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骨刺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足底骨刺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药物治疗:
由于足跟骨刺引发的足跟疾病皆属于慢性炎症,若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副作用,伤及脾肾肝,因此一般选用中医治疗,可选药物熏洗,外敷膏药,口服汤剂,比较理想的还是外敷膏药。外敷足跟痛宁消贴使药物直接接触皮肤,渗透肌肤,更快速的到达病灶,消除炎症。不用口服,避免了对肠道的刺激,更加安全有效。
二:针灸治疗: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结合中医“内病外治”理论,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中医针采用捻转与提插等专用中医手法,对人体特定部位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具有疏通经络和扶正法邪的作用。
三: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指以中医中穴位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结合西医的解剖理论和病理诊断,医者通过运用自己的双手,在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一些列手法,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你对足底骨刺的治疗方法有没有了解呢?骨刺本身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伤害,但由于其直接与人体软组织相连,所以会伤害到软组织,足底骨刺一般多发生于老年人身上,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选择正确的鞋子,减少足底骨刺的发生率。
该怎样治足底骨刺
一: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踝关节前垫一枕头,足跟朝上,将足放稳,常规消毒铺巾,在压痛点最明显处亦即骨刺的尖部进针刀,刀口线和纵轴平行,针体和足跟底的后平面呈60度角,按小针刀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深度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三四下即可出针。
二:中医治疗
中药内服中药和外敷膏药,内服的中药是胶囊,由多味中药组方,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骨骼功能代谢,恢复正常骨骼功能。外用的膏药亦多味中药组方,精选中药中的足跟痛安康/膏,主要功能是拔出阻碍骨代谢的血栓,贴在患病部位,药效直达。具体的比量需要了解病情才可以下方。采用此法治疗,一般4--15天会见效,四个月左右可以彻底治愈。
除此之外,足底骨刺还可以通过按摩和针灸等方式来改善,其实疾病的预防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要预防足底骨刺,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其次在饮食方面要尽量节制,体重过大的话会加大罹患足底骨刺的风险,平时可以适当的多做一些运动。
脚底骨刺是怎样形成的
足底骨刺的形成多于足跟长时间的负重和磨损有关,当足跟关节出现磨损、破坏后,人体自身会进行自我的修复,硬化与增生,从而形成足跟骨刺,它是人体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足跟骨刺即足跟骨质增生,其症状是足根压痛, 走路时脚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
足底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
威灵仙酯调
取威灵仙适量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患处固定,每天1次,20天为1疗程。对颈椎及足跟骨质增生疗效佳。
壁虎散外敷
取壁虎6个,辰砂6克,上药焙干研粉备用。用时取适量药粉撒于患处,用强力麝香膏固定,隔天换药,1个月为1疗程。休息3—6天后可继续下1个疗程。对颈椎及足跟骨质增生疗效佳。
川穹散
取川穹45克,研成细末,分装在用薄布缝成的布袋里,每布袋装药末15克。以药袋放在鞋里,直接与患处接触,每次用药1袋,每天换药1次,3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
川乌散
外敷取生川乌30克(此为1足跟用量),研末加白酒(以粮食酒为好)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温水将脚洗净,把药平摊在足跟疼痛处,外以塑料纸包好,用药期间不作剧烈活动。每天一次,一般连续用药2—3次。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鲜苍耳
叶外敷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以小片塑料薄膜包敷患处,干后换药,不拘次数,如有小泡发生,可按烫伤处
理,伤好后继续敷药。
夏枯草熏洗
取夏枯草50克,放入食醋1000毫升内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洗患处2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
膝关节骨刺治疗方法
一、西医治疗
1、西药的特点是能够迅速的消炎止痛,但是这类药物多是激素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到脏器,且只能起到暂时止疼的效果。
2、针灸理疗能够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消炎止痛的作用。
3、牵引法可以有效减轻膝关节骨刺患者因骨刺对局部神经以及组织压迫所引起的疼痛感。
4、手术介入,通过手术方法刮除骨刺。
二、中医治疗
(一)受寒阻滞
路卧受凉或受渍于水湿之中,寒湿稽留,深伏于膝,气血阻滞,发为膝痛。如《张氏医通》:“因卧湿地,流入脚膝,痹弱疼重。”证见:膝肿疼痛较剧,行走不便,或觉重滞,阴雨天加重,形寒肢冷,面色带青,苔白滑,脉沉紧或沉迟。治法:散寒除湿,祛风止痛。
(二)湿热蕴结
感受风湿之邪,郁而化热,或受湿热侵淫,湿热稽留,蕴结经脉,聚于膝部,发为肿痛。如《杂病源流犀烛》:“发于脚膝,始而肿,继乃溃烂成疮者,名脚气疮,有肾虚为风湿所博,攻于脚下足上”。证见:膝部肿胀疼痛,局部发红,扪之有热感,屈而不伸,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渗湿,疏利止痛。
(三)气血虚衰
脾胃素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病后体虚,胎产经行之后,气血不复,膝部筋脉失于濡养,发为疼痛。如《张氏医通》“妇人鹤膝风证,因胎产经行失调……而为外感所伤”所致。证见:膝部酸痛,其痛绵绵,四肢软弱无力,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弱。治法:补气溢血,温经止痛。
