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看懂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

如何看懂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乳腺癌主要有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现代中药治疗等手段,临床必须根据病期早晚,选择不同方法联合应用,选择合理时,比单一方法疗效好。近年来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h2(最佳含量百分之十六点二%)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能力最强,是人参皂苷中的最主要抗癌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h2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对多种肿瘤有效,也为应用于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

乳腺癌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就是说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依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刺激,雌孕激素通过与乳腺癌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免疫组化表现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PR的形成直接受ER的控制和调节,故PR阳性的乳腺癌,ER大多为阳性。但有些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其受体系统保留很少或完全丧失,不能再作为激素的靶细胞,其生长不再受激素的控制与调节,表现为ER阴性乳腺癌。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临床上可以通过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检测,得出肿瘤细胞内激素受体含量的水平,从而提示乳腺癌的预后信息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据报道高分化肿瘤或临床分期较低的肿瘤ER、PR更可能阳性;乳腺癌ER阳性率约为百分之五十到八十,PR阳性率约为百分之五十。ER及PR阳性肿瘤对内分泌治疗反应性高,有效率达百分之五十五到六十,受体阴性者有效率百分之五到八。ER和(或)PR阳性患者较ER和(或)PR阴性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调节蛋白PS2

雌激素调节蛋白PS2是由激素依赖细胞分泌的,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起作用,是预测乳腺癌预后和内分泌治疗疗效的另一项重要指标。通常ER阳性乳腺癌细胞,PS2也呈现高水平表达。PS2在乳腺癌表达的阳性率在百分之四十三到五十八之间。PS2与ER表达的正相关性,在绝经前的妇女(50岁以下)表现更为明显。PS2(+)ER(+)病例大约占百分之八十三,很少ER(-)和PR(-),而PS2(+)(约4%)。作为乳腺癌抗雌激素治疗预测指标,PS2可能优于ER、PR,若三者结合则可达到满意的预测效果。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预后指标PS2

PS2作为预后指标,对无淋巴结转移者的意义尤为重要。No(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采取单纯手术治疗的情况下,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患者会复发。有研究发现,PS2阳性与阴性两组在N0患者复发率相差百分之三十一,死亡率相差百分之十三。因此PS2成为确定N0组患者属于危险组或非危险组的参考指标之一。PS2检测对淋巴结阳性(N+)患者也同样可分成危险组和非危险组,两组预后差别非常明显。乳腺癌ER(-)、PR(-)、PS2(-)的患者预后差,治疗失败率为百分之八十五,5年存活率仅为百分之四十五。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Ki67

Ki67是一种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其功能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在细胞增殖中是不可少的,阳性说明癌细胞增殖活跃。Ki67的监测多用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也用于探讨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方式、复发、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细胞周期是由细胞周期素(cyclin)、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CDK)和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抑制蛋白(CKI)来进行调控的。不同时相(G1、S、G2、M)间存在关键的调控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与特定的CDK结合构成复合体,可在G1/S交界处将信号转导途径与细胞周期调控联系起来,完成各个时期的转换。其过度表达可缩短G1期,并减少对生长因子的依赖性。该点调控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cyclinD1在许多肿瘤中发现有扩增,尤其在乳腺癌中,扩增可达百分之十五,过表达可达百分之四十五,是目前公认的潜在癌基因。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P53蛋白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的核内磷酸化蛋白,被称为p53蛋白。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在肺癌,乳腺癌等检查是常见指标。P53有野生型和突变型之分。P53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53的表达与临床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53的检测有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C-erbB-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这个指标原来也表示为C-erbB2,是由原癌基因编码的HER2受体,HER2在调控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HER2原癌基因的扩增导致HER2受体在细胞表面过度表达,HER2阳性预示乳腺癌病人预后不佳,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显著缩短、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增加,对内分泌治疗和CMF方案可能耐药,蒽环类和紫杉醇药物对HRE2阳性的病人相对有效。约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乳腺癌病人HER2呈过度表达/扩增,目前常用的筛选方法为免疫组织化学法(IHC),IHC0/1+为正常表达,IHC3+的病人为HER2过度表达。IHC2+需进一步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证实HER2基因的扩增,阴性(3个拷贝数/细胞核)为正常,阳性(>10个拷贝数/细胞核)为异常。研究发现IHC(3+)和FISH(+)者应用Herceptin治疗有效率可分别达百分之三十五和百分之三十四。

