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漏芦附方

漏芦附方

①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②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局方》漏芦散)

③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④治皮肤瘙痒,阴疹,风毒,疮疥:漏芦、荆芥、白鲜皮、浮萍、牛膝、当归、蕲蛇,枸杞子各一两,甘草六钱,苦参二两。浸酒蒸饮。(《本草汇言》)

⑤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古圣散)

⑦治小儿无辜疳痢,羸弱,不欲饮食,及腹内虫动作,多吐清水:漏芦二两,猪肝一两(煿干),楮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以温水研一九,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圣惠方》漏芦丸)

⑧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漏芦(去芦头)一两,艾叶(去梗炒)四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用米醋三升,入药末一半,先熬成膏,后入余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前服。(《圣济总录》漏芦丸)

⑨治室女月术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漏芦汤)

⑩治白秃:五月收漏芦草,烧作灰,膏和使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漏芦可以对抗哪些癌症

漏芦:抗肝癌,乳腺癌、胃癌、增加免疫功能。

中药漏芦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干燥根。祁州漏芦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禹州漏芦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经。

漏芦功效: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通筋脉。

漏芦主治:用于疮痈肿痛,乳痈,乳汁不通。

中药漏芦作用:

1.调节免疫功能

2.降血脂作用

3.抗炎作用

4.抗氧化功能

5.抗粥样动脉硬化作用

应用(仅供参考):

1.中药漏芦清热解毒,善消痈肿。用于疮痈肿痛,常与蒲公英、连翘配伍。

2.中药漏芦有清热散结与通乳汁作用,故为治疗乳痈的要药。用于热毒壅滞之乳痈肿痛,常与清热散结的瓜蒌、贝母配伍,其效更著。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常与通经下乳的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配伍。

用法用量参考:3-12克。

葫芦的附方

⑴葫芦汁

鲜葫芦1个,捣烂,绞取汁液。每次用1小碗,加入适量蜂蜜调服。

单用鲜葫芦汁,可充分发挥其清热利水或润肺的功效。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或肺燥咳嗽等。

⑵葫芦虫笋汤

葫芦60g,切片,虫笋30g,切段。加水煎汤服。

葫芦、虫笋皆长于利水,二者合用,能明显增强利尿行水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较有效验。

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葫芦味甘,性平滑无毒,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据古代医书有记载,葫芦花味甘,性平,无毒,可做解毒之药,对各种瘘疮尤为有效。蔓、须药性与花相同,可治麻疮。葫芦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龈或肿或露,牙齿松动。又可治面目、四肢肿,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痈疽恶疮。尤以葫芦壳的药用价值最高,其味甘,性平,无毒,用于消热解毒,润肺利便。愈是陈年的葫芦壳,疗效愈高。

漏芦的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厘米。根状茎粗厚。根直伸,直径1-3厘米。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灰白色,被棉毛,基部直径0.5-1厘米,被褐色残存的叶柄。

漏芦

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倒披针形,长10-24厘米,宽4-9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有长叶柄,叶柄长6-20厘米。侧裂片5-12对,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锯齿稍大而使叶呈现二回羽状分裂状态,或边缘少锯齿或无锯齿,中部侧裂片稍大,向上或向下的侧裂片渐小,最下部的侧裂片小耳状,顶裂片长椭圆形或几匙形,边缘有锯齿。中上部茎叶渐小,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同形并等样分裂,无柄或有短柄。全部叶质地柔软,两面灰白色,被稠密的或稀疏的蛛丝毛及多细胞糙毛和黄色小腺点。叶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丝状棉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花序梗粗壮,裸露或有少数钻形小叶。

总苞半球形,大直径3.5-6厘米。总苞片约9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不包括顶端膜质附属长三角形,长4毫米,宽2毫米;中层不包括顶端膜质附属物椭圆形至披针形;内层及最内层不包括顶端附属物披针形,长约2.5厘米,宽约5毫米。全部苞片顶端有膜质附属物,附属物宽卵形或几圆形,长达1厘米,宽达1.5厘米,浅褐色。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花冠紫红色,长3.1厘米,细管部长1.5厘米,花冠裂片长8毫米。瘦果3-4棱,楔状,长4毫米,宽2.5毫米,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细尖齿,侧生着生面。冠毛褐色,多层,不等长,向内层渐长,长达1.8厘米,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糙毛状。花果期4-9月。

