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检查呢
单纯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检查呢
许多患上单纯性肾小球肾炎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单纯性肾小球肾炎,也不知道如何检查单纯性肾小球肾炎。如果可以早点检查单纯性肾小球肾炎就可以早点治疗。那么单纯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检查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专家对单纯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检查的介绍吧。
单纯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检查呢:
1、X线检查在腹平片中常可见到肾影中有一部分膨大或其上有一包块压迫。囊肿的重量或位置可引发肾脏扭转导致肾轴异常。有时在肿块边缘可见到条纹状钙化影。排泄性尿路造影可确诊。在静脉推注造影剂后1~2分钟摄片中,可见肾实质血管密度增高,而囊肿占据的那部分空间则不会,由于其中没有血管。
2、CT扫描是用来鉴别肾小球肾炎与肿瘤,CT是最精确的。囊液密度近似于水,而肿瘤的密度则与正常肾实质相近。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肾实质变得更为浓密,而囊肿仍不受直接影响;囊肿壁与肾实质有显着界限,而肿瘤则无;囊肿壁很薄,肿瘤却否则。从许多方面来说,鉴别囊肿和肿瘤CT要优于穿刺抽液判断。
3、肾脏超声检查:在采取非侵入性诊断技术来鉴别肾小球肾炎和实质包块时,超声检查占有很大比例。当超声检查发现符合囊肿的影象时,就可在超声影象监视下,穿刺囊肿并抽吸囊液。
4、同位素扫描:做直线扫描可显示出包块轮廓,但难以区分囊肿或肿瘤。采用锝扫描摄影术可显示无血管的包块。
5、在囊肿摄影术下经皮囊肿抽吸:当上述检查对鉴别囊肿及肿瘤仍有问题时,则有必要行穿刺抽吸。
单纯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检查呢?上面即是专家对单纯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检查的介绍。相信对您了解肾小球肾炎的检查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您能在平时做好有关疾病的检查。如果发现病情就要早点到正规专业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医院接受治疗,不要延误了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希望得了肾小球肾炎的人可以早日康复。
肾炎的早期症状 肾小球肾炎一般症状
当尿蛋白高于150mg/d,尿蛋白可定性为阳性,即成为蛋白尿。正常人体代谢过程中经肾小球过滤的原尿中的95%以上的蛋白质被肾小管重吸收利用,因此正常人终身尿中蛋白质含量极低。一旦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受到损伤可引起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可通过显微镜下或者肉眼直接观察到血尿,其血尿常为无痛性、全程性血尿,持续型或间发性。血尿可为单纯性血尿,也可伴有蛋白尿、管型尿。
水肿是肾炎的最常见症状,一般可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其中肾炎性水肿有着水肿组织间隙蛋白含量高,水肿多从眼睑、颜面等部开始,而肾病性水肿由于组织间隙蛋白含量量低,水肿多以下肢水肿开始。
约有50%以上的急慢性肾炎出现血压增高,高血压的持续存在可反过来加速肾脏功能损害。
肾小球肾炎可出现肾功能损害症状,表现为尿量减少或者增多,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常导致急性肾损伤乃至肾衰竭,部分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有一过性肾功能异常;慢性肾功能小球肾炎可随之病程的进展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iga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iga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病比较隐匿,病情较长且病情发展比较缓慢的一种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特点就是肾小球发生病变,最终引起所有肾小球毛细血管逐渐闭塞,逐渐损伤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随着肾小球损伤的不断发展,健存的肾单位越来越少,纤维组织不断增多,肾功能损伤越来越严重,就会致使肾脏不断萎缩,从而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大部分都找不到明确的病因,仅有少部分患者可查得有明确的急性肾炎如链球菌感染病史,或有细菌学及血清检查的阳性证据,这部分患者既可能直接迁延发展成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也有可能在间隔若干年后重新出现肾炎的一系列表现而成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由于大部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并没有急性肾炎病史,所以现在有很多的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并没有肯定的关联关系,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的。
另外,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中医学认为它与风寒湿热之邪等有关,是由风寒湿热之邪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亏虚的基础上,乘虚侵入所致;或因急性肾炎调治失当,迁延伤肾发展而来。而权威机构经过多年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案例的分析,然后再结合中医学的理论后,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与人的本能受损有关。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以轻度蛋白尿和(或)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故又被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它是一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类型不尽相同、临床表现类似、预后良好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一、发病原因
1.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脏腑功能低下,尤其是脾肾功能虚衰,不能固摄精微物质而下泄,引起蛋白尿和血尿。
2.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辛辣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内生湿热,下注膀胱,导致膀胱不能分清别浊而出现蛋白尿和血尿。若摄食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机体得不到营养物质的补充,则影响脏腑功能,从而导致蛋白尿和血尿。
3.劳倦伤脾:
长期积劳成疾,损伤中焦,脾失运化,一方面气血生化无源,另一方面可以化生湿热,导致正虚邪实,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4.房劳伤肾:
房劳过度,劳欲伤肾,肾精亏虚,肾气不足,不能分清别浊,精微物质下泄而引起蛋白尿和血尿。
5.七情郁滞:
思虑过度,忧思气结,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统摄无权,则精微物质下泄;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血液瘀阻,损伤血络,营血和精微物质外泄,则可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6.感受外邪:
生活起居不慎,调养失宜,感受外邪,或为温热,或为热邪。湿热或热邪蕴结下焦,损伤膀胱功能,或损伤阴络,则可导致蛋白尿和血尿。
二、发病机理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多与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因病因不同,故发病机制也不一样。其病理形态也有多种类型,多系各种病理改变的早期。
1.单纯性蛋白尿
可系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IgA肾病的早期。
2.单纯性血尿
可系IgA肾病早期、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炎、紫癜性肾炎、LN及薄基底膜肾病等。
3.无症状性血尿伴蛋白尿
