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清洗的误区有哪些
外阴清洗的误区有哪些
绝大多数妇科医生认为,特定的炎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特定的冲洗液。错误使用冲洗液,不仅不能治疗炎症、改善症状,还有可能加重病情、延误治疗或使疾病变得复杂而迁延不愈。
阴部皮肤有尿、便残液存留,所以需要经常清洁去污,但并不是洗得越勤越好。过度的清洁会破坏皮肤表面上保护膜,从而使其变得干燥不适,乃至瘙痒,最好是每天清洗一次。
有些女士经常用中药制剂清洗阴部,认为中药最安全。中草药虽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但中药制剂也属医生处方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而且中草药保存期较短,容易变质发霉。
生殖道感染VS清洗误区
生殖道感染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卫生部调查显示:女性下身异味、瘙痒、白带异常、阴道炎及宫颈糜烂等妇女病,发病率高达69%以上,成年女性生殖道感染率已经达到42.9%。据估计妇女一生中生殖道感染率并不低于呼吸道感染,而生殖道感染带来的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及继发的上部生殖道感染、不孕,是患者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
生殖道感染的高发病率,与妇女对生殖器官卫生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女性的阴道口与尿道口、肛门邻近,而阴道口是女性内生殖器官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因此粪便、不干净的内裤、性交等很容易将致病菌带入阴道。医生问诊时经常听到的就是下面两种错误方法:
错误一:
许多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不够,卫生知识缺乏,不经常清洗外阴,不勤换内裤,在夫妻性生活中也不太注意性卫生,尤其是很难说服丈夫性生活前清洗下身,因此容易形成生殖道感染。
错误二:
有些城市妇女对自己的生殖道卫生非常注意,每天清洗外阴的同时,还要用各种清洗剂清洗阴道,导致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也很高。这是因为女性生殖道本身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阴道的自净作用:阴道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而正常妇女的阴道中寄生着一种叫阴道乳酸杆菌的细菌,它能使这些糖原形成乳酸,使阴道内环境呈酸性,pH值保持在4.2--5,从而抑制大多数的病原体。而对阴道的过度清洗会杀死乳酸菌,破坏了这种天然形成的酸性环境,致病的细菌和真菌则乘机生长,在医学上叫做菌群失调,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女性清洗阴部的正确原则
适当清洗外阴,如非必要不要冲洗阴道,维护女性生殖道的天然防线,不破坏阴道内的生态平衡,不让外界的病原体进入阴道。
备好自己的专用清洗盆和专用清洗用具、毛巾。清洗用具在使用前要洗净,毛巾使用后要晒干或在通风处晾干,最好在太阳下曝晒,有利于杀菌消毒。因毛巾日久不见阳光,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
用温水清洗外阴部,必须用肥皂时,选用刺激性较小的婴儿浴皂,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大便后用手纸由前向后揩拭干净,并最好养成用温水清洗或冲洗肛门的习惯。若不揩净,肛门口留有粪渍,污染了内裤,粪渍内含有的肠道细菌会趁机拐入阴道,引起炎症。
例假期间,要用温水勤洗外阴,勤换卫生巾,以免血渍成为细菌的培养基。
清洗时不要使用碱性大的肥皂或高锰酸钾等化学物质以免改变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
