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肺结核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肺结核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控制结核病起决定性作用,合理化疗可使病灶内细菌消灭,最终达到痊愈。休息与营养疗法仅起辅助作用。

一、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一)化疗原则

化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对于每个具体患者,则为达到临床及生物学治愈的主要措施,合理化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所谓早期主要指早期治疗患者,一旦发现和确诊后立即给药治疗;联合是指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适量是指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规定不同给药剂量;规律即使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全程乃指患者必须按照方案所定的疗程坚持治满疗程,短程化疗通常为6~9个月。一般而言,初治患者按照上述原则规范治疗,疗效高达98%,复发率低于2%。

活动性肺结核是化疗的适应证。对硬结已久的病灶则不需化疗。至于部分硬结、痰菌阴性者,可观察一阶段,若X线病灶无活动表现、痰菌仍阴性、又无明显结核毒性症状,亦不必化疗。

1、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活动性病灶处于渗出阶段,或有干酪样坏死,甚至形成空洞,病灶内结核菌以A群菌为主,生长代谢旺盛,抗结核药物常可发挥最大的杀菌或抑菌作用。病灶局部血运丰富、药物浓度亦当,有助于促使炎症成分吸收、空洞缩小或闭合、痰菌转阴。故对活动性病灶早期合理化疗,效果满意。

实验证明肺内每1g干酪灶或空洞组织中约有结核菌106~1010个。从未接触过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并不完全相同。大约每105~106个结核菌中可有1个菌因为基因突变而对异烟肼或链霉素耐药。同时对该两种药物均耐药者约在1011个结核菌中仅1个,同时耐3种药物的菌则更少。可见如单用一种药物治疗,虽可消灭在部分敏感菌,但有可能留下少数耐药菌继续繁殖,最终耐药菌优势生长。如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耐药菌减少,效果较单药为佳。

用药剂量要适当,药量不足,组织内药物信以达到有效浓度,且细菌易产生继发性耐药。药量过大则易产生不良反应。结核菌生长缓慢,有时仅偶尔繁殖(B、C菌群),因此应使药物在体内长期保持有效浓度。规律地全程用药,不过早停药,是化疗成功的关键。

2、药物与结核菌血液中(包括巨噬细胞内)药物浓度在常规剂量下,达到试管内最低抑菌浓度(MIC)的10倍以上时才能起杀菌作用,否则仅有抑菌作用。常规用量的异烟肼及利福平在细胞内外均能达到该水平,称全杀菌剂。链霉素及吡嗪酰胺亦是杀菌剂,但链霉素在偏碱的环境中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且很少渗入吞噬细胞,对细胞内结核菌无效。吡嗪酰胺虽可渗入吞噬细胞,但仅在偏酸性环境中才有杀菌作用,故两者都只能作为半杀菌剂。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均为抑菌剂,常规剂量时药物浓度均不能达到MIC的10倍以上,加大剂量则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早期病灶内的结核菌大部分在细胞外,此时异烟肼的杀菌作用是最强,链霉素次之。炎症使组织局部pH下降,细菌代谢减慢(C菌群),连同一些被吞噬在细胞内的结核菌(B菌群),均地利福平及吡嗪酰胺敏感。杀灭此类残留菌(B菌群),有助于减少日后复发。

(二)化疗方法

1、“标准”化疗与短程化疗过去常规采用12~18个月疗法,称“标准”化疗,但因疗程过长,许多患者不能完成,疗效受到限制。自利福平问世后,与其他药物联用,发现6~9个月疗法(短程化疗)与标准化疗效果相同,故目前广泛采用短程化疗,但该方案中要求必须包括两种杀菌药物,异烟肼及利福平,具有较强杀菌(对A菌群)及灭菌(对B、C菌群)效果。

2、.间歇用药、两阶段用药实验表明,结核菌与药物接触数小时后,常延缓数天生长。因此,有规律地每周用药3次(间歇用药),能达到与每天用药同样的效果。在开始化疗的1~3个月内,每天用药(强化阶段),以后每周3次间歇用药(巩固阶段),其效果与每日用药基本相同,有利于监督用药,保证完成全程化疗。使用每周3次用药的间歇疗法时,仍应联合用药,每次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剂量可适当加大;但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乙硫异烟胺等不良反应较多,每次用药剂量不宜增加。

(三)抗结核药物

理想的抗结核药物具有杀菌、灭菌或较强的抑菌作用,毒性低,不良反应减少,价廉、使用方便,药源充足;经口服或注射后药物能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并能渗入吞噬细胞、腹膜腔或脑脊液内,疗效迅速而持久。

