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中药方
脾胃虚寒中药方
方一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 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二
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方三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四
丁香1.5克,肉桂1克,红糖适量。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人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温胃散寒,适用于感寒腹痛。
方五
小茴香10克,胡椒12克。两者共为细面,酒糊为丸,每服3--6克,温酒送下。
本方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茴香
方六
猪肚(狗肚更佳)1具,粳米100--150克,丁香、肉桂、茴香各适量。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再加入一些调料,如姜、葱、盐、酒、酱,文火炖至极烂,粳米煮粥兑入,空腹服,日3次。
本方健脾温中,适用于胃部疼痛。
方七
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加克,胡椒3克。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填人鱼肚,置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盐少许,空腹饮汤食鱼,日2次。
本方适用于感寒后之胃部疼痛。
方八
丹参30克,三七15克,老母鸡1只。将丹参、三七切片,填人宰杀去毛及内脏的鸡腹内,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煨炖至鸡烂熟,捞去药渣,吃肉喝汤,每次1小碗,1日2次,不可多饮。
本方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胃痛。
脾胃虚寒痰湿如何预防
甘蔗
性寒,味甘。虽有清热生津作用,但脾胃虚寒之人则不宜食。《本草经疏》中明确告诫:“脾胃虚寒呕吐者忌之”。故凡胃痛属寒者当忌食甘蔗。
莼菜
性寒,味甘。《本草汇言》中记载:“莼菜凉胃,……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气,困脾胃,亦能损人。”《医林纂要》亦指出:“多食腹寒痛”。凡脾胃虚寒疼痛者应忌食之。
西瓜
性大凉,能清胃火。《滇南本草》说它能“治一切热症”,素有“天生白虎汤”之称。《中药大辞典》中指出:“中寒者忌服。”故寒性胃痛之人切勿食之。
茭白
俗称茭瓜,唐代著名食医孟诜曾指出:“茭白寒,性滑,发冷气,滑中,不可多食。”《本草汇言》亦说:“脾胃虚冷者勿食。”因此,寒性胃痛者宜忌之。
蚌肉
性凉,味甘咸。《食疗本草》说它“性大寒”。《本草衍义》中认为:“多食发风,动冷气。”《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寒中。”寒性胃痛之人,尤当忌食。
麦门冬
性寒,故寒性胃痛者忌食。正如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有告诫:“气弱脾胃虚寒者必不可饵。”
一般来说以上我们介绍了脾胃虚寒痰湿的方法,以及预防的治疗方法,首先我们的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多吃一些性味平和的食物,要吃太凉的食物也不要吃,阳气太大的食物容易造成上火和体内的虚火旺盛。
脾胃虚寒胃炎那些中药方
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得热痛减,饥而痛增,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差脘痞,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甚则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
黄芪建中汤
黄芪15g,黄连6g,吴茱萸5g,煅瓦楞子15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延胡索10g,白术15g,建曲12g,麦芽12g,甘草,大枣6枚。
方解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陈皮、半夏、吴茱萸、干姜温胃化饮,暖胃止痛;桂枝、干姜、白芍、甘草、大枣取小建中汤之意以温脾散寒,和中止痛;黄连配吴茱萸取左金丸之意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煅瓦楞子制酸止痛,除嘈杂;陈皮、延胡索理气和胃,止痛;白术、茯苓、建曲、麦芽、甘草、大枣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甘草又能调和诸药。上药配合,共成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剂。
注意事项
本型患者以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为其特点,在临床中较为多见。祛寒常用温药,但不可过服、久服,以免化燥伤阴,引发变证。在此型患者的治疗中,健脾益气和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脾胃强健,饮食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逐渐增强,才能邪祛正安,党参、白术、茯苓、砂仁、陈皮、建曲、麦芽、鸡内金等药应根据情况及时应用。
糯米粥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暖胃
糯米性温,味甘,入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暖胃的功效,同时,糯米粥能够补益气血,适宜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等人群,但在患有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尽量少吃。
