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怎么办中医治疗有妙招
尿频怎么办中医治疗有妙招
尿频的艾灸疗法
1:施术时令患者取舒适体位,仰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穴位处。术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
2:施温和灸,顺序是关元、气海、神阙,由下向上,依次每穴15分钟。每日一次,15次一个疗程。注意神阙穴施灸结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余分钟,防止受凉。
尿频的食疗方法
1:炖蚕蛹,取蚕蛹、核桃仁各25克,芡实、党参各15克,白果(银杏)5枚,生姜1片,炖服。这是治疗夜间尿频的中医膳食之一,它能补益肺脾肾、缩尿暖腰。
2:竹丝鸡汤取鸡四分之一只并去皮,巴戟天(中药房售)用盐水炒制10克,杜仲用盐水炒制15克(破坏杜仲胶以利药材出味),淮山药15克,所有材料煲汤服食,能补肾阳,温而不燥。
3:核桃炒韭菜,以核桃仁30克油炒,拌入切段的韭菜200克及虾肉若干,用盐调味佐餐。可补肾壮阳。
4:猪小肚汤,猪小肚(膀胱)一个,莲子肉、芡实各20克,田七片6克或田七3克,陈皮半片,煲汤或炖服。能补脾固肾,散瘀缩尿。
阴道炎不用急 中医治疗有妙方
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引起阴道炎的原因很多,如霉菌感染、滴虫感染等。阴道炎对于女性的生殖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更大的病症。那么对于阴道炎,中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呢?
一: 猪肝马鞭草
1:准备60克猪肝,30克马鞭草,将其切成小块,并拌匀,用碗盖好放入锅内蒸30分钟。此法可有效治疗外阴瘙痒、白带过多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功效。
二: 白萝卜加醋
1:提前将白萝卜榨成汁备用,每天晚上先用醋酸清洗阴部,之后用白萝卜汁擦洗,也可深入擦洗,此种方法可有效治疗外阴瘙痒、白带过多等症状。
三: 车前草炖猪肚
首先清洗干净车前草、猪肚,猪肚切成小块,加水、食盐,炖30分钟,饮汤吃肚,长期服用可治疗因各种感染引起的白带量多、色黄、有异味等。
四: 桃树叶
准备30克桃树叶,灰藜25克,将其放入1000毫升水中煮沸20分钟,待温度降低一些后,用此液冲洗阴道,每天1~2次,主要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五: 白果鸡蛋
1:将白果去皮和心,鸡蛋的一头打一个洞,将白果塞入,并用湿纸糊好洞口,鸡蛋煮熟后即可使用,主要用于治疗因过于疲劳引起的白带增多、色黄等症状。
六: 青萝卜泥
将青萝卜清洗干净,并捣碎成泥糊状。用消过毒的纱布包大约两勺萝卜泥,并做成卷状,一头用线绳拴住。用高锰酸钾液先清洗干净阴道,将纱布卷塞入阴道,来回抽拉。此种方法可有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七: 阴道炎患者应稳定情绪
,修养性情,并根据患者的性格和发病诱因进行心理治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及时治疗生殖器官各种炎症。
早泄中医治疗有妙方
1、肾气不固型早泄:症见性欲减退,阴茎虽能勃起,勉强行房,短暂即泄,伴有腰膝酸冷,尿频、夜尿增多,症属肾气不固,可选用①浓缩桂附地黄丸,口服每次8粒,一日3次。②金锁固精丸,口服每次6克,一日3次。
2、肝经湿热型早泄:症见两胁撑胀,口苦胸闷,阴茎虽能勃起,但入房不久即泄,阴囊潮湿瘙痒,小便黄赤涩痛,舌苔黄腻,症属肝经湿热,可选用甘露消毒丹,口服每次1袋,一日两次,开水冲服。
3、心脾亏虚型早泄:症见面色无华,头晕健忘,纳呆腹胀便溏,行房着体即泄,症属心脾亏虚,可选用①归脾丸,蜜丸9克,口服,每次1丸,一日两次。②人参养茶丸,蜜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4、相火炽盛型早泄:症见性欲亢进,阴茎时易勃起,但着体短暂即泄,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夫绛,症属阴虚阳亢,相火炽盛所致。可选用①浓缩知柏八味丸,口服每次8粒,一日3次。②大补阴丸,蜜丸9克,口服每次1丸,一日3次。
中医去火小妙招
春季和夏季是人体最容易上火的季节,会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时,即是中医所说的“上火。今天小编带你认识中医去火小妙招吧。
中医去火小妙招
中医去火小妙招--喉干嗓哑时: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
中医去火小妙招--咽喉肿痛时: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减轻痛苦;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咽喉疼痛时,可用一匙酱油漱口,漱1分钟左右吐出,连续3—4次,有疗效。
中医去火小妙招--口长水泡时: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临睡前洗好脸,挤点眼药膏涂在口唇疼痛处,翌日疼痛就会减轻,继续敷用几天,可使疼痛消失。
