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治疗
乙脑治疗
病人应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应密切观察病情,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一般治疗注意饮食和营养,供应足够水份,高热、昏迷、惊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补足量液体,成人一般每日1500~2000ml,小儿每日50~80ml/kg。但输液不宜多,以防脑水肿,加重病情。对昏迷患者宜采用鼻饲。
2.对症治疗(1)高热的处理 室温争取降至30℃以下。高温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39℃(肛温)之间。一般可肌注安乃近,幼儿可用安乃近肛塞,避免用过量的退热药,以免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
(2)惊厥的处理可使用镇静止痉剂,如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妥英钠、阿米妥钠等。应对发生惊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①因脑水肿所致者,应以脱水药物治疗为主,可用20%甘露醇,在20~30分钟内静脉滴完,必要时4~6小时重复使用。同时可合用呋塞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防止应用脱水剂后的反跳。②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换气困难致脑细胞缺氧者,则应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加压呼吸。③因高温所致者,应以降温为主。
(3)呼吸障碍和呼吸衰竭的处理深昏迷病人喉部痰鸣音增多而影响呼吸时,可经口腔或鼻腔吸引分泌物、采用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脑水肿、脑疝而致呼吸衰竭者,可给予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惊厥发生的屏气,可按惊厥处理。如因假性延髓麻痹或延脑麻痹而自主呼吸停止者,应立即作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加压人工呼吸器。如自主呼吸存在,但呼吸浅弱者,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尼可刹米、利他林、回苏林等(可交替使用)。
(4)循环衰竭的处理 因脑水肿、脑疝等脑部病变而引起的循环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压小、中枢性呼吸衰竭,宜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如为心源性心力衰竭,则应加用强心药物,如西地兰等。如因高热、昏迷、失水过多造成血容量不足,致循环衰竭,则应以扩容为主。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抗炎、退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保护细胞溶酶体膜等作用,对重症和早期确诊的病人即可应用。待体温降至38℃以上,持续2天即可逐渐减量,一般不宜超过5~7天。过早停药症状可有反复,如使用时间过长,则易产生并发症。在疾病早期可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病毒唑或双密达莫治疗,退热明显,有较好疗效。
宝宝是否需要再注射乙脑疫苗
加强一次乙脑疫苗,目的是维持身体对乙脑病毒的免疫力,预防乙脑的发生。在华北地区,乙脑在7、8、9三个月流行,而疫苗诱导产生抗体要有1个月的时间,所以每年5月份是华北儿童注射乙脑疫苗的最佳时间。南方各省5月份就开始发现乙脑病人,应在4月份进行疫苗注射。在东北,此疾病较华北迟1个月,可在6月份进行疫苗注射。乙脑疫苗比较安全,但也要注意作好接种后的护理,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局部红肿瘙痒在注射后第三天最重,可以服用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等治疗。如果发现高热,或其他不适应请医生诊治。正在发热、有慢性疾病或有过敏史的孩子,暂不宜注射乙脑疫苗。
痛风艾灸哪里最好 身柱穴
位置: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一个穴位。
功效:补气壮阳、益智健脑、治疗感冒咳嗽、气喘等。
琥珀的营养价值 治疗肌肉关节疼痛
琥珀含有一种乙醚油质,科学实验表明,它穿过皮肤帮助血液循环,治疗肌肉关节的疼痛与紧张,可醒脑,治轻微的割伤、蚊虫咬伤。
预防脑炎的方法有哪些
1.预防乙脑
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2.做好疫苗预防接种
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中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50%。一般要求1岁接种2次,2岁加种1次,5岁再加种1次,共4次,若有遗漏者应去地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外来人口中有遗漏接种者也应去补种。
3.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
