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都有哪些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都有哪些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类固醇激素的分子质量较小,且是脂溶性的,可通过扩散或载体转运进入靶细胞,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浆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和Ca2+参与下,发生变构获得透过核膜的能力。激素进入核内后,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的非组蛋白的特异位点上,启动或抑制该部位的DNA转录过程,进而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结果诱导或减少某些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实现其生物效应。一个激素分子可生成几千个蛋白质分子,从而实现激素的放大功能。
肌肉活动时的激素反应肌肉活动时,各种激素,特别是动员能量供应的激素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影响机体的代谢水平和各器官的功能水平。测定运动时和运动后恢复期某些激素含量,并与安静值比较,其变化称为运动的激素反应。主要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见表12-2。维鲁(Viru)根据运动时血浆中各种激素含量变化的快慢将激素分为三类反应型。
快反应类激素在运动开始后即刻,血浆中该类激素即明显升高,并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中间反应类激素运动开始后,血浆中该类激素缓慢、平稳地升高,并在几分钟内达到峰值,如醛固酮、甲状腺素和升压素。
慢反应类激素运动开始后血浆中该类激素并不立即出现变化,当运动到30~40min时才缓慢升高,在更晚的时间才达到峰值,如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降钙素和胰岛素。
蜂王浆中含有调节生理机能和物质代谢、激活和抑制肌体、引起某些器官生理变化的激素,从而使蜂王浆应用于治疗风湿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性机能失调、不孕症等,并产生重要作用。由于蜂王浆中激素的种类和含有量非常合理,加之服用量比较恒定,所以不足以引起肌体产生副作用。蜂王浆所含激素主要有性激素、促性激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素等,还含有类胰岛素的激素,此类物质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类固醇激素是什么
TAGS: 类固醇激素是什么
前面我们说过激素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类固醇激素是什么呢?
类固醇激素
类固醇激素:昆虫和甲壳动物的蜕皮激素是胆甾烷的衍生物,结构特点是C-7~C-8间双键,C-6酮基,2β,3β,14α羟基和侧链上C-22和 C-25羟基。昆虫的前胸腺和甲壳动物的丫器官分泌蜕皮激素,为蜕皮和生长调控所必需的激素。植物也有强效的蜕皮激素类似物,具有麦角甾烷和豆甾烷侧链结构。
强心苷类:许多种属的植物含有强心烷交酯的衍生物,也属于类固醇化合物,通常以糖苷形式存在于自然界。药用的强心苷有毛地黄毒素、芰黄素和地高辛;其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减慢,用于控制心力衰竭。
比较常见的口服类类固醇
Anadrol 康复龙-Oxymetholone羟甲烯龙制剂
Oxandrin 奥沙得林-Oxandrolone 氧雄龙制剂
Dianabol 大力补-Methandrostenolone 美雄酮制剂
Winstrol 康力龙-Stanozolol 司坦睉醇制剂
有比较常见的注射类类固醇
Deca-durabolin 代卡-多乐宝灵-Nandrolone decanoate 葵酸诺龙制剂
Durabolin 多瑞宝林-Nandrolone phenpropionate 苯丙酸诺龙制剂
Depo-testosterone 能普-得特龙-Testosterone cypionate 环戊丙酸睾酮制剂
内分泌系统的简介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hormone),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处的特定细胞,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此为旁分泌(paracrine)。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是: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泡状,不具排送分泌物的导管,毛细血管丰富。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分为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分泌含氨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内含有与合成激素有关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有膜包被的分泌颗粒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内含有与合成类固醇激素有关的丰富的滑面内质网,但不形成分泌颗粒;线粒体较多,其嵴多呈管状;胞质内还有较多的脂滴,其中的胆固醇等为合成激素的原料。
每种激素作用于一定器官或器官内的某类细胞,称为激素的靶器官(target organ)或靶细胞(target cell)。靶细胞具有与相应激素相结合的受体,受体与相应激素结合后产生效应。含氮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质膜上,而类固醇激素受体一般位于靶细胞的胞质内。
