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情感性精神病预防措施

情感性精神病预防措施

1.畅悦情志。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去掉私欲杂念,避免精神刺激。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涵养,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条件。正似巴甫洛夫所说:“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2.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切忌紧张与疲劳,养成种花、集邮、书画、弹琴的习惯,按时作息,防止发生感冒及传染病。

3.饮食有节。切戒烟酒,慎食辛辣香燥之品,多吃清淡素食,保持大便通畅,勿食变质、变味、变溲的食品及病亡家畜。

4.常饮枣茶。红茶0.5公斤,酸枣仁0.3公斤,明矾0.1公斤,共研细末,以糯米饮制成大小如豆的丸粒,发病前服40丸,用茶水送下。或用以上各药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30丸,一日2次。

5.勤练松功。松功又称放松功,是通过主观意念,放松肌肉和神经的心身锻炼方法。具体功法:(1)取站式、平坐式、靠坐式或仰卧式;(2)采用自然放松、部位放松或三线放松的方法,使全身放松;(3)用自然呼吸或顺式腹式呼吸,逐渐将气息调为匀、细、长,意守丹田,若守若离,默念“呵”声,并用意念造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情景。本功法每日3次,早、中、晚各行1次,每次约30~60分钟。练功时应选择安静、空气新鲜、无外界干扰的地方进行,避免外来突发刺激,收功后可慢步行走400~1000步。

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疾病

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前提下,由于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问题。

对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上人心理健康,就成为预防各种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研究发现,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黄昏心理: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2、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3、无价值感: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4、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

5、老年性精神障碍: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里。

6、老年性精神病: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精神病人是不是残疾人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并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与工作。

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病程迁延、病情波动易复发,需要持续规则的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众多研究表明:提高精神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控制精神症状,改善精神病预后的关键。尽管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和新型抗抑郁剂疗效肯定、副反应较少,已受到普遍欢迎,但精神患者对这些药物治疗的认知和依从程度仍然是目前精神科临床治疗和护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情感性精神病危害有哪些

黑与白,对与错,好与坏等等一切概念上的对立,就是分裂。事情本来是无好无坏,但我们的心制造了分裂,将其中一部分视为可以接受的,而将另一部分视为不可以接受的,于是制造了分裂。

对此,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心没有动时,是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的,但心一动,也即意念一动,分裂就产生了。

对你来说,A是可以接受的,-A是不可以接受的,这时分裂就产生了,而将A与-A制造出来的,正是我们的心。很多时候,这是别人的心强加给我们的。

最痛苦的分裂是,你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你无处可去,最后你的心破碎成两半,一半只能接触A,另一半只能接触-A,这就是精神分裂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处在这个维度上,而它所带来的痛苦也随处可见。

他们用可怕的手段亲近你

一次,我通过网络认识一个女孩,她文字极好,里面也透着我所喜欢的精灵古怪。

但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确差别很大。也许是,虚拟世界中,你只能接触人的一面,而现实世界中,如果你比较敏感,你就能感应到对方的所有面。

和她第一次现实世界的接触,是通过电话,并且只是短信联系,但仅仅聊了几次后,我就头疼起来。我感觉,似乎我这样写不行,那样写也不行,我怎样发短信她都能挑出刺来。

失语症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1、情感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和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性精神病(affective psychoses)。它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情感障碍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变异,较轻的可以是对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反应,重的则可成为一种严重的复发性甚至慢性致残性障碍,病情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常反复发作,多数可缓解,少数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这类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临床上可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双相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4个类型。

2.记忆障碍:记忆障碍(Memory Disorders),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与神经心理功能有密切关系。根据神经生理和生化研究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分、秒之内)短时记忆(几天)和长时记忆(月、年)。记忆和遗忘是伴随的,遗忘有时间规律和选择性。新近识记的材料遗忘最快,逐渐发展到远事遗忘,曾经引起高度注意的事情较难忘记。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治疗记忆障碍。主要是找出原发病,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记忆障碍的预防措施也因引起的疾病不同而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善于学习、情绪积极等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记忆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怎么回事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真正病因迄今不明确。有人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变异或心境障碍(情感性障碍)的变异,也有人认为是有别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的处于两者之间的另一种精神障碍。目前,认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与遗传、神经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通过对一级亲属的对照研究发现,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在遗传负荷上介于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双相)之间,推测是这两种疾病的两种基因的联合所致。

2、神经内分泌异常

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在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抑郁型患者中进行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脱抑制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接近,但也有部分患者的内分泌反应和抑郁症患者相似而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

