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吐按什么穴位
止吐按什么穴位
1、止吐按摩的常用穴位
常用和最方便的穴位是“内关”穴,在前臂内侧,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
前臂即老百姓所讲的小膀子,桡侧即大拇指侧。在前臂内侧,从大拇指侧开始,可摸到两根较粗的“筋”,即为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
屈肘关节和腕关节,分别看到两条横线,即肘横纹和腕横纹,两横纹之间距离定为12寸,取1/6即为2寸。
止吐的穴位有很多,关键在于辨证。目前可先使用常规胃经、心包经穴位如内关、足三里等按压。
2、较急呕吐可按摩的穴位
掐内关穴:用拇指指尖掐住对侧内关穴(在手腕上两横指,两筋之中)1分钟,以有麻胀感为度。
擦任脉:用一手的手掌自膻中穴(在两乳中间)擦至肚脐,由上向下反复5—7遍。
推膀胱经:让别人用其一手手掌自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推至胃俞穴(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自上向下左右各5—7遍。
怎样迅速缓解上吐下泻 按摩止吐泻
中医里上吐下泻多因感受暑湿、寒湿等秽浊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可通过按摩以下穴位得到缓解治愈,如: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
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脾胃属中焦,内关穴可通常三焦之气,故可治疗心,胸,胃等方面的疾病,相对于中焦而言,内关为止吐常用穴,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恶心呕吐,刺激本穴均能迅速起到止吐作用。
定位:在前臂掌侧, 当大陵与曲泽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
按摩手法:双手交叉相互按揉内关穴,连续3-5分钟,每日2-3次。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络,清泻肠热,强健腰膝的作用,按摩该穴位能有效改善呕吐,腹泻,便秘,痔疮,流鼻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定位:位于膝盖后方横纹向下6指幅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将拇指置于承筋上,用指腹揉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腹胀,呕吐,恶心,反胃,腹痛腹泻,腹鸣,吞酸,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缺乏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手法:用双手掌心,掌根或全手掌向下按在此穴位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揉搓3-5分钟,每天坚持进行按摩,可有效改善胃胀,呕吐现象。
按什么穴位止泻
1、按天枢穴止泻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压住肚脐左右两边的天枢穴(脐旁2寸处),约按压10分钟后,再慢慢抬起按压的手指。一般按压一次可以缓解腹泻,使大便成形。
2、按下痢穴止泻
下痢穴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穴,用手指用力按压这个穴位,便意就会立即消失。出现严重腹泻的时候,刺激这个穴位,症状也会减轻。正坐或者仰卧、翘脚的姿势,这个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二个脚趾中间向里2厘米的地方。
3、按摩天河水止泻
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用食指、中指二指的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每次约七八分钟,止泻效果好,可有效防治腹泻问题。
止吐简单最快的方法 按摩法
中医上,按摩不同的穴位可起到不同的对症治病作用,如出现呕吐症状的,可按摩以下穴位达到止吐的效果: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
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络,清泻肠热,强健腰膝的作用,按摩该穴位能有效改善呕吐,腹泻,便秘,痔疮,流鼻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定位:位于膝盖后方横纹向下6指幅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将拇指置于承筋上,用指腹揉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筑宾穴具有和胃降逆,清心化痰,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胃气上逆之呕吐病症,宿醉,头痛,失眠,腰部和膝盖疼痛症。
定位:位于内脚踝向上约7指幅宽,在脚后方边缘大拇指横宽距离的地方,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用手指的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以画圆的形式按摩。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腹胀,呕吐,恶心,反胃,腹痛腹泻,腹鸣,吞酸,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缺乏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手法:用双手掌心,掌根或全手掌向下按在此穴位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揉搓3-5分钟,每天坚持进行按摩,可有效改善胃胀,呕吐现象。
天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常按此穴,能调节和改善内脏功能,增强记忆力,具有益气升清,润肺平肝,通经活络的作用,可轻松缓解呕吐,视力模糊,头痛等症。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按摩手法:每天早晚各按压此穴一次,每次连续扣9下或9的倍数,或用食指指腹点按2分钟。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脾胃属中焦,内关穴可通常三焦之气,故可治疗心,胸,胃等方面的疾病,相对于中焦而言,内关为止吐常用穴,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恶心呕吐,刺激本穴均能迅速起到止吐作用。
