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真的会致癌吗
CT扫描真的会致癌吗
“CT可以被理解为用X光从多角度拍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王骏说。他认为X射线属于电离辐射,它在对人体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生物效应而伤害人体。除扫描层面内的剂量外,扫描范围外的区域也存在相当剂量的散射线。DNA双螺旋结构被打破是对细胞的关键性损伤,辐射诱导基因突变或双螺旋结构被打破畸变增多最终可导致癌症。据王骏介绍,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对1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英国每年诊断出的癌症病例中有0.6%是由X射线检查所致。在做X射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有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研究者并非抹杀X射线和CT检查的重要性,只是想提醒医生,在采取这两种检查时应谨慎。
不过,患者应该认识到,正常使用CT辐射致癌的危险很小。有资料证实,辐射诱导癌症剂量不成线性,只有阈值剂量率超过一定限度才会诱导癌症。在我国,新型CT扫描仪——多层面CT扫描仪,可根据病人的体厚、密度状况来适时调整X线辐射剂量,一改过去无论病人体质状况如何,均采用统一的X线剂量的做法,做到X线剂量个体化,使低剂量和超低剂量的CT扫描成为可能。
专家指出:以现在的螺旋CT扫描剂量水平致癌风险极小,但病人在短期内多次扫描,甚至1天内CT检查几个部位所累积的剂量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现在的心脏冠脉CT扫描1次就可达到10—14mSv(mSv是辐射剂量单位)的剂量当量,增加了不确定的风险。
将成人的放射剂量用于新生儿或幼儿时,剂量效应会上升50%以上。儿童对于放射线影响的灵敏度是中年人的10倍多,女孩对放射线比男孩更敏感。另外,不同生理组织对X光敏感程度不一样。高感受性组织包括:造血组织、淋巴组织、生殖腺、肠上皮、胎儿。
专家指出,CT扫描技术自1972年诞生至今,经过了数代革命性的发展和改进,具备了无创伤、快捷、成本相对便宜等多种优点。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应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尤其是孕妇、儿童等非凡人群以及对甲状腺、性腺等非凡部位做CT时要进行相应的防护,目前各医院对此类检查均有专门的保护措施。因此,科学合理运用CT诊疗疾病是非常安全的,公众对此要有正确认识。
CT与MRI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有何不同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象(MRI)CT对内膜癌诊断有一定价值,CT扫描图象清晰,组织细微结构可准确描出,对肿瘤大小、范围,CT可准确测出,子宫壁肿瘤局限者83%能确定病变阶段。CT还可确定子宫肿瘤向周围结缔组织、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盆壁、腹膜转移结节等。尤其对肥胖妇女的检查优于超声检查。MRI是三维扫描,优于CT*二维扫描),对Ⅰa期内膜癌可描出。且可描出病灶从内膜向肌层浸润的广度,即表现为呈不规则的高信号的子宫内膜增厚区,向子宫肌层之间的连接区的低信号的消失。MRI诊断总的准确率为88%,它能准确判断肌层受侵程度(放疗后者不准),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对盆腔较小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MRI诊断尚不理想。
在子宫内膜癌的影像诊断中,MRI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直接显示肿瘤的形态,而且对子宫内膜癌做出分期。
MRI可较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肌层浸润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CT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略低于MRI,因此在具有条件的医院,应用MRI术前评估者较多。