许多器官虽非内分泌腺体。但含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或细胞,例如脑(内腓肽、胃泌素,释放因子等),肝(血管紧素原,25羟化成骨固醇等),肾脏(肾素,前列腺素,1,25羟成骨固醇等)等。同一种激素可以在不同组织或器官合成,如生长抑素(下丘脑、胰岛、胃肠等),多肽性生长因子(神经系统、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生理学方面关系密切,例如下丘脑中部即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等,沿轴突贮存于垂体后叶。鸦片多肽既作用于神经系统(属神经递质性质),又作用于垂体(属激素性质)。二者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又互相影响和协调,例如保持血糖稳定的机制中,即有内分泌方面的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作用,也有神经系统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参与。所以只有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正常时,才能使机体内环境维持最佳状态。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怀孕吗
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怀孕吗?严重的患者是不能的,但是对现在一些治疗方法上,都这样的疾病,也是有着很好的控制,对患者有着很多帮助,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肾上腺合成雄激素过多的高雄激素血症,以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的疗效较好,因为它们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大,可抑制垂体ACTH分泌,使依赖ACTH的肾上腺雄激素分泌减少。地塞米松0.5-0.75mg/日,强的松5-7.5mg/日,睡前服用。长期应用注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的可能性。
2、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一种醛固酮类似物,其对酶抑制作用的有效性与醋酸环丙孕酮相似,故两种治疗效果亦相似。同时其具有对抗雄激素作用,其治疗高雄激素血症的作用机理为竞争性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在末梢组织与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竞争性结合受体,抑制17α羟化酶,使T、A减少。治疗剂量为50-400mg/d。
3、氟化酰胺(Flutamide),是一种类固醇复合物,有强效高特异性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没有内在激素或抗促性腺激素作用,不能减少类固醇的合成,但通过受体结合抑制雄激素效应。与醋酸环丙孕酮相比,其治疗后血清雄激素(包括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升高,但由于雄激素靶器官效应被拮抗,尽管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临床表现没有加重。治疗剂量多选用250mg/日。长期大量服用有肝损害可能,另外是否造成胎儿畸形尚无定论,故服药期间应避孕。
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怀孕吗?在疾病治疗的时候,是不能的,但是治愈后,女性也都是可以怀孕,而且对宝宝也是没有任何影响,那在治疗的方法上,也都是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对这样疾病有着明显的帮助作用。
化疗的药物
烷化剂
烷化剂直接作用于DNA上,防止癌细胞再生。此类药物对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具有疗效。烷化剂主要有白消安、顺氯氨铂、环磷酰胺(癌得星)、氮烯咪胺、异环磷酰胺、二氯甲二乙胺(盐酸氮芥)和苯丙氨酸氮芥。
抗代谢药
抗代谢药干扰DNA和RNA的合成,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抗代谢药主要有5-氟脲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和环胞苷。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丝分裂或改变细胞膜来干扰DNA。抗肿瘤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广泛用于对癌症的治疗。抗肿瘤抗生素主要有博来霉素、更生霉素、红必霉素、阿霉素和黄胆素。
植物类抗癌药
植物类抗癌药都是植物碱和天然产品,它们可以抑制有丝分裂或酶的作用,从而防止细胞再生必需的蛋白质合成。植物类抗癌药常与其它抗癌药合用于多种癌瘤的治疗。植物类抗癌药主要有长春碱、长春新碱、三尖杉酯碱、足叶乙甙、威蒙、榄香烯。
杂类
另外一些化疗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不属于上面几类。其中包括门冬酰胺酶和维甲酸。
激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癌症。当激素用于杀死癌细胞或减缓癌细胞生长时,可以把它们看成化疗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强的松和氟美松。性激素用于减缓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生长。它包括雌激素、抗雌激素、黄体酮和男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方式不同于细胞毒素药物,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