漏芦的营养价值 漏芦的营养成分

漏芦含β-蜕皮甾酮等脱皮甾酮类化合物、挥发油/脂溶性成分、卡多帕亭、异卡多帕亭、漏芦甾酮、甘草苷等成分。

漏芦的论述

1.《本草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伤寒论》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热,盖不知其能入阳明之故也。”[2]

2.《本经》:“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

3.《本经逢原》:“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

4.《本草求真》:“漏芦,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功也。”

5.《本草正义》:“漏芦,滑利泄热,与王不留行功用最近,而寒苦直泄,尤其过之。苟非实热,不可轻用。不独耗阴,尤损正气。《日华》谓通小肠,治泄精溺血,肠风乳痈,排脓止痛,通经脉,皆惟实热之症,可以暂用。”

6.《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7.《药性论》:“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8.《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

9.《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3-5]

漏芦能治的疾病有哪些

子宫肌瘤:漏芦24克,红藤18克,浙贝母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产后缺乳:漏芦、王不留行各15克,路路通12克,通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7天。

斑秃:漏芦,白蒺藜各等量,烧作灰,用姜汁调成糊状,先用淡盐水擦洗斑秃处,再将药糊涂敷患处。每晚一次,连用14天。

乳痈红肿:漏芦、蒲公英、金银花各15克,土贝母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脉管炎:黄连、连翘各50克,大黄10克(微炒),漏芦30克,甘草20克,沉香10克。将上药研末,水泛为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姜汤送下。

流行性腮腺炎:漏芦10克,板蓝根15克,牛蒡子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瘰疬: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每日一剂。

可见,漏芦的药用价值还是非常高的,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果你也想用漏芦来治病,可在医嘱下来使用漏芦验方。中医提示,关于漏芦的还有很多,感兴趣的你不妨多来了解下。

黄花菜根的功效和好处

黄花菜根的功效与作用

1.黄花菜根的采收

黄花菜根一种是在秋季进行采收的,先把茎苗去除后,再把泥土清洗干净,然后再晒干。

2.黄花菜根的药性

中医认为黄花菜根是一种性凉,味甘的一种药材。

3.黄花菜根的功效

黄花菜根是一可以用于治疗水肿的一种药材,黄花菜根对于小便不利以及淋浊或者是带下是可以治疗的,黄花菜根也可以用来治疗黄疸经及衄血,便血,崩漏有好处,黄花菜根也可以用来治疗乳痈。