生殖道感染是很多妇女面临的疾病。它不但会给患者在身体上造成伤害,而且阴部的瘙痒、难闻的气味及夫妻性生活时的疼痛都给患者心理上造成更大的伤害。掌握正确的卫生知识,在生活中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才是远离痛苦的根本。
清洗阴道的误区
1、使用保健类
私处清洁用品会破坏自身的防御功能有些女性很担心保健类私处清洁用品会破坏自身的防御功能,诱发炎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要这类产品的ph值界定在4-4.5之间,接近人体ph值,是不会造成破坏的,当然一定要清洗干净。
2、私处沐浴露能预防性病
无论是“医”字头的,还是“健”字头的私处清洁用品,都不能预防性病。导致淋病的淋球菌、导致梅毒的梅毒螺旋体、导致尖锐湿疣的乳头瘤病毒等可以直接传播到宫颈上,甚至进入子宫腔内。因此,事后用各种私处清洁用品冲洗阴道是不能把这些致病物质清洗掉的。
3、中药洗剂更安全
中草药虽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但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且中草药保存期较短,容易变质发霉,这样的私处清洁用品使用后反而有害。尤其现在,部分不法药厂将化学成分加入中药私处清洁用品来达到某种治疗目的,应该引起消费者和相关患者的警惕。
经期怎么清洗外阴 经期清洗外阴有什么好处
女性在经血中流了大量经血,而经血中往往含有大量细菌,注重外阴清洗,对防治细菌滋生,避免阴道感染炎症很重要,经期内用温开水对外阴进行清洗即可,阴道内菌群平衡,因此不要对阴道内进行清洗,以免造成酸碱平衡失调,导致妇科疾病发生。
内衣清洗误区
1、用洗衣机洗内衣
很多人可能还以为洗衣机是你的好帮手,看看下面这些数据:“据调查显示,60.2%的洗衣机内槽中检测出的霉菌,其中近80%以上的婴幼儿肌肤问题与衣物处理不当有关”。
洗衣机就是细菌与我们身体之间的一个入口。而内衣,作为乳房和私处的保护伞,如果在如此“高污染”的环境里洗涤,恐怕会越洗越“脏”!毫无悬念,用洗衣机洗内衣成了家庭清洗内衣的最大雷区。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加个洗衣袋就好了。这说法也是错的,洗衣袋的作用是保护衣物不缠绕、不受磨损、不变形等,但是它并没有保护内衣不受“污染”。
2、内衣“积少成多”再洗
身边有些朋友会有这样的习惯,平时工作太忙,晚上洗完澡后不想再动了,当然她们知道洗衣机洗内衣不好,于是把内衣“积少成多”,等到积累到一定的量时,周末再一盆水洗干净!这又是另一大雷区!
你懂得“量变促成质变”这样的说法吗?不管是胸罩还是内裤,弄脏了应尽快清洗,时间愈长,污渍渗入质料纤维组织,会愈难清洗,而且即使表面上看不到脏的污渍,文胸一段时间也要彻底清理一次。
特别是内裤,不管你是否肉眼可见,内裤上都会存在一些分泌物,如果不及时清洗,细菌繁殖开来怎么洗都洗不干净了。
3、用洗衣粉洗内衣
现在的人似乎越来越懒,就算洗内衣都会用专门的小洗衣机,用洗衣粉或者洗衣液来机洗贴身衣物。然而你知道吗?洗衣粉溶于水碱性比较强(PH高),溶解慢,溶解过程放热,脱脂伤手,长时间使用使织物发硬。而洗衣液温和不伤手,溶解也快。
一般洗衣粉这种合成洗剂,虽然洗涤力强,但是缺少冲洗力。因而,洗衣之后洗剂容易残留在衣服上。如果家里有宝宝,更不能用洗衣粉来清洗宝宝的衣服了!因为,宝宝的皮肤非常柔嫩,宝宝的皮肤比成人的柔嫩10倍,对外部刺激非常敏感。
最主要的是宝宝衣服上残留的洗剂是造成皮肤过敏的主要原因。
4、内衣洗完后用消毒液消毒
太过爱干净的人,往往决定内衣单纯的洗涤是不够干净的。要下“猛”料,内衣洗完后还要用消毒液来消毒。别自作聪明了!消毒液之所以能够杀灭细菌,病毒,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盐和强氧化剂。
这些成分对皮肤的损害不容忽视,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并且很难通过一两盆清水清洗干净。
如果没洗干净,人出汗后经皮肤毛孔进入人体,轻的会引起瘙痒、脱皮,重的会引起头晕恶心不适。内衣由于是呵护乳房和阴部,皮肤较为薄弱,更容易受刺激导致瘙痒患病。
5、内衣洗涤剂增白就代表干净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洗完内衣后,内衣变得更白了。心里就想,这种洗涤剂很有效!其实不然,很多洗涤剂产品中添加了荧光增白剂,使衣物在清洗后显得透亮干净,看上去很白。
