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背部拔罐位置与功效图 脾俞穴

背部拔罐位置与功效图 脾俞穴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功效:主治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背痛等病症,现在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肠炎等。


哮喘发作期拔罐示意图

风门穴

1.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患者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3.功效: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风门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作用。

肺俞穴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大椎穴

1.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膻中穴

1.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尺泽穴

1.位置: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伸臂,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凹陷处即是。

3.功效:

尺泽穴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清肺泻火,调理肠腑的作用。

定喘穴

1.位置:

定喘穴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2.取穴方法:

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3.功效:

可以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定喘穴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作用。

哮喘发作期拔罐方法

在本病的发作期属寒饮者,取风门、肺俞、大椎、膻中,施以单纯火罐法、储药罐法(方药用止嗽散:桔梗、甘草、白前、橘红、百部、紫菀煎煮取汁备用),留罐10分钟,每日1次。属痰热者,先以定喘穴行闪罐5 ~ 6次, 以皮肤发红为度,然后取肺俞、膻中、尺泽穴施行刺络罐法,以三棱针在穴位点刺后,迅速用罐吸拔,留罐10分钟,各穴交替吸拔,每日1次。

哮喘缓解期拔罐示意图

对于哮喘缓解期除了同样要拔罐大椎穴、肺俞穴、风门学、膻中穴、定喘穴以外,还要拔罐以下穴位:

身柱穴

1.位置: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

2.取穴方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3.功效:

补气壮阳。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宣肺清热、宁神镇咳作用。

中府穴

1.位置:

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取穴方法:

正坐位,以手叉腰,先取锁骨外端(肩峰端)下方凹陷处的云门,当云门直下约1寸,与第1肋间隙平齐处是穴。

3.功效:

中府穴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清宣上焦、疏调肺气的作用。

关元穴

1.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肾俞穴

1.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脾俞穴

1.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足三里

1.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常见疾病拔罐疗法

1、感冒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位为主,采用走罐或留罐法,在大椎、风门、肺腧等穴位上用闪火法拔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待皮肤潮红,将火罐停于大椎、风门、肺腧等穴,留罐10分钟后起罐。专家提醒,操作时应注意轻吸,勿刺激过强,皮肤潮红即可。拔罐后最好盖住背部,免得受寒。

2、背腰痛背腰痛与感受外邪、跌倒损伤或劳欲过度等有关。在腰背部疼痛部位用走罐法,先在腰背部均匀涂抹万花油,将中号玻璃罐放在疼痛部位上,缓慢沿疼痛部位周围推进或拉回,如此往返推拉10-15次,反复操作,直至皮肤变深红或紫色为度。

3、肥胖拔火罐有一定的减肥功效,可以作为减肥的一种手段,配合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效果会更佳。拔罐减肥是通过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取得减肥效果的。取穴为:脾俞、胃俞、大肠俞、肺俞、天枢、水分、滑肉门、中脘、气海、带脉、足三里、丰隆、曲池,可用抽气罐或火罐拔以上穴位。

拔火罐治疗失眠好吗

拔火罐治失眠的方法

一、心脾两虚

(一)症状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伴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昧,面色少华,或脘闷纳呆。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心俞、脾俞、内关、神门。

(2)定位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一]。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仰掌,豌豆骨(手掌小鱼际肌近腕部有一突起圆骨)的桡侧,掌后第1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肌腱的桡侧缘,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足三里、三阴交、神门。

(2)定位神门:见前。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三)。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三)。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留罐l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肝郁气滞

(一)症状

失眠伴急躁易怒,严重者彻夜不能入睡,伴有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口苦而干。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肝俞、内关、神门、太冲。

(2)定位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内关:见前。

神门:见前。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1、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四]。

(3)拔罐方法神门、内关、肝俞3穴采取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太冲穴点刺出血,以微微出血为度。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上面就是对拔火罐治失眠的方法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知道中医拔火罐能够很好的治疗失眠。但是我们一定要根据失眠的原因来进行调理,另外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要保证良好的心态,饮食上要多吃青菜和水果才能让身体更健康。

拔罐减肥有效吗

背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 5分钟,每周2~3次。脾俞穴(图示中最上面的一个)功效:发散脾胃之热。三焦俞穴(图示中下面的一个)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腹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下肢穴位

以下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l 5分钟。每周2~3次。

血海穴(图示中上面的那个)功效:减肥,清血利湿。足三里穴(图示中下面的那个)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