常见的健脾暖胃食物:山药、小米、花生、红枣等。
中药会不会伤胃
1、苦寒中药伤胃气
第一类伤胃气的药是苦寒类的中药,即味道较苦,属寒性的药物,如大黄、黄芩、冰片、黄连等,可能导致胃病复发。治疗外感风热感冒常用的柴黄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银黄颗粒等含有黄芩的药物,易伤胃气。
因此,有发热口干等风热感冒的症状可短期适量服用,待症状消失后应及时停用。病人有口疮、牙痛、咽痛等症状,常会选择一些清热的药物。但清热药如黄芩、黄连、大黄、冰片等都属于苦寒药物。如果有咽喉干痛、脉搏细而快等虚火症状选择了这类药,不能“清火”反而可能会伤胃。化痰止咳药多含有黄芩、贝母、瓜蒌等苦寒成分,可能伤脾胃,如牛黄蛇胆川贝液等。此类病人宜选择服用橘红丸类来止咳。
2、阻碍消化的中药
特别是治疗心悸、失眠的安神类中成药,如枣仁安神液等,消化不良者不宜服用。可改服刺五加片或安神补脑液等。此外,脾胃虚寒病人服药时应注意,标有“脾胃虚寒者忌服”的最好换药,标有“脾胃虚寒者慎服”的应注意调整用量,密切观察腹痛、食欲和大便的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停药或改服其他药物。
炒糯米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暖胃
糯米性温,味甘,入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暖胃的功效,同时炒糯米能够补益气血,适宜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等人群,但患有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尽量少吃。
脾虚不能吃什么 梨子
生梨性凉,脾虚切忌。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损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泄泻,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因此,凡脾虚之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勿食用。
美白的冬瓜子有什么注意事项
中药冬瓜子的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别录》:“久服寒中。”
《得配本草》:“中寒者禁用。”
《中药志》:“寒饮咳喘、久病滑泄者忌用。”
决明子有什么副作用
引起腹泻决明子含有大黄素、大黄、决明素等,这些成分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少量食用能润肠通便,大量食用决明子茶或者含有决明子成分的中药都会造成胃肠道的损伤,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胡严重腹泻。
脾胃虚寒
决明子在重要里属于大寒中药,因此,脾胃虚寒的朋友是不能食用决明子的食物的,而且脾胃功能不是很好的人群食用决明子之后也可能引起脾胃虚寒,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
影响女性生育
大家都知道决明子有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的作用,因此,很多肥胖的女性都选择饮用决明子食物,其实决明子不仅仅能减肥瘦身,同时对女性的生育功能有一定的影响,短时间饮用可能导致月经不调,长时间食用便会造成子宫内膜的损伤,影响生育功能。
引起流产孕期很多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孕期虽说是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偏寒性的食物使子宫略偏向寒性,但是决明子不行,决明子属于大寒食物,有宣泄作用,孕早期食用可能引起流产,中后期食用大量也可能引起早产现象。
脾胃虚寒的人忌性凉的水果
中医认为,脾胃虚寒的人忌性凉的水果,脾胃虚寒的人食用性凉、性寒的食物会加重脾胃的疼痛,本文就是性凉的水果的盘点,请往下看:
脾胃虚寒的人忌性凉的水果
香蕉
性凉,味甘。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说它“甘,大寒。”凡有寒性胃痛之人,均不宜服食,否则食后即感胃冷不适,甚则立即引起胃痛发作,脾胃虚寒的人忌性凉的水果,故当忌之。
猕猴桃
性寒,味甘酸。《开宝本草》
中指出:“冷脾胃。”《中药大辞典》也说:“脾胃虚寒者慎服。”脾胃虚寒的人忌性凉的水果,凡脾胃虚寒痛者当忌。
甘蔗
性寒,味甘。虽有清热生津作用,但脾胃虚寒之人则不宜食。《本草经疏》中明确告诫:“脾胃虚寒呕吐者忌之”。故凡胃痛属寒者当忌食甘蔗。
西瓜
性大凉,能清胃火。《滇南本草》说它能“治一切热症”,素有“天生白虎汤”之称。《中药大辞典》中指出:“中寒者忌服。”脾胃虚寒的人忌性凉的水果,故寒性胃痛之人切勿食之。
茭白
俗称茭瓜,唐代著名食医孟诜曾指出:“茭白寒,性滑,发冷气,滑中,不可多食。”《本草汇言》亦说:“脾胃虚冷者勿食。”因此,寒性胃痛者宜忌之。
柿子
性大凉,味甘涩,寒性胃痛之人切忌服食。《本草经疏》中早有告诫:“……素有寒积、感寒腹痛、感寒呕吐者皆不得服。”脾胃虚寒的人忌性凉的水果,尤其不得与螃蟹一同食用。
梨
性凉水果,脾胃虚寒疼痛者,切忌多食。诚如《本草经疏》中告诫:“……腹痛冷积,胃冷呕吐,法咸忌之。”再如《增补食物秘书》、《饮食须知》等也都有“多食令人寒中”的记载,故脾胃虚寒痛者勿食生梨。
甜瓜
俗称香瓜。性寒,味甘。《孙真人食忌》中早已告诫:“甜瓜动冷疾”。《食疗本草》中也指出:“动宿冷病”。凡平素脾胃虚寒之病者,切不可食,否则容易引起胃痛发作。
此外,脾胃虚寒的人忌性凉的水果外,还应忌食绿豆、海鲜、柿饼、苦瓜、生番茄、竹笋、瓠子、生菜瓜、海带、生莴苣、生萝卜、生藕、生黄瓜、生地瓜、金银花、菊花、薄荷、鸭蛋、蛤蜊、蕹菜、蕺菜、地耳、豆腐、马兰头、冷茶以及各种冷饮、冰镇食品,性凉生冷的食品会使脾胃虚寒疼痛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