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的寒气从哪来
体内的寒气从哪来
中医认为,身体“有寒”是气机偏于静止、活力不足的表现。体寒的人往往比较怕冷,手足冰凉。脾胃有寒,便不敢吃偏凉的食物,经常腹痛腹泻;肾有寒,除腹泻以外还会小便清长;肝有寒,可能会气逆产生呕吐感或头顶痛等。
体寒可以分为内寒和外寒。内寒就是因体弱造成气机无力运动,一般伴有虚证表现,如气短乏力、面色白等;外寒是由于外界寒气侵犯到肌体,使肌体内部的气机受阻,运行缓慢。
人体有一些部位容易受寒,需要多加保护。腹部是足三阴经循行的部位,对寒邪的抵抗力较弱,所以睡觉时应注意盖好被子,避免着凉出现腹痛腹泻。其次是下肢,足三阴经是从人体下肢内侧循行入腹的,寒邪可从下肢沿着经脉到达腹部,平时可多用热水泡脚。头部和背部是阳经循行的部位,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因为正邪在此交争,容易出现头痛、发热等现象,因此也不能掉以轻心,夜里睡觉避免头背受风。
晒太阳能去身体湿气吗 增强免疫力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的运行和脏腑功能全靠阳气来支撑,当身体中的阳气充盈,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提高,《黄帝内经》上也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而晒太阳正是最方便补阳气方法,三伏天晒太阳,除了补阳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寒气湿气怎么来的
寒气湿气竟都从这个地方进入的
“湿”气的感觉怎么样?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特别注意: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②前胸的“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位于脐中部,脐中央。
④腰部的“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⑤脚底的“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那么寒气进入身体后都会有哪些表现呢
①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②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③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我们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④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⑤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
大寒节气养生常识 大寒节气的由来
《授时通考·天时》曾引用《三礼义宗》中的句子,如此解释大寒:“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三伏贴是什么时候贴 为什么三伏天排寒湿最好
三伏天指的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间段,此时大自然中的阳气比较充足,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阳气来滋补身体的阳气。
而三伏贴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一些热性的中药材,比如艾草、生姜、花椒等,所以此时对于一些寒证、虚劳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比较适合于体内寒气、湿气较大的人群,但是如果是体内热气较大的话那么就不建议使用。
三伏贴功效怎么样 贴三伏贴可以去湿气寒气吗
贴三伏贴可以去湿气、寒气。
三伏天是全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一段时期,在三伏天贴三伏贴可以起到驱寒祛湿的功效,可以在天突穴、膻中穴、肺腧穴、膏肓穴等穴位贴敷三伏贴,另外,身体中湿寒之气较重的人群还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姜祛湿气、寒气,同时拔火罐也有祛湿气、寒气的作用。
三伏天泡脚可以去寒气吗
有一定的作用。
三伏天指的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间段,此时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阳气来滋补身体的阳气,所以对于一些寒证的治疗是有比较好的效果的。
而泡脚属于一种常见的中医养生疗法,平时适当地泡泡脚的话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以在三伏天的时候泡泡脚是可以去除体内寒气的。
三伏天晒背可以穿衣服吗 增强免疫力
中医认为阳气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人体脏腑运行全靠阳气来支撑,当阳气充盈,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提高,《黄帝内经》上也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而晒太阳正是最方便补阳气方法,在寒冷的天气里,晒晒后背,除了补阳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晒后背补阳气几天见效 增强免疫力
中医上讲,人体内正常的脏腑功能全靠阳气来支撑,当阳气充盈,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提高,同时《黄帝内经》上也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而晒太阳正是最方便补阳气方法,在寒冷的天气里,晒晒后背,除了补阳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后背晒太阳能去寒气吗
有一定的作用。
人体的后背处有两条很大的经络,分别是督脉和膀胱经,而这两条经络很容易受到湿邪之气的入侵,从而出现淤堵的情况。
因此如果适当地晒晒后背的话,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疏通身体的经络,从而可以促使体内的寒气随着汗水一起被蒸发出来,对于去除寒气来说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九九重阳节吃什么东西 重阳节后还算秋天吗
还算秋天。
从节气来看,秋季是从立秋开始的,到冬至之日才会结束,而重阳节后,还要经过霜降才会到冬至,其次从农历来看,秋天是在七月到九月之间,而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在过完重阳节后,都还算是秋天。
但需注意的是,在重阳节后,秋天也快要结束了,所以气候也开始逐渐下降,人们需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寒气入侵引起疾病发生。
寒气的来源
一、从食物中来
1、从颜色看
绿色的、接近土地的蔬菜多性寒。如豌豆、芹菜、黄瓜、生菜、西兰花等;而红色的植物则多性热,如辣椒、枣等。
2、从生长季节看
一般生长在夏季的食物多性寒,如西瓜、黄瓜、梨等;而生长在冬季的水果则多性热或性温,如大枣、白萝卜等。
3、从味道上看
味道苦、酸的食物多性寒,如洋芋、梅子等;味道甜、辛辣的食物性热,如石榴、大蒜等。
4、从生长方位看
背阴的地方,因很少见到阳光,生长出来的食物多性寒,如蘑菇、木耳等;长得高的,易晒到太阳的食物多性热,如向日葵、栗子等。
5、从生长环境看
一般来说,生长在水中的食物性寒,如莲藕、海带、紫菜等;生长在陆地上的食物性热,如土豆,生姜等。
二、从生活习惯中来
1、光脚
有些人,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因为贪凉,在家就光脚走来走去,当时是舒服了,但是寒气正从您的脚底侵入,中医强调冬病夏治,殊不知,冬病很大程度上是夏生。
2、忽冷忽热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天气的炎热和寒冷都让人体感觉到不适。聪明的现代人发明了空调,这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但是在出入空调房间的时候应该有个过渡,比如提前20分钟将空调关闭,门打开,让冷热空气对流一下再出门;或者出入时及时地增减衣物等。
3、喜食冷饮
夏天天气炎热,偶尔地吃一个冷饮,倒无大碍。但是冷饮确实好吃,很多人吃起来却无节制。甚至到了寒冷的冬天,仍然能看到穿着棉衣吃冷饮的各色人等。这样,您就会给寒气大开方便之门,使之顺利地侵入体内。
大寒节气介绍 大寒的由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