ct检查对身体有害吗
ct检查是怎么工作的呢?ct扫描是通过发射X线来实现的,这种高速微小X线光子流照射人体后,一部分穿透人体,一部分被人体组织所吸收,并积存于人体内。若短时间内多次照射,会引起白血球降低,出现疲劳乏力、眩晕、呕吐等症状,尤其是孕妇、新生儿和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照射后更易诱发畸变、癌变及其它不良反应。
准确的说,多少射线量才算多呢?ct扫描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广泛使用,而射线引发的癌症大约需要20年的发展阶段,ct扫描与癌症的长期研究仍在进行中。但是科学家已经预测出未来健康的隐患。
研究人员发现原子弹爆炸后的25000名日本受害者他们所遭受的射线量等同于两次ct扫描量。基于这些研究,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估计一个成年人一生中有可能从ct扫描中获得的辐射而诱发癌症的几率是1:2000。更糟糕的是,儿童的危险性更高。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对射线更为敏感。不仅因为儿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还因为他们的细胞分裂更快,他们的DNA更容易受到损害。一次ct扫描导致儿童发生致死性肿瘤的风险高达1/500。虽然新型仪器能使儿童和幼儿的辐射剂量减少50%。
但2001年发表在美国杂志的一篇文章显示,放射技术人员很少会进行这种调整。美国放射技师协会发言人说:“改变技术因素并不难,可能有些技术人员没有接受过调整设备的培训,不知道怎么使用,或是工作太忙,亦或只是懒惰而已。”
肺癌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通过临床症状及胸部X线片怀疑肺癌后,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肺癌的诊断分期,一是定性检查,也就是获得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包括痰检、气管镜、纵膈镜、穿刺活检、胸水引流细胞学、开胸活检及探查术等方法,通过取得肿瘤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分析来明确肺癌的诊断;二是定位及分期检查,主要是通过CT扫描,核磁、PET-CT、及骨扫描显像,明确肺癌的位置及是否有转移,转移灶的部位。通过上述病理检查、分期检查、以及患者的脏器功能状态制定治疗策略。此外,还需要进行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如CEA、NSE、CA125等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作用。
一、常见的肺癌实验室检查:
用于诊断:痰细胞学检查、胸水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纵膈镜、穿刺活检等的肿瘤组织病理检测。用于指导临床治疗:EGFR突变检测、ALK易位检测等。血液肺系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治疗及随访:包括CEA、CA125、NSE、SCC、Cyfra21-1等。
二、常见的肺癌影像学诊断主要有:
1、胸片:主要用于筛查,肺肿瘤在胸片上可显示大体位置及大小。
2、CT扫描:从CT图像可以看到肺癌的部位、大小,以及是否已经转移、转移部位。
3、核磁(MRI)扫描:核磁图像上可以看到肺癌的部位、大小,以及是否已经转移、转移部位。核磁对于可移动的结构显示不够精确清晰,如肺,会随着每一次呼吸而上下活动。因此,MRI很少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
4、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扫描:PET扫描可以构建体内器官组织的影像。体内注入少量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体内能量代谢最高的器官和组织吸收。癌组织代谢活跃,因而可以吸收较多的放射性物质。扫描仪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元素,从而形成人体影像。
