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瘀证是什么意思

血瘀证是什么意思

血淤是指中医辨证中的一种证型。血淤即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血淤证可见于很多种疾病。一般来说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血瘀体质是怎么形成的

血瘀体质是怎么形成的?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血瘀体质是怎么形成的才会为此知道适合的养生专家,那么究竟血瘀体质是怎么形成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咨询了相关专家,专家为我们分析了如下内容。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若不能及时地排出或者消散而滞留于人体内的血液,或因血液运行不畅而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器官之内的血液都称为瘀血。由瘀血内阻而引起的病症,称为血瘀证。血瘀体质则是指以血行不畅或瘀血内阻的体质状态,占我国人群的比例约7.95%,以南方人、脑力劳动者和女性多见。

《温热经纬》中说:“其人素有瘀伤宿血。”即指出血管溢出的血液久积于体内,则形成了血瘀体质。《医述》中说:“亦有跌仆闪挫,当时不觉,至于气衰之际,不时举发。”意思是说,受了外伤,当时并没有察觉,当体内有瘀血,气血运行衰退的时候,才会出现各种病症。

《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经年宿病,病必在络 因久延,体质气馁 气阻血瘀。”意思是说,常年有病,病已深入到经络中 由于拖延长久,气血受损,处于“饥饿”的状态 气运行受阻,出现瘀血。

中药治疗气滞血瘀证引起的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出现在我的脚上的,简直是不可思议但又觉得是意料中的事,因为工作需要,每天都要站着好几个小时。这样过度劳累造成的双脚的负荷过重,而且静脉曲张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在医生的诊断下,静脉曲张是由于气滞血瘀证,所以医生给我一个关于治疗气滞血瘀证引起的静脉曲张中药方子,坚持服用一个星期之后,静脉曲张的情况也渐渐好转了,于是我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1首先,准备的药材有20g的川芎 20g 的制香附,40g的丹参,20g的鸡血藤 20g 的 制乳香 , 3g的水蛭粉 ,6g的甘草, 20g的柴胡 , 15g 的枳壳, 20g的白芍以及 600ml的清水。

2将这些药材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文火熬煮一个半小时之后,便可服用,每天一剂,每天两次。

3这种针对气滞血瘀证的静脉曲张中医药能够很好地行气疏肝 ,活血化瘀。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祛瘀止痛

丹参入心肝血分,性善通行,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祛瘀生新的功效,是治疗血瘀证的良药,可用于治疗血瘀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痹疼痛等症。

中医辨治活血化瘀小妙招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许多疾病病程中都可出现血瘀证。久病多瘀,慢性病中更多见血瘀证。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很多,其共有症状主要常见局部刺痛,固定不移,癥积包块,瘀块瘀斑,舌质紫暗,以及各种检查出现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治疗血瘀证的药物也比较多,配伍应用也十分复杂,为提高临床疗效,试对血瘀证的用药规律进行简单介绍。

一、活血化瘀药的分类应用

治疗血瘀证主要使用活血化瘀药,根据活血化瘀药的功效和性质分类如下:

一是活血止痛药,如延胡索、乳香、没药、三七、丹参、川芎、赤芍、当归、郁金、姜黄、苏木、怀牛膝、王不留行。用于瘀血疼痛,药理研究证明这些药有镇静止痛作用。

二是活血消肿疗伤药,如三七、姜黄、丹参、桃仁、红花、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自然铜、乳香、没药、苏木、穿山甲。用于外伤或出血等所致的血瘀肿胀。

三是破血消癥药,如水蛭、蟅虫、虻虫、穿山甲、三棱、莪术、大黄、刘寄奴。此类药活血力最强,用于瘀血日久之癥积包块。

四是活血调经药,如益母草、桃仁、红花、泽兰、当归、王不留行、五灵脂、凌霄花、月季花、丹参、牛膝、穿山甲。此类药有通经之功,用于妇女月经色黑,伴有血块,月经不调,经闭或痛经。