三阴乳腺癌(ER-/PR-/HER2)

三阴乳腺癌(ER-/PR-/HER2或ER-/PR-/C-erbB-2),该类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较差,治疗上只可选择化疗,对于化疗具有较高的总反应率和病理缓解率,但易产生继发性耐药,易发生脑、肺及肝等重要脏器的转移,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百分之十四。

怎么看乳腺癌病例报告

一、乳腺癌类型

乳腺癌病理报告最重要的就是乳腺癌的类型,明确乳腺癌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情况、对治疗的反应等。

乳腺癌分为两大类,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原位癌是非浸润性乳腺癌,占乳腺癌的5~10%,又可分为导管原位癌(又称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原位癌预后极好,5年生存率95%以上,且不需要化疗。浸润性癌的包括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占所有乳腺癌80%),浸润性小叶癌(10%)以及特殊类型乳腺癌。特殊类型还包括小管癌、浸润性筛状癌、髓样癌、分泌粘液的癌、神经内分泌癌、浸润性乳头状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大汗腺癌、化生性癌、富于脂质的癌、分泌性癌、嗜酸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皮脂腺癌、炎症性癌等)。不同乳腺癌类型具有不同特点,病理报告都需要指明。

二、乳腺癌分级

乳腺癌分级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根据肿瘤组织的形态学表现进行评分,可分Ⅰ、Ⅱ、Ⅲ级,分级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侵袭和转移的能力越强。分级标准如图

三、肿瘤大小和部位

肿瘤大小对肿瘤的分期有影响,肿瘤越大,分期越晚,肿瘤最大径每增加1cm,复发转移风险升高12%。肿瘤部位是指肿瘤位于左乳或右乳,位于外上、外下、内上、内下象限等,距乳头的距离,距皮肤的距离等,有助于对肿瘤进行定位。当然肿瘤大小和部位只有在手术后病理报告中才能明确,穿刺病理报告是无法得到的。

四、手术切缘

乳腺癌手术后病理报告手术切缘有无癌组织残留,可了解手术是否切除干净,如果手术切缘有癌(或者称为切缘阳性),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扩大切除或局部使用放疗或化疗。

五、是否存在脉管癌栓

了解脉管癌栓是否存在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也就是肿瘤是否会发生转移,可指导辅助化疗。

六、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

乳腺癌最先转移的部位是腋窝淋巴结,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转移的个数可以指导医生对肿瘤进行分期,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化疗,放疗等。腋窝淋巴结受累每增加1枚,复发转移风险升高6%。淋巴结转移个数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用X∕Y表示。X代表有转移淋巴结个数。Y代表送检的淋巴结个数。X值愈大预后越差。

七、激素受体检测

乳腺癌检测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可反映乳腺癌是否受激素调控,检测如果ER、PR其中之一是阳性,说明内分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内分泌治疗可降低ER+/PR+患者复发风险50%。ER、PR的检测通常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根据最新的检测标准ER和PR只要有1%的肿瘤细胞阳性都判定为阳性,ER阳性率比PR高。

八、HER2癌基因检测

HER-2是一种癌基因,C-erbB-2蛋白是HER-2基因的表达产物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HER-2基因过度表达的患者,复发转移的机会较大,但如果HER-2基因过表达,可以使用靶向药物赫赛汀可降低HER-2阳性患者复发风险达50%。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erbB-2蛋白,C-erbB-2(+++)时判断为HER-2阳性,直接使用赫赛汀治疗,C-erbB-2(++)时需再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进一步明确HER2基因是否有扩增,以决定是否采用靶向治疗。C-erbB-2(-)和(+)时判断为HER2阴性,对使用赫赛汀治疗不敏感,无效。而这种靶向药物赫赛汀价格非常贵,需根据检测结果使用,不能随意使用。