如何避免出现足根骨刺
很多人对于足跟骨刺可能还不是很了解,其实足跟骨刺也叫做足跟骨质增生,是病发于足跟部的一种慢性疾病,危害性极大所以对于患了足跟骨刺的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做好足跟骨刺的治疗与预防。
由于足跟骨刺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的病情状况是不同的,所以足跟骨刺患者在治疗时,就要对因对症。止痛药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当时有效但不能持久,所以相对止痛药而言,外用药对于足跟骨刺治疗是安全、方便的;治疗方式是相对更好一些的。
对于足跟骨刺的预防,首先要减少以足部为主的大幅度运动,然后就是常做足的跖屈运动,最后就是选择合适的鞋子,年轻女士要少穿或不穿鞋跟过高的鞋子。老年人要穿平底且舒适的鞋。
以上介绍的就是一些足跟骨刺的预防常识,总之,足跟骨刺的治疗与预防还是要靠足跟骨刺患者自己,倘若患者在生活中做好足跟骨刺的护理,就等于是在治疗足跟骨刺,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足跟骨刺的病情,还能预防复发。
足底骨刺的症状有哪些
1、脚后跟脚尖朝上脚后跟向下用力时,里面有针刺感觉,用手摸有麻痹的感觉;
2、长途步行引起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如走路时不慎踩在砖瓦块上 或下楼梯时,足部着地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
3、足跟外表皮红肿,用手碰触发热;
4、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
5、严重者无法踏地行走;
6、足根压痛,脚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轻,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不敢用,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
足跟骨刺严重吗
足跟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是人体骨骼老化后的一种表现,虽然从表面上看既不红也不肿,但当站立或行走时都会感到疼痛,给行走带来极大不便。但骨刺根本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骨头长刺’,而是因为肌肉劳损引起局部炎症后在骨头表面形成的一层钙化的物质,而且引起疼痛的‘元凶’并非骨刺本身,而是肌肉因为缺血缺氧的炎症反应所致。
骨刺正确的学术名应该为“骨疣 ( Bone Spur )”,既非完全由骨构成,也不尖锐如刺。骨刺多发生在有肌腱或韧带附着的骨骼处,足底骨刺就是发生在足底筋膜附着的地方,骨刺的产生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从而在骨头表面形成了一层钙化物质,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在临床中,遇到最多的“骨刺痛”就是足跟骨刺。
足跟骨刺患者需要运动,但这种运动必须“适量”,不能过于剧烈,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长期剧烈运动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受力不均、负荷过重,反而加重骨刺病情。在骨刺急性期,疼痛加重,这是人体向你发出信号,不能耐受这么大的运动量或运动强度,所以要尽量减少足部受累关节的活动量,可适当卧床休息,通过休息来减少受累关节的机械性刺激。病情在恢复期间,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环境因素刺激,因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对关节、肌肉、神经等组织可诱发炎症的产生
足跟骨刺严重起来是会让您十分痛苦的,在平时一定要注意保养,每晚睡前要对足跟进行按摩,平时买鞋子更需要挑一些舒适的才行,要厚底的,柔软性高的!对于一些老年人有这一问题的,平时还可以注意热敷理疗,可达到缓解的作用!
老年脚底骨刺怎么办
脚底长了是会导致脚跟压迫感,剧痛,走路的时候脚跟不敢用力,会有石头刻着或者针刺的感觉,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疾病,表面是看不出来,但是站立或者行走的时候叫不有压迫感就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会给行走带来很大不便,建议你带父亲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所以有可能是创伤性炎症导致的。或者可以采用传统的中医膏药疗法,可以消肿止痛活血散於。
口服消炎止痛药物是常见的脚底骨刺的治疗方法。这类药物的作用是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很多病人用药后感上腹部不适,对胃的刺激较大,而且停药后,许多患者反映疼痛再次发作。
封闭治疗也是脚底骨刺的治疗方法。经口服药治疗无效的病人就考虑用封闭治疗。用氢化考的松局部痛点注射,一般止痛效果均好。脚底皮肤质韧,注射时本身疼痛较重,并有感染的可能。封闭疗法也只能是暂时缓解疼痛,当时有效但不能持久,主要是不能从根本上治疗。
在西医治疗中多采用手术疗法,将其骨刺切除,结果创伤面较大,而引起骨刺的韧带更加挛缩,对于老年患者一般不建议手术。
骨刺有什么偏方可以治
鹅卵石消足底骨刺用鸡蛋大小的鹅卵石,以质地坚硬而光滑者最好。每次治疗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然后用鹅卵石在骨刺部位来回滚动。
开始时用力要轻巧、均匀,慢慢的增加速度和强度,每次大约10分钟。半个月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5天,再继续治疗1个疗程,即可见效。如果将鹅卵石稍加温后在施行,效果会更好。
仙人掌外敷将仙人掌的两面毛刺用刀剃掉,然后剖成两瓣,用剖开的一面腹与骨刺疼痛部位,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半片。
冬天可将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里烘3-4分钟,待烘热后再敷于患处,一般晚上敷贴。
川芎治疗根骨刺用川芎45克,研磨成细面,分装在薄布缝合的布带中,每袋装药面15克。将药袋放在鞋里,直接与痛处接触。每天用药1袋,3个药袋轮流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一般在用药7次后骨刺疼痛即可减轻,20天可望痛止。
蛋清醋液治骨刺用两个蛋清和醋适量调匀,注意醋不宜太多,调匀后将其涂抹患处,以液体渗入皮肤最佳。可治疗和改善骨刺所引起的疼痛不适。但须注意皮肤过敏者不宜使用。
生姜治疗骨刺痛取适量生姜,先将生姜切片蘸取香油(茶油也可)搽涂患处,然后再用或将生姜烧熟捣烂敷贴于患处,每日一次,数次即可见效。
熏洗疗法治骨刺取食醋300毫升,以陈醋为佳。加热煮沸后装于晚中或者小盆内,以上升蒸汽熏洗患处,或者用纱布浸热醋洗敷患处。如果可以在食醋内加入威灵仙30克煎煮后再用则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