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田间管理
蒲公英的田间管理
播种当年的田间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出苗前土壤干旱,可在播种畦的畦面先稀疏散盖一些麦秸或茅草;然后轻浇水,待苗出齐后用杈子扒去盖草;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壮生长,防止徒长和倒伏;在叶片迅速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叶片旺盛生长;冬前浇1次透水,然后覆盖马粪或麦秸等,利于越冬。
中耕除草:当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做到田间无杂草。封垄后可人工拔草。
间苗、定苗: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出苗10天左右进行间苗,株距3~5厘米,经20~30天即可进行定苗,株距8~10厘米,撒播者株距5厘米即可。
肥水管理:蒲公英抗病抗虫能力很强,一般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它还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种植蒲公英时,每667平方米施2000~3500千克农家肥作底肥,每67平方米还须施17~20千克硝铵作种肥。播种后,如果土表没有覆盖,就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出苗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
生长期间追1~2次肥。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及出苗后生长所需。播种当年的幼嫩植株可以不采叶,等到第2年才开始采收,此时植株品质好,产量高。秋播者入冬后,在畦面上每亩撒施有机肥25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既起到施肥作用,又可以保护根系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用化肥(亩施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8千克)。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盖。秋末冬初,应浇1次透水,然后在畦面覆盖马粪或麦秸等,以利根株越冬和翌年春季较早萌发新株。
采收:蒲公英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15~20天割1次。也可一次性割取整株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收割可产700~800千克。
采收时可用钩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1~1.5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也可像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掰收芹菜叶那样采收,但叶片是分散的,不成叶束。单位面积产量:露地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0.8~1.0千克;大棚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1.2~1.7千克;温室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1.5~2.4千克。
紫背菜的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刚定植,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星期 苗子成活后,即要浇5%左右的稀薄粪水,或0.1%的尿素溶液。 定植后30~40天即可开始采收,每次采收后都要施一次追肥, 用30%的稀粪水或2%的尿素溶液泼浇。每采收2~3次,要补 充一些磷钾肥,如撒施草木灰100kg/667平方米,或钙镁磷10kg/ 667平方米。 浇水很重要,除结合施肥浇水外,还需要根据天气补充浇 水,尤其是7~9月份,温度高而干旱,每天都应浇1~2次水。 使枝叶生长旺盛,色泽鲜艳,质脆嫩。
中耕除草和培土:每次采收后或是大雨过后,浇水过后, 都要进行中耕,使土壤疏松,以促进根系生长和腋芽萌生,并且 铲除杂草,节约养分。同时要进行根际培土,将行间的土逐渐向 根部培土,促使不定根的抽生和根芽萌发新株,并有利于保护根 系越冬。
小棚覆盖:增加冬季产量:当气温下降到15度左右时, 紫背菜生长缓慢,随着气温下降至打霜,即地上部分枯死。为了 延长采收期,达到周年上市,10月下旬开始进行小棚或大棚覆盖,这样可以周年采收。
采收
移植后,约25天左右就可开始采收。采收上部嫩茎叶7~8片,长约15厘米,第一次采收时,在茎基留2~3节,使新发生的嫩茎略呈匍匐状,经半个月后又可进行第二次采收。从第二次采收起茎的基部只留一节,这样可控制植株的高度和株形。南方冬季生长较慢,每月采收一次。北京地区4~10月份均可收获,8~9月为采收旺
刺嫩芽的田间管理
1)第一年的杂草防除及水分管理:由于第一年刺嫩芽还没有长成树,很容易受到杂草的侵害,所以必须防除杂草。据国外材料介绍,一般豆科作物应用的杀草剂效果较好,如氟乐灵等,但刺嫩芽除草应用哪种农药最为有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如果采取人工除草,那么必须注意在锄草过程中不要伤害根系,因为前面提到过,立枯病、疫病的病菌主要是从根系伤口侵入,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人员尽量不要到田里践踏,以免伤根。夏季以后,刺嫩芽已长到一定高度,枝叶也繁茂起来,这时杂草的威胁,可以放任管理。