九、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

检测肿瘤的Ki67可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情况,也就是肿瘤细胞生长繁殖是否活跃,用百分率表示,阳性比率越高,预后越差。

生殖道肿瘤的检查

1.组织病理

转移性卵巢瘤通常为中等度到分化良好的腺癌。转移性子宫内膜癌呈腺癌外观,表现为实体性腺体结构。来自宫颈的皮肤转移癌通常为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绒毛膜癌由细胞滋养层(具有空泡状核和淡染胞浆的大立方形细胞)和合胞体滋养层(具有不规则核和嗜碱性胞浆的大细胞)构成。前列腺皮肤转移癌通常为分化不良的成簇和成索的腺癌细胞(很少形成腺体)浸润在胶原纤维束中。并有明显的亲表皮性。

2.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

卵巢腺癌癌胚抗原(CEA)阳性,但巨大囊肿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阴性,有助于与乳腺癌鉴别。绒毛膜腺癌伴发高水平的循环中绒毛膜向性腺激素,可在尿中查到。转移性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阳性。

什么是乳腺粘液癌

发病情况及分型

乳腺粘液腺癌占所有乳腺癌发病率的1.4%~5.2%。发病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女性;生长慢.转移迟,预后好。Ceschicktei和Baltimore在1938年首次将乳腺原发粘液腺癌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一般报道单纯型和混合型乳腺癌所占的比例为1:1和5:2之间。单纯型—般较混合型小,呈局限性生长。

病理

1.肉眼所见

肿瘤大小可为1.5~20cm,多在1.5~4.0cm;外形不规则,肿瘤边界较清楚,多呈膨胀性生长,无真正包膜。质地较软。切面呈灰黄色,湿润而发亮,半透明,呈浅灰色胶冻状。

2.镜下所见

粘液腺癌病理表现为大量细胞外粘液中漂浮有实性团状、条索状、腺管状、筛状等结构瘤组织灶。癌细胞大小相似,异型性明显,分裂象易见,混合型还有浸润性导管癌成分。粘液腺癌的生长方式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局限型的特点为:瘤组织由纤维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粘液湖”,瘤细胞排列成腺样结构漂浮于粘液湖内,细胞大小一致。弥漫型的特点为:粘液癌分泌的粘蛋白位于细胞内,核被挤于一侧,癌细胞呈“印戒”状,称为印戒细胞癌。印戒细胞呈弥漫或不明显的巢状分布,弥漫浸润于纤维组织内。粘液是癌细胞变性崩解产物,为酸性或中性粘液。粘液湖被纤维组织分隔,肿瘤周边也有纤维组织间隔,这可能是阻止癌细胞扩散的一个因素。

3.免疫组化:雌孕激素受体实验由于乳腺粘液腺癌含有大量细胞外粘液,癌细胞数量少,故在生化检测雌激素受体时往往出现假阴性结果,用免疫组化检测可见细胞内有阳性颗粒。81.8%~90.0%的纯粘液腺癌ER表达阳性,而混合型粘液腙癌的ER阳性表达率为25%左右。单纯型粘液腺癌ER处于高表达状态,与其良好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学者对比了c_erbB-2在乳腺纯粘液腺癌和混合型癌中的表达.发现有36.4%的纯粘液腺癌和75%的混合型粘液腺癌表达阳性。

乳腺癌可以喂母乳吗

1、乳腺癌可以喂母乳吗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多数以乳腺部位的异常肿块为首发表现,可以伴有局部的疼痛等表现,确诊之后应首先手术治疗,术后进行辅助化疗,并根据免疫组化的检查结果。服用药物进行内分泌治疗,其中分期较早的,治愈的几率也相对较高,手术以及放、化疗期间也是不宜哺乳的。

