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腹泻食疗方大全
中医小儿腹泻食疗方大全
【伤食型】
表现腹胀、腹痛,泻前哭吵,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块,食欲不好,有口臭。多见于秋季腹泻伴有消化不良患儿。
食疗方炒米粥:取粳米50克,放入铁锅中干炒至有香味溢出时加水适量,烧汤服。
【湿热型】
表现大便呈蛋花汤样,有少量粘液,伴有发热,口干,尿深黄而少。此型在秋季腹泻较多见。
食疗方葛根黄芩粥:取葛根10克,黄芩10克,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加糯米50克,煮粥,加红糖少许服用。
乌梅车前草汤:取乌挴10只,车前草30克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代茶饮。
婴幼儿腹泻吃什么好
婴幼儿腹泻饮食
宜保证足够水分,纠正脱水后,再给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总的原则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脂肪;宜进食母奶、牛奶、米汤、新鲜果汁、蛋白汤等流质或豆浆、稀饭、菜泥、苹果泥、碎鱼、碎肉、蒸鸡蛋等半流质及少渣食物。
婴幼儿腹泻食疗
饮食调整原则上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尽景鼓励多吃,逐渐恢复到平时饮食。调整速度与时间取决于婴幼儿腹泻患儿对饮食的耐受情况。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者如症状严重,而停止喂哺后症状减轻,测大便pH<6.0,还原物质>0.5%的,改稀释牛奶、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不含乳糖)喂养,并密切观察,一旦小儿能耐受即应恢复正常饮食。
婴幼儿腹泻需要禁食吗
一般不主张禁食。除非遇脱水严重、呕吐频繁的患儿,可暂时禁食,先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病情好转后恢复喂养。必要时对重症腹泻伴营养不良者采用静脉营养。腹泻停止后,应提供超过平时需要量的10%~100%的食物供给,一般2周内每日加餐一次,以较快地补偿生长发育。
小儿腹泻的食疗方法
食疗1:苹果汤或苹果泥
【功效】苹果含有丰富的果胶,能帮助止住轻度腹泻。适合腹泻初期,症状不严重的时候食用。
【做法】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适量水,加食盐少许,煎汤代茶饮。一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将苹果压成泥直接吃。
食疗2:小米山药粥
【功效】山药能健脾、益胃、助消化,与小米同煮有敛汗止泻的功效,适合消化不良引起所腹泻的孩子食用。
【做法】新鲜山药100克洗净切薄小块,小米100克淘洗干净后与山药一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开后以文火慢煮至成稀粥即可,一天吃2~3次。
食疗3:姜茶饮
【功效】姜茶可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缓解腹胀腹泻的情况,对风寒感冒也有效果。另外,如果孩子是细菌感染导致的拉肚子,此茶也非常见效。
【做法】生姜10克,红茶3克,加水煮沸后放少许红糖,代茶饮。
食疗4:糯米苍白术粥
【功效】糯米有收涩作用,对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苍术止痛、白术止泻,和糯米一起煮粥适用于脾胃虚弱、受凉久泻、腹胀腹痛的孩子。
【做法】糯米30克,白术12克,苍术6克(白术、苍术可到中药房购买)。先将糯米略炒一下,白术及苍术放水煮15分钟,加入糯米煮粥食用。
食疗5:薏米赤小豆粥
【功效】薏米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红豆有利尿解毒的作用,两者同食能清热利尿、止腹泻。
【做法】薏米、红豆各100克,洗净后用冷水浸泡回软,锅中加入水,放入红豆和薏米,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熬至成粥。
拉肚子食疗最简单方法 大蒜止泻不适合幼儿使用