1、异烟肼(isoniazid,H)具有杀菌力强、可以口服、不良反应少、价廉等优点。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结核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并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口服后,吸收快,渗入组织,通过血脑屏障,杀灭细胞内外的代谢活跃或静止的结核菌。胸水、干酪样病灶及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亦相当高。常用剂量为成人每日300mg(或每日4~8mg/kg),一次口服;小儿每日5-10mg/kg(每日不超过300mg)。结核性脑膜炎及急性粟型结核时剂量可适当增加(加大剂量时有可能并发周围神经炎,可用维生素B6每日300mg预防;但大剂量维生素B6亦可影响异烟肼的疗效,故使用一般剂量异烟肼时,无必要加用维生素B6),待急性毒性症状缓解后可恢复常规剂量。异烟肼在体内通过乙酰化灭活,乙酰化的速度常有个体差异,快速乙酰化者血药浓度较低,有认为间歇用药时须增加剂量。

本药常规剂量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偶见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兴奋或抑制)、肝脏损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单用异烟肼3个月,痰菌耐药率可达70%。

2、利福平(rifampin,R)为利福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是广谱抗生素。其杀灭结核菌的机制在于抑制菌体的RNA聚合酶,阻碍其mRNA合成。利福平对细胞内、外代谢旺盛及偶尔繁殖的结核菌(A、B、C菌群)均有作用,常与异烟肼联合应用。成人每日1次,空腹口服450~600mg。本药不良反应轻微,除消化道不适、流感症候群外,偶有短暂性肝功能损害。长效利福霉素类衍生物如利福喷丁(rifapentine,DL473)在人体内半衰期长,每周口服一次,疗效与每日服用利福平相仿。螺旋哌啶利福霉素(ansamycin,LM427,利福布丁)对某些已对其它抗结核药物失效的菌株(如鸟复合分枝杆菌)的作用较利福平强。

3、链霉素(streptomycin,S)为广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结核菌有杀菌作用,能干扰结核菌的酶活性,阻碍蛋白合成。对细胞内的结核菌作用较少。剂量:成人每日肌肉注射1g(50岁以上或肾功能减退者可用0.5~0.75g)。间歇疗法为每周2次,每次肌注射1g。妊娠妇女慎用。

链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第8对颅神经损害,表现为眩晕、耳鸣、耳聋、严重者应及时停药,肾功能严重减损者不宜使用。其他过敏反应有皮疹、剥脱性皮炎、药物热等,过敏性休克较少见。单独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紫霉素等虽亦有抗结核作用,但效果均不及链霉素,不良反应相仿。

4、吡嗪酰胺(pyrazinamide,Z)能杀灭吞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剂量:每日1.5g,分3次口服,偶见高尿酸血症、关节痛、胃肠不适及肝损害等不良反应。

5、乙胺丁醇(ethambutol,E)对结核菌有抑菌作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时,可延缓细菌对其他药物产生耐药性。剂量:25mg/kg,每日1次口服,8周后改为15mg/kg,不良反应甚少为其优点,偶有胃肠不适。剂量过大时可起球后视神经炎、视力减退、视野缩小、中心盲目点等,一旦停药多能恢复。

6、对氨基水杨酸内(sodium para-aminosalicylate.P)为抑菌药,与链霉素、异烟肼或其他抗结核药联用,可延缓对其他药物发生耐药性。其抗菌作用可能在结核菌叶酸的合成过程中与对氨苯甲酸(PABA)竞争,影响结核菌的代谢。剂量:成人每日8~12g,每2~3次口服。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本药饭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亦可每日12g加于5%~10%葡萄糖液500ml中避光静脉滴注,1个月后仍改为口服。

(四)化疗方案

视病情轻重、有无痰菌和细菌耐药情况,以及经济状况、药源供应等,选择化疗方案。无论选择何种,必须符合前述化疗原则方能奏效。

1、初治方案未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病例中,有的痰涂片结核菌阳性(涂阳),病情较重,有传染性;也有的涂片阴性,病变范围不大,所用化疗方案亦有强弱不同。

初治涂阳病例,不论其培养是否为阳性,均可用以异烟肼(H)、利福平(R)及吡嗪酰胺(Z)组合为基础的6个月短程化疗方案。痰菌常很快转阴,疗程短,便于随访管理。

(1)前2个月强化期用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每日1次;后4个月继续用异烟肼及利福平,每日1次,以2S(E)HRZ/4HR表示。

