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哮喘艾灸有效果吗 哮喘艾灸操作手法

哮喘艾灸有效果吗 哮喘艾灸操作手法

哮喘病可以采用艾条灸,隔姜灸,艾灸器灸,每穴每次3分钟,顽固性哮喘可施行艾炷瘢痕灸法。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

哮喘病是一种难缠的慢性疾病,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医的调治更胜于西医方法。中医是国华民族的国宝,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中医学这几千年不断进步与发展中,沉淀出了许多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良方。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中的一种——针灸治疗法。

体针

取穴:主穴:鱼际、孔最、大椎、定喘;配穴:肺俞、风门、膻中、内关。

操作: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鱼际、孔最,如效不显,继针或改用他穴。二穴刺法为以1~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内,进针约3~7分,针刺得气后,针尖略向上,强刺激施泻法,最好诱发针感至同侧胸部。亦可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12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留针20~60分钟。大椎、定喘,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去针后可拔罐或加艾条温灸。余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疗效:针灸治疗支气管的有效率在69%~98.9%之间。

除此之外,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艾灸法、贴敷、口服中药、食疗等等,小编会陆续介绍给大家。

哮喘艾灸哪里位置图 哮喘艾灸注意

哮喘在发作期以控制症状为主,每日应该治疗2次以上;缓解期以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控制或延缓急性发作为主,可以每个1,2日治疗1次。肺脏内伤性咳喘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应从调整肺,脾,肾脏三脏功能入手,坚持长期治疗。

艾灸治哮喘的图 艾灸治哮喘注意事项

艾灸治疗哮喘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发作,预防复发,发作严重或哮喘保持持续状态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烧伤皮肉。

艾灸后要多喝温开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不可喝冰水或冷水。

舌苔厚白艾灸熏哪里 肺俞

属足太阳膀胱经。肺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荨麻诊,皮肤搔痒症等,适合作为舌苔厚白艾灸选穴。

艾炷灸肺俞穴3-7壮;或艾条灸肺俞穴5-15分钟。

夏天艾灸会上火吗

不少人认为,艾灸是温补的,夏天自然不适合,否则容易上火。但实际上,艾灸专家认为,夏季艾灸效果更好,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季节。

在三伏天施艾灸是夏季扶阳必不可少的养生方法。三伏天期间自然界阳气鼎盛,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三伏天艾灸,可谓是顺天应人。在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旺之时,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使得身体气血循环加快,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而且,三伏天艾灸符合中医的“冬病夏治”理论。一般在冬天容易发作的大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大都由于体质阳虚,体内阴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发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驱寒。

另外,三伏天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艾草的药性更容易渗透。因此三伏艾灸借助天时,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冬季复发。

夏天艾灸会上火吗?对于一些人在艾灸后出现身体上火热气状况,这应该是和体质有关,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一般就不适宜施灸,并不是任何人都适用艾灸,大家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体质再决定采用适宜的养生保健方法。

易上火体质者夏天不宜艾灸!相比穴位贴敷、刮痧和拔火罐,艾条是用实火祛除身体里的湿寒之气,属于劲道比较足的疗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内火加外火就会虚耗人体的津液。

艾灸适宜虚证和寒证,如虚弱怕冷、久病久泄、关节冷痛、寒咳哮喘、风寒感冒等;肝火比较旺的人是不适合做艾灸的,妇女经期也不能做。此外,极度疲劳,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高热、昏迷、抽风或患某些传染病期间也不适宜做艾灸。

艾灸后可以通过服用温开水来驱寒防止上火症状,如果艾灸上火,感觉喉咙干,需要给皮肤表面扩张的小毛细血管放血降火,而如果出现视力模糊,则需要对眼周穴位和一些肝经的穴位放血。针灸刺血一定要由专业中医师操作,以防感染。而在操作艾灸时,量一定要把握好,出现上火或不舒服的症状,要及时停止,向医生咨询了解对策。

此外,人在比较心情郁闷时,最好不要做艾灸。极度疲劳,过度饥饿、口渴,醉酒时都不宜治疗,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绪不稳定时也不宜用,否则会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在人体多处穴位做艾灸是不会出现不良反应的,但要在头面部、重要脏器官、大动脉血管处以及关节活动部位施艾灸就要格外谨慎了,不宜采用瘢痕灸。还有特别是孕期妇女应尽量避免做艾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尤其不宜施灸,以免怀孕早期其温通作用造成流产,怀孕后期影响胎儿发育。

有效治疗哮喘的穴位你知多少

脚踩小球按摩足底涌泉穴可防治哮喘

脚心的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足少阴肾经的首穴。

据临床实践统计,揉搓涌泉穴疗法有助于防治哮喘、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多种疾病。

通常涌泉穴保健手法有:揉、搓、摩、敲、踩。其中最简单、最易操作的手法是踩;也可坐在椅子上,用脚底转动小球,按摩脚底穴位;或穿防止哮喘一双根据人体脚部穴位设计的按摩鞋、拖鞋,尤其是在涌泉穴处放置药片的保健鞋,可在行走、办公、做家务的同时起到按摩和保健的作用。