增光增白剂是一种吸收紫外线可呈现荧光的化学增白染料,它进入人体后,不像普通的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而是和人体中的蛋白质迅速结合,很难排出体外,这样无疑加重了肝脏负担,而且荧光剂对人体皮肤极易产生刺激。
有些人以为衣物增白后不但亮丽,而且干净无菌,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女性日常如何护理外阴
1、外阴的清洗
外阴清洗次数:每天清洗一次即可,若遇经期可增加次数,但不宜过多。
外阴清洗方法:洗澡时选用淋浴方式,温水洗净即可,避免香皂和沐浴露的刺激,若无淋浴条件,应选用专用盆进行清洗。
外阴清洗用品:日常清洗无需使用洗液、浴液,这些洗护产品均含有一定的碱性,会破坏外阴自有的环境,失去原有的自洁能力,让细菌有了可乘之机。
2、外阴用品
女性每月都会和内裤、卫生巾亲密地接触,如果使用不当的话,也会导致外阴出现问题,因此时要特别注意。
内裤:女性的内裤应挑选浅色、宽松、纯棉的内裤。内裤一定要手洗,不能机洗也不能过夜洗,以免细菌滋生。建议三个月换一次新内裤。
卫生巾:避免使用带有药物或香味的卫生巾,换卫生巾的次数要勤,每两小时更换一次,以免经血成为细菌的“培养皿”。
如何有效预防阴道炎
针对阴道炎,该如何预防呢?
一、预防:保持外阴清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
二、其他注意事项:妇科疾病的治疗误区有以下几点:盲目用药、清洗过度等。
1、所谓的盲目的用药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危害,对妇科疾病的诊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盲目选择错误的冲洗剂会使女性已脆弱的自我防护系统雪上加霜。
2、采用不当的冲洗方法,有时会把致病菌引向阴道的深处,诱发更多的较为难治的宫颈炎、盆腔炎等。
有些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每天要清洗外阴很多次,每次都用冲洗器或手清洁阴道。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女性阴道内有许多菌群共同存在,菌群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抑制某种菌过度增长而致病,这是人体的一道自然防御系统。过度的清洗会破坏菌群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失去平衡致使阴道抗病力下降。
3、常见并发症与妇科宫颈炎、盆腔炎同时发生,也常与滴虫性阴道炎同时发生。此外,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常可引起不良围产期结局如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及剖宫产后或阴道产后子宫内膜感染等。
奶瓶清洗误区逐个盘点
误区一:只用清水清洗就干净
奶瓶只用清水了就完事啦?NO!奶液中含有大量的脂类,容易附着在奶瓶壁上形成奶垢,如果只用清水冲洗,那么只能洗掉附着在奶瓶壁上的奶液,无法把奶脂清洗干净。特别是对于塑料奶瓶而言,如果长期只用清水清洗,奶瓶就容易因为油气而发臭,使用时间不长。
正确做法:清理奶瓶应该选择适合的奶瓶刷,奶垢比较多,难以清洗干净时,还可以选择专用的奶瓶清洗剂。因为奶瓶清洗剂能有效溶解奶液中的脂类,宝妈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选择纯天然植物原料的奶瓶清洗剂,这样对宝宝无害。
误区二:只注重瓶身的清洁
清洗奶瓶的时候,你以为只要洗干净奶瓶瓶身就完事了?非也。除了光滑的瓶身,奶瓶其他部位和小组件更容易藏污纳垢,比如奶嘴、奶嘴座、奶瓶盖,带导管的奶瓶,还特别需要清理导管的内部哦。
正确做法:清洗奶瓶的各个部位,不妨使用专业的奶瓶清洗工具套装,比如奶瓶刷、奶嘴刷,把奶瓶的各零件拆开,仔细地清洗,确保清洗干净,让污垢无处藏身。
误区三:只用开水烫洗
有些妈妈认为,用滚烫的开水清洗就可以达到完全消毒的效果了,其实这样做还不够的。用了开水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菌消毒,但是不够彻底,奶瓶清洗完后直接晾干不做处理,这样也会让细菌再次附着于奶瓶。
正确做法:可以采取开水煮沸或者用专门的消毒锅,消毒好的奶瓶要用专门的夹子捞起并晾干,再放到专门的收纳盒里保存好。
误区四:过度依赖奶瓶清洗剂
