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的症状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症状有哪些
经不调的症状有哪些
1、月经推迟或提前:原本每月准时来一次的月经,突然的推迟或是提前来潮,这也属于月经不调的常见表现。
2、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了7天以上,甚至2周方彻底干净。
3、月经量过多、过少:月经量过多或是月经量过少,都属于月经不调的范畴。
4、不规则出血:月经失去正常周期性,经量淋漓不尽,持续时间长。
食疗让你大姨妈准时报到
1、地黄煮酒
生地黄6克,益母草10克,黄酒200毫升。将黄酒倒入瓷瓶(或杯)中,加生地、益母草,隔水蒸约20分钟,每次服50毫升,日服2次。
作用:活血止血;适用于血瘀所致之月经过多,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2、母鸡艾叶汤
老母鸡1只,艾叶15克。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月经不调疾病有哪些常见的分类
1、血热型的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等。
2、肝郁化热型的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
3、气虚型的月经不调:症见经行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
4、血虚型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
5、血寒型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温经丸、女金丹、女宝、艾附暖宫丸、调经丸、温经丸等。
6、气滞型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
7、血瘀型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
更年期月经不调症状
一、常见症状
1、突然绝经:
少数妇女过去月经周期及经期一直正常,现在突然绝经;更年期月经不调症状,也有的周期正常,仅有几次月经量逐渐减少,以后月经突然停止。突然绝经在妇女更年期月经不调症状中比较少见,但一定要引起注意,出现症状应立即咨询医生。
2、周期紊乱:
从正常的月经周期变为不定期的阴道出血,更年期月经不调症状,有时经期延长或变为持续性阴道出血,淋漓不断达1~2个月不止;也可发生大量阴道出血,病人可发生贫血,面色萎黄,全身乏力,心慌,气短。严重者血红蛋白可明显降低。有的反复出血,一般经1~2年,月经即完全停止。
3、稀发月经:
更年期妇女的月经周期间隔时间将变长,更年期月经不调症状,由正常20~30天变为2~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行经一次。经量可正常或较前减少,间隔时间逐渐延长到4~5个月或半年才行经一次,以至完全停止。
二、注意事项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2、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月经期绝对不能性交。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经血量多者忌食红糖。
3、内裤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
4、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血热者经期前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食葱蒜韭姜等刺激运火之物。气血虚者平时必须增加营养,如牛奶、鸡蛋、忌食生冷瓜果。
5、月经期间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改善人体的机能,对月经周期的顺利度过是有裨益的。
哺乳期月经不调症状要注意
哺乳期月经不调症状是什么?这是值得大家把握的,大家知道哺乳期月经不调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折磨和伤害,想要避免疾病危害的发生,大家需正确的把握哺乳期月经不调症状,因为疾病对症治疗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那么哺乳期月经不调症状是什么呢?
哺乳期月经不调症状:
①不规则子宫出血。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②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③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④绝经: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绝经后阴道出血。指月经停止6个月后的出血,常由恶性肿瘤、炎症等引起。
⑤月经失调性不孕症,是指妇女长期月经错乱,夫妇同居3年以上不受孕者,为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
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内分泌失控,一些妇科病也会引起这一现象,如盆腔炎之类的,还有就是药物,如吃过避孕药或者有时因性生活刺激、性兴奋导致的激素分泌变化引起提前或推迟其次则是怀孕。而且这一现象还与气候,环境,情绪等都有关。
其实当月经来潮时,哺乳妈咪的乳量一般会有所减少,乳汁中所含蛋白质及脂肪的质量也稍有变化,蛋白质的含量偏高些,脂肪的含量偏低些。这种乳汁有时会引起婴儿消化不良症状,但这是暂时的现象,待经期过后,就会恢复正常。因此无论是处在经期或经期后,妈咪都无须停止喂哺。对于哺乳期月经不调的女性朋友,专家建议要多注意饮食,不要吃生冷辛辣或刺激性食物,要注意保暖。
对哺乳期月经不调症状 ,大家一定要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这是帮助大家开展准确认识和治疗的前提,当然哺乳期月经不调危害广泛,为了彻底降低疾病危害的发生,大家在把握了哺乳期月经不调症状之后,还应该积极咨询相关专家的建议。
月经不调症状有哪些呢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不少的女性朋友都存在着月经不调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女性朋友的月经周期不规律,也有部分女性朋友会出现痛经,白带异常等现象。
1、月经提前
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2、月经推迟
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才来月经,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3、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4、月经量多
经期每日的失血量多于80ml,或月经量较自己以往明显增多,称为月经量多。
5、月经量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
6、月经中期出血
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
7、痛经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8、闭经
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大于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者年龄大于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继发性闭经是指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停止3个周期以上?
9、经前综合症
女性在月经周期的后期表现出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不适症状,如烦躁易怒、失眠、头痛、乳房胀痛等,严重者可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
中医用什么药物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要治疗月经不调,首先要认清楚月经不调是怎么回事:月经不调包括范围很广,表现有经期紊乱,经血的色、量、质发生变化及经期出现其它症状。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中医治疗注重的调理,中医以月经周期和出血量的改变为主,结合月经的周期、颜色、质地、数量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能收到极好效果。
中医把月经不调分为血热型月经不调、肝郁化热型月经不调、气虚型月经不调、血虚型月经不调、血寒型月经不调、气滞型月经不调、血瘀型月经不调。
属血热型的月经不调:其症状表现为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可服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
属血虚型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属血寒型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温经丸、女金丹、女宝、艾附暖宫丸、调经丸、温经丸等。
属气滞型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治宜理气活血,可服七制香附丸、妇科养神丸、妇康宁片、妇宁片、妇宝冲剂等。
痛经是月经不调症状吗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病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许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
临床表现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不规则子宫出血。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月经过少,经量及经期均少;月经频发即月经间隔少于25天;月经周期延长即月经间隔长于35天;不规则出血,可由各种原因引起,出血全无规律性。以上几种情况可由局部原因、内分泌原因或全身性 疾病引起。②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③绝经后阴道出血。指月经停止6个月后的出血,常由恶性肿瘤、炎症等引起。④闭经。指从未来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3个周期以上,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血瘀型月经不调症状
月经不调的种类有很多,血瘀型月经不调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血瘀型月经不调症状也非常的突出,这里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血瘀型月经不调症状,看看日常哪些表现可能是血瘀型月经不调症状,如何做好预防。
对于月经不调,根据其发病原因又可以分为多样,如:血瘀型月经不调等。血瘀型月经不调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涩。
气滞血瘀引发的月经颜色发黑:从中医角度来讲,女性月经颜色发黑,往往是气滞血瘀的表现,造成的绝血量过多或过少,颜色不正常,有黑血块,常常伴有腹痛。治疗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此外,肾虚也往往会造成女性月经颜色发黑。
血瘀型月经不调是会引起痛经的,对怀孕有影响,由于月经血在子宫腔内停留时间长引起的,还因为内分泌失调,炎症所致。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许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
月经不调症状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热内扰:月经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气不摄血:月经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寒凝滞: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2)肝血亏虚: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3)肝气郁滞:月经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肝气郁滞: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气不足: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1)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2)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月经过少:经期虽准,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
(1)肝血亏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2)肾阳亏虚: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稀,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弱或沉迟。
(3)瘀滞胞宫:月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4)痰湿阻滞: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稠,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白带多粘稠,苔白腻,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