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风疹中医有效
小儿风疹中医有效
风疹,中医称“风痧”,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每年这个季节,风疹都很常见。在一些托幼机构、中小学常有小规模的流行。风疹属于较轻的小儿发疹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可以传染,病人体温一般在37-38℃,很少到39℃以上。可以伴有轻微的咳嗽、鼻塞流涕,咽红痛。在发热的当天或第二天,病人全身可见细小、淡红色的皮疹,一般2-3天就可以自然消退,也不留痕迹。此外,病人耳后、枕部淋巴结还有明显的肿大,压痛。
中医认为,风疹属于“风热邪气从口鼻而入,与气血相搏,邪毒外泄,发于皮肤”,应该疏风、清热、解毒,服用板蓝根、银翘解毒颗粒剂、菊花茶、金莲花茶等可以达到治疗效果,不用给孩子吃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西药。同时注意多给孩子饮水,勤试表,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通风,还要注意保暖,避风寒。
风疹对患者影响并不大,但是对孕妇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刚刚怀孕三个月以内的人不能患风疹,因为风疹病毒往往会影响胎儿,造成流产、死胎,或引起兔唇、上颚裂等先天性畸形,或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智能低下等。1964年,美国发生一次风疹大流行,此后2年,出生了3万多名畸形儿。因此,孕妇尽可能不要接触风疹患者。
小儿推拿风疹 小儿风疹症状解析
邪郁肺卫:外感风热之邪,郁于肺胃,故见发热恶风,喷嚏流涕,咳嗽等症状;皮疹色淡红,疹点稀疏,此风热之邪随疹外透的表现,皮肤瘙痒,为风盛之候。舌苔薄黄,质偏红,指纹色紫,为风热之象。
邪热炽盛:邪热炽盛,故见高热,口渴,小便黄少,风热之邪涉及营分,血热较盛,见心烦不宁,疹色鲜红,疹点较密,舌质红,苔黄燥,指纹赤紫等候。
小儿风疹的治疗
风疹全身症状比较轻,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初期可咳嗽,喷嚏,流涕,咽疼等,发热1-2天内即可出疹,大约4-5天皮疹即退.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是风疹的典型特点,,小儿患风疹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体温高时可用些退热药,发热期间应让病儿卧床休息,给予流质,半流质易消化食物,多喝水,帮助解毒发汗,还要保持皮肤及口腔的清洁卫生
小孩起风疹怎么办
小儿起风疹该怎么办
小儿患上风疹需要戒口,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疗风疹,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配合好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小孩子早点恢复健康,病情可以少遭很多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处理小儿风疹发热的问题。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经过飞沫直接传播,侵袭呼吸道粘膜及其附近淋巴组织,再进入血液,发生病毒血症。因此,在风疹的发疹前期即出现发热等症状,小儿风疹发热的热型不定,轻症仅为中等度发热,重症患儿体温可超过40℃。多数患儿体温逐渐升高,但也有骤然高热起病者。
小儿风疹多以发热为最初症状,同时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风疹粘膜斑等。大约于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伴发热增高,直到皮疹消退时体温开始逐渐下降,直至正常。
对风疹的发热,一般不需要急于退热。应该给予足够水分,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饮食。同时,最好采用适当的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透疹为原则。常用药有桑叶、银花、连翘、蝉蜕、浮萍、葛根、升麻、紫草、牛蒡子等。
亦可用西河柳、浮萍、芫荽等中药煮沸,用毛巾浸药液温敷患儿额面、四肢等部位,既可退热又可透疹。且在煮沸药液过程中,使水蒸气在室内布散,以保持室内的湿度。对体温过高的患儿可酌用小量退热剂,避免急骤退热而致虚脱。
西药退热剂可选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亦可用安乃近滴鼻。使用药物降温应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不可降至过低。
对风疹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
小儿风疹发热时,家长还应该注意做好皮肤护理,出汗要及时擦干,衣被不要过厚过暖。另外还要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多饮水。
孩子身上起了很多红疙瘩是怎么回事
西医诊断标准:
1.皮肤出现大小不等之风团样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痕迹。
2.慢性荨麻疹,风团损害反复发作,时间持续1~3个月以上。
3.实验室检查,皮肤过敏源检查可查到阳性结果;血清IgE水平增高。
中医类证鉴别:
1.风土疮:多见于小儿,常在春秋季发病,好发于躯干与四肢近端,表现为在生米大小纺棰形风团样皮疹,中心可出现水疱,甚或大疱、血疱,5~10天消退。
2.色素性瘾疹:风团消失后遗有黄褐色或棕色的色素斑,经搔抓或其他机械刺激后可再起。
3.猫眼疮:典型皮损呈环状或彩虹状,其色暗红或紫红。
迅速出现风疹块(风团),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内有些全身症状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水疱或大疱发生于似乎正常的皮肤上,但常有红晕,这类风疹块较易发生于儿童。
小儿风疹的常见症状
1.发育异常
先天性风疹最常见的表现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50%~85%.出生时常为小于胎龄儿,常伴有其他畸形。