五是活血通痹药,如鸡血藤、川芎、牛膝、乳香、虎杖、丹参、天仙藤,穿山甲。用于血瘀经络,关节肿胀变形疼痛的痹证,如各种关节炎等症状。

二、根据药理研究选用中药

从现代医学理化检查来看,血瘀证多见于血液动力学改变或血液形态的异常。对此,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选用中药,结合上述辨证用药,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益母草、丹参、川芎、郁金、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三棱、莪术、刘寄奴、水蛭可降全血度。

乳香、没药、三棱、莪水、桃仁、山楂、郁金、刘寄奴可降血液粘滞性。

川芎、红花、五灵脂可降低血小板黏附性。

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刘寄奴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

三、配伍应用要点

1.活血与行气: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治疗血瘀证,行气药是必配之品,而应用活血行气药可一举两得,因此活血行气药是常用之品。

2.活血与益气:正气足则能推动血行,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血行迟缓而瘀滞,在老年病及慢性病中常见因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而血瘀者,这时宜配行气药。从药理研究来看,许多补气药如党参、黄芪也有活血之功,但用量宜大于活血药,方可收到更好的疗效。

3.活血与补液:补液是指补血和滋阴,因血液亏乏或阴液不足也可造成血液粘稠,血流不畅而瘀滞。另外,由于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因此,补液与活血同用,不仅有利于瘀血的祛除,也可促进新血的再生,是血虚阴亏兼瘀血的最佳配伍。

4.活血与耗气:活血化瘀药多为辛香性燥之品,特别是破血消癥之药,容易损伤人体的正气。临床上常见到应用丹参注射液等活血药后,病人出现头胀乏力的情况,这可能是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以致能量消耗之故。因此,在久用活血药或用破血消症药等活血力强的药物时,应防止耗伤正气。

5.活血与出血:应用活血药太过,如过用峻烈之品,或用量过大,或应用时间过久时,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妇女经期等,容易造成出血,这时应选用活血止血之品为妥。

6.药量与药效:活血力的强弱往往与活血药量的大小有关,前人曾说,红花小量则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故一般的活血药,大量用之可有破血之力,而破血消症之品小量用之反有活血之效。因此,要根据瘀血的轻重久暂以及病者的体质等,来选择药物,酌定用量。

女人气虚血瘀有危害

气虚血瘀证,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而表现的症候。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缓慢,终致瘀阻络脉,故面色晦滞;血行瘀阻,不通则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临床以心肝病变为多见,故疼痛常出现在胸胁部位。

血瘀会带来痛经

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继受寒凉,或情志所伤,致使血寒而凝,或气滞血瘀,瘀血内阻冲任胞脉,不通则痛。症见经前或经行之时,小腹刺痛拒按,经血量少、有块,血块下后痛减,治宜活血祛瘀。

血瘀会带来闭经

多因气滞、寒凝,瘀血阻滞冲任胞脉,积之而成经闭。症见经闭不行,小腹疼痛拒按,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偏于气滞者,重用乌药、延胡索、枳壳、香附;偏于寒凝者,加肉桂、炮姜。

血瘀会带来不孕

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净,因情志内伤而气血运行不畅,或感受寒邪,血受寒凝,血瘀气滞,内阻冲任胞脉,经水失调,精难纳入,难于受孕成胎。症见经期错后,经行不畅,血块较多,腹痛拒按,情志所伤者,兼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宜行气理血;因感受寒邪者,兼见手足不温,小腹凉痛,治宜温经散寒。

痛经吃什么好

1,藏红花鸡蛋:

[原料]藏红花1,5g,鸡蛋1个。

[制法]将鸡蛋打一小孔,入藏红花后拌匀,用纸封口上笼蒸熟。

[功效]养血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痛经或月经不调等证属血虚血瘀者。

[服法]每至月经期,每日吃1蛋,一直到经净为止,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2,鲜味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g,当归、生姜各25g,草果、花椒各5g,清水1000mL。

[制法]羊肉洗净切块;当归用纱布扎好,加草果、花椒、生姜等配料后,小火焖至熟烂,去药渣,食肉喝汤。

[功效]行气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服法]月经前1次/d,连服3—5日。

3,川芎煮鸡蛋:

[原料]鸡蛋2个,川芎9g,艾叶4g,黄酒适量。

[制法]鸡蛋、川芎、艾叶同煮;鸡蛋煮熟后取出去壳,复置汤药内,再用文火煮5分钟,酌加黄酒适量。吃蛋饮汤。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服法]日服1料,5料为1个疗程,经前服。

4,黑豆红花饮:

[原料]黑豆、红糖各30g,红花6g。

[制法]把黑豆、红花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至黑豆烂熟,除去黑豆、红花,留汁,加红糖搅匀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服法]2次/d,1杯/次。

5,蛇莓蛋:

[原料]鸡蛋2个,蛇莓100g,米酒2匙。

[制法]鸡蛋加水适量煮熟,去壳,加蛇莓煮沸半小时,对入米酒即可。

[功效]活血益气。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服法]1日分2次食蛋饮汤。

血瘀的病症类别

气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而表现的症候。常由病久气虚,渐致瘀血内停而引起。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气虚血瘀证虚中夹实,以气虚和血瘀的症候表现为辨证要点。面色淡白,身倦乏力,气少懒言,为气虚之证;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缓慢,终致瘀阻络脉,故面色晦滞;血行瘀阻,不通则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临床以心肝病变为多见,故疼痛常出现在胸胁部位;气虚舌淡,血瘀舌紫暗,沉脉主里,涩脉主瘀,是为气虚血瘀证的常见舌脉。

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其病变机理是:一般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的运行瘀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也可由离经之血等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瘀血,由瘀血导致气滞,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瘀同时形成。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问,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病机分析:本证以情志不舒,同时伴有胸胁胀问、刺痛,女子月经不调为诊断要点。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条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肝脉则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故情绪抑郁或急躁,胸胁胀问,走窜疼痛;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故渐成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肝主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源,肝血瘀滞,瘀血停滞,积于血海,阻碍经血下行,经血不畅则致经闭、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症。

血瘀不孕

病证名。不孕症型之一。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净,因情志内伤而气血运行不畅,或感受寒邪,血受寒凝,血瘀气滞,内阻冲任胞脉,经水失调,精难纳入,难于受孕成胎。症见经期错后,经行不畅,血块较多,腹痛拒按,情志所伤者,兼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宜行气理血;因感受寒邪者,兼见手足不温,小腹凉痛,治宜温经散寒。

血瘀痛经

病证名。痛经证型之一。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继受寒凉,或情志所伤,致使血寒而凝,或气滞血瘀,瘀血内阻冲任胞脉,不通则痛。症见经前或经行之时,小腹刺痛拒按,经血量少、有块,血块下后痛减,治宜活血祛瘀。

血瘀经闭

病证名。经闭证型之一。多因气滞、寒凝,瘀血阻滞冲任胞脉,积之而成经闭。症见经闭不行,小腹疼痛拒按,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偏于气滞者,重用乌药、延胡索、枳壳、香附;偏于寒凝者,加肉桂、炮姜。

气虚血瘀证的介绍

气虚血瘀证虚中夹实,以气虚和血瘀的症候表现为辨证要点。面色淡白,身倦乏力,气少懒言,为气虚之证;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缓慢,终致瘀阻络脉,故面色晦滞;血行瘀阻,不通则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临床以心肝病变为多见,故疼痛常出现在胸胁部位;气虚舌淡,血瘀舌紫暗,沉脉主里,涩脉主瘀,是为气虚血瘀证的常见舌脉。

气虚血瘀证因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以面淡而晦暗,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脉沉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心悸怔忡气短,纳少乏力,活动后尤甚,颜面浮肿,胸闷不适,神疲自汗。或胸中隐痛,或腹中胀满作痛,或有积块,或为偏瘫。舌青紫或有瘀斑,脉细缓而涩。根据既有气虚证,又兼血瘀证,即可辨为本证。

证属虚中夹实,以气虚与血瘀证候同时并见为特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脏腑气机衰减,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瘀滞。如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皆为气虚之证;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血行缓慢,瘀阻络脉,故可见面色晦滞。临床上气虚血瘀证,以心肝病变为多见,故疼痛出现在胸胁部位。气虚舌淡,沉脉主里,涩脉主瘀,或舌有瘀斑均为气虚血瘀之象。