中医去火小妙招--鼻塞难通时:如左鼻孔不通,可行俯卧位或右侧卧位,右手撑住右后颈,掌根靠近耳垂,托起头部,面向右侧,肘关节向右上方伸展,伸得越远越好。由于经络的舒展作用,少则十几秒,多则几十秒,即可使鼻孔通气。如右侧鼻塞,可以相反动作治之。两侧同时鼻塞,可先后轮换动作治之。
春季和夏季经常出现的这几种上火症状,中医去火小妙招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呢?不妨来试试吧。
中医治疗痛经有妙招
中药口服
经前宜“通”,经前一周服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中药,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经后宜“补”,经后血海空虚,服用补益气血、益肾调冲中药一周,可以达到标本同治的效果。我临床接诊的痛经患者大部分为正在读书的小姑娘或者年轻白领,因为上课或者上班,就诊时间不充裕,所以这种分期治疗的方法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有效治疗痛经。
中药足浴
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脏腑、经络密切相连。人体的双足,是内病外治的重要部位。中药足浴法能将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等中药液直接作用于双足皮肤,通过药水的温热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经过经络和腧穴传导,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直达病灶部位,不经胃肠道吸收,增加了药物的利用率,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冬季足浴,既可以保暖,又可以舒畅经络,一举两得可以有效缓解痛经。
保持心情舒畅
情志不舒一方面会导致气机不畅,另一方面,对于痛经带来痛苦的紧张情绪也会引起前列腺素(引起痛经的病因之一)的升高,进一步加重痛经。所以保持愉悦的心情很重要。
饮食生活习惯
经前、经期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暖,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剧烈运动。将暖宝宝贴于小腹及腰骶部(即八髎穴位)也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同时,对于月经量少的患者经期可以冲服生姜红糖水、益母草颗粒等对于缓解痛经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盆腔炎引起子宫压痛如何治疗
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的简称,包括子宫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蒂组织炎和输卵管卵巢炎,这些炎症均可引起子宫压痛。中医治疗盆腔炎引起子宫压痛有妙招,传统中医将盆腔炎分为五类,辨证施治的同时配合西医治疗,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热毒型:高热,寒战,头痛,小腹压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2)湿热型:低热,小腹压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湿热淤滞型: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
(4)淤血阻滞型:下腹持续压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
(5)冲任虚寒型: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常用中成药内服丸剂妇炎丸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可综合用药。
中医去火小妙招
中医去火小妙招--喉干嗓哑时: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
中医去火小妙招--咽喉肿痛时: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减轻痛苦;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咽喉疼痛时,可用一匙酱油漱口,漱1分钟左右吐出,连续3—4次,有疗效。
中医去火小妙招--口长水泡时: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临睡前洗好脸,挤点眼药膏涂在口唇疼痛处,翌日疼痛就会减轻,继续敷用几天,可使疼痛消失。
中医去火小妙招--鼻塞难通时:如左鼻孔不通,可行俯卧位或右侧卧位,右手撑住右后颈,掌根靠近耳垂,托起头部,面向右侧,肘关节向右上方伸展,伸得越远越好。由于经络的舒展作用,少则十几秒,多则几十秒,即可使鼻孔通气。如右侧鼻塞,可以相反动作治之。两侧同时鼻塞,可先后轮换动作治之。
春季和夏季经常出现的这几种上火症状,中医去火小妙招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呢?不妨来试试吧。
如何白发变黑发 中医治疗有妙招