对于奶瓶清洗剂的看法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效果不错值得用,有人则认为化学物质还是别用的好。那么,奶瓶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随机查看几款奶瓶清洁剂,发现标注的成分主要以植物配方的表面活性剂为主,加上少许的香料和防腐剂。普通的洗洁精也是以表型活性剂为主,区别在于其属于石化产品。
正确做法:奶瓶清洁剂确实要比普通的洗洁精更适合宝宝使用。但因为还是属于化学物质,还是建议适当使用,一些玻璃奶瓶更容易清洗,不必每次都要使用大量清洗剂来清洗,可酌情减量。最重要的是洗完要第一时间晾干奶瓶,只有保持干燥才不会滋生细菌。
细菌性阴道炎应该如何预防
一、预防:
1)保持外阴清洁。
2)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
二、其他注意事项:
妇科疾病的治疗误区有以下几点:盲目用药、清洗过度等。
1)所谓的盲目的用药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危害,对妇科疾病的诊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盲目选择错误的冲洗剂会使女性已脆弱的自我防护系统雪上加霜。
2)采用不当的冲洗方法,有时会把致病菌引向阴道的深处,诱发更多的较为难治的宫颈炎、盆腔炎等。有些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每天要清洗外阴很多次,没次都用冲洗器或手清洁阴道。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女性阴道内有许多菌群共同存在,菌群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抑制某种菌过度增长而致病,这是人体的一道自然防御系统。过度的清洗会破坏菌群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失去平衡致使阴道抗病力下降。人们都知道,有益的菌对人体是有很大作用的,就是常说的“益生菌”,长期以来我们的生物学家一直都在致力研究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它们所发挥的功效,从而让身体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
3)常见并发症与妇科宫颈炎、盆腔炎同时发生,也常与滴虫性阴道炎同时发生,有报道滴虫培养阳性妇女中有86%的妇女合并本症。此外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常可引起不良围产期结局如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及剖宫产后或阴道产后子宫内膜感染等。
内衣清洗误区
错误一:内衣“隔夜”洗
有些人嫌麻烦,就会将换下来的内裤攒到一起再洗,这是错误的。
因为内裤上的分泌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如果不及时清洗就会滋生细菌,而且内裤上的异味也会招来蚊虫
错误二:与其他衣物混洗
内裤的卫生要求极为重要,最好不要跟外衣清洗,因为这样很容易将外衣上面污染物传到内裤上。
最好将内裤单独洗,如果有条件,那就用专门的盆来清洗。
错误三:不揉搓
把内裤放在肥皂水中轻轻搓洗3~5分钟,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才是清洗的最佳方法。
错误四:随意晾干
看到很多人晾内裤都是随意一挂,还有很多人都是只夹着一个角,但是这样做容易导致内裤变形。
正确的做法是夹住内裤的两端或者选用小一点的衣架晾晒,免得变形。
错误五:用肥皂洗所有衣物
清洗内衣最好还是选用专门的内衣清洁肥皂,注意要和其它清洁皂分开。
阴道炎防治小心掉入一些误区
误区1.得了外阴炎是因为外阴不干净,应该多用护理剂清洗
女性性交过敏、局部皮肤不洁、药物过敏、真菌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病、性病等多种原因都可能诱发其患上外阴炎,虽然说每日清洗外阴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如果朋友们过度的用高浓度护理剂清洗外阴,不仅无法起到保障外阴清洁的作用,还可能破坏外阴粘膜表面的保护膜,让外阴变得非常干燥,甚至出现脱皮及瘙痒糜烂现象。并且,过度使用高浓度护理剂还容易影响阴道内正常ph值,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增加患病几率。