免疫制剂
免疫制剂可以刺激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它们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
怎样治疗头皮湿疹呢
1、皮质类固醇激素
艾格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新型不含氟的皮质炎固醇激素制剂(含0.1%糠酸莫米松)。派瑞松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成分为硝酸益康唑(抗生素)和曲安奈德(中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尤卓尔--由天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为不含卤素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含丁酸氢化可的松)。维肤膏主要成份为维生素,蜂王浆和醋酸氟轻松(有些文章写肤轻松)。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考虑,艾洛松及尤卓尔较适合用于婴儿湿疹的治疗。
2、非甾体类外用药
甾体类药物是目前皮肤病治疗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应用会造成许多不良反应,且停用极易反弹。因此不良反应少的非皮质类固醇类消炎药的应用是皮肤病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治疗婴儿湿疹的药物
1、皮质类固醇激素
艾格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新型不含氟的皮质炎固醇激素制剂(含0.1%糠酸莫米松)。派瑞松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成分为硝酸益康唑(抗生素)和曲安奈德(中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尤卓尔--由天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为不含卤素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含丁酸氢化可的松)。维肤膏主要成份为维生素 ,蜂王浆和醋酸氟轻松(有些文章写肤轻松)。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考虑,艾洛松及尤卓尔较适合用于婴儿湿疹的治疗。
2、非甾体类外用药
甾体类药物是目前皮肤病治疗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应用会造成许多不良反应,且停用极易反弹。因此不良反应少的非皮质类固醇类消炎药的应用是皮肤病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雌激素的作用机制
雌激素一般认为激素与靶器官细胞核中的雌激素受体(ER)作用而产生生物效应。人雌激素受体(hER)基因位于6q号染色体,编码。595个氨基酸,是性激素大家族中之一。最近发现雌激素受体有两种异构体ERa和ERβ前者存在于弓状核,后者存在于室旁核,它们是由2个不同的基因产生。
无活性受体与核中的染色质呈疏松结合,游离雌激素进入细胞可与靶细胞胞浆或核内的特异无活性受体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引起受体发生构象改变,使受体由无活性转变为有活性。此时受体可与基因的应答元件结合,激活(或抑制)它们的功能。如果基因被激活,RNA聚合酶转录基因中的信息形成前一信使RNA,经剪切为信使RNA,并在核糖体中被翻译,产生基因编码的特异蛋白。再经过后加工过程,最后形成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
受体与雌激素的结合是特异性、高亲和性的。受体可识别和与靶器官基因的ER结合,此种结合也是高亲和及特异的。在激素存在时,受体可调节靶组织的细胞特异性转录。激素不存在时,受体与热休克蛋白形成异源二聚体。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
一.概念
由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 制剂,患处皮肤对该药产生依赖性,这种由激素外用导致的皮肤非化脓性炎症,称之为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以下简称“激素性皮炎”)。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女性为多,城市女性较多见,夏季症状严重。临床上造成激素性皮炎的原发疾病,依次为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单纯糠疹、酒渣鼻、浅部真菌病、湿疹、光敏疹、局限性银屑病、化妆品皮炎、黄褐斑,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女性,把激素当化妆品使用。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病因
1.对激素外用制剂缺乏了解,特别是对激素外用的副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非专业皮肤科医生的药理知识欠缺。另外,制药厂家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采用各种方式大作广告,夸大其疗效,采用诱导性强的商品名,使患者听信药店推销人员和非专业医务人员的蛊惑而滥用。
2.药品选择不当。缺乏对激素外用制剂中所含药物成分及其功能效力强弱和效力持续时间的了解,激素效能越强,量越大,则发病越快,病情越重。强效的激素外用制剂最容易引起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3.适应症选择错误。激素性皮炎90 %以上的患者为非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适应症,有些甚至是外用激素的禁忌症。此外,如痤疮、酒渣鼻、单纯糠疹、浅表真菌病、黄褐斑等均不宜应用激素外用制剂。