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
4.搞好预防接种
及时注射乙脑疫苗。注射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流行地区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次,间隔7-10 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减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针至6岁,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剂量为6-12个月婴儿0.25毫升;1-6岁0.5毫升;7-15 岁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因为疫苗接种后,大约40天左右才产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在乙脑流行季节,用大青叶、板兰根、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有预防作用。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乙型脑炎病儿常在数日内病情迅速加重,所以应在医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腰椎穿刺输液等。不要因疼爱孩子延误诊断。病儿应隔离在有防蚊设施(沙门、沙宙、蚊帐)、凉爽(室温低于30℃)、安静的病室内。发热时应多补充水分,可给西瓜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米汁,菜汤等清凉流质食物。对高热多汗病儿应勤擦皮肤。用热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处(如骶、尾部等)皮肤,以防褥疮发生。
乙型脑炎是怎样一种传染病
乙型脑炎的全称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俗称大脑炎。
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蚊子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介,它叮咬了乙脑病人后,乙脑病毒进入蚊体,并进行繁殖,在蚊体内过冬,甚至经蚊卵传代。
这种受感染的蚊子再叮咬健康人,便传播乙脑病毒,使人得乙型脑炎。受感染的蚊子叮咬鸡、鸭、猪、马、牛、羊,它们虽不会得乙脑,但会贮存乙脑病毒,如果蚊子吸吮这些动物的血液后,再叮咬人,就可传播乙脑病毒,使更多的人得病。
乙脑是由蚊子传播的,所以在蚊子繁殖的7~9月,便成了乙脑发病的高峰。3~6岁的小孩容易得病。成人大多数受到过这种病毒的侵袭,在体内已经有一定的抗体,可以抵御乙脑病毒的再侵袭,故不易发病。老年人及免疫力差的人却可能得病。
人们受到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多数人只产生一个短时间的病毒血症,并不发病,这在医学上称为隐性感染。少数人经蚊子叮咬后,约10~15天会突然发病,轻的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重的嗜睡昏迷,可因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等致命。暴发型的乙脑,甚至可以在1~2天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乙脑初起时,很象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有些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这些症状可出现在7~9月乙脑的流行季节,应引起重视,发热不退、嗜睡、头颈活动有阻力,应及早送医院检查。医生遇到这样的病人,往往要考虑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水化验。脑脊水化验是诊断乙脑的关键性措施。腰椎穿刺对人体一般并无损害,如果必要,应该毫不迟疑地配合医生进行。
目前,对于乙脑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但在疾病的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治疗,可以挽救大部分病人的生命,也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后遗症。
乙脑疫苗注射后,可以使人产生抗体。对于那些未受过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儿童,注射这种预防针是很有效的一种预防方法。
同时要指出,蚊子是传播乙型脑炎的媒介,所以灭蚊、防蚊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家禽、家畜的体内可能贮存乙脑病毒,蚊子叮咬后也可以传染给人,所以城市中不宜养鸡鸭,农村中也应该做好禽舍、畜厩的卫生和灭蚊工作。
食疗方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1、香蕉根蜜糖汁:
[原料]鲜香蕉根1 000 g,蜜糖适量。
[制法]将新鲜香蕉根去皮,清洗干净,捣烂后绞成汁,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加入蜜糖适量,即可。