误区2.月经期间阴道及外阴非常脆弱,清洁容易导致感染,还是不要清洁了
月经期间我们的外阴及阴道内都会受到经血的侵渍,而经血内含有的物质非常利于细菌的繁殖,如果女性朋友在经期疏忽了护理,将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并且上行感染,致使其他部位感染上妇科病及其他并发症。
误区3.没有来月经使用护垫可以避免细菌感染,并且不会弄脏内裤
非生理期使用卫生巾及护垫会让我们的外阴得不到透气,这样更容易“闷”出外阴炎及其他妇科病来。
误区4.月经不调不用治疗,再过两个月就好了
月经不调是内分泌失调的症状之一,女性月经不调后不仅给身体带来多种隐患,还可能诱发其他妇科病。另外,经血过多及月经期过长都会给病菌提供生长温床,最终增加外阴炎患病几率。
私处清洗误区介绍
误区一:私处沐浴露能预防性病
无论是“医”字头的,还是“健”字头的私处清洁用品,都不能预防性病,导致淋病的淋球菌、导致梅毒的梅毒螺旋体、导致尖锐湿疣的乳头瘤病毒等可以直接传播到宫颈上,还可能会进入子宫腔内,所以,事后用各种私处清洁用品冲洗阴道是不能把这些致病物质清洗掉的。 要预防性病,最好的办法是洁身自好,或使用避孕套,总的来说就是私处清洁用品不能预防性病。
误区二:中药洗剂更安全?
中草药虽有清热、解毒、消炎的效果,就算是这样也要在医生开的处方下进行。而且中草药保存期很短,容易变质发霉,这样的私处清洁用品使用后反而有害。特别是现在,很多不法药厂将化学成分加入中药私处清洁用品来达到某种治疗目的,所以女性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误区三:能够帮女人阻止炎症
对于阴道的干净,很多人会理所当然的想到,清洁卫生、勤洗勤换,绝对是对的,阴部觉得不够干爽、舒服,就会用一些清洁液来冲洗,很多女性都会这样做,甚至有些女生会天天用护理液来冲洗,还不知道的是,这样是很不对的,其实,健康妇女的阴道和口腔一样,平时就有几十种细菌存在,只是由于阴道“卫士”的存在而相安无事。 乳酸杆菌就是其中的“卫士”之一,它可以将阴道细胞内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阴道维持一定的酸度,从而限制致病菌繁殖。但醋、水、抗菌剂等洗液成分,往往在把有害细菌冲洗出阴道的同时,连带把保护人体的细菌也杀得一干二净,因而破坏了局部的酸性环境,使阴道无法实现自我保护。更为糟糕的是,如果冲洗过程中方法错误,病菌还会伺机搭上“顺风车”,长驱直入侵犯阴道深处甚至子宫。
阴道炎要如何预防比较有效
一、预防:保持外阴清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
二、其他注意事项:妇科疾病的治疗误区有以下几点:盲目用药、清洗过度等。
1、所谓的盲目的用药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危害,对妇科疾病的诊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盲目选择错误的冲洗剂会使女性已脆弱的自我防护系统雪上加霜。
2、采用不当的冲洗方法,有时会把致病菌引向阴道的深处,诱发更多的较为难治的宫颈炎、盆腔炎等。
有些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每天要清洗外阴很多次,每次都用冲洗器或手清洁阴道。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女性阴道内有许多菌群共同存在,菌群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抑制某种菌过度增长而致病,这是人体的一道自然防御系统。过度的清洗会破坏菌群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失去平衡致使阴道抗病力下降。
3、常见并发症与妇科宫颈炎、盆腔炎同时发生,也常与滴虫性阴道炎同时发生。此外,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常可引起不良围产期结局如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及剖宫产后或阴道产后子宫内膜感染等。
清洗阴道的误区
误会1:除异味。