4. 用药部位选择不当。人体全身皮肤因部位不同,对激素吸收率不一样,面部附属器较丰富,激素靶细胞多,角质层薄,皮肤柔嫩,血运丰富,对外用激素较容易吸收,因而副作用也较易发生;腹股沟、腋窝、乳下等皱褶部位,出汗较多,潮湿,外用激素制剂容易吸收,最易发生皮肤线状萎缩。
5.用药时间过长。短期应用激素外用制剂,即可引起表皮萎缩,并可抑制真皮胶原的合成;长期外用,抑制了局部的免疫反应功能,极易导致或诱发细菌和真菌的感染与扩大。此外长期大面积外用,吸收的药物增多,可引起系统副作用,除面部发生多样性皮损及柯兴氏综合征的表现外,还可发生药源性糖尿病。
三.临床表现
1.体征:面部皮肤发生程度不同的萎缩、变薄、发亮、弥漫性潮红或皮肤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肿胀、干裂脱屑,或痤疮样皮疹或酒渣样皮炎或皮肤萎缩纹或毛囊炎性脓疱。
2.症状:自觉局部瘙痒、烧灼样疼痛、紧绷胀感或干燥不适,上述症状遇热加重(如日晒、热浴、热蒸气熏蒸) ,遇冷减轻。
3.停用激素外用制剂后原发病加重,同时有明显的激素依赖性症状,即局部应用激素后病情迅速改善,一旦停药,少则1~2 天,多者3~5 天,发生比以前更严重的激素反跳性皮炎,甚至诱发细菌、真菌感染。
4. 典型的皮肤损害:以红斑、丘疹、干燥及脱屑为基本损害的多样性皮损,难以用其他皮肤病解释。
四.治疗:
1. 彻底停用激素制剂,可采用渐退方式,如逐步降低激素的强度、浓度、延长使用间隔等方法,直到完全停用;
2. 对症处理; 。激素所致皮炎相当于中药毒,该药属于热毒,其产生的所有症状为药毒蓄积、湿热内蕴所致。治疗以凉血解毒为主,清热燥(利) 湿、祛风止痒为辅。
3. 适当用药。
治疗类风湿的药物有哪些
近年来将治疗类风湿的药物分为两大类:控制症状药和控制疾病药。由于RA病因不明,故当今并无堪称控制疾病的药。控制症状的抗风湿药分为四类,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称一线药,这类药物种类繁多,国内市场已多达数十种,
二、类固醇激素,激素是一个非常好的止痛抗炎药,但长期单独使用不能改善病情,反而带来许多副作用,激素作为二线慢作用药起效前的过渡性用是可以的,但用量要小强的松每日5—10克,时间不宜太长。
三、慢作用抗风湿药,通常称为二线药,所谓慢作用药包括抗疟药、金盐、青霉胺和柳氮碘胺毗啶,它们治疗RA起效慢,长期使用对RA病情有一定缓解作用,故也称病情改善药。四、疫抑制剂:常用有氨甲喋吟、环磷酰胺、硫唑嘌吟、雷公藤、青风藤等。
1 抗疟药 抗疟药有抑制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干扰抗原-抗体反应,抑制淋巴细胞转化,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和吞噬作用。稳定溶酶体膜和对抗前列腺素,阻断血 小板聚集与粘附作用,因而早已被用于治疗RA,通常用羟氯喹200—400毫克/日,或氯喹250毫克/日,5次/周。长期积累的高浓度,。对视网膜色素 层有损害,造成视力减退,直至失明,因而,每6个月必须进行视网膜检查。有心脏病者也应慎用。
2 金制剂 有注射金和口服制剂金诺芬商品名瑞得,其作用机制未明,它可降低炎症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细胞吞噬,抑制溶酶体酶活性等,能减缓粘膜糜 烂,使病情改善。瑞得:每次3毫克,每日2次。副反应有痞痒皮疹、口腔炎、腹泻、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但很少发生。
3 柳氮磺胺nk咬治疗有一定疗效,有效率可达76%,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代谢产物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毗啶有关。可能对免疫系统有影响,口服每日0.25— 3.0克,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到每日3.0克,最多用到每日4.0克,一般8周后可见到疗效。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头痛、眩晕及骨髓抑制。
原来治疗类风湿有如此多的药物,所以大家就不要轻易相信一些小广告的说法。万一是假药,那损失的就不是钱的问题了。健康才是最重要,所以大家还是要信赖一些比较有诚信的治疗类风湿的药物。
雌二醇是什么
雌二醇(E2)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主要由卵巢滤泡、黄体及妊娠时胎盘分泌,是雌激素中最主要、生物活性最强的激素。雌二醇主要是促进子宫内膜转变为增殖期以及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因此,雌二醇在维持女性生殖器官、乳腺、长骨生长以及女性性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查血、尿中雌二醇对诊断性早熟、发育不良等内分泌及妇科疾病有一定价值。
雌二醇的作用具体体现为:
1、促使子宫内膜增生。
2、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
3、促使乳腺导管发育增生,但较大剂量能抑制垂体前叶催乳素的释放,从而减少乳汁分泌。
4、抗雄激素作用。
5、降低血中胆固醇,并能增加钙在骨中的沉着。
白化病究竟有何内分泌因素呢
1.黑素细胞刺激素。
有研究表明,人类的黑素细胞刺激素可能由垂体前叶分泌皮促素的细胞所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分A和B两种,当患者接受大量黑素细胞刺激素治疗时,局部短期内会发生色素沉着。
2.皮促素。
皮促素由垂体前叶分泌。临床上使用皮促素后,许多患者出现艾迪生病样色素沉着,原有色素痣色泽加深,并产生新的色素痣。这可能是由于皮促素含有黑素刺激之故。已有使用皮促素治疗白化病的报道。
3.性激素。
性激素包括男、女性激素。男性激素睾酮:如丙酸睾酮;女性激素:如黄体酮和雌激素。性激素有加深皮肤色泽的作用。例如孕妇常伴有面部黄褐斑及乳头、乳罩处等的着色加深。这是由于妊娠期妇女雌性激素增多之故。
4.皮质类固醇激素。