(2)亦可在巩固期隔日用药(即每周用药3次)以2S(E)HRZ/4H3R3。(右下角数字为每周用药次数)。

(3)亦可全程间歇用药,以2S3(E3)H3R3Z3/4H3R3表示。

(4)强化期用异烟肼、链霉素及对氨基水杨酸钠(或乙胺下醇),巩固期用2种药10个月,以2HSP(E)/10HP(E)表示。

(5)强化期1个月用异烟肼、链霉素,巩固期11个月每周用药2次,以1HS/11H2S2表示。

以上(1)、(2)、(3)为短程化疗方案,(4)、(5)为“标准方案”。若条件许可,尽量使用短程化疗方案。

初治涂阴培阴患者,除粟粒性肺结核或有明显新社会洞患者可采用初治涂阳的方案外,可用以下化疗方案:①2SHRZ/2H2R2;②3H2R2Z2/2H2R2(全程隔日应用);③1SH/11HP(或E)。

对初治患者,国际防痨及肺病联合会推荐的适用于国家防痨的化学方案(表二),可供制订治疗方案时参考。

表二国家防痨规划的结核病化疗方案

疗程化疗方案疗程化疗方案

6个月2RHZ/4RH8个月2SRHZ/6TH或6EH

2ERHZ/4RH或4R2H22SRHZ/6S2H2Z2

2SRHZ/4RH或4R2H2

2、复治方案初治化疗不合理,结核菌产生继发耐药,痰菌持续阳性,病变迁延反复。复治病例应选择联合敏感药物。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选择用药,但费时较久、费用较大。临床上多根据患者以往用药情况,选择过去未用过的很少用过的,或曾规则联合使用过药物(可能其致病菌仍对之敏感),另订方案,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敏感药物。

复治病例,一般可用以下方案:

(1)2S(E)HRZ/4HR,督促化疗,保证规律用药。6个月疗程结束时,若痰菌仍未转阴,巩固期可延长2个月。如延长治疗仍痰菌持续阳性,可采用下列复治方案。

(2)初治规则治疗失败的患者,可用2S3H3Z3E3/6H3R3E3。

(3)慢性排菌者可用敏感的一线药与二线药联用,如卡那毒素(K)、丙硫异烟胺(1321Th)、卷曲霉素(Cp),应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疗程以6~12个月为宜。氟喹诺酮类有中等度抗结核作用,对常用药物已产生耐药的病例,可将其加入联用方案。若瘘菌阴转,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为停药指征。

(五)病情判断与疗效考核、治疗失败

1、病情与疗效考核按病变的活动程度已知前述可分为进展期、吸收好转期及稳定期。一般吸收好转期及稳定期为病情好转,进展期为恶化。其判断应根据临床症状、X线表示及排菌情况综合分析。

(1)临床症状:注意观察有无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全身不乏、体重下降等结核恶化症状及其程序变化。此类症状减轻或消失提示病情好转;若症状显著或由轻度变重则表明病情恶化。此外,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的变化亦可作为参考。

(2)X线检查:是判断病情不可缺少的指标,亦是监测病情转归的重要依据,对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则主要依靠X线检查,X线既可确定病灶位置、范围、性质,又可前后对照观察动态变化。云絮状浸润性病变吸收、消散、范围缩小;或转为密度增高、边界清楚的增殖性病变如纤维化、钙化;原有空洞缩小、闭合等均表示病情好转或痊愈。反之,由增殖性病变转为渗出性病变,或浸润性病变范围扩大,发生支气管播散或急性、亚急性血行播散,出现干酪样坏死病灶、空洞形成等均为病情恶化表现。

(3)痰菌:肺结核患者痰内排菌与否是判断病情程序及考核疗效的重要指标。且痰菌检查特异性高较少受人为因素干扰。若痰菌持续阳性,则为开放性肺结核,提示病变活动程度高,且为结核病的社会传染源,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经治疗后反复检查,发现结核菌量少或阴性,表明为好转期;如每月至少查痰1次,连续个月均阴性,则表明进入稳定期。此后若再次出现排菌,为病变恶化的表现。血沉加速提示病变活跃、恶化;但活动性肺结核并非均有血沉增速,而病变好转,稳定期患者的血沉几乎均正常。

2、治疗失败疗程结束时痰菌未能阴转,或在疗效中转阳,X线显示病灶未吸收、稳定,而进一步恶化,均说明治疗失败,形成所谓难治性肺结核。究其产生原因,除感染耐药结核菌、用药不规范、间断用药或单药治疗外,尚与部分患者对化疗药物过敏,不能使用化疗药物或因化疗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难以坚持治疗、机体免疫力低下(HIV感染者)、体质极差等因素有关。