2、新妈妈母乳喂养可预防乳腺癌

一项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是降低乳腺癌危险少有的几种自然方法之一。母乳喂养至少1年,可以使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降低三成。

有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如果对自己的每个孩子母乳喂养超过六个月以上,就可以降低患乳腺癌几率5%.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位女性,除特殊的身体原因之外(例如罹患乙肝等传染性疾病),都应该给婴儿哺乳,且纯母乳喂养时间至少为6个月。希望每一位女性重视授乳问题,为了自身健康及宝宝的营养,坚持母乳喂养。

做免疫组化的目的是什么

做免疫组化是用来判断疾病的情况的。一般医生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来判断疾病的治疗情况,所以还是有必要的。

腺性淋巴瘤的诊断

本病需与肌上皮涎腺炎、恶性混合瘤、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腺癌、未分化癌等区别。

特别是黏膜相关性淋巴瘤与肌上皮涎腺炎的区别较困难,后者常被误诊为“假性淋巴瘤”,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对区别二者是有帮助的,大多数恶性淋巴瘤可显示异常的免疫表型和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分子遗传学分析可显示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为单克隆性。

子宫间质肉瘤需要与哪几种疾病鉴别

1.子宫内膜息肉常为多发,有蒂,且较细,体积较小。2.子宫黏膜下肌瘤可由宫腔脱出至阴道,生长快,血流信号丰富,有低阻频谱,部分患者血清CA125可升高。3.差分化子宫内腺癌癌细胞呈梭形、网形,呈巢状或片状。网状纤维染色可见网状纤维围绕癌巢。免疫组化:角蛋白Keratin(+),EMA(+),癌胚抗原CEA(+),波形蛋白Vimentin(-)。4.平滑肌肉瘤瘤细胞形态大小可多样性,排列紊乱,浸润性生长。核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大于10个/10HPF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SMA(+),Desllin(+),角蛋白Keratin(-)。Masson三色瘤细胞呈红色,MaI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可见胞浆中有纵行肌丝。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1ocally adwneed breastcancer,LABC)并不少见,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统计约占10%,我国约为30%。局部晚期乳腺癌局部浸润较广而且多数患者体内已有微转移灶,这表明肿瘤多数已非外科手术所能治愈的,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以术前化疗为先导的综合治疗。

(一)术前新辅助治疗

大宗资料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术前新辅助治疗特别是辅助化疗具有以下优点:①缩小肿瘤,达到降期的目的,便于采取进一步根治性手术治疗;②作为人体药物敏感实验术后可以继续应用;③杀灭体内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以便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④对手术前完全缓解的患者,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

UICC制定了疗效评价标准:化疗后肿瘤完全消退,腋窝肿大淋巴结消失为完全缓解(CR);化疗后肿瘤缩小50%以上,同时无新病灶出现为部分缓解(PR);化疗后肿瘤无变化为疾病稳定(SD);肿增增大25%以上为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RR)为CR+PR。

在进行新辅助治疗前,应对原发肿瘤或腋窝转移淋巴结进行粗针穿刺活检,以获得肿瘤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c-erbB一2等免疫组化结果,因为新辅助化疗后的ER、PR,c-erhB-2等免疫组化结果可能不准确。

1.术前新辅助化疗

对于无主要脏器功能障碍,身体状况Karnofsky评分≥60分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化疗应采取剂量强度、时间密度化疗(即大剂量、密集化疗),以取得最佳化疗效果。

常用含蒽环类或紫杉类的联合化疗方案。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ADM)、表柔比星(EP1)、吡柔比星(THP);紫杉类包括紫杉酵(泰素,paclitaxeL,P)和多西紫杉醇(泰素帝,docetanel,D)。常用方案有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一氟尿嘧啶),CTF(环磷酰胺、吡柔比星、5一氟尿嘧啶),TC(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TAC(多西紫杉醇、阿霉素、环磷酰胺),TEC(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等。