清喘穴治疗哮喘技术

清喘穴(位于廉泉穴和天突穴之间,环状软骨正中下方凹陷,以手指触之有抵触感)。

应用方法:患者取仰头位,用酒精(或碘伏)常规消毒针刺穴位,医生以右手持针于清喘穴垂直进针0.2厘米,震颤5 秒钟,患者可即刻止喘。若5秒钟时未达到止喘,可将针提至皮下,先向左斜刺0.5厘米,提插3次,再将针提至皮下,向右斜刺0.5厘米,提插3次,将针提至皮下向下斜刺0.3厘米,手法以震颤为主。同时嘱病人全身放松深吸气,深呼气,患者在0.7~1分钟内止喘。10天为一疗程,若病情需要,休息3天,可继续针刺第二疗程。

除了用涌泉穴和清喘穴治疗哮喘,中医里还有其他的治疗哮喘的方法,如:

1.灸法

[取穴]大椎、肺俞、风门、膏肓、天突

[操作]艾炷如枣核大,可直接灸5~7壮,也可用隔药饼灸每穴3~5壮,以皮肤微红为度。化脓灸,传统上在小暑至白露施治。用细艾绒经压碾制成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灸治,每穴5~9壮,灸后敷以膏药,保持疮口清洁,并有20~30天的化脓期,间日灸治一穴,每疗程取3~4穴。每年夏季做一个疗程。

2.穴位敷贴

[取穴]肺俞、定喘、膏盲、膻中、脾俞、肾俞、气海

[操作]用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共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制成药饼,如蚕豆大,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30~60分钟后取掉,局部可有红晕微痛为度。在“三伏”期间贴敷,适用于缓解期。

3.耳针

[取穴]平喘、肾上腺、肺、支气管、皮质下、神门、内分泌、交感

[操作]每次2~3穴,以毫针刺,留针5~10分钟;或用埋针、埋药法,留针24小时,每次选穴3~5个,两耳交替使用。缓解期可用压丸法,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以巩固疗效。

4.穴位注射

(1)扑尔敏穴位注射

[取穴]定喘、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孔最、丰隆、身柱

[操作]用扑尔敏注射液2毫升加注射用水至5毫升,取背部一穴配孔最,或取胸部一穴配丰隆,两组交替。每穴1毫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胎盘注射液注射

[取穴]足三里、 定喘

[操作]用胎盘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每次取1~2穴,每穴注射0.5~1毫升,逐日更换。本法适用于缓解期。

5.穴位埋线

[取穴]大椎、肺俞、膻中

[操作]在选定穴上,皮肤作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用缝皮针将“0”号羊肠线埋于穴位下肌肉层内,一般选用3~4穴,大部分用胸背部穴位,适用于哮喘的缓解期。

6.皮肤针

[取穴]发作期治标,以胸腰部、前后肋间为主,配肘窝、大鱼际、小鱼际、剑突下、气管两侧、大椎、内关、足三里、孔最。缓解期治本,以肺经症状为主者,刺激胸部、前后肋间、中府、俞府、太渊、膻中为主,配刺气管两侧、后颈、胸腰部及上腹部;以脾经症状为主者,刺激胸腰上腹部为主,叩刺气管两侧及颈、骶部、胸椎1~5、俞府、气海、膻中、中府。除上述外,凡有阳性反应物发现处(条索、结节囊肿等),以及异常反应区亦为重点刺激部位。

[操作]发作期,每日治疗2~3次,用重刺激。缓解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以后隔日1次,21次为一大疗程,均为中等刺激。

小儿推拿治哮喘 注意事项

如果宝宝喘得厉害,可以艾灸它的两侧足三里及下腹部的关元穴各半小时,可以选择随身灸,宝宝皮肤娇嫩,要注意艾灸的温度,最好隔着衣服灸防止烫着宝宝。还有大椎穴及大椎两侧的定喘穴用随身灸的效果也很好,每次15分钟即可。

哮喘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一个症状,多数伴有感冒、发烧、咳嗽等其他症状,所以处理时要在医生指导下标本兼治。

艾灸前列腺的治疗类型

(一)艾炷灸疗法

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二)艾条灸疗法

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三)药卷灸疗法

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

(四)温针灸疗法

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

(五)隔姜灸疗法

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

哮喘艾灸有效果吗 哮喘艾灸穴位辨析

膻中为气之会穴(别称“上气海”),与内关配用宽胸理气,舒展气机;肺俞内应肺脏,直接调理肺脏功能,止哮平喘;定喘为止哮平喘之经验效穴;孔最是肺经主治急性发作性呼吸道病症的要穴,降逆平喘;足三里能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气功能;丰隆为化痰第一要穴。主穴合用,能够收到较好的宣肺化痰,止哮平喘效果。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之针灸法

哮喘病是一种难缠的慢性疾病,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医的调治更胜于西医方法。中医是国华民族的国宝,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中医学这几千年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哮喘病是一种难缠的……

哮喘病是一种难缠的慢性疾病,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医的调治更胜于西医方法。中医是国华民族的国宝,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中医学这几千年不断进步与发展中,沉淀出了许多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良方。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中的一种——针灸治疗法。