5、骨扫描:骨扫描是利用示踪剂观察骨组织的情况。也是通过静脉注入示踪剂。示踪剂在骨的某些区域浓聚,可以被一个特殊的摄像机检测到,正常骨组织影像成灰色,有损伤的区域成黑色,如有癌侵润的部位。骨扫描及PET扫描诊断经常需要结合CT、MRI、常规X线片和体格检查的信息。
肺癌影像学检查有哪些
1、胸部X线检查:应包括胸部正位和侧位片。在基层医院,胸部正侧位片仍是肺癌初诊时最基本和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一旦诊断或疑诊肺癌,即行胸部CT检查。
2、CT检查:胸部CT是肺癌的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用于肺癌的 诊断与鉴别诊断 、分期及治疗后随诊。有条件的医院在肺癌病人行胸部CT扫描时范围应包括肾上腺。应尽量采用增强扫描 ,尤其是肺中心型病变的患者。另外CT是显示脑转移瘤的基本检查方法,有临床症状者或进展期病人应行脑CT扫描,并尽可能采用增强扫描 。
3、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重要器官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也用于颈部淋巴结的检查。对于贴邻胸壁的肺内病变或胸壁病变,可鉴别其囊实性及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还常用于胸水抽取定位。
4、骨扫描:对肺癌骨转移检出的敏感性较高,但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可用于以下情况:肺癌的术前检查;伴有局部症状的病人。
5、进一步检查: ①疑难病例;②患者要求采取更全面的影像检查;③临床需要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时:如欲判断胸壁或纵隔是否受侵;显示肺上沟瘤的范围;鉴别肿瘤复发、放射治疗后纤维化;排除颅内转移等需行MRI,在进行肺癌后分期及治疗后随诊需行PET-CT检查。
照CT的辐射恐慌没必要
儿童接受CT扫描的次数越多,得白血病和脑瘤的机会也就越多。研究人员在估计辐射剂量中发现, 与普通人群相比,15岁以下儿童有2至3次扫描头部的经历,患脑癌的风险增加了三倍。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有5至10次的扫描,患白血病的风险也将增加三倍。
此文一出,立刻引起了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那么CT检查到底还能不能做?今天上午,记者采访了首都儿研所放射科主任袁新宇医师,他提醒家长不要拒绝必要的CT扫描,尤其是头部和脊椎受伤、肺炎并发症、胸部感染等,因为这些病都可能危及病童的性命,辐射恐慌没必要。
什么是CT?
不确定性损伤 别害怕
什么是CT?袁新宇主任首先解释,CT检查就像一个大多纳圈,患者进入这个多纳圈,X线会环绕着进行照射,从而获得人体的断层图像,也可以重建出三维结构。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穿透能力很强,因此它在穿过人体时有可能击穿细胞内的DNA链,导致DNA链异常修复。同时它还具有致电离作用,导致体内成分电离,对身体造成损害。儿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拍胸片、腹片、四肢骨骼、头颅CT、胸腹CT等。
这种辐射是分两种的,一种是肯定性损伤,短时间内急性大剂量的辐射,比如核泄漏。还有一种是不确定性损伤,没有预期值的,而现在医学所使用的CT所造成的损伤就属于这种。而目前用于医学诊断的辐射剂量是相当低的,也是非常安全的。
照CT不好?
受到业界质疑 言重了
《柳叶刀》里所阐述的说法早就有,但在业界却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此研究结果公布后,美国放射学院很快发表声明,这个结果并不意味着儿童要完全放弃CT扫描,在某些情况下它仍是非常必要的诊断方法。
袁新宇主任认为,研究人员不知道被调查的孩子们接受CT扫描的原因,调查未遵循随机抽样和对照法的原则,因此,该研究结果只能算是观察结果。
“就像抽烟能够致癌一样,你能说抽烟一定致癌吗?不吸烟的人也有得癌症的,儿童照CT也是一个道理。”袁主任说,“这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只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而已。”
袁主任也表示,在临床中也会有很多患儿的家长担心CT的辐射问题,有的家长甚至问,照完CT用洗澡吗?“其实,用于医学诊断的辐射剂量是非常小的,患儿家长用不着担心,哪里还用洗澡,根本就是两码事。”
为何照CT?