虽然大蒜有很好的止泻和保健肠胃的作用,但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对肠胃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而幼儿肠胃功效较弱,加上又在腹泻期间,如果食用大蒜止泻,容易刺激肠胃,反而促进肠道蠕动,加重腹泻症状,建议幼儿腹泻期间采用以下辅助止泻食疗方法更可靠。
小儿腹泻食疗方
大约有40%~50%的小儿腹泻“祸首”是轮状病毒。由于目前缺少针对消灭轮状病毒的药物,应用食物疗法和注意忌口显得非常重要。
【伤食型】
表现腹胀、腹痛,泻前哭吵,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块,食欲不好,有口臭。多见于秋季腹泻伴有消化不良患儿。
食疗方
炒米粥:取粳米50克,放入铁锅中干炒至有香味溢出时加水适量,烧汤服。
苹果汤: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盐,煎汤代茶饮。凡大于1岁的小儿可吃苹果泥。
【风寒型】
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味少,伴有肠鸣腹痛。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食疗方
姜茶饮:取生姜10克,绿茶3克,加水150毫升,煮沸,加红糖少许,饮用。
扁豆干姜萝卜仔饮:取扁豆10克,干姜3克,萝卜仔6克。以上加水适量煎汤。煎成后加红糖少许,再煎3分钟,取汁分数次饮用。
【湿热型】
表现大便呈蛋花汤样,有少量粘液,伴有发热,口干,尿深黄而少。此型在秋季腹泻较多见。
食疗方
葛根黄芩粥:取葛根10克,黄芩10克,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加糯米50克,煮粥,加红糖少许服用。
乌梅车前草汤:取乌挴10只,车前草30克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代茶饮。
【脾虚型】
腹泻久而不愈,大便稀薄,带有白色奶块,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多见秋季腹泻后期或久泻不愈者。
食疗方
山药蛋黄粥:取山药500克去皮捣碎,加适量水,先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煮10分钟,再调入鸡蛋黄2只,再煮3分钟即可。分数次食用。
八宝粥:取茯苓、太子参、白术、扁豆各10克,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加芡实、山药、莲肉、炒苡仁各10克,糯米50克,煮粥食用。
扁豆茯芩车榴汤:取扁豆30克,茯苓50克,车前子12克用布包,石馏皮15克,以上四味共入砂锅,加适量水,煎汤服用。
宝宝腹泻食疗方
焦米汤。这在民间广为采用,制作方法也较简单。先将大米粉(米粉产品)放入锅中用文火炒成淡黄色,闻到焦米香味时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过焦。食用时间焦米粉(米粉产品)加水5%煮,边煮边搅拌,直到煮开。然后加入5%白糖即成。米粉(米粉产品)炒黄后,淀粉变成了糊精,更容易消化,其中一部分炒焦成炭,炭末具有吸附作用,故对婴儿腹泻较为适宜。
甜淡茶水。红茶少许用开水冲泡后,将茶叶除去,按3%加入白糖即成。茶叶有收敛的功效,对婴儿腹泻是一种很好的饮料。
胡萝卜汤。将胡萝卜500克洗涤干净,捣烂使成泥状,加水煮数10分钟,用细筛将其过滤去渣。然后加水稀释到1000毫升,再加入5%白糖即成。胡萝卜为碱性,含有果胶,能吸附细菌及其毒素,并使大便成形。
苹果泥汤。将成熟的苹果500克洗涤干净,削皮去核后捣烂成泥状,加入淡甜茶水即成。苹果不同于其它水果,其纤维比较细腻,对肠道很少刺激。苹果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并能吸附毒素,故适合于小儿腹泻、痢疾后食用。
小儿腹泻食谱
营养糯米饭
材料
泡好的大米15克,泡好的糯米10克,豌豆1 5 克,栗子2 0克,香菇、胡萝卜各10克,食用油1/2小匙,水40毫升,高汤1/4杯
做法
1.豌豆煮好后去皮,磨成粉;栗子去皮,切成1厘米小丁。
2.香菇取用伞部,剁碎;胡萝卜去皮,汆烫一下切成丝。
3.在大米和糯米里加水,放进豌豆和栗子煮成饭。
4.香菇、胡萝卜煸炒后,再将做好的饭一起倒入高汤里煮。
总之,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掌握好具体的方法,合理的安排饮食,及时调节宝宝肠道。
浑身没劲乏力怎么办 脾胃虚弱
中医上认为脾胃虚弱者也会出现浑身酸痛无力的症状,脾主四肢,脾胃虚弱就会造成四肢无力,精力不足。并且脾胃虚弱者经常还会伴有腹胀、容易腹泻、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