拔罐作用编辑由于拔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拔罐减肥的具体方法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拔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罐同时施行。与传统拔火罐不同的是,采用真空拔罐疗法。真空是通过真空负压的作用,对人体的吸拔,刺激穴位,排瘀疏松,打通经络、畅通气血,增强细胞活性,改善内循环,使体内堆积的脂肪加速消耗、分解。除了可减去体表脂肪,对深层脂肪也有一定的作用。

拔罐减肥法

背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 5分钟,每周2~3次。

脾俞穴功效:发散脾胃之热。

三焦俞穴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腹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下肢穴位

以下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l 5分钟。每周2~3次。

血海穴(图示中上面的那个)功效:减肥,清血利湿。

足三里穴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

教你如何在家自己拔罐减肥

拔罐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也是养生保健方法,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是一种减肥方法。不想到外边去拔罐,那么我们可以自己在家拔罐减肥。在家拔罐和一般中医拔火罐所使用的火罐是不同的,在家自己拔火罐的工具是采用塑料制成的,要较为安全,而且其采用抽气的方式来拔罐,比起酒精来说,安全太多了,拔起来不必担心烧伤。这些拔罐工具可以在一些中药行或者是中医保健产品的专卖店里可以买到,而且当中还会附有拔罐穴位图。

因为这些拔罐工具比较大,所以自己使用的时候不必担心找不准穴位,如果是要进行背部拔罐,可以请家人帮助一下。拔火罐减肥如果配合按压耳穴,其起到的效果将会更好。拔火罐一般一天进行两次,结合健康的饮食,持续一到两个月,会取得很好的瘦身效果。下面介绍几个腹部、腰背拔罐的穴位:

大横穴:位于肚脐两边,距离肚脐两边大约一横掌的位置上,这个穴位可以帮助调理脾胃水湿,有通腑去脂的功效;

中脘穴:在肚脐正中上方一横掌的位置,该穴位有着聚集传导水分和脂肪的作用;

关元穴:在肚脐正中下方,大约4横指的位置上,有聚集小肠经气血和传导任脉水湿的作用;

三焦俞穴:位于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方1.5寸的位置上,刺激该穴位可以使全身的水分湿气都调到膀胱中,然后排出体外;

脾俞穴:在背部的第11胸椎棘突下方1.5寸的位置上,该穴位可以使脾胃热散发掉。

进行拔火罐减肥,如果和按压耳穴一起配合,减肥的效果将会更好,大家拔罐之余可以按压一下自己的耳朵。

在家自己拔火罐减肥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一般拔火罐的时间为10到20分钟,不要超过这个时间,如果是过敏性的皮肤,那么在出现皮肤充血的时候就要停止拔罐。在拔罐完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不要洗澡,如果是刚吃完饭,最好等一个小时之后再进行拔罐,如果皮肤出现充血或者是淤血,可以拿按摩油按摩一下。注意感冒、发烧、糖尿病、皮肤病、孕妇、癌症患者等人群不能拔罐。

男人背部拔罐位置图 脾俞穴:益气健脾和胃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找到两侧肩胛骨下角,往中间划水平线,相对的是第七胸椎,然后下属四个椎体左右旁开1.5寸便是脾俞穴。

功效:脾俞穴是脾脏的背俞穴,有益气健脾的作用,经常刺激该穴可增强脾脏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适宜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背痛等病症。


夏季湿气重的人该怎么调理呢 拔罐排出湿气

拔罐是最好最快的除湿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为:

依次将火罐吸拔于背部,直至背部拔满为止,留罐约10-20分钟后取下火罐。

或者先用精油涂抹后背,再以走罐法分别沿着背部的膀胱经和下肢的膀胱经进行拔罐,重点在脾俞穴和三焦俞穴处来回走罐,直至皮肤潮红为止。

注意:在拔罐后30分钟以内不可洗澡或者接触凉水。


拔罐治疗小儿厌食症

(1)中脘、天枢、气海、胃俞、脾俞、足三里、建里,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先取背部胸椎8~12夹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肤发紫充血,再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穴,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3)先用闪火法拔罐,于上脘穴留置10分钟,然后用七星针叩刺脊柱两旁出血,并在膈俞、肝俞、胃俞穴拔罐10分钟,可配合针点刺四缝、足三里出血,隔日1次。

拔罐治疗小儿厌食症不仅要把穴位找准,还有将手法学会,最后,专家特意提醒,不要留罐时间过久,因为孩子的皮肤嫩,体质弱,时间过长会对其造成伤害。

相关推荐

肾阴虚拔罐治疗的方法是什么

[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

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面对这样的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我们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来治疗呢?如果选择拔罐的方法能否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拔罐的具体治疗方法吧。 药罐法 取疼痛所处的经络穴位、阿是穴。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针罐法 主穴取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