必要医学手段 合理用
袁新宇主任强调,从去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开始,人们对于辐射有了更多的认识,而目前用于医学诊断的辐射都是相当安全的,家长们不必担心。
“CT扫描是绝对必要的医学手段,比如可以在事故过后快速显示头部创伤情况。只不过现在我们要注意保证每次的扫描都是有合理理由的。应当尽可能地考虑任何其他种类的、不会让儿童暴露于X射线的诊断手段。”袁主任说。
目前,在首都儿研所中,用于CT检查的比例不到其他影像检查的10%。而要了解一些人体的病变就必须用CT进行检查,比如怀疑患儿得了脑瘤,肺部有结核、脓肿等。
“现在有些家长产生了辐射恐慌,这是没必要的。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对X射线的性质是有认识的,给孩子们所用的剂量也是安全范围内的,所以不用担心必要的CT检查。”袁主任表示。
提醒家长
有些病没必要照CT
不过,医学专家也提醒患者:做CT检查还是要慎重些,一年内最好不要超过2次,最多不能超过4次。
有些病CT就不应该是首选的诊断方式,像疑是儿童阑尾炎,应首先使用超声波检查。此外,检查胃部疾患,肝胆及肾结石的患者,B超和普通X线检查效果就比较好。
胰腺癌的诊断需要什么检查
内腔镜超声显像(eus) 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襞,显示出胰体、胰尾及胰周组织血管,检查时不受气体干扰,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对小胰癌诊断有独特价值,可诊断出小于1.0cm的胰腺癌。另外,可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对胰腺癌的临床分期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对胰腺癌术前诊断率可达92%,对胰腺癌的诊断高于b超、ct和ercp,可在ercp前进行。
胰腺癌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如进行增强扫描,可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更加清晰。ct还可发现胰腺癌进展时邻近器官受浸润及血管受损、淋巴结转移情况。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于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 检查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其准确率可达98%。
磁共振成像(mrl) 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据t真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判断早期局部侵犯和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CT检查的分类
CT检查是现代比较先进的医学扫描检查的一种,主要是针对扫描人体大脑的情况。
CT诊断一般为平扫CT、增强CT和脑池造影CT。
1、平扫CT一般为横断面扫描,多以听眦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或向下连续扫描。
2、增强CT扫描常用的造影剂为60%泛影葡胺,每公斤体重1.5~2.0ml,凡有过敏史及心肾功能衰竭者禁用60%泛影葡胺。
3、脑池造影CT一般经腰穿或枕大池穿刺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或气体,使拟检查的脑池充盈。作腹部CT检查时,检查前要禁食;口服稀释的碘水剂衬托脏器的轮廓;检查中患者需屏住呼吸后扫描。
中耳癌可表现为以中耳为中心的骨破坏,听小骨完全消失,局部可见软组织块影。鼻窦炎CT表现为粘膜增厚,腔内密度增高,形成积液或积脓。肝癌在平扫时多数呈低密度区。肝硬化CT表现包括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各叶比例失调,肝实质密度不匀,脾肿大等。胰腺炎急性患者表现为胰腺弥慢性增大、变形和边缘模糊,胰周脂肪层消失,以及肾筋膜增厚;慢性患者表现为胰腺增大或缩小、变形和钙化,胰管扩大,肾筋膜增厚。支气管扩张患者CT上支气管可呈柱状、囊状或混合状。CT显示胸壁内面靠外靠后的有弧线形阴影,表示有胸腔积液存在。
肺癌的诊断标准
1、胸部X线摄影
通常在检查肺癌的时候胸部的X线摄影是最常用到的。病人应该接受前后位和正侧位的X线摄影。如要可靠的检查出肿瘤,则肿瘤的大小至少需要达到1-2厘米。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超过90%的支气管癌。对于检测来自一级支气管和气管的肿瘤,胸部X线检查的效果较差;尽管这两类肿瘤相对较罕见。
2、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也被成为CT。CT扫描可提供肿瘤的三维影像;应该对胸部和上腹部进行CT扫描,包括肝脏和肾上腺。CT扫描对于确定肺癌的分期是很重要的,因为CT可显示肿瘤是否侵犯纵隔、胸膜和胸壁。通过CT影像也可发现小的肿瘤团块和转移灶。
3、肺癌诊断标准支气管镜
从口腔或鼻中插入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内观察气道内的情况,并可从气道内获得少量组织标本。
细针抽吸
一细针通过胸部插入肿瘤处,取得组织样本。
胸腔穿刺术
使用细针穿刺进入胸腔,取得肺附近的液体标本。
胸腔切开术
切开胸腔的手术。
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当医生怀疑你患有肺癌时,会做一系列的抽血和拍片检查,来明确诊断。抽血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明确是否有肺部感染。需要注意的时,有些肺癌患者可同时合并有肺部感染,所以有感染并不能排除肺癌。第二:大多数人患有癌症时,血中某些特定的物质含量会发生升高,这些物质与癌症细胞关系密切,通常起到帮助诊断的作用,这就是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的意义。
拍片的种类有很多种,X 线拍片,CT 扫描,PET-CT 扫描。X 线片为一筛查性检查,诊断价值有限。CT 扫描比 X 线更为精准,是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与正常细胞相比,肺癌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快,对营养成分的需求量更大,PET-CT 就是利用癌细胞的这个特性,可以识别人体各个器官中的高代谢病灶,同时发现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
但是,无论是抽血化验,还是拍片检查,都不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
孕妇能做放射体检吗
孕妈妈们是不是都有过做孕检的经历,如果只是验个血常规也还好,但是如果大夫要让孕妇做CT等放射检查呢?这时候妈妈们就开始担心体检会不会对身体有伤害,毕竟普通人做放射体检都会有引发癌症的可能,作为孕妇是不是更应该小心谨慎呢?