如果怀疑自己脾胃虚弱,建议到中医院去就诊,听从中医建议进行调理。其实脾胃虚弱者最好的治疗方式还是食疗,乐哈健康网上有很多适宜不同体质人群的食疗方法,都是很不错的。
宝宝腹泻食疗方
1、五更泻
每天清晨起床前泻肚,并伴有脐周疼痛、腹胀、肠鸣等症状,这是肾虚的表现。
食疗方法:每晚取250克山药煮熟食用。山药有益肾健脾的作用。
2、冷泻
因贪吃冷食所致,表现为腹痛、肠鸣、怕冷、水泻。
食疗方法:将一条250克的鲫鱼同适量韭菜一起煮烂,喝汤食肉。韭菜和鲫鱼都有温中开胃的作用。
3、食泻
多吃一点就拉肚子,这是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表现。
食疗方法:将扁豆炒熟或煮熟后食用。扁豆有健脾和胃、除湿止泻的作用。
4、虚泻
肠子咕咕作响,头晕目眩,有时便稀水,这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食疗方法:取桂圆100克煎服,食肉喝汤。桂圆有强心、健脾的作用。
5、热泻
多因酷暑,贪食辛辣食物所致,表现为肠鸣,腹中痛一阵泻一阵,并伴有小便短赤等症状。
食疗方法:取绿豆250克加水煮食。绿豆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6、久泻
腹泻日久不愈。
食疗方法:适量食用山楂。山楂有补脾,消积食,止泻的作用。
婴儿腹泻食疗方法
1、焦米汤:将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黄,再加水和适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状即可。焦米汤易于消化,它的碳化结构还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是婴儿腹泻的首选食品。
2、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果胶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肠道致病细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泻制菌食物。胡萝卜汤制作方法如下,将胡萝卜洗净,切开去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再用纱布过滤去渣,然后加水成汤(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 100~150毫升,腹泻好转后停用。
3、苹果泥:苹果也是碱性食物,含有果胶和鞣酸,有吸附、收敛、止泻的作用。取一个新鲜、质地酥软的苹果切成两半,用调匙刮成泥状即可。吃苹果泥可以调理肠胃。
腹泻食疗
1、腹泻的食疗:鲫鱼羹
荜茇10g、缩砂仁10g、陈皮10g、大鲫鱼1000g、大蒜2头、胡椒10g、葱、食盐、酱油、泡辣椒、菜油各适量。将鲫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在鲫鱼腹内。装入陈皮、缩砂仁、荜茇、大蒜、胡椒、泡辣椒、葱、食盐、酱油备用。在锅内放入菜油烧开,将鲫鱼放入锅内煎熟,再加入水适量,炖煮成羹即成。空腹食之。本方有醒脾暖胃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等症。
2、腹泻的食疗:益脾饼
白术30g,干姜6g,红枣250g,鸡内金15g,面粉500g,菜油、食盐各适量。将白术、干姜用纱布包成药包扎紧,放入锅内,下红枣,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熬煮1小时左右,除去药包和红枣的核,把枣肉搅拌成枣泥待用。将鸡内金粉碎成细末,与面粉混合均匀,再将枣泥倒入,加盐、水适量,和成面团。将面团分成若干小团,做成薄饼,在锅内放入菜油,用文火烙熟即成。本方有健脾益气、开胃消食之功,适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胃痛、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病等。
小儿腹泻中医验方录
本病分以下5个证型论治。
风寒腹泻 临床表现为大便稀烂,色淡稍臭夹泡沫,1日泻3~5次或5~6次。肠鸣腹痛,面色淡白,鼻流清涕,咳嗽,咽痒,或恶风寒,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腻,指纹色红。治以疏风散寒,化湿止泻。方可选藿香正气散(藿香、白芷、陈皮、紫苏、甘草、桔梗、白术、茯苓、厚朴、半夏曲、大腹皮、生姜、大枣)加减。表寒较重者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里寒重者加炮姜、砂仁去生姜以温中散寒;腹痛较甚者加木香、砂仁以理气止痛;挟食者加神曲、焦山楂以消食化滞;小便短少者加泽泻、猪苓以渗湿利尿。