2.先天性心脏畸形
最常见的是动脉导管未闭,其次是肺动脉狭窄。其他少见的包括主动脉狭窄、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征等。
3.耳聋
耳聋常为双侧,可在出生时发生或生后一段时间内发生,耳聋的程度可轻可重,常伴其他畸形。
4.眼异常表现
白内障为特征性眼部改变,发生率约35%.可为双侧或单侧,出生时白内障可能很小,须用眼底镜仔细检查。小眼球常与白内障同时存在。视网膜黑色素斑也常见,发生率为35%~60%,出生后不久可出现,常为单侧,但此种病变对视力无影响。先天性风疹还可致青光眼,可为双侧,必须手术治疗,否则导致失明。
5.中枢神经系统
20%患儿生后数周出现脑膜脑炎,表现为前囟饱满、易激惹、肌张力异常、惊厥等。脑脊液中蛋白和细胞数增高.30%脑脊液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少数可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全脑炎,一般在原发感染后10年起病,病理特点为纤维样坏死,严重神经元丢失和脱髓鞘改变。先天性风疹所致小头畸形不常见。
6.骨骼生长障碍
发生率10%~20%,最常见的是X线见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的十骺端密度减低,一般于生后3个月恢复正常。
7.消化系统
常见肝脾大,风疹病毒性肝炎和阻塞性黄疸。
8.其他表现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率5%~10%,多在生后一个月消失,常伴其他严重畸形。
治疗风疹的偏方有那些
1、遍身风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难睡)。用苦参末一两,另用皂角二两,在水一升中揉滤取汁,瓦器内熬成膏,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温水送下。
2、再方。用醋和石灰涂之。
3、再方。用蒴翟叶捣烂敷搽。
4、治风疹、丹毒、瘴疟。用白英煮汁饮服。
5、再方。用硭硝煎水涂试。
6、小儿风疹。用白矾烧过投热酒中,蘸酒涂疹。
7、婴儿风疹及疮毒。用景天苗叶五两和盐三两,同研细,绞取汁,以热手抹涂。一天两次。
8、蜜酒。治风疹、风癣。
9、流动性红色风疹。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10、老小风疹的治疗验方。用茱萸煎酒涂搽。
11、风疹流走。用盐泥二两、百合半两、黄丹二钱、醋一分、唾液四分,捣和敷贴。
珠珀猴枣散会导致便秘吗
珠珀猴枣散清热化痰,安神消积。小儿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痰鸣,不思饮食,烦躁易惊,舌质红,苔黄,脉浮数等症。那么珠珀猴枣散会导致便秘吗?
珠珀猴枣散清热化痰,安神消积。小儿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痰鸣,不思饮食,烦躁易惊,舌质红,苔黄,脉浮数等症。那么珠珀猴枣散会导致便秘吗?
珠珀猴枣散清热化痰,安神消积。主治小儿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痰鸣,不思饮食,烦躁易惊,舌质红,苔黄,脉浮数等症。吃珠珀猴枣散屎不会便秘的,另外珠珀猴枣散治疗效果好,十分好用,而且副作用尚不明确,患者们可以先放心服用。
珠珀猴枣散主要成分有猴枣、珍珠、琥珀、双花、茯苓、薄荷、钩藤、防风、神曲、麦芽、天竺黄、梅片、甘草。其中防风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治小儿惊风;夜啼; 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琥珀镇静,利尿,活血。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猴枣消痰镇惊,清热解毒。治痰热喘嗽,小儿惊痫,瘰疬痰核。
风疹如何预防
因风疹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风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风疹。
自动免疫国际上经过十余年来广泛应用风疹减毒疫苗,均证明为安全有效,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接种后仅个别有短期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关节肿痛等反应,免疫后抗体持久性大多可维持在7年以上,接种对象方面不同国家尚不统一,例如美国主张1岁至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中的儿童为主要免疫对象,因为小儿风疹发病率最多,且可传播给孕妇等成人,青春期及成年妇女也应接种,先天性风疹已明显减少,尽管目前关于风疹疫苗病毒株对人体,胎儿的影响了解得不够,但活疫苗的弱病毒确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孕妇不宜接受此类活疫苗,风疹早已与麻疹,腮腺炎疫苗联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也已制成风疹减毒活疫苗,有的地方已开始使用并将逐步纳入计划免疫执行,重点免疫对象中包括婚前育龄妇女,含高中,初中毕业班女生。
免疫球蛋白预防风疹的效果至今尚不肯定。
什么是小儿风疹
风疹为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小儿普遍易感,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孕妇早期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
潜伏期约10~20日。
1.前驱期:咳嗽,喷嚏,流泪,流涕,咽痛,结膜炎,前额痛,发热,体温38—39℃,呕吐。发热半日至1日后出现皮疹。
2.出疹期:疹痒多白面、颈而发,迅速(多在1日内)蔓延躯干、四肢遍布全身,掌、指(趾)少见皮疹。为浅红色斑丘疹,分布均匀,疹间皮肤正常。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3.恢复期:3—6日后皮疹消退,可见麸糠样脱屑,轻微瘙痒,体温下降至正常,肿大之淋巴结迅速消退,但也可持续肿大数周后方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