X线滥用:最严重的医源性放射损害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最新研究报道:以一座1000万人的城市为单位,每年会有约350人因照射X线而诱发癌症、白血病和其他遗传性疾病。其中特别提到:新生儿因头部受伤而做的CT检查,会对以后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儿童以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细胞分裂比成年人活跃得多。因此专家指出,为了控制X线的不必要伤害,应该严格控制X线、CT检查的适应症,能不用尽量不用,尤其育龄妇女、孕妇和婴幼儿更要尽量避免使用。
无独有偶,英国某媒体报道:一项研究显示,做过CT扫描的每80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患上癌症,最新一代医院扫描仪的危险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CT扫描产生的辐射剂量远高于传统的X射线,并且重复CT检查风险会更高。
CT扫描
在计算机和射线探测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X射线影像检查设备日新月异。隔室遥控透视、胶片摄影、计算机断层摄影(CT)、计算机射线摄影(CR)、直接数字射线摄影(DR)、数字减影(DSA)介入手术检查等,都已成为医生临床诊断离不开的有效检查手段。我国卫生部门还特别规定,但凡建立一所医院和门诊部,首先要有放射科,否则不予批准。目前体检中心和各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必须要有胸透,否则视为不完整。还有的医院为了创收,高规格体检中一定有CT扫描。
和药物治疗有副作用一样,接受X射线检查时被X射线照射到的组织器官和细胞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但和药物副作用不同,X射线损伤没有立竿见影的自我感觉。因此,做健康体检时是否接受X线检查,接受什么类别、档次的X线检查都应权衡利弊。
应当特别指出:CT扫描对人体的损伤至少比拍片要高出100倍,做一次CT全身扫描体检会使受检者辐射致癌的危险度增加约8%。截止到2004年底,没有一个经济发达国家的主管部门批准钼靶乳腺摄影用于临床诊断,更不用说用钼靶乳腺摄影来做健康体检,搞乳腺癌普查。用目前的钼靶乳腺摄影技术做乳腺癌普查,不但不能早期发现乳腺癌,反而可能在受检的健康妇女人群中诱发乳腺癌。
所以,专家忠告大家,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为了自身健康,在没有避孕的情况下进行健康体检时不选择X线胸透和乳腺钼靶照射,可以通过无损伤的B超或其他手段进行检查,否则一旦带孕检查,对下一代会有不可挽回的影响。
热断层扫描技术
目前最先进的用于功能性检查的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TTM(热断层扫描技术),利用人体细胞散发出来的热源,仪器被动接受,并进行计算机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无污染、无辐射、无伤害,是目前最安全的健康检查、疾病检查的方法,这种方法会逐渐被人们认可并发展起来的。
随着技术的一步步更新,放射体检在一定时候也是可以做的,不要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