3、其他

患者在病前多无明显的个性缺陷。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似乎存在诱发因素,其中社会心理因素要多于躯体因素。

你知道精神病与精神障碍的区别有哪些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识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从概念上可以发现,精神障碍包含精神病,精神病是严重精神障碍的疾病。

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将精神障碍分为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和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精神病性精神障碍指是各种严重精神障碍的总称,这类患者表现为思维、情感及言语、行为动作与外界环境不相协调,不能被人理解,不能生活自理,甚至完全脱离或歪曲现实。这类疾患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是指严重性达不到精神病程度的精神障碍,是较轻的精神障碍。这类患者多能主动就医,详细地诉说自己躯体上及精神上的各种不适感或痛苦,积极要求治疗。患者大都能自我控制,日常能自理,对家庭和社会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也基本能继续原来的工作。这类精神障碍包括各类神经症、人格异常、心身疾病、病情较轻的精神发育迟滞、反应状态或情绪反应等。

老人有哪些心里疾病

对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上人心理健康,就成为预防各种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研究发现,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黄昏心理: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2、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3、无价值感: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4、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

5、老年性精神障碍: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里。

6、老年性精神病: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相关推荐

长期出现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抑郁症产生的原因上有肯定的作用,但这主要是指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如果您的抑郁症是这一类的,那么您就要好好研究一下您的家谱了。 二、社会环境:首次发病的抑郁症病人的半数以上可发现与社会环境有关。遗传虽然对抑郁症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长期生活在有抑郁症患者的环境下,难免不受其影响。另外,现在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也是造成抑郁的重要原因。但至于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是否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心理疾病分很多,你举例的这些大多属于轻性心理疾病:1、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抑郁症2、癔症3、人格障碍,如:偏执性、情感性、分裂样、冲动性、强迫性、表演性、反社会性、依赖性、边缘性、其他类型等4、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常见的如:病理性偷窃、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网瘾等)5、性心理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易性症等另外还有重性心理疾病1、功能性精

狂躁抑郁症与抑郁症有什么不同

抑郁症和抑郁躁狂都属于情感障碍,但是两者不是同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的风险极大,重症抑郁有近15%的自杀率,中药和西药对于抑郁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抑郁症是心理疾病,必须配合心理治疗才能彻底治愈。抑郁狂躁症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

什么叫妄想症?妄想症有哪些特征和表现

妄想是一种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患者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但患者对此坚信不疑,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其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病、癫痫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以及癔症性精神病等多种精神疾病。 妄想有以下几点特征: 1、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精神障碍的分类有哪些

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如下: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躯体感染、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常见的疾病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鸦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剂所致精神障碍;一氧化碳所致精神障碍;食物(如蕈类)所致精神障碍;有机化合物(苯、有机磷等)所致精神障碍。3、 精神分裂 症及其它精神病

抑郁症也许是因为内分泌引起的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是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很多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功能异常,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增高。2、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的半数以上可发现有心理和社会因素,但其中有很多讲究,抑郁性神经症和反应性抑郁症的发病都无例外地有心理和社会因素存在,尤以后者为明显。但至于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症的原因是否与精神刺激有关,还是值得细细推敲的。3、抑郁症的原因与

狂躁症的预防措施

狂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特别是兴奋、情感高涨、言语动作增多。狂躁症的表现一般是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联想过程明显加快,概念接踵而至,说话声大量多,滔滔不绝。因注意力分散,话题常随境转移,可出现观念飘忽,音联意联现象。病人常有“脑子开了窍”、“变聪明了”、“舌头跟思想赛跑”的体

老年人精神障碍如何护理

老年人精神障碍如何护理1、药物治疗:是控制精神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促进脑功能陕复的重要治疗措施。近40年来,由于精神药物的运用,使精神病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心理治疗:是神经症和心因性障碍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明的精神障碍,以及躯体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则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和催眠暗示疗法是一些特殊形式的精神疗法,多用于恐怖症、焦虑症

老年人精神障碍如何护理

1、药物治疗:是控制精神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促进脑功能陕复的重要治疗措施。近40年来,由于精神药物的运用,使精神病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心理治疗:是神经症和心因性障碍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明的精神障碍,以及躯体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则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和催眠暗示疗法是一些特殊形式的精神疗法,多用于恐怖症、焦虑症、瘪症、性功能障碍以及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抑郁: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悲伤自尊心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相关的症状。平时要注意保持好心情,不能激动生气,也要注意饮食。 引起抑郁症的因素主要有:一、遗传因素二、体质因素三、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四、精神因素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发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