耐药结核病(DR-TB)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流行严重,正在使抗结核治疗面临新挑战。1994年WHO及国际防痨肺病联合会开始了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监测全球规划,历时3年的工作结果显示,代表全世界20%人口的五大洲中35个国家的监测发现双耐HR的MDR-TB占2%~14%,大多数属于单药、不规则、不合理联合方案治疗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继发性多药耐药。在结核病控制工作薄弱的国家,原发性多药耐药亦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生耐药结核病后,其所使用的化疗药物价贵、效差、不良反应严重,治疗费用可为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100倍。坚持合理使用化疗方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助于防止耐药结核病的发生。

为有效地防止治疗失败,化疗方案必须正确制订,患者应在督导下坚持早期、适量、规律、全程联用敏感药物。只有在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确已证实细菌已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下,才改换新的化疗方案。新方案应包括两种以上敏感药物。

二、对症治疗

(一)毒性症状

结核病的毒性症状在有效抗结核治疗1~周内多可消失,通常不必特殊处理。干酪样肺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有高热等严重结核毒性症状,或结核性胸膜炎伴大量胸腔积液者,均应卧床休息及尽早使用抗结核药物。亦可在使用有效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每日15~20mg,分3~次口服),以减轻炎症及过敏反应,促进渗液吸收,减少纤维组织形成及胸膜粘连。待毒性症状减轻重,泼尼松剂量递减,至6~8周停药。糖皮质激素对已形成的胸膜增厚及粘连并无作用。因此,应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慎用。

(二)咯血

若仅痰中带血或小量咯血,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休息、止咳、镇静、常用药物有喷托维林、土根散、可待因、卡巴克络(安络血)等。年老体衰、肺功能不全者,慎用强镇咳药,以免因抑制咳嗽反向及呼吸中枢,使血块不能排出而引起窒息。要除外其他咯血原因,如二尖瓣狭窄、肺部感染、肺梗死、凝血机制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中等或大量咯血时应严格卧床休息,胸部放置冰袋,并配血备用。取侧卧位,轻轻将存留在气管内的积血咳出。垂体后叶素10U加于20~3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注入(15~20分钟),然后以10~40U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维持治疗。垂体后叶素有收缩小动脉、包括心脏冠状动脉及毛细血管的作用,减少肺血流量,从而减轻咯血。该药尚可收缩子宫及平滑肌,故忌用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及孕妇。注射过快可引起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

若咯血量过多,可酌情适量输血。大咯血不止者,可经纤支镜发现出血部位,用去甲肾上腺素2~4mg+4℃生理盐水10~20ml局部滴入。或用支气管镜放置Fogarty气囊导管(外径1mm,充气0.5~5.0ml)堵塞出血部位止血。此外尚可用Kinoshita方法,用凝血酶或纤维蛋白原经纤支镜灌洗止血治疗,必要时应作好抢救的充分准备。反复大咯血用上述方法无效,对侧肺无活动性病变,肺功能储备尚可,又无明显禁忌证者,可在明确出血部位的情况下考虑肺叶、段切除术。

咯血窒息是咯血坏死的主要原因,需严加防范,并积极准备抢救,咯血窒息前症状包括胸闷、气憋、唇甲发绀、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烦躁不安。抢救措施中应特别注射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头低脚高45°的俯卧位,轻拍背部,迅速排出积血,并尽快挖出或吸出口、咽、喉、鼻部血块。必要用硬质气管镜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解除呼吸道阻塞。

三、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已较少应用于肺结核治疗。对大于3cm的结核球与肺癌难以鉴别时,复治的单侧纤维厚壁空洞、长期内科治疗未能使痰菌阴转者,或单侧的毁损肺伴支气管扩张、已丧失功能并有反复咯血或继发感染者,可作肺叶或全肺切除。结核性脓胸和(或)支气管胸膜瘘经内科治疗无效且伴同侧活动性肺结核时,宜作肺叶-胸膜切除术。手术治疗禁忌证有:支气管粘膜活动性结核病变,而又不在切除范围之内者全身情况差或有明显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治疗肺结核的常用药物

一、肺结核治疗愈早愈好

一旦发现和确诊后立即给药治疗。专家指出,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结核病早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小病就会拖成大病,既害自己,又可能传染给周围人。

二、肺结核治疗用药量要适当

强调用药适量,是指治疗肺结核时必须根据不同病情和不同个体来制定不同的给药剂量,药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过大则不良反应较多。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如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别对肝肺可产生毒副反应,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杀菌的目的,还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一定要采用适当的剂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三、联合用药治疗肺结核

