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春季养生 吃酸养肝甜味补脾

春季养生 吃酸养肝甜味补脾

1、吃酸养肝

按照中医五行的观点,肝属木,与春相应,肝气在春天最旺。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因此春天要重在养肝。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因此要适量吃一些酸性食物。常见的酸味水果有酸枣、梅子、柠檬、菠萝等,都可适当吃一些。

2、甜味补脾

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春天肝旺会伤及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化解的方法是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补充人的脾胃之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气血的源头,只有脾胃旺了,才能延年益寿。因此,要多吃甜味食物,如大枣、山药、桂圆、地瓜、南瓜、柿饼和草莓等。

3、温补阳气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以使人体免受外界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皇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强。养阳的食物大多性温,有牛肉、羊肉、姜、葱、土豆、韭菜、红茶等,这些食物不用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就可以。

4、野味解毒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野菜盛产的季节,在春天野菜当令的季节多吃一点,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荠菜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菜,其维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高2.5倍以上,维生素B2含量高于雪里红,居蔬菜之首,可以用来做馅,也可焯水后凉拌、摊鸡蛋、煲汤煮粥等。马齿苋含有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素,还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预防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马齿苋可炒食、凉拌、做馅,如大蒜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5、味淡滋阴

冬季人们习惯于进补,膏粱厚味进食较多。春天里,这种习惯应向清淡的方向转变,多食蔬菜是春天的养生要诀。人们经过冬季之后,不少人会出现维生素、无机盐或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常发口角炎、口腔炎等,多吃蔬菜可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春天的韭菜是最鲜嫩的,菠菜能养血滋阴也非常受欢迎。

春季养生不可少上面的五味食物,总之,养生要营养均衡,各味食物都可以尝试一些,让我们的味蕾也能体验不同的味道。

春季养生吃什么好 香菇

春季气候多变,人容易出现感冒咳嗽,香菇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增强抵抗力,预防春季感冒。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人很容易犯困,没有精神,香菇含有丰富VB和VD,能让人精力提高3倍。春季养生吃什么好 春季养生吃什么水果好 春季养生吃什么

春天吃什么养生

1、春芽

春日食春芽。大家都知道,吃当季的蔬菜水果更有利于健康。孔子说“不时,不食”,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东西)就不吃。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

2、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3、红枣等养脾甜食

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春季是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春季为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春分吃啥 春分吃什么水果

食用含有一定糖分的甜味水果,少吃酸,养胃健脾。

樱桃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鲜嫩多汁,营养丰富,樱桃性温味甘酸,富含丰富的铁元素,有补中益气,健脾开胃的功效,春分吃樱桃,可有效缓解春困,提神醒脑。

红枣是养脾食物,春季要少吃酸,多吃甜,春季正是养肝的季节,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气过剩而损害脾胃,因此春分吃一点红枣,草莓,桑葚,樱桃等含有一定热量与糖分的水果,可以养脾胃。

初春养生要护肝

我国的中医养生认为,人在一年四季中身体应侧重不同的养护。人的身体也跟自然界一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循环。所以人也应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特别是在中医理论中,人的五脏与四季对应。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脏也是木性;因此春气通肝,春季易使肝旺。

春季养肝首先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肝气淤滞。人的情绪是跟肝脏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不论是出于养生的目的还是出于其他,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不要大喜大悲。这样有利于肝气顺调,不仅心情舒畅了,也保持了身体的平衡与健康。懂得爱护自己的女性朋友知道,保持健康与青春活力,都要学会调理情绪、缓解压力。压力较大时可以到大自然去放松,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郁结就容易得到疏解,或者找谈得来的朋友去倾诉、玩乐、休闲,抒发郁结的情绪。

春季养肝在饮食方面也大有讲究。中医上认为,春天时肝气较旺,所以酸味的食物有增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而肝旺会损伤脾脏的功能,因此,春天要少吃一些酸性的食物;而甘味、甜味的食物可以滋补脾脏,可以多吃一些大枣、山药等补脾食物,补充气血、解除肌肉的紧张。所以,在春季应该多甜少酸,以利于壮肝益脾。

春季养肝必知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春日养肝需增甘减酸?