关于水分管理,主要是防止春旱,繁殖茎的地块还需要离水源近些,一旦发生旱情立即浇水,保证苗齐苗壮。另外,刺嫩芽虽然喜水,但不耐涝,所以一旦发生洪水洪涝灾害,应立即在地块四周挖沟排涝,以缓解灾情。
(2)第二年后的整枝:整枝方法可根据栽培目的而定,如果是专为温室生产提供茎,当年秋冬即可收割,收割时茎基部留2个发芽苞,然后全部割掉,第二年每穴发出2株,秋冬收割时,每株基部再留2个芽苞,第三年除每穴新苗的4个芽苞正常发出4株茎以外,还可从基部其他部位发枝,这时需要人工整枝,整枝时将细弱的枝条去掉,因为温室生产需要粗壮的茎,一般要求茎直径要达到2厘米以上,总之,按照前面设计的密度每穴保留的茎数不能超过4株。
如果不准备从事温室生产,只是从陆地自然收获嫩芽,然后上市出售为目的,可尽量多留株数,提高顶芽产量。整枝时同样不能削头,每根茎基部留2个芽苞,然后全部割掉,但时间与前者不同,刺嫩芽自然生长在辽宁地区一般是4月上旬萌发,4月下旬开始即可收获顶芽,顶芽收获还可收获第一侧芽和第二侧芽,第二侧芽收获完毕后,立即于基部留2个芽苞,割去其余部分,这样,从基部发出的枝到秋季同样可长充实的茎,当然,过于柔嫩的枝还是要在春季疏掉。
(3)土壤消毒及轮作:土壤消毒主要是为了防治立枯病、疫病,但如果采用雷多米尔锰锌进行土壤全面消毒未免成本过高,目前国内生产的土壤杀菌剂哪一种既经济又有效还没有经过试验确定,笔者认为采用敌克松药液进行土壤全面消毒或许能够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芥蓝的田间管理
芥蓝
当前正是冬种芥蓝的生长季节,定植过后的芥蓝要注意抓好田间管理,为芥蓝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肥料,同时要做好中耕除草等工作。
一、浇水
芥蓝喜欢湿润的土壤条件,但不耐涝,定植时必须浇透定根水,促生新根使幼苗迅速恢复生长,平时田间土壤相对湿度应经常保持在饱水持水量的80%~90%。如叶色鲜绿,油润,蜡质较少,是水分充足生长良好的标志,若叶小、颜色暗淡、蜡粉多,则是缺水的表现,要及时浇水。
二、追肥
前期主要以速效氮肥为主,采用随水淋施或根部穴施的方法,注意少量多次,采收前15天多以磷钾肥为主,辅以叶面追施有机生态肥料。每次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芥蓝叶片多,需肥量大,而吸肥力又弱,因此,应勤施多施。一般定植1周左右开始追肥,以后每隔1周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尿素4~5千克,现蕾时追施尿素4~5千克,复合肥5~10千克。主薹采收后,为促进侧薹生长,每亩可施尿素5~8千克。
三、中耕及培土
芥蓝的栽培最忌土壤的板结,保持根部的通透性非常重要,因此应及时中耕,为了保证在中耕时不伤及芥蓝的根系,可以在中耕时适当向根部培土。中耕过程中要注意除草。
野葛的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野葛生长较快,早春发芽前除次草,晚秋落叶后再除次草即可,生长期一般不需常除草。
(2)追肥: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返青后,施返青肥以腐熟人粪水为主,每亩施入1000千克,可适当配施尿素,落叶后施越冬肥,以农家肥为主。每年生长盛期可结合浇水,施少量钾肥有促根生长作用。
(3)搭架:野葛栽培须搭架,可在两行之间每隔2—3米立1根木柱,柱间用铁丝连接,畦与畦间绑上竹竿或铁丝以利攀援,当苗高30厘米时即可引蔓上架。
(4)修剪:生长期应控制茎藤生长,摘去顶芽,以减少养分消耗,并要合理调整株形以利充分利用阳光,还应及时剪除枯藤、病残枝。
番茄种植田间管理措施
1、生育期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蓄水保墒、搭架绑蔓,整枝打杈、去掉老叶、通风透光、加强防治病虫害、加强温度管理等措施。其中西红柿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等;虫害主要有棉铃虫、蚜虫等。西红柿的病害能防难治,应以“防”为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种生茬地、防治蚜虫、适期早定植等。温度管理就是要白天应适当加大棚室通风量,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夜间温度保持在10-13℃之间。开始放风时,放风口应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午后气温下降后逐渐将风口变小或关闭。
2、肥水管理
重施基肥。番茄是喜肥耐肥蔬菜,需肥量大。而基肥是番茄田间生长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因此,基肥要一次施足。
由于微生物肥料肥效持续时间较长,对改善番茄品质,提高营养有良好功效。所以,基肥应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磷肥一般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用,钾肥的大部分都作基肥施用,施后浇透水。施基肥时,将2/3的肥料在耕地时施入,将1/3施入定植行内。
苗期施肥。由于番茄苗期较长,生育后期往往会养分不足。当幼苗展开1-2片真叶后,可追施10%的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水或0.1%的尿素;温室内可以增施二氧化碳,以促进幼苗生长。
