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为什么没有疫苗
丙肝为什么没有疫苗
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乙肝的新感染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乙肝病毒通常比较稳定,在复制时会通过“拼写检查”式的活动修正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因此,任何一次乙肝病毒的复制,都与原版DNA高度一致。所以,人们可以研制出用于预防乙肝的疫苗。
都有乙肝疫苗了,丙肝为什么没有疫苗呢?丙肝病毒与乙肝病毒不同的是,丙肝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发生错误的“拼写检查”,只有少数RNA病毒被完全无误地读取和复制。RNA病毒的变异速度比乙肝病毒快100万倍,而且RNA病毒的外形也经常改变,这就使得丙肝等RNA病毒的疫苗很难研制。即使某天研制出了像流感疫苗那样的丙肝疫苗,每年还是要根据新出现的变异丙肝病毒不断研制新的疫苗。因此研制丙肝疫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丙肝为什么没有疫苗呢?我们不能老是靠疫苗,我们还应该从自身做起。丙肝的预防关键就是要靠切断传播途径,并且相对乙肝来说丙肝感染的初期还是比较容易治疗的,因此预防丙肝还要养成定期检查身体的习惯,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以上就是丙肝为什么没有疫苗的原因,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了,预防丙肝还应该从自己做起。
丙型肝炎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
目前没有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可通过避免以下行为降低感染风险:
不必要和不安全的注射;
不安全血液制品;
不安全的锐利废物收集和处置;
使用非法药物和共用注射器;
与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
共用可能被受感染血液污染的个人锐利物品;
使用被污染工具进行纹身、穿孔和针灸。
二级和三级预防
世卫组织建议丙肝病毒感染者应:
接受有关保健和治疗方案的教育和咨询;
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预防甲肝和乙肝病毒合并感染,以保护其肝脏;
及早接受适当医疗管理,包括接受适当的抗病毒治疗;并且
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及早诊断慢性肝病。
要如何预防着三种肝炎呢
1.甲型肝炎
严把“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水源,搞好饮水卫生,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不吃腐败不洁的食物,提倡分餐制。家庭中有人患病应进行家庭消毒,将餐具煮沸10分钟以上。目前,甲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已获成功,国产和进口的疫苗均可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买和注射,可有效预防甲肝感染。
2.乙型肝炎
所有体内带有乙肝病毒的人(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乙肝患者)都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他人,在人群之间只有传染性强弱的区别,不存在有无传染性的区别。我国是乙肝大国,不主张对携带者及慢性病人采取隔离、分居、分餐、禁止入学、禁止工作等带有歧视性的行为。做好个人防护的关键是接种乙肝疫苗。目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程序,以新生儿、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对象。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3.丙型肝炎
丙肝病毒主要是经血液传播,所以应做到远离毒品,按照《输血法》使用血液及血制品。注意个人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最好分餐进食,专用洗浴用品。夫妻双方若有一方已患有丙肝,提倡性生活用避孕套。
多种手段控制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世界问题。估计全球每年有150万人感染甲型肝炎;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全球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每年有超过30余万人可能死于丙肝导致的肝癌。面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肝炎病毒,我们能够控制它的流行吗?
