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小儿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病
如何治疗小儿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病
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病是由于患者体内先天缺乏某种酶引起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素有“酶病”“基因病”之称。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种类繁多,虽然每一种疾病的发病率很低,但总发病率是可观的,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病的发生率约8‰。
一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的生存与功能维持都必须依赖不断进行的物质代谢过程,这种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有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相应的酶、受体、载体、膜泵等参与,当编码这类多肽(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或合成了无活性的产物时,就会导致有关代谢途径不能正常运转,造成具有不同临床表型的各种代谢缺陷病。
肝硬化的原因
一、发病原因:
其病因很多,可由肝脏本身疾病所致,也可以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表现。感染是导致小儿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先天性胆道梗阻及先天性代谢缺陷和遗传病也为小儿肝硬化较常见的病因。
二、发病机制:
1、感染:
(1)病毒种类: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庚型肝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先天性梅毒;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肝吸虫、弓形体病)等。
(2)致病机制:
因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等感染肝脏后,渐进展为肝硬化,儿童中常见为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症肝炎后坏死后性肝硬化;
新生儿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肝炎后呈亚临床过程,易发展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宫内感染,先天梅毒均易侵犯肝脏,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
寄生虫病中晚期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及疟疾;细菌中毒性肝炎较少发展为肝硬化,但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或1岁以下婴儿伴有营养不良或病毒性肝炎时易导致肝硬化。
2、遗传性或先天性代谢缺陷:
主要由于某些酶的缺陷使酯、氨基酸、脂肪或金属微量元素铜、铁等贮积肝脏,致肝硬化。
常见有肝豆状核变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酪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Ⅳ型、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Zellweger综合征(脑肝肾综合征)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发育缺陷或过氧化物酶体中某一种酶功能缺失所致,以肝硬化、肾囊肿、肌无力、惊厥、特殊面容及青光眼、白内障等先天眼疾为主要表现,伴有铁代谢异常。
3、免疫异常:
自家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4、肝及胆管囊性疾病:
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为一组先天性肝纤维化和胆管囊性病变疾病。先天性肝纤维化(CHF)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因不详,约40%为同胞儿。Caroli病遗传方式同CHF,确诊靠B超、CT,必要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详见胆道疾病。
5、淤血性肝硬化:
Budd-Chiari综合征,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由于肝静脉血管畸形、血栓形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造成长期肝淤血而导致肝硬化。
6、其他原因:
未能确定病因者并不少见。多于1~3岁发病,肝肿大为最初表现,其他尚有发热、厌食及黄疸,多数迅速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此病发生原因不清。
痛风是怎么形成的 基因遗传
原发性痛风是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性疾病,因此可以遗传。痛风的遗传方式一般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部分为X连锁遗传。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是什么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就是有代谢功能缺陷的一类遗传病,又称遗传性代谢缺陷病,也叫做先天性代谢异常(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的生存与功能维持都必须依赖不断进行的物质代谢过程,这种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有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相应的酶、受体、载体、膜泵等参与,当编码这类多肽(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或合成了无活性的产物时,就会导致有关代谢途径不能正常运转,造成具有不同临床表型的各种代谢缺陷病。
目前已发现的数千种遗传性代谢病,常见有400-500种,其中有戈谢病、法不里病、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名字稀奇古怪的疾病。IEM总发病率颇高,常引起进行性和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智力低下。开展IEM新生儿筛查和高危儿筛查可减少伤残和死亡,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遗传代谢病症状