灌水。番茄定植后,灌水时间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很大。灌水太早,番茄苗子还未开始生长,灌水后造成地温低,影响番茄苗发根,易发生条斑病毒。苗子开始生长时,浇“缓苗水”然后中耕,进行蹲苗。第一层花期间,应适当控制灌水。
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在幼苗刚缓苗,急需氮素营养之时,一般定植后10-15天结合浇水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粪尿500千克/亩。第二次催果肥,在幼果吸收营养能力处于旺盛时期。此时是番茄的重点追肥期,通常这次追肥应占到总追肥量的35%左右。追肥以氮肥为主,结合施入少量磷、钾肥。第三次是盛果肥。一般以后每采收一次果实,随水追速效氮肥10千克/亩。
有的品种早熟,故基肥要足,追肥要早、勤,以有较大的叶面积。有的品种晚熟,结果前追肥不宜过多,避免徒长,等到第一至第二层花序结果后,再重施追肥。
3、植株调整
支架。植株第一花序坐果后须支架,以防止倒伏。支架前进行追肥、浇水。
整枝打杈。番茄栽培的整枝方式依栽培方式为:
早熟自封顶品种:自封顶品种2-3穗果封顶,多采用单干整枝、双干整枝和一干半整枝法。
中晚熟不封顶品种:也有单干、一干半和双干整枝法,但为提高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多采用单干整枝和换头整枝。整枝打杈,宜在晴天早晨,露干后进行。
4、保果和疏花。番茄早熟栽培,落花落果是生产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凡早熟栽培番茄,均应使用生长激素保花保果。
5、适时采果。西红柿成熟有绿熟、变色、成熟、完熟4个时期。贮存保鲜可在绿熟期采收。运输出售可在变色期(果实的1/3变红)采摘。就地出售或自食应在成熟期即果实1/3以上变红时采摘。采收时应轻摘轻放,摘时最好不带果蒂,以防装运中果实相互被刺伤。初霜前,如还有没熟的青果,应采下后贮藏在温室内,待果实变熟后再上市,这样既延长了供应期,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西红柿的田间管理技术就介绍到这里,在果实后熟期不宜用激素刺激果实着色,经精选后装箱销售,它的好处在于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果品品质,又保障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西红柿田间管理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有效管理、勤耕细作,才能达到节本增效和优质、高效、丰产的目的。
藤梨根的功效与作用 利湿退黄
藤梨根用于黄疸的治疗可通过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作用进行治疗,对于湿热内蕴,热毒炽盛,寒湿内阻等导致的黄疸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如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等。配蒲公英、田基黄等治黄疸。
栀子花田间管理
小苗移栽后每月可追肥一次;每年5~7月各修剪一次,剪去顶梢,促使分枝,以形成完整树冠。成年树摘除败花,有利以后旺盛开花,延长花期。盆栽栀子在雨后要及时倒掉积水,叶黄时及时施矾肥水。
在北方,常常是第一年从南方引种的栀子花,花大,第二年变小,叶变黄易脱落,严重时植株死亡。主要原因是北方土质偏碱,气候干燥和水质不宜其生长。因此从南方引种,应尽可能多带土移植。平时浇贮存的雨水或用青禾草、果皮泡水,也可用无盐泔水发酵后浇,如能在50千克水中加0.1千克硫酸亚铁效果更好。生长旺期用研水追肥,能促进枝叶繁茂,叶色浓绿光亮。春秋两季,生长缓慢。每2~3周施1次薄液肥,入夏后,气温升高,生长渐旺盛,可7~10天连液肥1次。早晚还可用清水淋栖叶面及附近地面,以增加空气湿度,秋季霜前,移入冬季温度不低于0℃的环境中越冬。
豇豆田间管理技术
秋季往往是种植豇豆最好时期,那么在这个时候如何刚好的进行管理呢,下面给大家说说秋季豇豆田间的管理技术:
1、及时浇水
秋季前期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要特别注意搞好灌水,促豇豆生长。苗期正值高温,浇水要勤,每3~5天浇一次以降温,使土壤保持湿润,尤以早晚浇水效果好。
开花结荚期:适当控制浇水,一般5~7天浇一次水。坐荚后豆荚开始伸长,可再增加浇水量,每3~5天浇一次,以保持田间土壤湿润。若遇连续阴雨天气,要及时清理畦沟,排出渍水,达到雨停田干。
2、合理追肥
在配方施底肥的基础上,做到“早追肥、勤追肥、少吃多餐、前重后轻”。苗期穴施复合肥30~4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生物肥料酵素菌粒状肥100千克。豇豆伸蔓时插架,架要插牢固以防被风刮倒,影响豇豆生长。
开花结荚期追肥两次,每次穴施尿素15~20千克、微生物土壤接种剂10亿/克,30~40克兑少量水浇根,或用惠丰满125毫升兑水60千克叶面喷雾。采收后,酌情结合浇水追肥。
3、中耕除草
秋季前期气温高,雨量充沛,有利病虫草滋生蔓延,尤其杂草生长快,若不及时除净杂草,极易造成草荒,致使杂草与豇豆争水争肥,影响豇豆正常生长开花结荚。同时因杂草丛生,又会给虫害提供场所和病害传播源,严重威胁着豇豆生产,因此必须进行中耕除草。
一般要求在苗期除草2~3次,搭架后拔草1~2次,达到田园清洁,减少病虫为害几率。第一次中耕要浅、轻、匀;第二次中耕略深,穴间、行间要深锄;第三次中耕要顺行培垄,形成半高垄,有利搞好田间管理。
4、采收
秋季豇豆生长快,当秋豇豆长到接近自身标准长度时要及时采收上市,此时采收的豇豆在国庆节前后供应,价格高、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