[功效]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的功效。用于乙脑初起。
[服法]500~l 000 mL/d,温服。
2、二叶豆豉翠农汤:
[原料]大青叶、鲜荷叶、淡豆豉各9 g,西瓜翠衣15 g,白糖、清水适量。
[制作]将前4味药清洗干净,一起放入沙锅煎汁,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辛凉透表解毒。用于乙脑轻症,见发热、微恶寒、头痛、精神不佳、微有呕吐、口渴不甚、舌苔薄白、脉浮数等症。
[服法]1剂/d,连服4~5日。
3、化斑粥:
[原料]生石膏30~60 g,玄参10 g,犀角3~5 g(或水牛角6~10 g),鲜荷叶半张,绿豆30 g,白粳米100 g,清水适量。
[制法]将玄参、荷叶洗净,与石膏加水煎取汁。再与粳米、绿豆煮粥,调入犀角末。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用于乙脑,症见温病热在营血,高热口渴,烦躁不安,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者。
[服法]温服。2~3次/d。
4、双根西瓜盅:
[原料]西瓜1个(约250 g),鲜茅根60 g,鲜芦根100 g,鲜荸荠、山楂糕条、糖莲子、鲜荔枝各50 g,金山雪梨30 g,白糖300 g,罐头银耳、清水适量。
[制法]将西瓜洗净皮,横切其1/6作盖,并将西瓜切开之盅口上下削成锯齿形,挖出瓜瓤待用;瓜瓤、山楂条、荸荠分别切成小粒,莲子对剖开,雪梨切片,荔枝去核切成小块;鲜茅根、芦根洗净,水煎取汁300 mL,加白糖溶化后入莲子、瓜瓤、荸荠、雪梨煮沸。再入山楂丁,起锅,与银耳一并倾入西瓜盅内,加盖入冰箱放置1~2小时。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温病初在营血,高热口渴,躁扰不安,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等症。也可用于乙脑早期。
[服法]随量服食。
5、水牛角地龙汤:
[原料]水牛角50~100 g(或犀牛角3~6 g),地龙9 g,清水适量。
[制法]水牛角切片,放沙锅内水煎2小时,再人地龙煎服。
[功效]清营凉血,熄飙止痉。用于乙脑,热入营分高热,午后或晚上较甚,头痛剧烈,抽搐昏迷,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
[服法]1剂/d。分2次服用。
6、生石膏荸荠汤:
[原料]鲜荸荠250 g,生石膏30 g,清水适量。
[制法]先将荸荠洗净去皮,与石膏同置于锅内,加水适量,并加冰糖少许,煎煮30分钟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用于预防流脑或流脑早期初起。对脾胃虚寒者慎用。
[服法]食荸荠饮汤,不拘时限饮用。
7、藕丝羹:
[原料]嫩鲜藕500 g,鸡蛋3个,金糕、蜜枣、青梅各100 g,白糖200 g,水淀粉25 g,清水适量。
[制法]将鲜藕洗净,剥去皮,切成4,5 cm长的细丝,沸水氽一下捞出;金糕、蜜枣、青梅均切成与藕同样的细丝,取蛋清放碗中,加相当于其一半的水拌匀,倒人大盘中,上屉武火蒸5分钟,成3 cm厚的白色固体蛋羹;把各丝分5条摆于蛋羹上(两端为藕丝。中间为金糕、蜜枣、青梅丝)。沙锅内入水200 g,加白糖,武火烧沸后加入湿淀粉,勾成白色甜汁,浇到菜上。
[功效]健脾开胃,清热除烦。用于热病后期,食欲缺乏,口渴心烦,或痰火咳嗽等症。也可用于乙脑、流脑的恢复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都有什么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家畜、家禽和鸟类均可以感染乙脑病毒。在乙脑流行区,家畜的感染率很高,猪感染率最高,可达100%,其次是马和牛。猪发生感染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持续时间长,对乙脑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人感染乙脑后,不论是隐性感染的人还是病人,在他们的血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持续时间也短,大约只有1周左右。所以,病人在本病的传播上不起重要作用。总之,猪是乙脑的重要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重要传染源。
乙脑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在大部分地区,是传播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在家畜的圈里,这种蚊虫最多,当它们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特别是猪时,病毒进入蚊体内。病毒在蚊体内迅速繁殖,其数量可增加到原来的5~10万倍,然后它进入蚊的唾液,在蚊子叮咬人时,将病毒注入人体,引起感染。
在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认识后,对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上,都是要全面的进行,这样疾病对身体损害很大,而且人体患有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夏季的时候对蚊虫叮咬都是要预防,避免引发这样疾病,这点夏季要注意的。
血珀的功效与作用 缓解疼痛
血珀成分中有一种乙醚油质,它可以透过肌肤渗透入人体,能够缓解人体关节疼痛;还可以提神醒脑,治疗一些虫咬伤口以及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