接种疫苗,甲肝乙肝少了多少
接种疫苗是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的最好方法。自从1992年我国有了自己生产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以来,甲肝发病率明显减少。如据山东省济南市疾控中心统计,1991年该市的甲肝发病人数为4648人,到了2002年发病人数仅249人。江苏省阜宁县1991年洪涝灾害后,甲肝流行率高达552.5/10万。1992~1994年该省开展人群丙种球蛋白接种,1995年始开展儿童甲肝疫苗接种,主要对象是满1周岁儿童和易感者,2003年发生了同样的洪涝灾害,而甲肝的发病率仅18.2/10万。今年,我国许多地区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甲肝的发病率将会进一步减少。
母婴阻断,乙肝的“根”断了多少
乙肝病毒可通过许多途径感染人体,如输血、注射、治疗器械、母婴传播、性接触和生活密切接触等。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果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上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的妈妈所生的孩子有95%在一年内表面抗原阳性。
如今乙肝病毒感染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对于乙肝病毒基因DNA较高的乙肝妈妈,还可以在妊娠后期进行适当的抗病毒治疗,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含量,增加母婴阻断的效果。经过母婴阻断,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降低。
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好了多少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乙肝和丙肝目前都有了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干扰素开始用于治疗慢性丙肝和乙肝,使40%~60%的丙肝和25%~30%的乙肝取得了疗效,甚至达到清除病毒的效果。后来,在丙肝的治疗中,人们又为干扰素找到了利巴韦林做“帮手”,进一步提高了丙肝的疗效。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更是突飞猛进。自从1999年拉米夫定上市以来,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相继上市,乙肝有了更多的治疗方法。经过抗病毒治疗,60%~90%以上的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毒得以缓解或控制。国外有一位医生对900多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7年回顾性研究,发现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7年中肝癌的发生率为11.2%,而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癌的发生率仅为2.3%,说明抗病毒治疗明显改善了乙肝的预后,延缓了肝病的进展。
今年5月19日是第一个世界肝炎日。世界肝炎日是由日内瓦的民间组织——世界肝炎联盟(WHA)联手世界卫生组织、其他联合国组织、红十字会、开放性社会研究所、盖茨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的。届时,遍布全球五大洲的200多个组织将同步行动,唤起世界人民对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多种手段控制病毒性肝炎
肝炎产妇可不可以给婴儿喂奶
肝炎产妇能否与新生儿同室,能否给婴儿喂奶,这是众多肝炎产妇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能否母婴同室取决于母亲是否会将疾病传染给新生儿。如母亲在肝炎急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期,就不能与新生儿同室。肝炎恢复期或肝炎病毒携带的产妇一般可实行母婴同室。
能否母乳喂养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孕妇感染甲肝病毒后,体内很快产生甲肝抗体,至今没有在甲肝产妇乳汁中发现甲肝病毒。我国新疆戊肝流行时,戊肝母亲用乳汁喂养婴幼儿未见感染发病,说明戊肝病毒不经母乳传播。
乙肝三项阳性的母亲不宜喂奶。如果母亲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均阳性,其乳汁中含有乙肝病毒,因此不宜给婴儿喂奶。
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但第二次疫苗是在出生后的6个月接种,因此,并不是接种乙肝疫苗后即对乙肝病毒有了完全免疫力。这个时候吃了含乙肝病毒的母乳是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的。如果坚持要喂母乳,则应给婴儿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研究表明,丙肝产妇和丙肝抗体阳性产妇的乳汁中存在丙肝病毒的可能性较小,可以给婴儿喂奶。
肝炎产妇的唾液中存在肝炎病毒,故产妇不可口对口给孩子喂食,并要注意消毒隔离。
中国人最常得这 肝癌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肝和丙肝;大量饮酒或肥胖导致的肝硬化;发霉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控制好肝炎,戒酒,不要吃霉变的食物。
目前没有常规筛查项目。如果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推荐相应的检查。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乙肝。
目前丙肝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的丙肝疫苗问世,但可以通过避免一些行为来降低感染风险。如:静脉吸毒、分享注射工具、输注不安全血液制品、内镜检查、不安全的锐利废物收集和处置、不必要和不安全的注射、与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接触、穿孔和针灸,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侵袭性操作等。