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拔罐

(1)火罐法:腰下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先取大小适宜之火罐于主穴处拔4—6 罐,然后依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选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穴位位置88) (2)刺络拔罐法:取病变关节附近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然后进行拔罐,使拔后皮肉发生红晕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钟。2—4天施术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3)针罐法:主

背部减肥穴位有哪些

什么是拔罐减肥 拔罐减肥是通过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脾肾的功能,扶正祛邪来达到减肥这一目的的。拔罐减肥是一种安全,有效、不反弹的减肥方法。不仅能够辩证施治、调节整体,疏通经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而且能够根据肥胖的位置选择的是穴,局部取穴循经疏导,促进局部代谢,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想减哪里就减哪里”的效果。 拔罐减肥的穴位和方法 背部穴位减肥 背部的穴位主要是选择闪火法,应该在每一个穴位上留罐大约10分钟到15分钟左右的实际那。拔罐的次数不能够太过于

拔罐治疗小儿厌食症

做父母最操心的就是孩子不吃饭,为此着急上火但是又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小儿厌食症也叫消化功能紊乱,幼儿期是比较常见的,变现症状多为呕吐、食欲低下、腹胀、消化不良等,为了帮父母们解决这个问题,小编特意找到中医专家帮忙支招,通过拔罐治疗小儿厌食症 (1)中脘、天枢、气海、胃俞、脾俞、足三里、建里,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先取背部胸椎8~12夹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肤发紫充血,再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穴,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拔火罐治疗湿疹的效果好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屈侧、手、面、肛门、阴囊等处。本病常因接触过敏原而引发,如化学粉尘、丝毛织物、油漆、药物等。此外,强烈日晒、风寒、潮湿等也会引发。湿疹在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期可出现皮肤潮红、皮疹、水泡、脓疱,有渗出、结痂和瘙痒;慢性期可出现鳞屑、苔藓等皮损,皮疹有渗出和融合倾向。无论是急性湿疹还是慢性湿疹,常呈对称分布,且会反复发作和相互转化,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一般分为脾虚、血虚、湿热3型。 一、脾虚 (一)症状 皮肤黯淡不红,湿疹如水泡,隐在皮肤内,只有搔痒才见渗水

糖尿病的拔罐疗法

方法一:治疗糖尿病 (l)拔罐部位:选穴: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 (2)方法:取上穴,采用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10分钟,每日1次。或采用背部前穴走罐,先在肺俞至肾俞段涂抹润滑剂,然后走罐至皮肤潮红或皮肤出现瘀点为止,隔日1次。 方法二:治疗糖尿病拔罐疗法有哪些, (l)取穴:①膀胱经:三焦俞、肾俞。②任脉:石门。③经外奇穴:华信夹脊。④脾经:三阴交。 (2)治疗方法:①留罐法:以上穴位于拔罐后各留罐10-20分钟。②排罐法:于腰椎两旁行密排罐法并留罐。③针罐法:先用毫针针刺上

哮喘拔罐示意 哮喘缓解期拔罐示意

对于哮喘缓解期除了同样要拔罐大椎穴、肺俞穴、风门学、膻中穴、定喘穴以外,还要拔罐以下穴位: 1.位置: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 2.取穴方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3.功效: 补气壮阳。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宣肺清热、宁神镇咳作用。 1.位置: 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取穴方法: 正坐位,以手叉腰,先取锁骨外端(肩峰端)下方凹陷处的云门,当云门直下约1寸,与第1肋间隙平齐处是穴。 3.功效

拔罐减肥的方法

背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 5分钟,每周2~3次。 【脾俞穴功效:发散脾胃之热。 【三焦俞穴】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腹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 【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 【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下肢穴位: 以下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l5分钟。每周2~3次。 【血海穴

拔罐减肥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拔罐减肥的原理主要就是将囤积脂肪的穴位进行开穴,然后通过点穴、封穴、推脂、疏通经络等一系列步骤,刺激相关穴位,渗入到脂肪以下八厘米左右的距离,最终将体内囤积的脂肪进行分解和燃烧,达到减肥的目的。拔罐能够深入皮下脂肪、五脏六腑的脂肪和血液中的脂肪,除了刺激脂肪分解之外,还能够排除体内堆积的毒素,令体内达到平衡,同时还有治疗便秘、痛经的作用。 拔罐减肥的方法 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拔罐减肥方法。不同的穴位应该选择不同的拔罐手法,应为刺激不同的穴位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背部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