4.黄花菜根的用法用量

黄花菜根可以内服,取6~9 g黄花菜根再加水煎服,也可以用黄花菜根来捣汁。黄花菜根可以外用的,只需捣敷可。黄花菜根是不可以多吃的,对人体的视力有损伤的。

5.黄花菜根的附方

1)用黄花菜根治通身水肿:取鹿葱根叶先晒干然后再为末,每服二钱,加上食前米饮服。

2)用黄花菜根治大便后血:取黄花菜根和生姜,油炒,酒冲服。

3)用黄花菜根治疗治大肠下血:漏芦果10个,茶花5分,赤地榆3钱,象牙末1钱。水煎服三次。

漏芦的形态

1.祁州漏芦: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cm。根状茎粗厚,主根圆柱形,直径1-2cm,上部密被残存叶柄。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有条纹,具白色绵毛或短毛。基生叶有长柄,叶柄长6-20cm,被厚绵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为椭圆形,长12-25cm,贡5-10cm,羽状全裂呈琴形,裂片常再羽状深裂或深裂,两面均被蛛丝状毛或粗糙毛茸;中部及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约5cm;总苞宽钟状,基部凹;总苞片多层,具干膜质附片,外层短,卵形,中层附片宽,成掌状分裂,内层披针形,先端尖锐;花冠淡紫色,长约2.5cm,下部条形,上部稍扩张成圆筒形,先端5裂;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下位,花柱伸出,柱头2裂,紫色。瘦果,倒圆锥形,长5-6mm,棕褐色,具四棱;冠毛刚毛状,具羽产太短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2.禹州漏芦: 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上部密生白绵毛,下部疏生蛛丝状毛。叶二回羽状分裂或深裂,上面疏生蛛丝状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白绵毛,边缘短刺;基生叶有长柄,叶生矩圆状倒卵形,长约20cm;上部叶渐小,长椭圆形至卵形,长10-20cm,基部抱茎。复头状花序,集合成圆球形,直径约4cm;头状花序长近2cm,外总苞片刚毛状,基部联合;内总苞片外层的匙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篦状睫毛;内层的狭鞭形至矩圆形,先端尖锐,中部以上有睫毛;花冠筒状,裂片5,条形,淡蓝色,筒部白色;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倒钟形,被茸毛,柱头2裂。瘦果,圆形,密生黄褐色柔毛;冠毛长约1mm,下部连合花期7-9月,果期10月。

中药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漏芦的营养价值

漏芦含β-蜕皮甾酮等脱皮甾酮类化合物、挥发油/脂溶性成分、卡多帕亭、异卡多帕亭、漏芦甾酮、甘草苷等成分。

1.漏芦醇提物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

2.醇提物能显著抑制大鼠大脑线粒体和肝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

3.水浸剂对14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活性。

4.水煎剂能显著抑制大鼠、小鼠脑、肝、心、肾及血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

5.给高脂饲料喂兔及鹌鹑同时给漏芦水煎剂,能降低血胆固醇和过氧化脂质,提高前列环素、血栓素AF比值,减少白细胞在动脉壁的浸润,并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相关推荐

崩漏偏方

[方一] 乌梅肉15克,红糖适量。将上二味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日内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虚热之崩漏。 [方二] 豆腐250克,好醋120克。将豆腐与醋同煮,煮熟即成,一次顿服,可连服数剂,血止后停服;要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本方适用于血热崩漏。 [方三] 狗头骨1个,煅龙骨、棉花籽、百草霜各18克,黄酒适量。将猪头骨烧存性,龙骨煅,棉花籽炒与百草霜共研为细末,混合均匀即成。每次服24克,用黄酒送下,微见出汗为好。 本方适用于肾阳虚的崩漏。 [方四] 鲜藕、鲜白萝卜、鲜旱莲草各800克

芦笋汁的做法

芦笋汁是浙菜中的名品,此菜鲜香爽口,风味独特。制作时先把芦笋洗净,留下少许尖茎作装饰用。芦笋加入鸡汤煮5分钟。 然后土豆搅泥拌入,一起倒进小漏勺过滤后,再浇入鲜奶油,加盐,胡椒粉。最后放入冰箱待用。取出饮用时,放上芦笋尖茎以作点缀。 芦笋营养丰富,尤其是嫩茎的顶尖部分,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最为丰富,但芦笋汁不宜生吃,也不宜长时间存放,存放一周以上最好就不要食用了。 同时《食鉴本草》记载:“芦笋,忌巴豆”。 芦笋汁的做法介绍: 芦笋汁的制作原料 芦笋两把,熟土豆一只,鸡汤适量,鲜奶油100毫升,盐,胡椒粉 芦笋

胡芦巴的功效与作用 温肾补阳

胡芦巴能温肾补阳,《本草求真》:葫芦巴,苦温纯阳,亦能入肾补命门,功与仙茅、附子、硫黄恍惚相似,然其力则终逊于附子、硫黄,故补火仍须兼以附、硫、茴香、 吴茱萸等药同投,方能有效。《国药的药理学》:为滋养强精药,用于阴痿、遗精及早泄。