如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及氢化可的松等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其对黑素代谢的作用主要与黑素细胞刺激有关。在正常情况下,血中黑素刺激素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水平相对平衡,一旦失调,则肤色受到影响。有学者曾发现白化病患者因关节炎服用可的松治疗后,白斑有扩大、增多倾向,皮肤专家由此推测皮质类固醇激素能使皮肤变白的机制,主要在于抑制垂体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而对黑素细胞的直接作用则是轻微的。
类固醇激素不良反应
系统性类固醇治疗,特别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常伴发许多潜在的不良反应。皮肤副作用包括痤疮、多毛症、萎缩纹、紫癜、皮肤变薄和伤口不愈合等。也可出现骨质疏松、肌病和骨坏死。胃肠道副作用有溃疡引起的出血、穿孔,特别是同时服用NASIDs。由于水潴留,高血压和水肿现象十分常见。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类固醇精神异常,良性颅内压升高。出现白内障和青光眼。由于闭经、阳痿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受到抑制,(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axis)病人出现发育停顿。可有葡萄糖耐受不良、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和中心型肥胖。容易出现细菌、真菌、微生物和病毒的感染。
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可引起晶体介导的短暂性滑膜炎。NASIDs,休息和冷敷可以缓解滑膜炎症状。发病超过24小时的持续性滑膜炎,可能导致穿刺术容易感染。局部类固醇,特别是氟化物,可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萎缩纹,表皮和真皮萎缩,酒糟鼻,痤疮,老年性紫癜等。如果采用封闭敷料,可出现感染,毛囊炎和热交换降低现象。
化疗的药物
化疗药物依据它们的作用机制分为几大类:
烷化剂
烷化剂直接作用于DNA上,防止癌细胞再生。此类药物对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具有疗效。烷化剂主要有白消安、顺氯氨铂、环磷酰胺(癌得星)、氮烯咪胺、异环磷酰胺、二氯甲二乙胺(盐酸氮芥)和苯丙氨酸氮芥。
抗代谢药
抗代谢药干扰DNA和RNA的合成,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抗代谢药主要有5-氟脲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和环胞苷。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丝分裂或改变细胞膜来干扰DNA。抗肿瘤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广泛用于对癌症的治疗。抗肿瘤抗生素主要有博来霉素、更生霉素、红必霉素、阿霉素和黄胆素。
植物类抗癌药
植物类抗癌药都是植物碱和天然产品,它们可以抑制有丝分裂或酶的作用,从而防止细胞再生必需的蛋白质合成。植物类抗癌药常与其它抗癌药合用于多种癌瘤的治疗。植物类抗癌药主要有长春碱、长春新碱、三尖杉酯碱、足叶乙甙、威蒙、榄香烯。
杂类
另外一些化疗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不属于上面几类。其中包括门冬酰胺酶和维甲酸。
激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癌症。当激素用于杀死癌细胞或减缓癌细胞生长时,可以把它们看成化疗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强的松和氟美松。性激素用于减缓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生长。它包括雌激素、抗雌激素、黄体酮和男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方式不同于细胞毒素药物,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
免疫制剂
免疫制剂可以刺激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它们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
白癜风治疗药物有哪些
1.皮质类固醇激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一线常用的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可以采用皮损部外用、常规剂量口服、小剂量激素疗法和局部注射,均对白癜风有一定的疗效,可能与针对本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有关。有学者观察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发现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与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均明显回升而接近正常,白斑亦复色好转或痊愈,提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而发挥治疗作用。