一般先给2周期化疗。如出现部分缓解,可继续给到4~6个周期,直至完全缓解。如果2周期无效。可更换化疗方案,或采取其他新辅助治疗措施。

乳腺癌免疫组化

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Cerb-B2同时也是Her-2基因表达过程中作用通道,若Cerb-B2检测为(-)或(+),则 Her-2基因为无扩增,Cerb-B2(++)则Her-2基因可疑阳性;Cerb-B2(3+)则Her-2基因为扩增状态。

P53基因

免疫组化中P53为野生型基因,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

COX-2(cyclooxygenase-2)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表达。COX-2可能是临床评价病人预后、识别术后复发的高危险性病人很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Ki-67

与乳腺癌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预后相关,有助于确定是否采用辅助性化学治疗。

E-cadherin

黏附分子,可作为乳腺癌的判断预后指标。

PS2

在预测内分泌治疗反应方面,PS2比ER测定可能更有用,PS2的表达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反应的最好指标。

p63

p63基因本身是一个抑癌基因,p6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乳房天使检测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Calponin

在乳腺正常组、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中,几乎所有的肌上皮细胞表达p63、α-SMA和Calponin,而所有的腺上皮细胞3种抗体均为阴性;有助于判断浸润癌、原位癌及不典型增生。

SMA(smooth muscle actin)

平滑肌肌动蛋白是可靠的标记抗体。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到原位癌,早期浸润和浸润性癌,ME的消失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

Cyclin D1

Cyclin D1的高表达可能在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的临床意义是:Cyclin D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腋淋巴结转移相关。

乳腺癌要化疗几次注意什么

乳腺癌要化疗几次

乳腺癌和所有的恶性肿瘤一样,是可以通过血行,淋巴和种植转移的,及时规范的治疗是关键,首选的治疗是手术治疗,如果不是原位癌的话,是需要配合化疗的,化疗一般来说需要6-8次的,同时需要看一下免疫组化,看是否需要内分泌以及靶向治疗等、

乳腺癌化疗注意事项

1、术前新辅助化疗患者在穿刺活检确诊后要尽快开始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在手术恢复后(伤口愈合,一般术后1月内)开始化疗;

2、乳腺癌化疗前必须要测患者的身高、体重,以计算体表面积,决定化疗剂量;

3、乳腺癌化疗前一般建议行大静脉穿刺建立长期的静脉通道,以减少药物渗漏损伤组织;

4、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需要在化疗前行哨兵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腋窝分期;

5、化疗前患者血象、心肝肾等功能检查正常,或由医生评估能否进行化疗。

乳腺肿瘤三项检查什么

1、乳腺肿瘤三项检查什么

一般来说,乳腺癌通常是通过其三项指标进行诊断,而它的三项检查指标为: ER(-)PR(-)Her-2(+)。ER、PR、Her-2属于免疫组化常用的代号。ER代表雌激素受体,ER阴性的个体通常对激素治疗反应性较差。PR代表孕激素受体,可提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性。而Her-2 是乳腺组织细胞中较常见的原癌基因,可作为早期识别乳腺癌的有效指标。如果是阳性的,则表示肿瘤往往大于2cm,且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良。