神经系统异常、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严重呕吐、肝脏肿大或肝功能不全、特殊气味、容貌怪异、皮肤和毛发异常、眼部异常、耳聋等,多数遗传代谢病伴有神经系统异常,在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急性脑病,造成痴呆、脑瘫、甚至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1.尿液
异常气味、酮体屡次阳性等提示有代谢缺陷病的可能性。尿液中的α-酮酸可用2,4-二硝基苯肼法(DNPH)测试,判断有无有机酸尿的可能。
2.低血糖
低血糖是有可能是因为遗传代谢病所引起的,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摄入的食物所诱发的。而如果新生儿在不葡萄糖的时候没有显著效果的话,很有可能是遗传代谢病所引起的。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内分泌缺乏
如胰高糖素缺乏、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垂体发育不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或髓质功能减低等,内分泌过多如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胰岛细胞增多症。
(2)遗传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缺陷
如I型糖原累积病、果糖不耐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果糖l,6-二磷酸酶缺乏。
(3)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
如枫糖尿症、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酪氨酸血症等。低血糖发生急骤者,临床呈现高音调哭闹、发绀、肌张力减低、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呕吐、惊厥、昏迷等症状。起病隐匿者则以反应差、嗜睡、拒食等为主。
3.高氨血症
除新生儿败血症和肝炎等所引致的肝功能衰竭以外,新生儿期的高氨血症常常是遗传代谢病所造成,且起病大都急骤。患儿出生时正常而在喂食奶类数日后逐渐出现嗜睡、拒食、呕吐、肌力减退、呻吟呼吸、惊厥和昏迷,甚至死亡。有时可见到交替性肢体强直和不正常动作等。许多代谢缺陷可导致高氨血症,由尿素循环酶缺陷引起者常伴有轻度酸中毒。而由于支链氨基酸代谢紊乱引起的则伴中、重度代谢性酸中毒。
小儿肝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感染:因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等感染肝脏后,渐进展为小儿肝病,儿童中常见为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症肝炎后坏死后性小儿肝病;新生儿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肝炎后呈亚临床过程,易发展成慢性肝炎或小儿肝病;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宫内感染,先天梅毒均易侵犯肝脏,发展为慢性肝炎、小儿肝病;寄生虫病中晚期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及疟疾;细菌中毒性肝炎较少发展为小儿肝病,但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或1岁以下婴儿伴有营养不良或病毒性肝炎时易导致小儿肝病。
2、遗传性或先天性代谢缺陷:主要由于某些酶的缺陷使酯、氨基酸、脂肪或金属微量元素铜、铁等贮积肝脏,致小儿肝病。常见有肝豆状核变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酪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Ⅳ型、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Fanconi综合征、戈谢病等;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血色沉着症(hemachromatosis)的后期进展为小儿肝病,但较罕见;Zellweger综合征(脑肝肾综合征)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发育缺陷或过氧化物酶体中某一种酶功能缺失所致,以小儿肝病、肾囊肿、肌无力、惊厥、特殊面容及青光眼、白内障等先天眼疾为主要表现,伴有铁代谢异常。
3、毒物及药物中毒:如砷、磷、铋、氯仿、异烟肼、辛可芬、毒蕈等中毒。
4、免疫异常:法国学者Vajro等对92例小儿慢性肝炎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其中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各46例,前者32%发展为小儿肝病,而后者为89%。可见在法国儿童的肝炎后小儿肝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占病因学首位。
5、肝及胆管囊性疾病:为一组先天性肝纤维化和胆管囊性病变疾病。先天性肝纤维化(CHF)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因不详,约40%为同胞儿,解放军302医院收治过同胞兄妹为CHF,确诊主要靠肝活检。Caroli病遗传方式同CHF,确诊靠B超、CT,必要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详见胆道疾病。
6、淤血性小儿肝病:由于肝静脉血管畸形。血栓形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造成长期肝淤血而导致小儿肝病。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的表现症状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可在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发病,不同的突变造成的疾病,在程度上也大不一样,其临床表现有畸形危象期、缓解期和缓慢进展期。
急性症状和检验异常包括急性代谢性脑病、高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等,随年龄不同有差异,全身各器官均可受累,以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表现较为突出,有些有容貌异常,毛发、皮肤色素改变。有些患儿表现为骨骼畸形,心肌肥大,皮疹,白内障,角膜混浊,视神经萎缩,耳聋,大头,肝脾肿大,黄疸或肝硬化。
部分遗传性代谢病在新生儿或婴儿早期即可有临床表现:
遗传性代谢病在新生儿期主要临床表现
喂养困难、食欲差、呕吐、体重不增皮肤病变、毛发异常
嗜睡、惊厥、昏迷特殊尿味、汗味
呼吸困难、酸中毒、过度换气黄疸
肌张力异常脱水、持续呕吐、电解质异常
肝大
婴儿血液白色
以上列举的是遗传性代谢病的主要表现,还有一些十分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病的症状,如婴儿血液白色。该症状也是遗传性代谢病的表现之一,即为先天性遗传代谢病高脂血症,血液中甘油酸酯和胆固醇等含量高于普通人数倍乃至数十倍,十分罕见,目前国内也只有6例。该病常规生化检测不出病因,唯一的途径就是进行基因诊断。