气虚血瘀证这种疾病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我们想要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就需要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的摆脱气虚血瘀证的发生。一般我们在生活中治疗气虚血瘀证这种疾病是可以采用泡脚的方法。

血脂高拔罐注意什么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患者体内多痰湿、多血瘀,同时也有脾胃虚,是典型的虚实兼有之证,早期体内环境偏热者居多。

当血脂高刮痧时,要辨清自己的体质,然后配合一些相应的外治法,必会有更好的效果。这就是本期介绍的辨体质,找方法。

1、寒证

寒证指体内阳气不足,肮脏功能减弱,因体内产热不足,内环境偏寒。寒证体质为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温度,使外周血管多呈收缩,血量减少的状态,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常出现畏寒肢冷,喜暖喜热饮热食等,多见于体弱或久病之人。

寒证体质也就是阳虚体质,由于遗传因素或后天失养,饮食起居不当,或久居寒凉之处、或年老体衰阳气衰损,都是为寒证体质。

寒证体质人有高血脂者,在刮痧的同时,可用艾条悬提炙足三里5-10分钟,按揉内关3分钟。见:

2、热证

肌体脏腑机能旺盛或亢进,导致产热过剩,或热邪偏盛导致体内环境偏热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为热证,如口渴喜冷饮,口干口臭,高热汗出,声高气粗,大便干,小便黄,烦躁不安等。热证有湿热、血热、热毒之分。

热证者有血脂高在刮痧时可用按压力大的手法刮痧,并在大椎,肝俞处拔罐,每天按揉曲池3分钟。

3、虚证

虚证是指肌体的脏腑功能衰减,抵抗力低下,正气对于邪气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应。常见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舌净无苔,脉细弱无力等。

如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劳累过度,年老或久病体虚,肌体长时间处于虚证状态,即为虚证体质。

虚证体质用补法刮痧,每天艾炙,用悬提炙神厥5-10分钟,按摩足三里、三阴交3分钟。见下图所示:

4、实证

实证是指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或者邪气虽盛而肌体的正气未衰,能积极抗邪,正邪相争,斗争剧烈。多见于年青体壮之人,或疾病初期,体弱之人发病初期可有短暂的实证证候,后则多为虚实兼有。湿热证、血热证是典型的实证,痰湿证、血瘀证多为虚实兼有。

通经络活血化瘀有良方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许多疾病病程中都可出现血瘀证。久病多瘀,慢性病中更多见血瘀证。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很多,其共有症状主要常见局部刺痛,固定不移,癥积包块,瘀块瘀斑,舌质紫暗,以及各种检查出现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治疗血瘀证的药物也比较多,配伍应用也十分复杂,为提高临床疗效,试对血瘀证的用药规律进行简单介绍。

一、根据药理研究选用中药

从现代医学理化检查来看,血瘀证多见于血液动力学改变或血液形态的异常。对此,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选用中药,结合上述辨证用药,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益母草、丹参、川芎、郁金、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三棱、莪术、刘寄奴、水蛭可降全血度。

乳香、没药、三棱、莪水、桃仁、山楂、郁金、刘寄奴可降血液粘滞性。

川芎、红花、五灵脂可降低血小板黏附性。

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刘寄奴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

二、活血化瘀药的分类应用

治疗血瘀证主要使用活血化瘀药,根据活血化瘀药的功效和性质分类如下:

一是活血止痛药,如延胡索、乳香、没药、三七、丹参、川芎、赤芍、当归、郁金、姜黄、苏木、怀牛膝、王不留行。用于瘀血疼痛,药理研究证明这些药有镇静止痛作用。

二是活血消肿疗伤药,如三七、姜黄、丹参、桃仁、红花、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自然铜、乳香、没药、苏木、穿山甲。用于外伤或出血等所致的血瘀肿胀。