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根据病情和抗痨药的作用特点,将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这样能增强和确保疗效。专家说,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耐药性,而联合用药既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四、肺结核治疗用药应规律

病人必须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停药,也不可随意间断用药。治疗肺结核,规律用药特别重要,这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很困难的顽固细菌,如果症状缓解就停用药物,必然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日后治疗更加困难。

结核菌耐药是怎样发生的

耐药结核菌对抗结核药物不敏感,药物的杀菌效果不理想,这是耐药性肺结核难以治疗的原因。

耐药性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结核菌自身有耐药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抗结核治疗不规律、用药不合理或是中途停药,导致结核菌对药物产生抵抗力。

为了防止耐药的发生,要坚持早期、联合用药,还要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治愈肺结核病的关键

结核病是人类疾病中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人与结核病斗争了几千年,已取得很大的成功。但近年来结核病又有了回升势头。在结核病中以肺结核为最多。要战胜结核病,一定要坚持执行抗涝原则,即: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这就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

早期治疗指一旦发现并确诊后立即给药治疗。联合:指根据病情选用两种以上抗痨药物联合治疗。适量:指按病情和病人个体情况给予不同的药量,过大过小都不适宜。治愈肺结核病的关键要有规律:就是病人要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用药,不可随意更改,不可间断。全程:指要按照方案所定的疗程坚持用药,短程化疗一般为6?9个月。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人常有午后低热、食欲欠佳、困倦乏力、盗汗、咳嗽等症状。

有一部分人特别容易感染上肺结核病。他们是:患过麻疹、百日咳后2?3个月的儿童;经常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儿童或青少年做了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强阳性反应,表示他们体内已受到结核菌侵犯的;患有糖尿病、矽肺、艾滋病和胃切除手术的人;长期使用激素的病人;曾经有过肺结核史,很容易旧病复发;已经咳嗽、咳痰四个多星期,且有午后潮热、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以及女性 月经不调,月经量减少,甚至咳血的人都要进行胸部X光线检查,以求早日确诊。

一旦发生肺结核,要立即开始药物治疗,治疗中要坚持不间断地用药,一次也不能缺少,万一缺少一次,马上要补上,这样治疗的成功率可达98%以上,复发率仅2%。化疗有两种,一种标准化疗,用药时间长达1.5?2年;一种短程化疗,用药时间短,9个月左右,而且疗效较标准化疗更高。因此,短程化疗是现代治疗肺结核疾病的主要手段。

肺结核治疗

肺结核西医治疗:

1.支持疗法 适当休息,凡有高热、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心肺代偿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改善后,应适当活动;一般患者在治疗中不必停工休息,只需加强休息,减轻体力活动,注意营养。

2.对症疗法 如止咳祛痰治疗,加强营养。

3.抗结核药物治疗 即基础治疗或化疗。

(1)化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

(2)化疗方法:顿服疗法、间歇疗法、不住院治疗、短程疗法、超短程疗法、监督(督导)治疗(DOT或DOTS)

(3)常用药物:常用杀菌药中异烟肼、利福平为全杀菌药,链霉素、吡嗪酰胺为半杀菌药。常用抑菌药如对氨柳酸钠、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氨硫脲(见表7-3-3)。常用新药如利福喷丁、丁胺卡那霉素、力排肺疾、氟氧沙星、环丙沙星等。复合药中如卫肺特与卫肺宁。

(4)标准化疗方案:应当遵守标准化疗方案的原则,即标准化疗方案应由三种杀菌药组成,其中两种必须是全杀菌药,全程必须用两种全杀菌药(HR),如HRZ/HR。我国应当执行卫生部审定《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推荐的国家统一标准化疗方案。

·初治痰菌阳性患者选用:

2HS(E)RZ/4HR

2HS(E)RZ/4H3R3

2HS(E)RZ/4HR(全程均隔日用药)

2HSP(E)/10HP(E)(用于R供应困难时)

·初治痰菌阴性患者选用:

2HRZ/4HR

2HSRZ/4H2R2

2HRZ/4HR(全程均隔日用药)

1HS/11HP(E)

初治痰菌阴性的粟粒性肺结核和有空洞的患者选用初治痰菌阳性的方案。复治患者的化疗方案参见《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

4.辅助治疗

(1)糖皮质激素疗法:适应证为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多发性结核性浆液膜炎、结核性浆膜炎大量积液或中毒症状重者、肺结核顽固性咯血、结核病变态反应如Poncet关节炎与结核结节性红斑。用法必须在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泼尼松口服,开始30~40mg/d,逐渐减量,疗程4~8周。

