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经的按摩方向 脾经脏腑特点
脾经的按摩方向 脾经脏腑特点
1.巳时养生重点是养脾,脾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百骸皆赖脾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2.脾胃太阴湿土之脏,胃为阳明燥土之腑,因此,脾不仅恶湿,而且对湿邪有易感性。“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此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
3.胃主通降,与脾相表里,胃主通降与脾主升清,胃主通降是指位置的气机宜通畅,下降的特性,胃以通降为顺。
4.脾主生血,指脾有生血的功能;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
脾经的按摩方向 脾经疏通方法
取坐位,左腿翘于右腿之上(左小腿置于右膝盖上),右手握空拳,用适当力度从下向上敲打腿部脾经,在小腿用掌面捶打,在大腿根部用指根部捶打,交换右腿,以同样方式捶打,每侧捶打3-5遍,或每侧5分钟。
脾经的按摩最佳时间
脾经的按摩最佳时间是巳时,即上午9点-11点,这段时间气血流注于脾经,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把胃消化的精微物质输送到腠理当中。
小儿腹痛中医推拿疗法
1. 治疗原则:调和脏腑,畅通气血,缓急止痛。
2. 手法处方:推脾经,掐揉一窝风,运内八卦,摩腹,拿肚角,分腹阴阳。
3. 方义:推脾经,摩腹,分腹阴阳——调理脾胃,和中止痛。运内八卦——理气调中,并能起到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拿肚角,掐揉一窝风——缓急止痛。
4. 加减治疗
⑴寒实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推脾经用补法以温中散寒,助阳止痛。
⑵伤食痛:加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以消食导滞,理气助运,和中止痛。
⑶虚寒痛:加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用补法以温补脾肾,助阳散寒,益气止痛。
⑷虫积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揉脐以温中安蛔,缓急止痛,蛔遇寒易扰动不安,遇温则静。
⑸热痛:加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推脾经用调法以清泻胃肠实热积滞,调通中焦气机升降。
⑹气滞血瘀:加平肝经,清心经,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行气活血,通络解郁,以通止痛。
偏头疼针灸什么穴位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按摩胃经从哪开始按 足阳明胃经脏腑特点
1.辰时养生,胃是养护重点,胃以通降为顺,胃的通降功能正常,才能将食物排入小肠,进而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然后以糟粕的形式排出体外,保持胃功能的正常循行。
2.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传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一是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质的消化吸收作用。二是运化水湿,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传输,即脾配合肾,肺,三焦,膀胱等脏腑,调节,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3.胃主通降与脾主升清相对,脾胃互为表里,人体气血将在下一时辰注于脾经。
4.胃是脾的附属,可容纳和暂时储存吃进去的食物,再胃内进行消化。
小儿遗尿中医怎么按摩 小儿遗尿分型按摩方法
如果孩子遗尿是因为脾肺肾虚,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按揉百会,摩丹田,按揉肾俞,擦腰骶部,按揉三阴交各1分钟。
按摩方解:推三关,揉丹田,补肾经,按揉肾俞,擦腰骶部以温补肾气;补肺经,补脾经,补肺脾气虚;按揉百会,揉外劳宫,按揉三阴交具有温阳升提,促进膀胱约束的作用。
如果孩子的遗尿是肝经湿热所致,家长可以选择清肝经,清心经,清小肠,掌揉丹田,揉腰骶部,推箕门,补肾经,揉上马,揉三阴交,揉涌泉各1分钟。
按摩方解:清肝经,清心经,清小肠,以清除湿热;补肾经,揉上马,推箕门,能养阴清热;掌揉丹田,擦腰骶部利于缓解遗尿。
亚健康请试试推拿
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用于治疗亚健康的推拿手法:
拿头顶按揉颞部(太阳)、视神经交叉点(风池),摩面、梳头数次。
拿颈项(肩井)脑为元神之府,颈项上承头面,下续躯干,活动多而易劳损,头面颈项按摩具有祛风通络,宁神开窍的作用。
滚揉脊柱(督脉)按揉夹脊(膀胱经线),重点按揉腰骶部(肾俞、命门、腰阳关、腰俞)——督脉主一身之阳,夹脊属太阳膀胱经,腰为肾之府,肾藏先天之精,故腰背部保健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防衰老的作用。
擦胸揉腹顺时或逆时针方向摩腹,揉胃脘,摩脐,揉天枢,摩丹田——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尤其是腹部推拿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肠腑,导积滞之功用。