网上说法:中医认为春天人体肝气容易亢奋,所以春日应该省酸增甘。就是多吃甜食,少吃酸食。

中医纠错:现代人说的“酸”、“甜”和中医讲的酸味食物和甜味食物不是一个概念。中医学理论:春天肝气当令。肝气偏旺可伤及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少酸多甜,既避免肝气过旺,又有益于脾气。所以春天人们应少吃(不是不吃)酸味的食品(比如柠檬、橘子偏酸的那种水果),适当多吃(不是过多)些甜味的饮食(比如苹果、香蕉、荸荠、大枣、生梨、甘蔗等水果),这样就能避免肝气过旺,而有助于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需要注意的是,甜味食物,不是指糖果、巧克力那种含糖量高的食品。这些食物可以导致胃肠道不适、胃口不好、胀气、体重增加、血脂增高、血糖增高等等问题,所以一是要强调“适当”,再就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肥胖之人、痰湿之体即使在春天也不应随便乱吃甜食。

还有一点,中医说减酸了,有些人就连醋也不喝了。还有些每天早上有饮用蜂蜜柠檬茶的习惯,到了春天,由于说“减酸”,这个习惯就放弃了。其实,适量喝醋可以杀菌、助消化,早上喝柠檬蜂蜜茶可以滋补脾胃,减少肝脏上火,减少肠胃积食。诸如此类之习惯不能和季节问题一起讨论。这是可以经常去做的,当然关键还是“适当”。

误区二:春日养肝需温补?

网上说法:中医主张“春气温,春发散,祛阴寒以助阳。”春季养肝宜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养阳食物中最宜肉类是牛肉、羊肉、鸡肉,最宜调料是姜和葱,最宜蔬菜是马铃薯,最宜饮料是红茶。

中医纠错:这个说法其实只对了一半。“春夏养阳”,的确要顺应春升之气,尤其在早春,仍有冬日的余寒,在饮食上宜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助长、充实人体的阳气,增强抵抗力,抗御外邪的侵袭。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葱,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既可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但是值得注意:春季的温热食物是指韭菜、大蒜、洋葱、魔芋、香菜、生姜、葱这些性温味辛的食品,且具有发散作用。不是指冬季吃的温热食品如羊肉、狗肉、雄鸡、辣味等。

另外春季的食物也不能一味的温热,还是要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甘凉滋阴以养阳的食物。如荞麦、薏苡仁、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这类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清解里热,润肝明目,减轻饮食的热性。

误区三:春日养肝,吃肝补肝?

网上说法:多吃动物肝脏(比如:鸡肝、猪肝)和动物血(鸡鸭血)可以补血补肝。而只要坐在家中吃三五只西红柿,人体内就能产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达到和注射疫苗一样的效果。

中医纠错:这个说法很片面。首先中医讲的“春季养肝”的肝并非现代医学的“肝”。其次,虽然动物肝脏和动物血也有营养,但是经常吃也是不合适的。另外,无论是西红柿、马铃薯,还是绿豆、茄子等,都是有一定的营养的,但是每天吃,吃太多都是不科学的。因为中医养生主张“四季养生”,要吃时令食物、荤素粗细搭配,食谱要广,千万不要盯着一样两样东西吃。

此外,中医“春季养肝”内容不光是从饮食上来养,还是要结合精神情志的调适、饮食起居的保养、运动健身等多方位的。尤其是精神情志的调适对于“春季养肝”也很重要的。春季阳气升发,自然界呈现向上向外舒展的态势。按“天人相应”的观点,中医认为春季人的精神情志应保持舒畅、条达,应做到心胸开朗,情绪乐观。从而使肝气调达,疏理人体的气机,达到气血调和,身心健康。

春季女性怎么饮食养肝

春季肝气旺盛,肝克脾,在五味中,酸入肝,甘入脾。因此要多吃些性味甘甜的食物,“省酸增甘” ,补养脾胃,平抑肝火,使各器官达到平衡。性味甘甜的食物有:粳米、糯米、白菜、大枣、土豆、南瓜、山药等。

春季的饮食还要遵从“春夏养阳”的特点,尤其是早春时节,气候还比较寒冷,适当的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韭菜、生姜、大葱、洋葱等。尤其是韭菜,《本草纲目》里说:“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春天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可起到补人体阳气,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

春季还要多吃绿色的蔬菜,在五色中,青入肝,各种绿色的蔬菜,尤其是养肝补血的菠菜不妨多吃些。

上面的这些都是一些大的方向,我再说几句要被扔番茄的话吧。我个人的观点是还要辩证的来看,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养肝护肝。比如,饮食中第一点咱们提到了,“省酸增甘”,这是争对脾胃功能弱或者肝阳上亢、脾气急燥的人群而言的。但是如果你肝虚,倒是不妨可以多吃点酸味的食物。