另有女性为消除异味而进行阴道冲洗。事实上,许多人所认为的阴道异味只是阴道的自然气味,这种气味恰是身体健康的表现,根本无需多虑。换个角度看,即使阴道真的产生了异味,光靠冲洗也是不行的。因为冲洗仅能维持较短时间的无味状态,病因不除,异味很快会再次光临。
误会2:生男孩。
坊间流传着“阴道冲洗可以生男孩”一说,其理论根据是,决定生男孩的精子(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喜好碱性环境,故用含碱的水冲洗阴道,可使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提高活动力,同时抑制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如此一来,生男孩的概率将大大增加。这种说法看似有根有据,其实并不现实。因为精液中的精子数以万计,碱性环境仅能抑制一小部分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大部分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还是可以进入子宫的,即使只有一个成功到达,一旦与“卵子”结合,也就立即形成胎儿的女性性别了。
误会3、弄巧成拙。
事实上,不当的阴道冲洗不但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相反的,却可能伴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危险,如盆腔炎。当存在宫口开放(如排卵期)、宫颈口松弛等情况时,冲洗液易进入宫腔,尤其当宫颈位置偏低、宫颈裂伤,以及宫颈呈水平位等时,冲洗器头部更易于插入宫颈管,沾染病原菌的冲洗液被挤入宫腔,便可能导致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迁延不愈而转为慢性盆腔炎,那可就真是惹上了一块甩不掉的“狗皮膏药”:身体状态好尚可相安无事,当疲劳、感冒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盆腔炎就会露出狰狞面孔,狠狠发作。
外阴炎防治小心走入误区
误区1.得了外阴炎是因为外阴不干净,应该多用护理剂清洗女性性交过敏、局部皮肤不洁、药物过敏、真菌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病、性病等多种原因都可能诱发其患上外阴炎,虽然说每日清洗外阴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如果朋友们过度的用高浓度护理剂清洗外阴,不仅无法起到保障外阴清洁的作用,还可能破坏外阴粘膜表面的保护膜,让外阴变得非常干燥,甚至出现脱皮及瘙痒糜烂现象。并且,过度使用高浓度护理剂还容易影响阴道内正常ph值,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增加患病几率。误区2.月经期间阴道及外阴非常脆弱,清洁容易导致感染,还是不要清洁了月经期间我们的外阴及阴道内都会受到经血的侵渍,而经血内含有的物质非常利于细菌的繁殖,如果女性朋友在经期疏忽了护理,将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并且上行感染,致使其他部位感染上妇科病及其他并发症。误区3.没有来月经使用护垫可以避免细菌感染,并且不会弄脏内裤非生理期使用卫生巾及护垫会让我们的外阴得不到透气,这样更容易“闷”出外阴炎及其他妇科病来。误区4.月经不调不用治疗,再过两个月就好了月经不调是内分泌失调的症状之一,女性月经不调后不仅给身体带来多种隐患,还可能诱发其他妇科病。另外,经血过多及月经期过长都会给病菌提供生长温床,最终增加外阴炎患病几率。误区5.误解白带,认为白带要彻底清除正常的白带是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信号之一,绝不是不洁之物。认为白带是不洁之物的女性,存在将手指裹上“干净”的湿纸巾清洗白带的情况。其实,这样容易将病菌带入阴道,反而引起外阴炎等疾病。误区6.错误清洗外阴,认为外阴必须每天彻底清洁阴部粘膜有便液存留,需要经常清洁,但并不是洗得越勤越好,过度的清洁会破坏粘膜表面的保护膜,使其变得干燥不适,乃至外阴瘙痒。如果每天用阴道清洗液等洁净外阴,容易导致引导正常ph值改变,菌群失调,反而容易增加患病几率,诱发外阴炎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