牵拉上下肢按揉曲池、合谷、环跳、委中、承山、足三里、三阴交。因手足四肢与脏腑相关联,所以按揉这些穴位同样可以防治相应脏腑病变以及相关骨关节病。
日常保护肠胃的方法
捏脊疗:
捏脊疗是通过刺激身体某些经络和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适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厌食积滞等病症的孩子。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及调整脏腑的作用。
饭后揉肚:
饭后先散会步,然后或卧或坐,用手轻轻按揉腹部,先将双手搓热,分别以左、右手,按顺或逆时针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30次左右,此法可增强胃肠机能,对治疗肠胃病有一定效果。
捏腿肚:
小腿肚内侧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治疗胃之疾患。当然这只适用一般胃病,能缓解轻微的胃痛,严重胃病者,应去医院诊治。
按摩肝经有什么好处 肝脏脏腑特点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通过按摩肝经,肝脏发挥正常的疏泄功能,从而起到调畅全身气机,通利经络的作用,使脏腑组织的活动正常协调。
肝主藏血,意思是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肝所贮藏的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贮存一定血液,既可濡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又可以防止出血。
脾经的按摩方向是怎么样的
按照脾经经脉循行的位置敲打摩两腿内侧面,也可以按揉经脉上的相应穴位,一次100-200下。脾经的按摩最佳时间是巳时,即上午9点-11点,这段时间气血流注于脾经,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把胃消化的精微物质输送到腠理当中。
月经失调按摩什么穴位
1.1、三阴交穴按摩法
翘起二郎腿,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49次,一般内分泌失调患者经常在本穴有明显压痛。三阴交穴位在足内踝尖直上三寸(约四横指),靠胫骨后缘处。
功效:三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可以治疗脾经,以及脾脏的相关病症状。再一个它还是滋阴的要穴。
1.2、三焦经按摩法
起始于关冲穴,结束于丝竹空穴。可散发肝火。简单的可以用按摩锤经常敲打,或循经按摩重点穴位点按,或用刮痧板循经刮痧。
功效: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如何增加宝宝的食欲才好
按摩:双脚内侧的脾经按摩。穴位:隐白(脾经的井穴),大都(脾经的荥穴),太白(脾经的输穴、原穴),公孙(络穴)。脾经的源头就在脚上,所以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脾胃虚弱状态。
饭前洗澡:在夏天清晨和傍晚的时候,让宝宝到户外运动一下,宝宝玩耍、消耗热量后,情绪仍处在兴奋状态,假使先帮宝宝洗个舒舒服服的澡,舒缓宝宝的情绪,就像大人泡完温泉、全身放松后,自然能够是胃口和情绪一样大好。
捏脊:给宝宝脊部柱两侧从头至尾进行推拿按摩,所谓“捏脊”疗法:可以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身体。对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和便秘疗效最好。宜在清早或饭后1小时进行,每天一次,6天为一疗程。
饮食习惯:进餐要定时定量,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型,创造进餐时的安静愉快气氛,这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增进胃口的好方法。同时要合理搭配饮食,以清热解毒、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远离含糖饮料,节制冷饮和甜品。
补充益生菌:适量益生菌犹如一道“开胃菜”,它能使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脂肪分解,帮助孩子消化吸收。同时,为孩子补充儿童专用的复合维生素B也能增进孩子的食欲。因为复合维生素B是“能量维生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进食欲。
肾经不通的症状有哪些 肾经脏腑特点
1.肾可以维持身体正常规律的呼吸,这就是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如果肾贮藏精气功能降低,人的发育就会减缓,对于靠精气维持的身体组织与机能也会受到影响。
2.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水液通过肺,脾,肾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濡润机体的作用,其被人体利用后,下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
3.尿液贮于膀胱,达到一定容量时,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可以使膀胱开阖适度,则尿液可以及时从溺窍排出体外。
脾经的按摩方向
按照脾经经脉循行的位置敲打摩两腿内侧面,也可以按揉经脉上的相应穴位,一次100-20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