全者,勿令伤动。以酒一升浸,缓火熬令酒尽药干,捣罗为末,炼腊月猪膏,调和如膏敷之。(《圣济总录》大腹子膏)
9、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槟榔水磨,以纸衬,晒干,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10、吻生白疮:槟榔二枚。烧灰细研,敷疮上。(《圣惠方》)
11、盯耳出脓:槟榔研末吹之。(《鲍氏小儿方》)
12、阴毛生虱:槟榔煎水洗。(《本草备要》)
吃饭饭胃胀怎么办
食疗方一:炒谷芽15克,金桔2-3枚(或桔饼)
炒谷芽有健脾理气的作用,金桔有理气和胃的作用。
制作方法:将金桔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放入砂锅内,加冷水200毫升,浸泡片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桔煮5分钟,将药汁滗出,再加水煎1次,将两次药汁合并,加入少量糖,当茶饮。
这种食疗法任何人可用。
食疗方二:槟榔12克粳米60克槟榔有消食行气的作用。
制作方法:将槟榔洗净,用水煎,取汁去渣,将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用小火煮成粥,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加少量糖或盐,随量食用,一天吃一次,早晚吃最。
槟榔的做法大全
一、潭州槟榔鸭
原料:仔鸭1只(重约750克),槟榔4个,红尖辣椒50克,青蒜25克。调料:色拉油100克,盐8克,姜片30克,味精5克,酱油5克,剁辣椒20克,料酒30克,香油5克,高汤100克
做法:
1、将鸭宰杀后,剁成4厘米的长条块,槟榔剖开待用,尖辣椒切成马蹄段。
2、干锅放青蒜段垫底。
3、炒锅烧底油烧至六成热,下入剁椒、姜片大火煸至油红,下鸭块炒至变色,放入槟榔,烹料酒,放酱油、盐、味精、高汤中火煨6分钟至熟透,加入尖椒,装入干锅即成。
二、槟榔黄油酱比目鱼
原料:橄榄油1汤匙,比目鱼排450克,白葡萄酒120毫升,蒜1头,切碎,黄油60克,盐和现磨黑胡椒少许,调味用,马槟榔3汤匙,保留汁水
做法:
1、用中高火在大煎锅里热橄榄油,将比目鱼排放进去煎到每面都变成适度的褐色。起锅备用。
2、将葡萄酒倒进锅里,把锅底残留的褐色残渣铲掉。等酒挥发到剩一半的时候,将蒜、黄油和槟榔放进去搅拌。用盐和胡椒粉调味,让酱料在锅里炖1分钟左右使各种味道充分融合。
3、将鱼排倒回锅里沾匀酱汁,再煎一下到鱼肉可用叉子轻易拨开为止。将鱼倒出淋上锅里的酱汁就可以趁热吃了。
三、槟榔香芋酥
原料:香芋,炼乳,糖,土司2片,蛋1个,生粉或面粉适量
做法:
1、大香芋(我用了半个)去皮切片蒸熟后,把它压成泥状,加点白糖和炼乳,自己调甜度;
2、把土司去边切成细末、蛋打散。
3、把和好的芋头泥用勺取相等量团放入生粉或面粉里打滚,然后用手做成槟榔状,其实形状随你啦。
4、裹完生(面)粉再入蛋液滚一下,最后粘上土司碎屑,入油锅炸至金黄。
槟榔有哪些药用功效
一、治寸白虫: 槟榔二七枚。 治下筛。 以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频服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服之。(《千金方》)
二、治食积满闷成痰涎呕吐者: 槟榔、半夏、砂仁、萝卜子、麦芽、干姜、白术各二钱。水煎服。 (《方脉正宗》)
三、治心脾疼: 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饮调下。 (《百一选方》)
四、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痞满,或成寒实结胸,气塞不通: 槟榔二个(一生一煨)。细末。酒二盏,煎一盏四,分作两服,温饮之。 兼治蛔厥,心腹刺痛。 (《伤寒总病论》槟榔散)
五、治大小便不通,亦治肠胃有湿,大便秘涩: 槟榔至大者半枚。用麦门冬煎水磨一钱,重汤烫热服之。 (《普济方》槟榔散。《纲目》以本方治血淋作痛)
六、治脾、肺、肾三脏受伤,水气不化,积为肿满,渐成喘急,不能偃卧者:槟榔三钱,白芍药(炒)、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各二钱,肉桂一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七、治五淋: 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 (《博济方》)
八、治脚气累发,渐成水肿不消: 大腹子。 滚汤磨汁半盏,食前服,日二次。服二月。 (《本草汇言》)
九、治痰涎: 槟榔为末。 白汤点(服)一钱。(《御药院方》)
十、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 槟榔水磨,以纸衬,晒干,以生油调涂之。 (《圣惠方》)
十一、治口吻生白疮: 槟榔二枚。烧灰细研,敷疮上。(《圣惠方》)
十二、治盯耳出脓: 槟榔研末吹之。 (《鲍氏小儿方》)
十三、治丹毒从脐上起黄肿: 槟榔,为末,醋调涂。 (《续本事方》)
十四治金疮: 白槟榔、黄连少许,为末敷之。(《经验方》)
十五、治阴毛生虱: 槟榔煎水洗。 (《本草备要》)
槟榔怎么吃
潭州槟榔鸭
原料:仔鸭1只(重约750克),槟榔4个,红尖辣椒50克,青蒜25克。
调料:色拉油100克,盐8克,姜片30克,味精5克,酱油5克,剁辣椒20克,料酒30克,香油5克,高汤100克。
做法
(1)将鸭宰杀后,剁成4厘米的长条块,槟榔剖开待用,尖辣椒切成马蹄段。
(2)干锅放青蒜段垫底。
(3)炒锅烧底油烧至六成热,下入剁椒、姜片大火煸至油红,下鸭块炒至变色,放入槟榔,烹料酒,放酱油、盐、味精、高汤中火煨6分钟至熟透,加入尖椒,装入干锅即成。
槟榔香芋酥
原料:香芋,炼乳,糖,土司2片,蛋1个,生粉或面粉适量。
做法
(1)大香芋(我用了半个)去皮切片蒸熟后,把它压成泥状,加点白糖和炼乳,自己调甜度;
(2)把土司去边切成细末、蛋打散。
(3)把和好的芋头泥用勺取相等量团放入生粉或面粉里打滚,然后用手做成槟榔状,其实形状随你啦。
(4)裹完生(面)粉再入蛋液滚一下,最后粘上土司碎屑,入油锅炸至金黄。
炒槟榔花
材料
红萝卜50g,里脊肉100g,香菇3朵,葱1支,辣椒1条,槟榔花450g,盐1茶匙,味精1茶匙,水3大匙。
(1)将红萝卜、里脊肉、香菇洗净切丝,葱、辣椒切斜段,槟榔花切段备用。
(2)起油锅,将葱、辣椒、肉丝、里脊肉、香菇等材料先炒香后,再加入调味料拌炒均匀,最后放入槟榔花,以大火快炒数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