还有第三点,多吃绿色蔬菜,绿色蔬菜中有很多是性寒的,比如芹菜、青菜、生菜等,这些食物建议你别当饭一样一天三次的使劲招呼,多吃也要有个度,比如芹菜,低血压、脾胃虚寒的就要少吃。吃这些寒性蔬菜的时候最好搭配生姜或者其他一些热性的食物一起吃。

必须懂的五个春季养生保健知识

1、春季养生保健知识:春捂防寒应有度

春捂是防春寒的有效措施,春季养生适度春捂是保养人体阳气的科学方法。尤其是清晨与夜晚,穿衣盖被应该偏多偏厚一些,重点是捂身体下部。保养阳气能增强抵抗力,避免寒邪入侵,有效防止多种传染性疾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更需防寒、保暖、壮阳气,以预防中风或心肌梗塞的发生。

但是,春捂也应该有度,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就易诱发春火的产生。另外,春季养生饮食上要注意调养肝气、去春火,多吃甘淡食物,如黑米、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有芹菜、油菜、胡萝卜等;果品有栗子、红枣、枸杞子、菠萝等。将这些食品科学搭配食用,能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特别是蔬菜中的多种维生素,可充分满足肝脏的需要。除了春捂有度与药食调理外,还需要调养精神,制怒养肝,以防春火萌动。

2、春季养生保健知识:多种方法解“春困”

春季养生犯了“春困”,不要只是多睡觉、补睡眠,而应找到“春困”的诸多原因,对症调养,以缓解“春困”的困扰。坚持体育锻炼 要做到清晨早起,松解衣扣,放松形体,信步漫行。春季养生可选择轻柔舒缓的活动项目,或练字功、或做体操、或慢跑、或打太极拳,活动关节、舒展肢体,使郁滞宣行,气血疏通,阳气生发。只要按照人体四季变化的自然规律,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补充氧气,刺激感官,调节精气神,食养神血,便可奏效。

春季养生喝清淡花草茶 ,多喝些清淡的香茶也能醒脑助神,减轻“春困”。有条件者可种养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时令花草,有助于调节情绪、焕发精神。春季养生注意饮食调养 春天阳气生发,温食有助于护阳,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白菜宜经常食用,至于寒凉、油腻、黏滞之品易伤脾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否则会加重“春困”现象。

3、春季养生保健知识:养肝要慎吃“肝”

春天正是养肝的好季节,于是有些人便按照“以肝补肝”的方法进行食补。健康专家提醒春季养生:患有肝、肾、痛风等疾病的人不要“以肝补肝”,即使是健康人也不宜多食动物肝脏。肝脏是人和动物最大的解毒器官,从市场买回的动物肝脏均暗藏着多种毒素。肝脏病患者由于肝功能不全,难以及时分解这些毒素,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肝病的康复。春季养生补肝应本着“以甘养肝、舒肝养血”的原则,适当吃些大枣、蜂蜜、荠菜、竹笋、香椿、菠菜以及鲫鱼、鸭肉等食品,可以达到养肝、护肝的目的。

4、春季养生保健知识:预防头痛是关键

在一年四季中,春季患头痛者最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睡眠节律改变、病毒感染、衣原体感染、高血压等。春季养生预防头痛自我按摩是很好的办法,平日里可用指尖像洗头那样抓挠,或用天然鬃毛硬刷、木齿梳子梳头来进行头部按摩。具体方法是:从鬓角朝额头向后脑勺缓慢圆周运动,不论你采取以上哪种方式,按摩时都会感觉很舒服、很轻松。

减轻视力负担,每隔一小时左右用手掌掩眼,让眼睛休息不少于30秒钟,然后将手移开,缓慢睁开眼睛。此外,眼睛在经受不易察觉的闪烁时,也会使大脑疲劳而引起头痛。注意科学饮食。忌食巧克力、咖啡和可可等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含有能够使血管收缩的物质,随着血管的扩张会引起头部疼痛感。省略或延迟用餐也可能引起头痛,要多食大豆、海产品、核桃等含镁元素丰富的食物。

5、春季养生保健知识:阳气初生不宜吃酸收之味

春季养生饮食调养要注意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食品应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总之,立春后在生活上要逐渐晚睡早起,调养心情,防肝火上升,饮食要选辛温发散之品。

饮食清淡防上火 春季人易上火,肝火上升,会使肺阴更虚,肺结核等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饮食应以清淡为好。辛甘之品助春阳 初春阳气初发,可选择鸭肉、海带、绿豆、甘蔗汁、荸荠、百合等以消火,要少吃油腻、生冷食品,多选择含维生素B、E的主食与副食,以养脾胃。