(2)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结核药物加用中医辨证施治。

(3)免疫疗法:耐药患者、难治病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用抗结核药物加免疫增强剂,如白介素-2、胸腺肽、母牛分枝杆菌疫苗等。

(4)局部治疗:抗结核药物雾化吸入及激光治疗支气管结核与淋巴支气管瘘。

(5)外科疗法: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经正规、系统抗结核药物治疗9~12个月仍有空洞或毁损肺,痰菌阳性,而病变局限于一叶或一侧肺者;痰菌阴性的毁损肺、并发肺不张、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狭窄;继发真菌或化脓性感染而反复咯血、咳脓痰;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核冷脓肿形成;已确定出血部位,保守疗法不能控制的大咯血;不能除外肺癌的球形病灶及巨大结核瘤。

肺结核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一、阴虚火旺

肺结核症状:头晕乏力,饮食减少,继则咳嗽,胸痛,气息不利,自汗盗汗,时潮热,形体瘦弱,颜面少泽而两颧潮红,舌红,脉细数。

肺结核治法:滋阴降火,养肺固金

二、气阴两虚

肺结核症状:昼夜汗出不止,常伴恶风,心悸,干咳少痰,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小便量少,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质红干无苔,脉细数无力。

肺结核治法:益气养阴

三、肾阴亏损,虚火亢炎

肺结核症状:大量咳血,形体消瘦,盗汗,潮热,或痰中带血,脉细数。

肺结核治法:甘寒养阴,润燥宁咳

四、黄精煎

肺结核功效:滋阴、润肺。适用于肺虚咳嗽及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低热、咯血。

治疗肺结核的注意事项

目前,虽然抗结核药物不断问世,但肺结核病人治疗失败者仍然不少,这主要是因为治疗不正规,有的病人治治停停,一治就是几年;有的治疗1个月,症状一缓解就自动停药。其实,肺结核是一个完全可治愈的疾病,只要按原则坚持治疗,绝大多数可通过服药治愈,仅2%~5%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下谈几点注意事项:

1.胸片疑肺结核者应及时做痰结核菌涂片和培养及其他辅助检查。痰结核菌涂片和培养检查阴性而胸片表现又不典型者,先不要急于服抗结核药,可先抗炎治疗2~3周后,再复查胸片。若胸片仍提示结核,可进行抗结核治疗。用药前应先了解肝脏功能情况。

2.联合用药。对痰涂片阳性者,头两个月采用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的四联治疗,这叫“强化阶段”。2个月后,可继续用异烟肼、利福平4个月,这叫“6个月短程疗法”,治疗效果很肯定。

3.要有疗程概念。疗程拟定后,到时应该停药,不必无限期延长服药时间。至于胸片上留下少许病灶,可让机体自行吸收,有些纤维化或钙化病灶则永远不能吸收。没有特殊情况,治疗方案和疗程不要随便更改。

4.痰菌检查阳性者,治疗1个月后要做痰结核菌复查,这是判断疗效的最重要指标。每3个月可复查1次胸片。

5.坚持有规律地服药,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不仅疗效不好,还容易发生细菌耐药,为以后治疗带来困难。

6.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时,每1一2个月要检查肝功能1次,根据肝功能检查结果,改变或调整药物及剂量。用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时,则需注意病人的听力情况,有无眩晕等症状。用乙胺丁醇时要注意病人的视力改变。

7.疗程结束后,若病灶尚未完全吸收,可肌肉注射卡介苗素,每次1毫升,每周2次,共3个月。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帮助和加快病灶吸收。

肺结核反复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1、未能及时发现,延误病情 患者对肺结核认识不够,出现症状时不能及时就诊。或就诊后未积极治疗,延误病情。Tzc肺结核症状,肺结核治疗,肺结核病,骨结核-安国中医结核医院

2、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价格高治疗肺结核的药物需联合三四种药物全程服用。部分患者经济条件差,不能承担昂贵的费用,不能坚持联合、全程用药。Tzc肺结核症状,肺结核治疗,肺结核病,骨结核-安国中医结核医院

3、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副作用大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对肝、肾、胃肠道、听觉、视觉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产生对药物的惧怕心理而擅自停药。Tzc肺结核症状,肺结核治疗,肺结核病,骨结核-安国中医结核医院

4、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巩固治疗1~1.5年。患者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轻视疾病的巩固治疗阶段,不能坚持全程用药。

以上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肺结核易复发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够了解了这些知识。看了以后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小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患病以后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才能事半功倍。在此小编也祝愿广大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肺结核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对于每个具体患者,则为达到临床及生物学治愈的主要措施,合理化治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1)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和确诊后立即给药治疗;