2、乳腺肿瘤如何诊断

B超:乳房肿块患者的肿块中央可见液化表现,而乳腺癌患者的肿块中央很少有液化的表现。

细针穿刺及细胞学检查:乳房肿块患者检查穿刺可见脓液,因此可以排除乳腺癌。此外,患者还可以作脓液结核菌涂片、接种或结核菌培养,可区分乳腺癌与乳房肿块,有助于诊断。

X线检查:乳房肿块患者多数可在身体其他部位发现结核病灶,如肺结核等,且乳房摄片可见肿块伴有片状钙化,而乳腺癌患者的肿块为沙粒状钙化。

不同方法检测肺腺癌中AKL基因易位的优缺点是什么

目前检测肺腺癌中AKL基因易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FISH法、Ventana免疫组化法及PCR法。目前我国专家组已达成共识,认为上述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的肺腺癌,作为肺腺癌的一个分子亚型,均可从抑制剂治疗中获益。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合理利用这三种方法,因为它们各有其优缺点。FISH法仍是目前检测基因相关易位的金标准,以往的临床试验研究也多是基于FISH法检测结果。FISH法检测肺腺癌中基因相关易位阳性的判断标准是:≥15%肿瘤细胞内可见红绿分离信号或绿色缺失信号。该法较敏感且特异,但价格较高且要求肿瘤细胞不少于50个,而且对于部分穿刺细胞块中混有大量淋巴细胞时,荧光镜下不易区分肿瘤细胞。Ventana免疫组化法是近来比较流行且实用的方法,该法与普通免疫组化检测相比,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大幅提高,而且其操作流程简单,成本低,结果判读容易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其检测结果与FISH法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符合率约99%)。但有时会存在一些非特异性染色,不应将其误诊为阳性。PCR法较上述两种方法更为敏感,但其最大的缺点是仅可检测到...

涎腺区域发现肿瘤,提示转移可能性大,可能来源哪里

这个区域的大多数转移性肿瘤主要集中在腮腺内或颌下腺的淋巴结内。随着肿瘤的生长,其转移灶与涎腺的原发肿瘤极为相似。值得注意的是,颌下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颌下淋巴结的转移癌,而不是原发的涎腺肿瘤。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为鱗状细胞癌(来自上呼吸消化道或皮肤)和恶性黑色素瘤(包括促结缔组织增生型)。远处转移至这个区域的肿瘤常常来自于肺、肾和乳腺,其他部位还包括前列腺和大肠。具体需要加做免疫组化进一步辅助诊断。

相关推荐

胰腺癌疾病有哪些种类呢

1、腺泡细胞癌 腺泡细胞癌在胰腺癌患者中仅占1%,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圆形或矮柱形。核圆、常位于基底部。瘤细胞排成腺泡状或条索状,胞浆强嗜酸性颗粒状。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瘤细胞的腺泡细胞特征,如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酶原颗粒。腺泡细胞癌主要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或脾。 2、小腺体癌 小腺体癌也较为少见,镜下,肿瘤由很多小腺体结构及实性癌巢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可为立方或柱状,核较为一致,常见小灶性坏死,在小腺体的腔缘可见少量粘液。近来研究表明,此型胰腺癌可能为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复合性肿瘤。 3

胰腺癌病理类型有哪些

胰腺癌病理分型为: 1、导管腺癌: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 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 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①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或呈肉瘤样排列。 ②腺鳞癌:偶见於胰腺,可能为胰管上皮鳞化恶变的结果。肿瘤

胃肠间质肿瘤如何诊断

目前明确GISTs的诊断,判断其良恶性比较困难。本病分化状态不明显,具有未定向分化的特点,以往多被诊断为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因此,依靠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很难确诊,必须依靠免疫组化检查帮助诊断。 内镜检查显示肿瘤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基底宽广、表面光滑、色泽正常,内镜活检不易钳取病变组织,反复原位深活检可提高阳性检出率。超声内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粘膜下肿瘤的最佳方法。在消化管壁的5层结构中,GISTs多位于第4层,即固有肌层,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团块,恶性程度较高时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凹凸不甲井向周

怎么确诊乳腺癌

1、乳房X光检查:乳腺X光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癌诊断方法,可根据是否有钙化现象、阴影等来判定,一般而言,乳腺X光检查对肿块判断的准确率可高达70%以上。 2、超声检查:对于判断乳腺肿块的位置和大小非常准确,但对于判断乳腺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则很困难。 3、红外线扫描:利用人体不同结构的软组织对红外线的吸收率不同而进行检查。此方法仅作为一种初步筛选,很多情况下也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4、穿刺:将细针插入肿块中,抽出少量组织,做细胞学检查。这是最终判定肿块性质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检查方法,也是达到确诊目的的唯一