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适用范围广,包括局限型白癜风、节段型白癜风等。自1970年来,有不少关于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白癜风的研究,所报道的疗效差异很大,复色面积在9%~92%之间不等。外用皮质激素制剂有0.2%倍他米松霜、复方适确得软膏等,每日外涂2次。有报道局部间断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在治疗白癜风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出现皮肤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对于全身泛发性或处于进展期及自身抗体阳性的白癜风患者推荐常规剂量口服激素系统性疗法,用强的松晨顿服10~15mg(儿童酌减),连续服用 1~3个月,见效后每2~4周递减5mg,至隔日服5mg。服药2月无效中止治疗,因能发生类固醇性萎缩、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柯兴病、痤疮、毛细血管扩张等,因此长期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应引起重视。
为了减少常规剂量口服激素系统性疗法的不良反应,Pasricha和Khaitan采用倍他米松小剂量激素疗法治疗了40例患者,隔日单次5mg口服,治疗1~3周后,89%的患者明显好转,80%的患者一般在2~4月内皮损内可以明显看到色素沉着。复色面积小于10%的14例,复色面积 10%~25%的7例,复色面积26%~50%的10例,复色面积51%~75%的3例,复色面积大于75%的4例。17例出现不良反应。
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可用确炎舒松A混悬液或得宝松液0.5 ml ~1.0 ml加2%利多卡因1.0 ml混匀于白斑边缘进针皮内浅层注射至外观呈橘皮样隆起为止,1~2周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如重复治疗,疗程间隔以4周为宜。Gokhale用注射疗法治疗27例患者,在第6个月时,有16例获得了80%的复色。长期使用激素应注意其副作用。
白癜风的不同类型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反应性不一样,有报道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30例节段型白癜风中23例(76.7%)治疗后复色,8例局限型中7例(87.5%)复色,43例泛发型白癜风中62.5%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色,但其中也有23.3%的患者皮损仍然扩展。皮损部位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一般颜面部皮损效果较好。儿童与成人白癜风特性不同,对治疗的反应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儿童白癜风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反应性较好,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是儿童白癜风的首选。
2.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又名FK506, 有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为:T淋巴细胞是他克莫司作用的主要靶细胞,他克莫司是通过与胞内的FK结合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干扰素-γ和IL-2等淋巴因子的mRNA 转录有抑制作用) , 同时还抑制IL-2受体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传导通道而抑制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此外他克莫司还能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系统用药已较广泛地应用于抑制人体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也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系统性用药治疗皮肤病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限制了它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其外用制剂的产生,拓展了它在皮肤科应用的领域。一项外用0.1%他克莫司和0.05%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白癜风患儿的随机双盲试验中显示, 经过2个月的治疗, 他克莫司和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的有效率分别为41.3%和49.1% , 而前者没有产生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的不良反应。
3.氟脲嘧啶
氟脲嘧啶(5-FU)通过与脱氧尿苷竞争胸苷酸合成酶抑制细胞活性。用砂纸磨擦皮肤,5-FU霜封包应用1~10天。复色最早可于1月后见到。尽管13%的病人1年内复发,但60%~64%的病人复色较好,节段性白癜风不适合这种治疗。
4.免疫调节剂
(1) 左旋咪唑
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与针对本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有关。对于进展缓慢的白癜风,左旋咪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使用该药150mg,每周连服2天,94%的患者在治疗2~4个月后停止发展,一些患者出现色素沉着,合并外用激素则疗效更佳。
(2) 转移因子:是由正常人致敏的T淋巴细胞提取的一种淋巴因子,能特异性地将供体的细胞免疫能力转移给受体,从而提高受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应用转移因子12单位,皮下注射,每周2次,3个月为1个疗程,有阻止白斑扩散的作用。另外,由于本品对消化酶具有抵抗力,不被胃蛋白酶及胃酸破坏,所以也有人采用口服转移因子的方法治疗白癜风。