(2)联用 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

(3)适量 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规定不同给药剂量;

(4)规律 患者必须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

(5)全程 乃指患者必须按照方案所定的疗程坚持治满疗程,短程通常为6~9个月。一般而言,初治患者按照上述原则规范治疗,疗效高达98%,复发率低于2%。

肺结核的途径传染包括哪些 肺结核会复发吗

肺结核会复发吗,答案是肯定的。 大部分曾经得过肺结核的患者,若干年以后,会再次出现结核复发,甚至是二次复发,只是这种几率一般其实并不高,只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的进行抗结核治疗,经过足疗程的抗结核治疗,大部分病人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也有少部分人,结核治疗过程不规范,或者是说自行进行停药,那么这些就会增加结核复发的几率。

肺结核好了多久能要孩子

一般为肺结核痊愈后一年要孩子比较好,根据身体状况决定:

1.怀孕前应到医院进行系统的孕前检查和咨询。

2.肺结核治疗用药后须等药物从身体代谢完后才能怀孕,一般是半年到一年。

3.定期复查看肺结核是否存在复发的迹象。

4.肺结核后身体很虚弱,需要长时间的调养,才能达到怀孕的条件。

肺结核应该怎么治疗的呢

肺结核治疗方法之一,及早治疗。对结核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不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围人。

肺结核治疗方法之二,联合治疗。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肺结核治疗方法之三,规律治疗。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顽固细菌。在治疗上必须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当,症状缓解就停停用,必然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日后治疗更加困难,对规律用药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一顿不漏,决不可自以为是。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一些比较常见的肺结核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看过之后对肺结核的治疗方法都有所了解,肺结核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病情来选择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不要把肺结核这种疾病传染给其他人,外出的时候最好戴个口罩,避免病菌的感染。

肺结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对于每个具体患者,则为达到临床及生物学治愈的主要措施,合理化治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1)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和确诊后立即给药治疗;

(2)联用 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

(3)适量 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规定不同给药剂量;

(4)规律 患者必须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

(5)全程 乃指患者必须按照方案所定的疗程坚持治满疗程,短程通常为6~9个月。一般而言,初治患者按照上述原则规范治疗,疗效高达98%,复发率低于2%。

2.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已较少应用于肺结核治疗。对大于3厘米的结核球与肺癌难以鉴别时,复治的单侧纤维厚壁空洞、长期内科治疗未能使痰菌转阴者,或单侧的毁损肺伴支气管扩张、已丧失功能并有反复咯血或继发感染者,可作肺叶或全肺切除。结核性脓胸和(或)支气管胸膜瘘经内科治疗无效且伴同侧活动性肺结核时,宜作肺叶-胸膜切除术。手术治疗禁忌证有:支气管黏膜活动性结核病变,而又不在切除范围之内者全身情况差或有明显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只有药物治疗失败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手术前后病人无例外也要应用抗结核药。1993年我国胸外科在肺结核、肺癌外科手术适应证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肺结核手术适应证如下:

(1)空洞性肺结核手术适应证 ①经抗结核药物初治和复治规则治疗(约18个月),空洞无明显变化或增大,痰菌阳性者,尤其是结核菌耐药的病例;②如反复咯血、继发感染(包括真菌感染)等,药物治疗无效者;③不能排除癌性空洞者;④非典型分枝杆菌,肺空洞化疗效果不佳或高度者。

(2)结核球手术适应证 ①结核球经规则抗结核治疗18个月,痰菌阳性,咯血者;②结核球不能除外肺癌者;③结核球直径>3厘米,规则化疗下无变化,为相对手术适应证。

(3)毁损肺手术适应证 经规则抗结核治疗仍有排菌、咯血及继发感染者。

(4)肺门纵隔淋巴结核手术适应证 ①经规则抗结核治疗,病灶扩大者;②病灶压迫气管、支气管引起严重呼吸困难者;③病灶穿破气管、支气管引起肺不张,干酪性肺炎,内科治疗无效者;④不能排除纵隔肿瘤者。

(5)大咯血急诊手术适应证 ①24小时咯血量>600毫升,经内科治疗无效者;②出血部位明确;③心肺功能和全身情况许可;④反复大咯血,曾出现过窒息、窒息先兆或低血压、休克者。

相关推荐

肺结核治疗需要多少钱

空洞型肺结核治疗,目前主要还是利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为主。有效的化学治疗能使空洞逐渐缩小,闭合,或者空洞的组织缺损依旧存在,但其中的结核菌被全部消灭,形成“空洞开放愈合”。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患有空洞型肺结核,可以到当地结核病防治专科医院检查,并领取抗结核的免费药物,配合服用自费的基础护肝药物。通俗地讲,这个费用方面是政府出得多,个人出得少。费用不是很高的。