体针

取穴:主穴:鱼际、孔最、大椎、定喘;配穴:肺俞、风门、膻中、内关。

操作: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鱼际、孔最,如效不显,继针或改用他穴。二穴刺法为以1~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内,进针约3~7分,针刺得气后,针尖略向上,强刺激施泻法,最好诱发针感至同侧胸部。亦可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12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留针20~60分钟。大椎、定喘,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去针后可拔罐或加艾条温灸。余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疗效:针灸治疗支气管的有效率在69%~98.9%之间。

相关推荐

艾灸哮喘的图 哮喘缓解期艾灸部位

缓解期症状:肺气亏虚者哮喘反复发作,正气虚弱,可见面色苍白无华,自汗怕风,食少脘痞,易感冒,大便溏薄,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脾气亏虚者动则息促,耳鸣腰酸,畏寒肢冷,自汗,食少腹胀便溏,舌淡体胖,脉沉细无力。 肾气亏虚者平素气息短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脑转耳鸣,劳累后哮喘易发;肾阳虚者易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肾阴虚者兼见颧红,烦热,汗出,舌红少苔。 施灸穴位:定喘,肺俞,关元,太渊,膏肓俞,关元,太溪,命门,肾俞穴。 功效:补肺固卫,降逆平喘,补肾摄纳。

中医养生保健之道的灸疗法

灸法的治疗作用,可归纳为以下6大方面: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灸法其性温热,能起到温通活血作用。临床上可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四肢活动障碍、关节疼痛以及中风偏瘫等。 回阳复脉,温中散寒 灸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等穴,对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以及命火不足、肾阳虚冷所致的阳痿、遗精、带症、夜尿频数等,均良效。 调和营卫,升阳益气 温灸肺俞、大椎、足三里等穴,临床上可治卫阳不固、腠理疏松,经常用于伤风感冒或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别是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在夏秋之交灸肺俞、足三里2~3个疗程(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本草纲目》除记载“白蒿”及“白艾’外,还记载“蕲艾”(产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薪州镇),可入药。此系艾的栽培品种cv. qiai,与原种(野生种)的区别在于:栽培品种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气浓烈;叶厚纸质,被毛密而厚,中部叶羽状浅裂,上部叶通常不分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最长可达7-8厘米,宽1.5厘米,叶揉之常成棉絮状;入药,性温、苦、辛、微甘。 全草入药,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

支气管哮喘艾灸位置 冷哮艾灸哪里

冷哮由感受风寒,邪入肺俞,寒饮内停,痰阻气道而成。症见呼吸气急,喉中哮鸣声,咳吐清稀黏痰,或兼恶寒发热等表证,苔白滑。 治则:宣肺理气,化痰定喘。 艾灸取穴:主穴取肺俞,风门,列缺,尺泽,丰隆,膻中。喘甚加配穴定喘。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次选3-4个穴位,每穴每日灸1-2次,每次10分钟,4-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每次选3-4个穴位,每穴5-7壮,每日1次,必要时一日灸2次,7天为一个疗程。

天宗的准确位置图找法 天宗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冈下窝中央取穴。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功能:舒筋活络,清肃肺气。 主治:肩胛痛,肘臂痛,上肢麻木,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哮喘。 配穴:配肩贞,小海,后溪治疗上肢麻木;配秉风治疗肩胛痛。

哮喘艾灸哪里位置图 哮喘艾灸配穴搭配

虚证还应加灸关元(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或气海(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脾俞(第11胸椎下旁开1.5寸),肾俞(第2腰椎下旁开1.5寸)。

中医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它非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因此最好早些治疗,中医里的针灸就很好的治疗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支气管哮喘病性特征 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广泛的气道狭窄疾病。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发作性胸闷、咳嗽,大多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好发于冬季,夏季缓解,任何年龄均可起病,以12岁以前始发为多,儿科患者则多以3岁前起病为多。本病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气胸。

艾灸疗法的特色优势

艾灸疗法是一种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作用于人体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之所以采用艾叶加工后的艾绒,是因为艾叶味苦辛,性温,入肝、脾、肾经,能袪湿散寒、止血止痛,另外还温血活血、健胃强壮等功效。借助灸火的热力,结合经络穴位,艾灸就具备了温经散寒、舒筋活血、回阳固脱、益气升陷和防病强身的作用,多用于各种虚寒证。对脾胃虚寒、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类风湿、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疼,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较好疗效。如果夏天贪凉患上了“空调病”,艾灸也是你的一个

艾灸哮喘能治好吗 哮喘发作期艾灸部位

发作期症状:寒哮为突然发作,呼吸急促,胸闷气喘如塞,张口抬肩,喉中啸鸣声,若咯痰,痰液清稀或呈泡沫状,色白,体寒无汗,苔白滑或腻,脉浮紧。 施灸穴位:肺俞,定喘,天突,尺泽,丰隆等穴位。 功效: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详解六种中医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艾灸疗法是具体方法很多,常用者如下数种。 (一) 灯火灸疗法 以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在小儿身上施灸。本疗法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昏迷等急性病证。 (二) 药卷灸疗法 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 (三) 温针灸疗法 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