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口穴的位置和功效 条口的临床应用
条口穴的位置和功效 条口的临床应用
1、主穴:肩前、肩髃、肩贞、阿是穴、条口
2、配穴:手阳明经证者,配合谷;手太阳经证者,配后溪;手少阳经证者,配外关;外邪内侵者,配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配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配足三里、气海。
3、方义:肩髃、肩贞、肩髎是手三阳经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为局部选穴,取“在筋选筋”之意,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通经止痛;条口是治疗漏肩风的经验效穴。
承山准确位置图作用 按摩承山的好处
承山穴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肩周炎,落枕,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膝盖劳累,便秘,痔疮,脱岗,痛经,腰背痛,腰腿痛,小腿肚抽筋,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腓肠肌劳损,足部劳累,小儿惊风等症。
承山穴配合条口穴,用于治疗肩周炎,条口属足阳明胃经,承山穴属足太阴膀胱经,二者经气上行,同时相交于肩部,所以能有效治疗肩周炎。
经常刺激承山穴和条口穴,还可以清除 腿部激素,消除长久站立或行走造成的疼痛。
落枕是由于膀胱经经气不利所致,承山穴是膀胱经上的要穴,具有运化水湿的功效,因此刺激此穴能调节膀胱经络,疏通经气,消除落枕症状。
承山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当小腿肌肉经络时可以按摩,拉伸痉挛部位的肌肉来促进血液循环,按压此穴可通腿脚经络缓解症状。
湿气重是什么原因 怎么艾灸才能祛湿气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目眩、耳鸣等。
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
功效: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该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位置: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功效: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
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功效:该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经经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还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
条口的意思是什么
1、条口穴:经穴名。出处于《针灸甲乙经》:“胫痛足缓失履,……条口主之。”属足阳明胃经。又称肩凝穴。
2、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
3、名解:条,木之条也,风也。口,气血出入的门户也。条口穴名意指本穴气血物质以风的形式而运行。本穴物质为上巨虚穴传来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其量及范围皆大,经本穴的狭小通道下行时是快速的通行之状,如风之运行,故名。
4、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
条口的准确位置图 条口穴的功效作用
功效:疏经活络,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瘫痪,足肿转筋,足胫麻木,肩痛肩凝。
作用机制:条口穴属胃经,居于小腿部,由于阳明经多气多血,故本穴的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逐湿的作用甚强,以治疗下肢外经病症为主;由于本穴通经祛邪,强筋健骨的作用很强,还可治疗肩周炎,落枕,腰扭伤等经筋病证。
睡觉脚抽筋可按摩这5个穴位
按摩委中穴
防治腿部抽筋,可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穴位按摩不仅可防治抽筋,还能保健养生。将中指指尖放在患肢委中穴上,拇指放在髌骨上方,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这样做具有活血消肿、通络止痛等保健养生功效。
按摩阳陵泉穴
将大拇指指腹放在同侧患肢的阳陵泉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腿肚处,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这样按摩可疏肝利胆、解痉止痛。
按摩足三里穴
将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尖放在患肢的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掐按0.5~1分钟。这样做可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按摩条口穴
将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健侧手中指指腹放在条口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这样做具有疏通经络、缓痉止痛等养生功效。
按摩承山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同侧承山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可通经活络、柔筋缓痉。
肩周炎推拿手法治疗 肩关节炎伴随功能活动受限按摩
弹拨手三里穴。
弹拨条口穴:患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弹拨条口,同时嘱患者尽量做患肩上举,内外旋活动,一般操作2-3分钟。
阴陵泉与丰隆哪个祛湿好
配合在一起治疗效果更好。
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属于足阳明经,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症。
但按摩此穴位也能排出胃经的浊气,因此也可以将其用来配合阴陵泉、商丘、足三里等穴位用于治疗痰湿诸症,对于人体来说两者配合在一起时起到的祛湿效果才是最好的。
天冷脚抽筋怎么办
按摩阳陵泉穴
将大拇指指腹放在同侧患肢的阳陵泉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腿肚处,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这样按摩可疏肝利胆、解痉止痛。
按摩足三里穴
将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尖放在患肢的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掐按0.5~1分钟。这样做可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按摩条口穴
将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健侧手中指指腹放在条口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这样做具有疏通经络、缓痉止痛等养生功效。
抽筋的急救方法
1、立刻脚着地
抽筋多发生在夜晚睡觉时,一旦发生抽筋,不妨马上下床,脚跟着地站一会儿,或平躺时脚跟抵住墙壁。
2、扳扳腿
如果是小腿抽筋,就将小腿扳向自己身体心脏位置的方向,小心地以踝部进行绕圈运动,也可减轻症状。
3、按摩、热敷
轻轻按摩抽筋的部位可减缓不适。如果抽筋太久造成局部肌肉的酸痛,也可以选择热敷或是泡热水。
二、抽筋的穴位按摩法
1、按揉委中穴
将健侧手中指指尖放在患肢的委中穴上,拇指放在髌骨上方,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活血消肿、通络止痛。
2、按揉阳陵泉穴
将大拇指指腹放在同侧患肢阳陵泉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腿肚处,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解痉止痛。