肺结核治疗方法有哪些

1. 肺结核能治好吗? 绝大部分的肺结核患者都是可以通过规范的治疗获得痊愈的,但是前提是医生的用药遵循治疗的原则,患者也可以积极配合,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及复查。但如果不坚持规律治疗,则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 2. 肺结核患者不坚持规律治疗的后果会是什么? (1)患者体内的结核菌会反复繁殖,导致疾病迁延不愈,也很容易产生耐药,演变成耐药肺结核患者。 (2)一旦形成耐药,患者的治疗更加困难,治疗期延长3-4倍,治疗花费高100倍,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3)患者的传染期加长,可传染更多的健康人。 3. 治疗普通

肺结核治疗原则是什么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对于每个具体患者,则为达到临床及生物学治愈的主要措施,合理化治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1)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和确诊后立即给药治疗;(2)联用 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3)适量 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规定不同给药剂量;(4)规律 患者必须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

肺结核的诊断方法都有哪些

肺结核这种疾病被大众所熟知,肺结核的出现对人类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但是肺结核的初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很多人在患有肺结核很多年后才发现。肺结核只要是在早期及时的被发现,及时的去治疗,就能够很好的将肺结核治疗好,为了诊断肺结核的诊断方法都有哪些。 肺结核的诊断要点一、病史 1.询问接触史或既往有胸膜炎、肛瘘、颈淋巴结肿大、糖尿病及卡介苗接触史。 2.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乏力、盗汗、食欲下降、面颊潮红等。粟粒性肺结核和干酪性肺炎往往伴高热,有的可伴关节痛,女性可有月经失调。 3.早期干咳,空洞形成

五个问题让你全面了解和预防肺结核

问题一:什么是肺结核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合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问题二:肺结核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1.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3.怀疑得了肺

肺结核治疗费用大概多少

肺结核治疗费用大概多少? 结核的治疗应该是国家给的免费药,所以自己一般是不花钱的,但是各种化验应该要花钱的。对于肺结核的具体治疗费用,如果结合具体的治疗根据不同的情况所花费的数目是不一样的,如果对治疗比较敏感,疗程就比较短,反之用药时间就比较长,费用就比较高了。 一个肺结核病人,一般治疗费用全程只需1500-2000元,国家对结核病是非常重视的,施行了一些优惠政策,也颁布了《全国结核病防治法》,一个病人全疗程的费用,若全采用昂贵的检查和药品,再加上可用可不用的辅助药,每个患者用上万元也不足。 若能得到国家

小儿结核病能痊愈吗

1.早期治疗肺结核治疗的最佳时机,同时这个时候也是肺结核最容易治愈的时机, 早期病变细菌处于生长繁殖状态,代谢活跃,药物最易发挥作用,且早期病变较易修复。 2.小儿肺结核治疗不同于成人肺结核治疗用药治疗时一定要考虑到药物的剂量问题。剂量适宜 既能发控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病人又能耐受,毒性反应不大。如剂量不足,则不仅治疗无效,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3.小儿肺结核用药不可单一,需要联合用药,这样的效果才会更好。联合用药 这是因为:①菌群中各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不一,有不同比例的自然耐药变异菌存在,联

肺结核痊愈后要注意什么 肺结核痊愈后要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的复查对治疗效果的判定和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初治肺结核患者应在治疗满2、5、6月时送痰进行复查;复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满2、5、8月时送痰进行复查。 肺结核治愈停药后第3个月复查一次胸片,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胸片,直至停药后3年,如感觉不适,可随时去复查。

肺结核是一种什么病

首先我们要把这个肺结核三个字拆开来看,一个是肺,另外一个是结核。 肺我们大家都知道,它是呼吸系统的一个器官;结核是一种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菌,这种细菌非常的顽固,它的生长也很慢, 肺结核相对而言是预后比较好的一个疾病,如果感染了结核杆菌,没有产生耐药,只要规范的进行抗结核治疗,第一次治愈的几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如果没有规范的进行抗结核治疗,自己停药或者是减药,或是没有按规定按要求服药的话, 那么结核杆菌就容易产生耐药,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心包炎是怎么治

治疗原则为:治疗原发病改善症状,解除循环障碍。 目前关于本病的治疗仍以对原发病的治疗为主。必要时可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如胸痛者可给予止痛药等。若心包积液量大者可行心包穿刺术等。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吸氧,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加强支持疗法。 2.病因治疗 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结核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强的松,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