新生儿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来说,纠正代谢缺陷及其引发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手段包括一般支持治疗、饮食限制、药物干预和其他代谢调控等。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吃什么好
早期控制饮食对一些代谢缺陷疾病有明显疗效,可防止疾病发展,到年龄较大、酶活性增强,患儿可完全成为正常人。
1、半乳糖血症:从新生儿开始不喂乳类及含半乳糖的食物,如豆浆、食糖等,代以谷类、水果、肉、蛋类食物。
2、苯丙酮酸尿症:从出生后2个月开始,给予低苯丙酮酸饮食,代以水解蛋白,直至6岁左右。
3、肝豆状核变性:必须限制含铜饮食。药物治疗:补充缺乏的酶、辅酶或代谢物质,排除多余物质。
4、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给予维生素D治疗,并定期检查,观察疗效。
5、肝豆状核变性,给予二巯基丙醇、D—青霉胺治疗。
新生儿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筛查的重要性
新生儿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就是通过简便、快捷的方式,在新生儿中筛查,出患有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的患儿,以便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其以后发生智力障碍、发育及行为异常,这项工作是现代预防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各个地区、各种疾病的发病情况不一样,所筛查的疾病种类也不同。例如,南京地区所筛查的疾病为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先天性代谢缺陷,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165000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孩子皮肤白皙,头发变黄,虹膜变浅,行为发育及智力发育落后,严重者智力低下接近白痴。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是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各种合成酶缺陷,母亲孕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碘剂等引起的甲状腺素合成障碍。人群中发病率为1/7000—1/5000,女性患儿与男性患儿比例约为2:1。重症患儿多为过期产儿,新生儿可出现喂养困难、哭声嘶哑、反应不良、面部浮肿、大舌、肢端过冷、脐疝以及便秘、黄疸消褪延迟等,稍大即出现发育落后、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严重后果。
什么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心血管疾病,多是因为妈妈们在孕早期的时候没有注意,导致宝宝在胚胎发育时期因病毒、药物、辐射等出现心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当然也不排除其他一些因素,如遗传等。
小儿先天性心胀病根据症状可分为潜伏青紫型、青紫型和无青紫型,其中青紫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较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期就会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危及生命。
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主要还是手术治疗,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大部分患儿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
新生儿足跟血查什么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为X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由于G6PD缺乏症变异型很多,临床表现差异极大,轻型的可无任何症状,重型者可表现为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一般多表现为服用某些药物、蚕豆或在感染后诱发急性溶血,重的可危及生命。本病重在预防。确诊患者此后应禁食蚕豆、禁止服用某些药物。
多次流产后再孕要做孕前和产前检查
有一位女士,接连分娩(或流产)了五六胎死胎后,终于生下一个活婴儿,可是不幸又再次降临到她身上:这个活着的孩子是个残疾儿。另一位女士可能较她幸运一点,在发生了流产后又怀孕时,她格外小心,在先兆流产出现时便求助于药物,终于成功“保胎”,但生下的却是一个发育滞后的智力低下儿。这类孩子患的是“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病”。近年来,广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发现这类小患者有增多趋势。追根溯源,竟是其父母带有缺陷基因,而孕前没有发现。
这类“遗传代谢缺陷病”有增多趋势后,医生为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发现他们均携带缺陷基因。这类遗传病增多的原因,一是妇产医学发展了,以前一些被自然淘汰的胎儿,现在被先进的“保胎技术”保存下来,其中一些患先天缺陷的胎儿也因此得以存活。二是新生儿抢救技术发展,以前生下不久便夭折的患儿现在得以成功救活。三是检测手段提高,以前没检测出来的疾病现在确诊了。
遗传代谢缺陷病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症状是发育滞后、肌无力、智力低下、反复抽搐、不明原因黄疸、不明原因昏迷等。上文提及的两个孩子便属此范围,可能会终身残疾。有的是“尿素循环障碍”,有一个顺产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二天吃奶时呕吐,精神状态差,继而昏迷。后经了解获悉,其母此前曾多次流产,该患儿也是这种遗传病患者,他得的这种遗传病从优生学角度是属于“限制出生”的。几个月前,南粤某镇有个发育迟缓的学龄儿童自幼厌食牛奶、肉类食物,进食后则因出现反复呕吐等症状就医。一天他出现发热、呕吐、烦躁等症状,从床上掉下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最后,该患儿被确诊为“尿素循环障碍”。还有一种是“半乳糖血症乳糖不耐症”,即对半乳糖不耐受,凡喝牛奶便出现腹泻、黄疸、肝脾大、低血糖、白内障等症状。原因是其体内缺乏一种酶,消化不了牛奶中的乳糖。这种病只要早期治疗,效果会很好的。另一种是“肝豆状核变性”,这种病会引发白内障、肝功能异常和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会死亡。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即限制铜的摄入,并进行排铜治疗,会有较好的效果,否则会导致肝脏衰竭等严重后果。
从上述部分病例都可以追溯到其母均有多次流产史或有此类家族史。妇科专家告诫:“凡有此种病史的人都要格外注意,一定要做孕前检查及产前诊断。这样可以减少、预防先天性遗传病儿童的出生。一旦带此类遗传基因的婴儿出生了,即可进行医学干预,将疾病的危害性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