三是破血消癥药,如水蛭、蟅虫、虻虫、穿山甲、三棱、莪术、大黄、刘寄奴。此类药活血力最强,用于瘀血日久之癥积包块。

四是活血调经药,如益母草、桃仁、红花、泽兰、当归、王不留行、五灵脂、凌霄花、月季花、丹参、牛膝、穿山甲。此类药有通经之功,用于妇女月经色黑,伴有血块,月经不调,经闭或痛经。

五是活血通痹药,如鸡血藤、川芎、牛膝、乳香、虎杖、丹参、天仙藤,穿山甲。用于血瘀经络,关节肿胀变形疼痛的痹证,如各种关节炎等症状。

三、配伍应用要点

1.活血与行气: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治疗血瘀证,行气药是必配之品,而应用活血行气药可一举两得,因此活血行气药是常用之品。

2.活血与益气:正气足则能推动血行,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血行迟缓而瘀滞,在老年病及慢性病中常见因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而血瘀者,这时宜配行气药。从药理研究来看,许多补气药如党参、黄芪也有活血之功,但用量宜大于活血药,方可收到更好的疗效。

3.活血与补液:补液是指补血和滋阴,因血液亏乏或阴液不足也可造成血液粘稠,血流不畅而瘀滞。另外,由于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因此,补液与活血同用,不仅有利于瘀血的祛除,也可促进新血的再生,是血虚阴亏兼瘀血的最佳配伍。

4.活血与耗气:活血化瘀药多为辛香性燥之品,特别是破血消癥之药,容易损伤人体的正气。临床上常见到应用丹参注射液等活血药后,病人出现头胀乏力的情况,这可能是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以致能量消耗之故。因此,在久用活血药或用破血消症药等活血力强的药物时,应防止耗伤正气。

5.活血与出血:应用活血药太过,如过用峻烈之品,或用量过大,或应用时间过久时,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妇女经期等,容易造成出血,这时应选用活血止血之品为妥。

6.药量与药效:活血力的强弱往往与活血药量的大小有关,前人曾说,红花小量则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故一般的活血药,大量用之可有破血之力,而破血消症之品小量用之反有活血之效。因此,要根据瘀血的轻重久暂以及病者的体质等,来选择药物,酌定用量。

新鲜龙眼是活血的吗

是活血的。

由于龙眼性温,营养丰富,所以食用后可以起到一定补血活血的作用,对于缓解机体血瘀证是有一定帮助的,但这只是由于龙眼中的营养丰富,可以为机体补充所需的营养罢了,并不代表龙眼具有医疗功效,因此对于需要治疗的人群,还是及时就医为好。

血瘀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活中导致血瘀证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气有推动作用,气行则血行,如果气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推动功能变差,造成血的凝滞形成血瘀,通常患者还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出虚汗等症状。

气滞的原因往往是肝郁气滞,由于思虑过度、生气造成肝郁,肝郁后造成肝气运行不畅,也会造成气滞血瘀,患者有两肋胀痛、情绪郁闷、情绪急躁,同时伴有血瘀的表现,如各个部位的刺痛等。

人体身体局部或者是整个身体受寒,导致身体气血流畅不通,那就可能会造成血瘀,此时可以散寒化瘀进行补救。

相关推荐

甘肃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祛瘀止痛

甘肃丹参入心肝血分,性善通行,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祛瘀生新的功效,治疗血瘀证的良药,可用于治疗血瘀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痹疼痛等症。

食疗帮你甩掉臭脾气

一、疏肝解郁代茶饮 1.玫瑰柴胡代茶饮:北庭玫瑰花茶、柴胡各3克,开水沏,代茶饮。有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之效,适用于肝气郁结证及气滞血瘀证。 2.疏肝清火代茶饮:柴胡、香橼各3克,栀子、莲子心各2克,开水沏,代茶饮。有疏肝解郁,泻火清心之效,适用于肝郁化火证。 3.二香玫瑰代茶饮:香橼、香附、玫瑰花各3克,开水沏,代茶饮。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效,适用于肝气郁结证及气滞血瘀证。 4.青香代茶饮:青皮、香橼、香附各2克,开水沏,代茶饮。有疏肝解郁,行气化滞之效。 二、疏肝解郁保健粥 1.玫瑰粥:北庭