同样可为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IgA肾病或膜性肾病早期。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均较轻,47%的病例肾脏病理学检查光镜下为正常肾小球,但45%为轻度、中度非特异性改变,8%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镜下改变主要可见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局灶节段性增生等三种病理类型。
根据免疫病理,又可以将他们分为IgA肾病及非IgA肾病,以单纯性血尿表现者多为IgA肾病。如果持续性蛋白尿,则多为病理性,除了常见的肾小球病变引起的白蛋白尿外,应注意除外轻链蛋白尿、2微球蛋白等系统性疾病引起的小量蛋白尿。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类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四类。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三个类型: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型,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四类。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三个类型: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型,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由多种病理类型引起,常见的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以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变进展至后期病理类型均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可由多种病理类型引起,常见的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以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变进展至后期病理类型均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能治肾病吗
慢性肾小球疾病,不能根治
对于慢性肾小球疾病,按照病理学诊断,它包括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
病理类型不同,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亦不同。有些预后较好,比如肾小球微小病变,经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患者蛋白尿可以转阴,肾功能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临床上称为完全缓解。
单纯的系膜增生性肾炎预后较好,膜性肾病进展较慢,膜增生性肾炎进展比较快,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亦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肾小球病变外,肾小管、肾内血管及肾间质病变的程度明显影响预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预后与原发疾病的控制有关。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比高血压肾病快,预后差,狼疮性肾炎、血管炎相关性肾损害预后差。
即使预后较好,达到“完全缓解”,对于慢性肾小球疾病我们并不能说根治了,因为虽然患者目前已经“看好了”,小便、血液、B超等检查结果都正常,事实上患者的病理改变还是存在,若某天出现一个影响因素,还会使疾病复发。所以,慢性肾脏病需要长期观察、随访,有些需要长期治疗。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治愈
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多是在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7~21天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
本病呈自愈倾向,所以通过对症治疗,在急性期卧床休息2~3周,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有浮肿的患者应限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也就是饮食要清淡、水要少喝,必要时可适当使用利尿剂,部分严重患者甚至需要透析治疗过渡。本病在度过急性期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特别是儿童患者。绝大多数患者在2~4周出现小便增多、浮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尿路感染,可治愈
尿路感染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生长繁殖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包括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肾移植和尿路畸形者。
单纯性的尿路感染,经休息、积极抗感染治疗,多饮水及对症治疗后大部分都能治愈。但有易感因素的患者容易复发,个别会发展成慢性肾盂肾炎。因此,反复发生肾盂肾炎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治疗的关键是寻找易感因素,并争取及时有效地祛除之。
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型
1、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型
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时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如红斑狼疮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注意:一般临床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基逼供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2、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分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型可分为五种,同一临床综合征可有不同的病理类型,同一病理类型又可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亦有规律可循,毛细血管内增殖是急性琏球菌感染后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新月体性肾炎对应的临床表现是急进性肾炎;增殖性改变如系膜增殖可在感染后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微小病变不出现肉眼血尿,不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除非转化为局灶阶段型硬化;在所有活动性病理类型中新月体性肾炎预后最差,膜增殖其次。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
如果明确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全名: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预后良好,可以自愈的疾病,不需要担心。问题在于你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是否可以明确,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有种链球菌感染后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引起的疾病,所以其临床表现非常有特点,一是有明确的链球菌感染病史,同时感染后到出现肾炎症状(浮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有一个潜伏期(2周左右),血液检查会发现低补体血症、链球菌抗体(ASO)明显升高、血沉明显升高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不能单纯从病程的长短进行区分,很多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平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在感冒发烧后就会出现症状,这时鉴别急性和慢性的关键是看感染后到出现症状是否存在明确的潜伏期,如果感染发烧后2~3天就出现的肾炎症状,则为慢性肾炎急性加重,如果感冒发烧后10~14天出现肾炎症状则应考虑为急性肾炎。有时不能明确则需要进行肾穿病理活检来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