什么诱发乳腺癌

一、乳腺癌常见病因因素 ★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初产年龄。 ★乳腺的良性疾病。 ★饮食因素及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 ★ 内分泌因素及激素。 ★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 二、西医对乳腺癌常见类型命名 ★非浸润性癌、导道内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导道癌早期浸润、 小叶癌早期浸润) ★浸润性特殊型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道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 大汗腺样癌) ★鳞状细胞癌(浸润性非特殊性癌、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导道癌) ★硬癌( 髓样癌、 纯癌癌、其它罕见癌) 。

为什么有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要做免疫组化染色

当组织学形态典型时,病理医生可直接给予诊断。当组织学形态不典型时,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呈细胞角蛋白(CK)、甲状腺球蛋白(Tg)和甲状腺转化因子-1(TTF-1)免疫阳性。CK-19被广泛地应用于乳头状癌的标记。此外,galectin-3、HBME-1在乳头状癌中高比例表达,但对这种肿瘤并不呈特异性。

如何看懂乳腺检查报告

1—3类,常规或定期检查 4类以上,请予以高度重视 乳腺B超、乳腺钼靶片和乳腺磁共振这三类检查报告都会以一个名为“BI-RADS多少类”来显示结果,BI-RADS的中文意思是“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1类,表明是阴性,健康; 2类,良性,不用太担忧,常规随访即可; 3类,建议每隔6个月左右定期检查。 4类及以上,需要高度警惕,建议找乳腺肿瘤专科医师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还需进行病理学活检。 学会看这些报告了,明白自己到底是几类,也就能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了。 超声科杨琛补充,如果当超声评估BI-RADS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的病理特征及分类

1)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主要发生于10岁以下的婴幼儿和儿童,约占儿童肉瘤的50%~60%,形态学上表现为胚胎期7~10周的骨骼肌形态。组织学所见细胞稀少,呈疏松的编织状排列,间质黏液变性易见;横纹肌母细胞散在分布;分化差的区域由小而圆或卵圆的细胞组成,核浓染,胞质少而界限不清;分化好的区域可有横纹肌母细胞形成,胞质红染,部分细胞胞质内可有横纹;部分病例可有不成熟的软骨或骨组织形成。其中葡萄状肉瘤指的是多倍体性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外观呈葡萄状物突出到空腔组织,前列腺横纹肌肉瘤为实体肿块,而非葡萄状物。 2)血管

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

(1)细胞学检查:可结合病情采用不同方法取材检查,如①阴道后弯窿吸液涂片检查,虽阳性率仅33%左右(因输卵管可能梗阻),但检查方便,可重复,无创伤。如能排除子宫、输卵管癌,可成为恶性卵巢肿瘤诊断指标之一,故不妨常规施行。②一子宫直肠窝穿刺吸液或冲洗液(无腹水者)检查,对盆腔无炎症及粘连、疤痕者可行。宜用21号2c;m皮内注射针及lOml吸筒由子宫颈后方1 cm-l.Scm处刺人抽吸,吸出物注人3m1 Ringer液中(要反复冲洗吸管),离心后沉渣涂片、染色、镜检。如抽出液多,可按腹水处理。③腹水检查,可经

腺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病理改变: (一)大体形态 :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多数无包膜,但不完整。质地为中等硬度,切面呈灰白色。 (二)镜检 :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结构不一。有的呈实性团块或小条索状排列,有的可见腺腔形成,有的排列成管状或腺样结构。一般认为具有腺腔样结构者,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较低。小条索及小团块之间的结缔组织多少不定,多者与硬癌相似,间质少而癌细胞多者可称软癌。 (三)生物学特点 腺癌具有高度浸润和破坏性生长特征。腺癌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壁,而出现较多的血行及淋巴转移。 肉眼所见: 腺癌多位于肺周边部,界限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