(3)胸腺肽:又称胸腺素、胸腺因子,是一种细胞免疫增强剂,故亦可用于白癜风的治疗。一般用2毫克~10毫克,肌内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除少数可有变态反应外,一般无严重不良反应。有人应用胸腺因子D注射液10毫克(儿童5毫克)肌内注射,隔日1次,连续应用3~9个月,同时配合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白癜风,总有效率达82.8%。一般在用药后1~3周即可见效。
(4) 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注射液(卡介菌多糖核酸)为新一代双向免疫调节剂,系卡介菌提取物,含核酸多糖等10多种免疫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免疫平衡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从而提高免疫功能。因部分白癜风的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也有患者自述首次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压力或精神创伤,发病后,患者抑郁焦虑,恐惧则又加重病情,这都说明了与免疫功能有关。给患者应用斯奇康后病情缓解,皮肤损伤由发展到停止到缩小,虽然作用缓慢,但疗效是肯定的,令人满意,同时也为寻求的病因机制提供了线索即与免疫功能紊乱有直接关系。
5.胎盘黑素生成素
人胎盘提取物—黑素生成素是一种能促进黑素合成和黑素细胞增殖的脂蛋白。1986年Cao首次报道了用黑素生成素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率为84%。 1995年Roy等进一步分析了黑素生成素的成分为内皮素、神经节苷酯等活性物质。国内许爱娥等对15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进行了治疗,用浓度为1.2 mg/ml的黑素生成素水剂外擦于白斑处,并辅以250W的红外线灯每日照射2次,每次20分钟,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率为 18%,有效率为72%。
6.钙泊三醇
有学者研究发现白癜风皮损处钙代谢紊乱,黑素细胞膜有VitD3的受体,于是人们局部试用钙泊三醇(calcipotriol)治疗白癜风并获得一定的疗效,其详细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7.仿过氧化氢酶霜:白癜风患者皮损区的过氧化氢酶缺乏,而过氧化氢酶能纠正白斑皮肤过氧化氢异常积聚,减少过氧化氢对黑素细胞的损伤。仿过氧化氢酶霜可清除皮损区的过氧化物,抑制色素的进一步脱失,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和蒸馏水。每天外用两次,通常在2~4个月内病情活动受到控制,皮损不再扩大。
8.前列腺素E2(PGE2):其作用机理为PGE2刺激黑素小体的成熟,促进黑素细胞树突的成熟。将PGE2加入黑素细胞培养液中,用电镜观察发现PGE2有刺激黑素小体和黑素细胞树突成熟的作用。此外,PGE2还可以促进黑素细胞的增殖,通过直接或第二信使的介导作用增加酪氨酸酶的活性。Parsad D用含166.6ug/g的PGE2凝胶治疗27例白癜风患者,结果15例患者获得75%~100%的复色,3例获得50%~75%的复色。
9.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儿茶酚胺能使离体蛙皮的肤色变淡,而单胺氧化酶制剂能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处儿茶酚胺的代谢。有人应用该类制剂治疗节段型白斑获效。
10.微量元素
白癜风患者处于Zn、Cu、Se缺乏状态,而含有较正常高的Fe、Co、Cu、 Zn、Se,分别是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成分,缺乏将使之活性降低,患者易受自由基损伤。实验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血清或白斑组织内铜或铜蓝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而铜含量的减少直接影响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黑素合成受阻。因而,可用含铜的药物治疗白癜风,如0.5% 硫酸铜溶液10滴,放入水或牛乳中饭后服用,每天3次(儿童酌减),疗程应持续数月;或用0.5%硫酸铜溶液在白斑区作电离子透入,每天1次;也有静脉注射硫酸铜溶液的尝试,但不宜轻易使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多用些铜勺、铜壶等铜餐具。硫代硫酸金钠(每周在白斑处皮内分点注射1次,每次1ml,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白癜风作用机理不详,可能是由于重金属与皮肤中的巯基结合,赋予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素形成,或与金离子在表皮中的沉着有关。该药仅适用于暴露部位的小面积白斑,缺点是注射时的疼痛和注射后导致的局部皮肤萎缩,因此经7~8次注射后还不见新生的色素斑点时,应终止治疗。
11.中药治疗
对白癜风尤其是进展期的白癜风有一定的疗效,一般采取辨症施治的原则,副作用少,中成药有补骨酯注射液、制斑注射液等。常用外用中药有补骨脂、菟丝子、雄黄、密陀僧、白芷、乌梅、、刺蒺藜等。单味中药如补骨脂提取物、白芷总香豆素;防风、前胡等浸出液;有效单体如8-甲氧补骨脂素(8-MOP)、8-异戊烯氧基补骨脂素、5-甲氧补骨脂素(5-MOP,佛手内脂)、熊果酸等;外用治疗白癜风均有较好疗效。
12.其他药物
有报道用环磷酰胺、环胞菌素A、氯喹等治疗白癜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各报道疗效相差较大。氮芥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治疗白癜风的主要药物,因其不良反应大,现已较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