目前来说,丙肝治疗方法有: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使用足够剂量治疗一年,丙肝的治愈率能达到七至八成左右,部分研究显示患者治愈率甚至可高达95.5%。当然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丙肝用药推荐:维甘苏(益肝灵胶囊)、运德素(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双虎清肝颗粒、虎驹乙肝胶囊等。
丙肝传染吗
专家指出,日常密切的生活接触中有一些接触方式是造成丙肝感染的重要途径,丙肝传染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生活传播。而日常生活中发生密切的关系,造成的体液接触,血液接触也是造成并按传染的一大原因。
但是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不是和丙肝患者发生接触就会感染丙肝,感染病毒必须是自身的血液和体液接触到一定量浓度的丙肝病毒,并同时免疫没有能够及时的清除,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造成的感染,而日常礼貌的接吻、拥抱、打喷嚏、咳嗽、吃饭是不会感染丙肝的,但是共用剃须刀,美容工具,共用水杯等是存在传播丙肝的几率的。
另外性生活是夫妻之间必不可少的,如果夫妻之间一人是丙肝,发生没有安全措施的性行为,造成感染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因为人的体液中是含有丙肝病毒的,当另一方发生出血和黏膜破损,感染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因此夫妻一人是丙肝的话,一定做做好安全措施,例如使用安全套等。
丙肝没有预防性疫苗的使用,因此人体无法通过注射丙肝疫苗产生丙肝抗体,而导致了人们无法主动的进行预防丙肝,对于自我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的孩子,对抗丙肝感染是非常差的,因此一定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您身边有丙肝患者的家属和朋友,一定不要接触到对方的血液和体液,生活用品单独使用,定期高温消毒。
与孕妇谈谈孕期肝炎
乙肝孕妇患乙肝(或隐性感染)时不仅症状比较重,易转为慢性甚至是重症肝炎,使早产率增加60倍,死胎率增加30倍,还易发生产后出血,使乙肝孕妇的死亡率增加到8%以上。因此,患有慢性肝炎的妇女一旦怀孕,宜及时中止妊娠。在加强监护基础上,病情较轻者方可继续妊娠。另外,“大三阳”孕妇分娩时,通过胎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者占80%以上,故于分娩后24小时内(最好是在6小时内),给新生儿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30微克),以后还要按规定时间注射两针(各30微克)。若母亲健康情况尚佳,可予母乳喂养。孩子1岁后,还应加强注射1针乙肝疫苗(10~30微克)。
丙肝孕妇合并丙肝的后果比乙肝还要严重,而且目前尚无丙肝疫苗可供预防注射,即使侥幸分娩,也难免发生母婴垂直传播。因此,一旦发现孕妇合并丙肝,应果断采取措施中止妊娠。所幸的是,丙肝发病率很低。
丁肝丁肝常与乙肝狼狈为奸,或同时感染,或在乙肝基础上合并感染。孕妇一旦得了丁肝,或与乙肝同时感染,更容易出现流产、早产、死产、产后出血、重症肝炎、肝昏迷等,因此,应尽早中止妊娠。
丙肝与乙肝谁的危害性更大
丙肝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但是人们对丙肝认识却十分有限。慢性丙肝是引起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丙肝病毒通过血液传染,目前没有丙型肝炎疫苗。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18岁以上成人的调查中发现,在美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人数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4倍,到2010年,死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数要多于死于艾滋病毒感染的人数。
与丙肝的危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众对丙肝普遍缺乏重视。70%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不知道他们患有该病,使得许多感染者没有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检测率低下,仅有5%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还有近三成被调研者认为丙肝无法治愈。
1、丙肝不易被发现,患者常常只是感觉劳累,部分会有肝区不适。
2、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5%会变成慢性乙肝,而成人感染丙肝,85%会转变为慢性丙肝。
3、丙肝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更高,从这一点上说丙肝比乙肝更有危害性。
4、因为丙肝病毒没有疫苗,常规体检又不查丙肝,因此预防和控制比乙肝更为困难。
5、丙肝与乙肝这两种病均有向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发展的倾向,其发生率丙型比乙型肝炎更高,丙型肝炎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更大。
6、丙型肝炎也可能有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但不如乙型肝炎发生率高。
7、由于传播途径相似,因此丙肝与乙肝可以重叠感染,且重叠感染较单个感染发生重症肝炎和病死率要高,表明丙肝与乙肝重叠感染可加剧肝脏的损害。
8、丙肝与乙肝有所不同,丙肝最初症状明显要轻,约有三分之二不典型,但病情进程明显要快,若发展为肝癌者,时间较乙肝要快一倍。
9、由于丙肝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弱,丙肝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
10、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同是可治疗性,目前市面已经有各种乙肝疫苗了,但是目前并没有疫苗可有效预防丙肝,这也是丙肝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丙肝病毒是RNA病毒,很容易变异。
丙肝患者能结婚吗?