痛经吃什么好 寒凝血瘀证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有血块,面色青白、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 酒芎鸡蛋汤:川芎5g,黄酒20ml,鸡蛋2枚,川芎、鸡蛋同煮,蛋熟后去渣及蛋壳,调入黄酒,吃蛋喝汤,连用1周。

为什么小肚子上都血丝?为什么小肚子上都血丝

你的问题,考虑中医的血瘀证。我建议你吃汤药治疗, 意见建议: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当归、熟地、桃仁、红花、枳壳、牛膝、川芎、柴胡、赤芍、甘草、丹参、元胡、檀香、郁金、三七、乳香、没药、香附、紫草、茜草。你找中医,就用这些加减治疗。

治疗痛经的常见偏方有哪些

1,蛇莓蛋 原料:鸡蛋2个,蛇莓100g,米酒2匙,红枣2个。 制法:鸡蛋加水适量煮熟,去壳,加蛇莓、红枣煮沸半小时,对入米酒即可。 功效:活血益气。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服法:1日分2次食蛋饮汤。 2,鲜味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g,当归、生姜各25g,草果、花椒各5g,清水1000mL。 制法:羊肉洗净切块;当归用纱布扎好,加草果、花椒、生姜等配料后,小火焖至熟烂,去药渣,食肉喝汤。 功效:行气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服法:月经前1次,连服3—5日。 3,川芎煮鸡蛋 原料:鸡蛋2个,川芎9g

红景天泡水喝会上火吗

红景天甘寒之品,有健脾益气、清肺止咳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用于脾气虚、肺热证和血瘀证。 喝后不会上火,但不建议长期喝,有相关不适时可以用来泡水饮用,长期喝时有可能会损伤脾阳而导致副作用的出现。

血瘀证的临床表现 血瘀可以吃枸杞吗

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 枸杞,又名枸杞子,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的材料,枸杞味道清甜,营养价值较高,在枸杞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枸杞多糖等营养成分,一般人群皆可适当的食用一些,食用后有养肝明目、美容养颜等作用,血瘀的人也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枸杞,只注意,血瘀的人食用枸杞后对血瘀体质的改善没有太大效果。

中医如何应对糖尿病坏疽

1、寒凝血瘀,脉络阻滞证: 临床表现:肢端坏疽,颜色发黑,创面渗出物较少,肢体发凉怕冷,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皮肤苍白,舌苔薄白,舌暗红,脉沉细弱。 辨证分析:本病为寒凝血瘀,脉络阻滞,由于淤血痹阻脉络,肢端缺血,肢端坏疽,颜色紫暗,肢体发凉怕冷,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皮肤苍白,舌苔薄白,舌暗红,脉沉细弱。 中医认为此为寒凝血涩肌肤证,采用温经活血法,给予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肢端厥冷者加制附子9g,水蛭1g,红花9g,以温通血脉。 2、湿热下注,瘀血内阻证: 临床表现:肢端坏疽,溃烂肉腐,颜色紫红,疮面渗

治疗痛经的饮食偏方有哪些

治疗痛经的饮食偏方有哪些?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女生到了来月经的时期就开始肚子痛,痛经现象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和学习,这主要因为经血逆流,感染,受凉造成的一些情况,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些情况的出现,有效地进行调理,那么,治疗痛经的饮食偏方有哪些?我们来跟专业人士来了解下。 治疗痛经的饮食偏方1,蛇莓蛋 原料:鸡蛋2个,蛇莓100g,米酒2匙,红枣2个。 制法:鸡蛋加水适量煮熟,去壳,加蛇莓、红枣煮沸半小时,对入米酒即可。 功效:活血益气。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服法:1日分2次食蛋饮汤。 治疗痛经的饮食偏方2

血瘀气滞什么意思 血瘀体质可以喝藏红花吗

可以。 藏红花一味珍贵的药材,又称“西红花”,藏红花的药理作用比较好,在中医里面,藏红花分属于活血药材,中医认为:藏红花性平、味甘,应用藏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血瘀体质本身气血运行不很好,喝藏红花泡的水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利于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