​立春了 我们吃什么才最养生

关于春天的饮食民间有很多流传,中医也有很多讲究,俗称吃“春”。下面是我“道听途说”外加“旁征博引”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的“吃春”秘籍,献给热爱美食和养生的朋友们。

(1)红枣等养脾甜食: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2)蜂蜜: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春季养生你必须知道5大秘诀

一、饮食要营养平衡。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二、春季饮食养肝为先。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三、饮食要养阳。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四、多食甜,少食酸。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我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五、饮食要清淡。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相关推荐

春季饮食养生的七大原则

1、春夏饮食养生宜讲究“三春” 第一,早春。早春,阴寒渐退,郊外阳光初发,乍暖还寒。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在早春时节,适当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另外,还可适当一些鸡肉、动物肝脏、鱼类、瘦肉、蛋黄、牛奶、豆浆等营养品,以供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日趋活跃的需要。此时宜少寒性食品,以阻遏阳气发越。 第二,仲春。古人云,春应在肝。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祖国医学认为,肝旺可伤(木克土),影响胃运

春季饮食的注意事项

1.饮食要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春季饮食养肝为先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

春季养肝小心3误区

误区一:有气就要发泄出来 春季比较干燥多风,人们容易生气上火,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刘敏说,春季肝气开始升发,中医上讲“肝阳,肝气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这里的“余”,就是多余的意思,中医讲求平衡,所以“多余”即为邪,人们容易肝气盛、肝火旺,因而气也就比较暴躁。 很多人会认为有气就要发出来,但是,实际上发火会更加促使肝气旺、肝阳上亢,形成恶性循环。刘敏说,春季,保持愉悦的心情,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才是养肝之道。 误区二:酸味入肝,应多 中医认为,五味对应五脏,酸味的食物入肝,因此,一知半解的人们就

饮食宜清谈健护肝

1、惊蛰节气饮食养生指南:饮食清谈 “惊蛰时节的饮食调养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中医专家腾劲松说,春季饮食调养要注意投脏腑所好。春季阳气初生,应该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可适当多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花生、虾仁等。但此时正值仲春,肝气正旺,易伤,故惊蛰季节要少酸,多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可做成红枣粥、山药粥、芝麻粥等。 2、惊蛰节气饮食养生指南:少酸多甜 初春后的一段时间,饮食方面要尤为注意,应尽量避免酸

春季养肝必须要避免的三大误区

1、有气就要发泄出来 春季比较干燥多风,人们容易生气上火,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刘敏说,春季肝气开始升发,中医上讲“肝阳,肝气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这里的“余”,就是多余的意思,中医讲求平衡,所以“多余”即为邪,人们容易肝气盛、肝火旺,因而气也就比较暴躁。 很多人会认为有气就要发出来,但是,实际上发火会更加促使肝气旺、肝阳上亢,形成恶性循环。刘敏说,春季,保持愉悦的心情,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才是养肝之道。 2、春季养肝宜温 网上说法:中医主张“春气温,春发散,祛阴寒以助阳。”春季养肝宜多一些温

立春什么食物养生 立春红枣:有助养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酸的,多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 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佳品。

不可恣意而行要遵循这7原则

宜温阳气 阳,是指人体阳气,阳气与阴精既对立又统一。阳气泛指人体之功能,阴精泛指人体的物质基础。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是说,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以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所谓春季饮食上要养阳,是指要进食一些能够起到温人体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抗御以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现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 因

四季养生春季养什么好呢

饮食要养阳。阳,是指人体之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阳“的原则,宜多些能温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抗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医圣李时珍在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所以应在饮食上多点培肾阳的东西,

春季饮食要注意什么

1、饮食要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春季饮食养肝为先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 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 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

春季开始 什么食物最养生

一、菠菜。菠菜以春季是最好的,其根红叶绿、鲜嫩柔软、非常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可以解毒和防春燥。菠菜含草酸很丰富,有碍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宜先用沸水烫软再炒。 二、葱、蒜。葱和蒜在春季营养价值和最嫩、最香、最好,在这个时候食之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三、蜂蜜。春季多风,蜂蜜是最理想的保健饮品。每日早晚饮用一杯,既可润肠通便,可以以很好地预防感冒,清除体内毒素。冲服就可以了,不需蒸煮。 四、樱桃。樱桃营养价值高,其铁的含量很多,超过柑橘和梨还有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樱桃性温,味甜微酸,同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