手冻裂了用什么药膏好

芦荟膏 芦荟功效:芦荟胶能够刺激细胞活力,延缓皮肤衰老,收敛,调和皮肤,滋养皮肤和保护皮肤,对于割伤、擦伤、伤口溃疡、伤口冻裂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 使用方法:用温水泡浴时按摩冻裂的手指部位,擦干后再涂抹芦荟,不仅能够缓和疼痛,也能够使微血管畅通,对于治疗冻裂伤、冻伤有很好的作用。 附子膏 附子功效:附子能够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对于风寒湿痹引起的冻裂伤有很好的疗效。 使用方法:将附子研成细末,用水和面调匀,将手部清洗后,涂抹在患处即可。 三黄膏 功效:三黄膏可以清热解毒、消肿

芦笋怎么保存时间 芦笋怎么保存时间长

新鲜的芦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一些磷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保存芦笋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放在冰箱冷藏,但是在保存之前要进行相关的处理,以免造成芦笋的一些营养流失。具体做法如下: 1、新鲜的芦笋清洗干净后去除表面的水分然后放到保鲜袋或者保鲜盒中密封加入冰箱冷藏,可以在保鲜盒中加入一张餐巾纸,这样能更好的保证芦笋的干燥。 2、将保存芦笋的玻璃瓶洗净后加入适量的食盐和水分,水的含量大概是瓶子的三分之一,然后将芦笋的根部切掉1cm立在瓶子里,漏在瓶口的部分用干净的保鲜袋包裹,然后将瓶口密封后储藏在冰箱里。

产后病之缺乳

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缺乳的主要病机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常见病因有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本病应根据乳汁清稀或稠、乳房有无胀痛,结合舌脉及其他症状以辨虚实。如乳汁甚少而清稀,乳房柔软,多为气血虚弱;若乳汁稠,胸胁胀满,乳房胀硬疼痛,多为肝气郁滞。临证治疗以调理气血,通络下乳为主。同时,产妇还应注意要正确哺乳,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入。 辨证论治 1.气血虚弱 证候: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

中医治疗膝盖疼的药方

基本方:处方制氏草200g、制草禾20g、制尖白15g、制工草15g、青风藤20g、海风藤20g、地龙15g、防己15g、桂枝15g、川牛膝15g、甲珠15g、白芷20g、白藓皮15g、甘草15g、关节发热者加漏芦30g、关节发凉者加附子10-30g(先煎一小时)、麝香1、羚羊骨6 g、坎炁5 g(研冲)。 用法:每付药先泡3个小时左右,临煎药时把药压实,水超过药1厘米左右,煮开后再煮30分钟左右,第2次,第3次加水与药平即可;连续煎3次,倒在一块,分3次喝,每日喝2-3次,20付是一个疗程。 疗效:从根

禹州漏芦的营养价值 禹州漏芦的营养成分

禹州漏芦主要含牛膝甾酮、漏芦甾酮、土克甾酮等蜕皮激素,槲皮素等黄铜、萜类、噻吩类、没食子酸等酸类、皂苷等。

催奶中药配方

1、丝瓜衣、通草各3克煎水喝,或加猪蹄煮汤。若效果不大,可用北芪6克,当归9克,白芷3克,穿山甲6克与丝瓜子3克炖猪蹄,饮汤吃肉,效果极明显。 2、党参、黄芪30g,当归、路路通各18g,柴胡、青皮、陈皮、穿山甲、王不留各12g,香附15g,通草、漏芦各10g,主治产后缺乳〔催奶〕乳汁缺少。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一般服药2-3剂,效佳。 3、猪蹄2只, 炒川芎、当归、木通、王不留行 各9克。将猪蹄洗净,加水煮烂捞出,再在汤中加入上述药物,煎好去渣服用。

静脉炎严不严重呢

近年来,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机率也有明显的增高趋势,尤其是以老人为主,对于静脉炎这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总会好的,所以平时可能会忽略,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而且静脉炎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千万不要觉得静脉炎是小病。 静脉渗漏性静脉炎,简称渗漏性静脉炎,中医属“黄鳅痛”,“脉痹”范畴。渗漏性静脉炎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疼痛。西医临床通常采用热敷、冷敷及硫酸镁湿敷等方法对静脉渗漏性静脉炎进行治疗,在疗效不佳时,中医建议采用芦荟外敷。 芦荟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医学证实芦荟内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