也可选以下单验方:1.荆芥、防风各5克、生姜1片。水煎取汁,分3饮服。2.藿香、陈皮各3克,生姜1片。水煎取汁,分3次服。3.生姜3片、茶叶2克。水煎取汁常饮服,日数次。
湿热腹泻 临床表现为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治以清热利湿,安肠止泻。方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加减。热重加滑石、银花、连翘清热利湿;呕吐者加竹茹降逆止呕;腹痛者加白芍、木香以行气止痛;湿邪偏重,口不甚渴,舌苔厚腻者加苍术、厚朴以健脾燥湿。
也可选用以下单验方:1.黄连3克。泡开水半茶盅,用水汁吞服车前子粉3克。日3次。2.滑石10克,甘草3克,生山药20克。水煎取汁,当茶频频饮服,日1剂。
注意:现代医学根据湿热腹泻的轻重将其分为轻型(单纯性消化不良)和重型(中毒性消化不良)。重型者临床症状皆较重,并伴有显著的全身症状,可由轻型转变而来,亦可急性发病,腹泻一般一天10次以上,便中含有大量水分,患儿食欲低下,并常伴有呕吐、发热等。体重很快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的症状,甚至可危及生命,故在临床上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伤食腹泻 临床表现为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治以消食化积,和中渗湿。方选保和丸(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加减。伤于肉食者重用山楂;伤于面食者重用莱菔子;伤于谷食者重用神曲;脾胃弱者加白术、谷芽;腹痛较甚者加木香、厚朴以理气止痛;呕吐较甚者加藿香、生姜、竹茹以降逆止呕。
也可选用以下单验方:1.山楂10克,神曲10克,苍术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2.侧耳根15克,隔山撬10克。水煎饮服。3.神曲100克炒焦成炭,研成细末用开水吞服3克,日服2次。4.苍术炭、山楂炭各等分,研细末。每次2岁以内1克,2岁以上1.5克,1日3次,开水吞服。
脾虚腹泻 临床表现为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是水样,夹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肉、苡仁、砂仁、桔梗)加味。伴腹痛者,加木香、香附以理气止痛;大便稀或水谷不化者,加干姜以温中散寒;久泻不止而无夹积滞者,加诃子、赤石脂以固涩止泻。
也可选用以下单验方:1.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30克。水煎分3次服。日1剂。2.山药、芡实各250克。研细粉和匀,煮粥服食,每次30克。3.炒白术、石榴皮各15克。水煎取汁饮服。
脾肾阳虚腹泻 临床表现为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血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以补脾温肾,固涩止泻。方用附子理中汤(附子、人参、炮姜、白术、甘草)合四神丸(补骨脂、吴茱萸、肉豆寇、五味子、生姜、大枣)。脱肛者,加黄芪、炙升麻以升提中气;久泻不止者加诃子、赤石脂、禹余粮以收敛固涩。
也可选用以下单验方:1.薏苡仁30克,饭锅巴60克。加水煮,待薏苡仁煮熟后即可食用,分3次服,连服2~3剂。2.党参5克,山药20克,炮姜3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日1剂。3.干姜3克,白术5克,山药2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日1剂。
外治法
针刺疗法 方法一:主穴取足三里、中脘。配穴取内庭、气海;发烧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天枢;伤湿加四缝;水样便多加三阴交。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针刺1~3次。用于各型腹泻。方法二:主穴取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内关;腹胀加公孙;发烧加曲池;偏虚寒加灸关元、神阙。用于各型腹泻。