1、黑芝麻有补益肝肾,滋润五脏。由于肝肾不足所引起的身体虚弱、津枯便 结、须发早白、未老先衰等均宜,具有美容乌发等效果。(1)可取黑芝麻 25G捣碎,加适量大米煮成粥,每天一次食用,对“少白头”的白发变黑有良好作用。(2)黑芝麻30克,粳米60克。先将黑芝麻淘洗干净,晒干后炒熟研碎,用时与粳米兑水煮粥即可。
2.枸杞子 有补益肝肾,对肝肾亏损致头目昏花、头发早白有治疗效果。 可内服煎汤、炖食,每次9-15克。
3.何首乌30~60克,红枣5枚,红糖10 克,粳米60克兑水煮粥。先将何首乌放入小砂锅内,煎取汁液,去渣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和红枣,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后加入红糖即成。 每天一剂,分两次食用,连食7-10天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大便溏泄者不宜食用。
4、桂圆肉、莲子、大枣等,放入粳米中,煮成粥。每日2次,连服15~30日。
5、何首乌500克,红枣、杞子各200克,桂圆100克泡酒2500克,泡后10天可饮用,每天临睡觉前服一小杯药酒。
中医治疗白发变黑的方法:
1)内服: 配制滋阴凉血、养血乌发、补肾安神的中药。如熟首乌、生熟地黄、西洋参、枸杞子、菟丝子、山药、丹皮、黑芝麻、女贞子、桂圆肉、大枣水煎后服。吃六味地黄丸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中药外用:用中药当归、干松、石膏、滑石、酸石榴皮、母丁香、白檀香、没石子、白及等药,研末,用米醋调成膏状,涂于头发上,用荷叶包紧,次日早晨洗去黑色。用此方可以染发。
中医治疗儿童远视有妙招
1、针刺疗法
同近视。
2、配镜矫正视力
远视虽可施以药物及针刺治疗,但临床疗效尚难确定。所以发现远视症状,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尚应及早配镜矫正视力。
3、中医内治法
主证:视远清楚,视近模糊,或视远近皆模糊不清。全身可无明显不适,或见肝肾亏虚之脉症。
证候分析:视远尚清,视近模糊者,多由肾阴不足,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引起。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地芝丸或杞菊地黄丸加减。前方中天冬、生地黄滋肾清热为主药;菊花助主药清肝明目,枳壳理气和胃,使之补而不滞,宜用于阴虚有热者。后方滋养肝肾,益睛明目,尤适于肝肾不足者用。
中医治疗湿疹有妙招
西医治疗
西医内治
(1)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有脱敏镇静止痒的作用,如马来酸氯苯那敏。(2)抗生素:对于皮损广泛、渗出明显、糜烂面大,即使没有明显感染症状也可酌情应用,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类,应用一周左右一般可出现明显疗效。(3)硫代硫酸钠:可静滴也可口服,有的患儿反应较好。(4)甘草酸胺或复方甘草酸制剂:可口服也可静滴,有脱敏、止痒的作用,但有引起肢端水肿的副作用。(5)锌制剂:硫酸锌或葡萄糖酸锌,对渗出明显尤其是肢端、腔口部位的皮损明显者有效,2mg/kg/d。
西医外治
(1)焦油类:黑豆馏油软膏有一定疗效,有收敛止痒作用,亚急性、干燥皮损均可使用,也可与激素软膏合用。(2)糖皮质激素类:对于无糜烂渗出的皮损可选用。尽量选用中、弱效的品种,如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等。但用药面积不宜过大,可与非激素药膏类轮流使用,每日小于2次。(3)抗生素:对于皮损有感染者,可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如激素软膏合用。(4)溶液:如果皮损有较多渗出或糜烂面大,应选用溶液湿敷,如0.1%利凡诺、2%硼酸等。(5)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吡美莫司,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外用药,对亚急性皮损、无渗出皮损均可应用。对儿童应选择低浓度。
中医治疗
中医内治
(1)胎热证—婴儿期:面部红斑、小丘疹水疱、渗出。渗液干燥后橘黄色痂皮,舌质红,苔少,指纹紫色。治法:清心导赤,护阴止痒。(2)湿热症—儿童期:主要在四肢、腘窝、肘窝见红斑,上有针头大小的丘疹、小疱,部分融合成片,自觉痒重,搔抓后渗血或渗液,舌质红、苔薄黄、脉濡数。治法:清热、祛湿止痒。抗敏灵冲剂有清热除湿解毒止痒作用;稍大一点的幼儿,还可用湿疹汤煎剂。
中药外治
(1)中药湿敷法(冷湿敷):药液不加热,选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中药,煎汁过滤,以4-5层纱布敷于患处,每日二次,每次20分钟,适用于潮红、肿胀、糜烂皮损。(2)涂药法:用自制的紫草油、中药Ⅰ号、中药Ⅱ号中药油剂涂于患处,以收敛、止痒,适用于亚急性湿疹及小的糜烂面。(3)中药保留灌肠法:将中药液从肛门灌入大肠,不受吞咽功能限制,吸收快,药效迅速。 1岁以内药液20毫升;1-3岁30毫升。灌肠的动作要轻缓,留置时间30分钟,每日1-2次。(4)喷雾法:是用雾化器雾化后,将中药液喷到皮损处以达到治疗目的,无机械刺激,但要注意保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