3、按揉足三里穴
将健侧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尖放在患肢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掐按0.5~1分钟。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4、按揉条口穴
将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健侧手中指指腹放在条口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缓痉止痛。
5、掐承山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同侧承山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柔筋缓痉。
抽筋的穴位按摩法
1、按揉委中穴
将健侧手中指指尖放在患肢的委中穴上,拇指放在髌骨上方,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活血消肿、通络止痛。
2、按揉阳陵泉穴
将大拇指指腹放在同侧患肢阳陵泉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腿肚处,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解痉止痛。
3、按揉足三里穴
将健侧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尖放在患肢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掐按0.5~1分钟。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4、按揉条口穴
将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健侧手中指指腹放在条口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缓痉止痛。
5、掐承山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同侧承山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柔筋缓痉。
6、合按昆仑穴、太溪穴
将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健侧拇指指腹和中指指腹分别按在太溪穴和昆仑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
功效:调和气血、消肿止痛。
抽筋按什么穴位
1、抽筋按人中穴
人中是督脉穴位,点按人中穴可以快速振奋阳气。在腿抽筋时,用刮痧板角部连续点按人中穴或用手掐人中穴,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连续长时间刺激人中穴,以免影响呼吸。
2、抽筋按委中穴
将中指指尖放在患肢委中穴上,拇指放在髌骨上方,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这样做具有活血消肿、通络止痛等保健养生功效。
3、抽筋按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的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将大拇指指腹放在同侧患肢阳陵泉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腿肚处,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可改善血液循环,对中老年人尤其管用。
4、抽筋按足三里穴
将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尖放在患肢的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掐按0.5~1分钟。这样做可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5、抽筋按条口穴
将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健侧手中指指腹放在条口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这样做具有疏通经络、缓痉止痛等养生功效。
6、抽筋按承山穴
在我们的小腿肚上,有一个穴位叫“承山穴”,它是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疼痛的常用穴。承,就是承受、承托的意思;山就是土石大堆的意思。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让小腿更加粗壮有力。在游泳前按揉一下左右承山穴各3分钟,就能很好地预防腿抽筋。承山穴非常好找,微微用力踮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就是。
承山的准确位置图 治疗肩周炎
承山穴配合条口穴同灸有治疗肩周炎的效果。
条口属足阳明胃经,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二者经气上行,同时相交于肩部,因此能有效治疗肩周炎。
条口穴取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半夜腿抽筋试试按摩这些穴位
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拿捏小腿后侧
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对侧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力对合,从上到下反复拿捏患肢小腿后侧肌肉0.5~1分钟。
功效:柔筋缓急、消肿止痛。
按揉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月国窝横纹(即屈膝时月国窝中的横纹)正中处。
将健侧手中指指尖放在患肢的委中穴上,拇指放在髌骨上方,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活血消肿、通络止痛。
按揉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位于腓骨上端膨大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将大拇指指腹放在同侧患肢阳陵泉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腿肚处,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解痉止痛。
按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筋间处。
将健侧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尖放在患肢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掐按0.5~1分钟。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按揉条口穴
条口穴:位于外膝眼下8寸,距小腿正面的长骨即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
将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健侧手中指指腹放在条口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缓痉止痛。
掐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正中,分肉之间凹陷处,委中穴与昆仑穴连线的中点。
用拇指指尖放在同侧承山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柔筋缓痉。
合按昆仑穴、太溪穴
昆仑穴:位于外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与昆仑穴相对。
将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健侧拇指指腹和中指指腹分别按在太溪穴和昆仑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
功效:调和气血、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