丙肝患者是可以结婚的,婚后做好必要的预防与阻断措施,不仅可以预防丙肝的交叉传染,而且还可以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因丙肝病毒变异很快,目前还尚无研制出丙肝疫苗,因此在丙肝的预防上要避免经血、性生活、母婴垂直等途径的传播,因此丙肝患者结婚后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也是需要有所注意的。
丙肝患者虽然能结婚,但必要的治疗是不可疏忽大意的,不要因没有异常症状就懈怠治疗,否则长期病毒对肝脏的侵害会导致病情的进展与恶化,因此婚后积极针对性的治疗亦是很有必要的,丙肝患者结婚后双方预防及患者治疗都是不可少的。
总之说,丙肝患者是能结婚的,但双方在必要的防护措施上要做到位,患方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合理膳食等,对病情的治疗与控制、预后的提高是有利的;健康方避免血液接触、做好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交叉传染的几率。
丙肝有疫苗吗
“见血行为”感染危险大
人群中隐匿的丙型肝炎患者并不少,省人民医院近两年针对人群进行过三次“病毒性肝炎”义诊活动,从检出的感染丙肝数据可以发现问题:2008年3月,丙肝检出率达16%;2009年3月,丙肝检出率为13%;2009年10月,丙肝检出率达5%。从数据变化看出丙肝患者不在少数,但随着医院的宣教、义诊以及大众对丙肝疾病的认识,“蒙在鼓里”的丙肝患者已经慢慢减少。
省人民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学福介绍,从我们三次丙肝筛查发现的患者来看,年龄偏大的患者居多,年轻人少。这群患者几乎都有手术、输血经历,这是感染丙肝病毒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同作为传染性疾病,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类似,主要通过血液、性生活、母婴垂直等传播病毒。有大量输血史,特别是在1993年前接受过输血者;反复血液透析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共用注射器者;艾滋病感染者;感染丙肝母亲所生的婴儿;针刺、刀伤或者破损黏膜处接触丙肝阳性血液者;与丙肝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者;有不洁性行为者;曾行介入性诊疗患者(胃镜、内窥镜、牙科器械)者;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人群均为高危者。
没疫苗可打,重视检查是惟一方式
虽说大众意识到丙肝是需要预防的疾病,但大众对丙肝的预防方式、治疗方式仍存在误区。医学界最新调查显示,约有八成市民都有误区认为丙肝有疫苗接种。有人误认为打了乙肝疫苗就能防所有类型肝炎,还有人以为做了乙肝两对半的检查,就能发现所有种类肝炎,这都是错误的。
病毒性肝炎共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不同型肝炎检测的项目并不相同。其中,预防乙肝可以注射乙肝疫苗,而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因为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变种。
陈学福说,上文介绍的这些有可能患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建议做个丙肝抗体检测,这是发现丙肝的惟一方式,必要时再进行进一步确诊检查HCVRNA(丙肝病毒核酸定量)。丙肝患者大多没有临床症状,若没有及时诊治,疾病呈隐匿性进展,最终部分人会发展到肝硬化或肝癌。
同样为肝炎病毒,丙肝比乙肝治疗效果要好得多,60%~70%的慢性丙肝患者可以治愈。无论患者年纪多大,只要没有抗病毒治疗的禁忌症,都应该积极治疗。
陈学福介绍,丙肝跟乙肝一样,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疾病发展三部曲。乙肝发展进程缓慢,但丙肝进程相对快些。急性丙型肝炎50%~80%易转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10%~20%会发展成肝硬化。再任由疾病发展,7%左右会发展为肝癌。而一旦患者发展到肝硬化治愈的机会极小,预后就比较差。
所以,有血液暴露史的高危人群一定要自己上医院做丙肝抗体检测,发现问题及早处理,丙肝治疗并不难,治疗效果也好,有生育需要的患者治疗好后停药半年就能怀孕生子。
酒精杀不死病毒
杜绝不卫生的血液行为是预防丙肝、乙肝的方法。目前非常重视血源筛查,以及医疗器械的消毒。手术、输血感染肝炎的机会大大减少。大家要预防的是从纹身、打耳洞、静脉注射吸毒等行为感染肝炎的风险。
陈学福说,丙肝病毒对高温敏感,煮沸或高压蒸汽才能杀灭。有些黑门诊、小店铺会用酒精擦拭医疗用品、纹身用具,其实根本起不到杀灭病毒的作用,存在感染病毒性肝炎的大风险 。因而,建议你到正规医疗单位进行相关医疗行为。
丙肝治愈率有多高
丙肝与乙肝有所不同。乙肝有乙肝疫苗可预防,丙肝没有疫苗,但丙肝是治愈率较高的病毒性肝炎。按照基因序列的不同,丙肝可以分为Ⅰ型丙肝和Ⅱ型丙肝。两者的治愈率分别是50%和70%。研究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丙肝患者在停药后随访4年内仍然维持疗效,也就是说,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分会发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丙肝,但只要及时采取抗病毒治疗就可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
但丙肝最初症状较轻约有三分之二不典型,不易被发觉,也容易与消化道疾病等误诊。病情进展程度较快,若不及时发现治疗,丙肝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所以,很多人建议将丙肝纳入常规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