艾灸疗法 方法一:足三里、中脘、神阙、关元,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灸1~2次。用于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腹泻。方法二: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以艾条温和灸两侧穴位各10~15分钟,日灸2~3次。用于各型腹泻。
熨敷法 五倍子9克,生姜6克,白胡椒7粒,葱白一段。将生姜捣烂如泥状,余药研成细末,食醋20~25毫升,加热至50~60℃,与上药粉搅拌至糊状,以手试不烫为宜,脐部先以凡士林油涂擦一遍,趁热敷肚脐部约6厘米×6厘米宽、厚约0.3厘米范围,外盖沙布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若迁延性腹泻,可配合三棱针刺四缝穴,每日1次。
脐敷法 吴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研成细末,每次用末1.5克,调成醋或植物油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用于伤食、风寒、脾虚型腹泻。
推拿法 风寒腹泻可推三关、揉外劳、补大肠、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揉合谷、按揉足三里。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质差的加捏脊;惊惕不安的加清肝经。湿热腹泻、伤食腹泻可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推六腑,揉天枢,揉龟尾。脾虚腹泻可补脾经,补大肠,揉足三里,团摩腹,推上七节骨,揉天枢。脾肾阳虚可揉龟尾、揉关元,推脾土,掐脊,推脾土,揉天枢,揉足三里,团摩腹。
小儿腹泻的食疗方法
一、伤食型腹泻的食疗方
症状
宝宝有腹胀、腹痛、腹泻前哭闹不安的表现,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块,食欲减退伴有口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
食疗方
苹果汤
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盐少许,煎汤代茶饮。若宝宝超过1岁,可以吃苹果泥。
焦山楂麦芽饮
取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红糖15克。先用小火将山楂及麦芽炒至略焦,离火,加少许酒搅拌,再置火炉上炒至干,然后加200毫升水,煎煮15分钟,去渣后加入红糖再熬至沸,待温后分几次服用。
二、风寒型腹泻的食疗方
症状
宝宝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臭味少,有腹鸣腹痛,或伴有发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食疗方
姜茶饮
取生姜10克,茶叶3克,加水煮沸后加少许红糖,代茶饮。
糯米苍白术粥
取糯米30克,白术12克,苍术6克。先将糯米略炒一下;白术及苍术放水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糯米煮粥食用。
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我们在临床上以饮食疗法辅助治疗秋季小儿腹泻,效果明显。
秋季小儿腹泻易伤脾胃,故在食疗上应以健脾养胃为主。其原则是采用减少肠蠕动而又易于吸收的饮食。尽量给予无渣或少渣、无粗 纤维、低脂肪的饮食。
1、脱脂酸牛奶
100毫升去脂冷牛奶加36%酵酸液4毫升,或85%乳酸10滴。牛奶经乳酸杆菌发酵后变成酸奶。此种酸奶中乳糖已分解成半乳糖,适用于腹泻患儿子。
2、苹果泥
苹果切块,捣成果泥后食用。苹果含有果酸,能吸附毒素的水分,并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适宜小儿腹泻症。
3、淮山药粥
梗米50克,淮山药细粉20克。同煮成粥,具有健脾的功效。对迁延性、慢性腹泻有效。
4、胡萝卜山楂煎
鲜胡萝卜2个,炒山楂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天服数次,连服2——3天,对伤食腹泻有效。
5、苡米仁鸡金粥
生苡仁米30克,鸡内金1个,粳米25克,同煮成粥。患儿食之,有利湿健胃消食的功效。
以上为家长朋友们介绍了秋季小儿腹泻的食疗方,如果孩子出现腹泻症状不妨试试上述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