定位:在前臂掌侧, 当大陵与曲泽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
按摩手法:双手交叉相互按揉内关穴,连续3-5分钟,每日2-3次。
止咳穴位 风池穴
位置:位于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
做法:拇、食指指腹同时分别按揉双侧风池穴2~3分钟。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止吐 筑宾穴止吐
筑宾穴具有和胃降逆,清心化痰,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胃气上逆之呕吐病症,宿醉,头痛,失眠,腰部和膝盖疼痛症。
定位:位于内脚踝向上约7指幅宽,在脚后方边缘大拇指横宽距离的地方,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用手指的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以画圆的形式按摩。
急性肠胃炎止吐最有效最快的方法 最快的方法:推拿按摩
适用:6个月—6岁以下儿童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1)合谷穴止吐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
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2)内关穴止吐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脾胃属中焦,内关穴可通常三焦之气,故可治疗心,胸,胃等方面的疾病,相对于中焦而言,内关为止吐常用穴,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恶心呕吐,刺激本穴均能迅速起到止吐作用。
定位:在前臂掌侧, 当大陵与曲泽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
按摩手法:双手交叉相互按揉内关穴,连续3-5分钟,每日2-3次。
(3)承筋穴止吐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络,清泻肠热,强健腰膝的作用,按摩该穴位能有效改善呕吐,腹泻,便秘,痔疮,流鼻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定位:位于膝盖后方横纹向下6指幅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将拇指置于承筋上,用指腹揉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4)中脘穴止吐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腹胀,呕吐,恶心,反胃,腹痛腹泻,腹鸣,吞酸,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缺乏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手法:用双手掌心,掌根或全手掌向下按在此穴位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揉搓3-5分钟,每天坚持进行按摩,可有效改善胃胀,呕吐现象。
止咳化痰穴位
百病皆因痰作祟,祛痰就找丰隆穴
痰本来是人体疾病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
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出病根才行。
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然后把甘草捣烂,外敷在此穴上。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自古便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
甘草生长在沙土里,味甜,色黄,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恰好就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选。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
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
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
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
是的,丰隆历来就被医家奉为祛痰至宝,我们怎可因穴小而不为呢,所以,但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多吃芝麻少吃肉,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
呕吐按摩哪些穴位
足三里
【位置】 在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3个指幅处。
【治疗】 患者仰卧,治疗者分别指压左右足部穴位。若患者自己指压,坐在椅子上较易进行。对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胃积食或肝脏、胆囊病症等症状有效果。
百会
【位置】 连接两耳之问直线与眉间中心的直线的交点,即头顶处。
【治疗】 治疗者两手包住患者头部,左右拇指缓慢轻轻指压穴位。对于缓和宿醉引起的头痛、头重效果明显,且能抑制晕车呕吐时的心神不宁。
巨阙
缓和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或胃痉挛及慢性胃病有效
【位置】 心窝正中央。
【治疗】 使患者仰卧,治疗者跪在一旁,指尖朝患者喉咙方向两手手指并拢相叠,以中指尖反复指压心窝。如此,可缓和呕吐的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胃积食、慢性胃病有效。
厉兑
【位置】 脚第2指指甲边缘。
【治疗】 将两脚的脚趾指甲根部加以揉压。本穴位可缓和胃部病症症状。尤其感觉心窝胀、腹部不适、反胃时,加以刺激有效果。
天枢
【位置】 距离肚脐两侧约2个指幅外侧。
【治疗】 让患者仰卧,治疗者分别将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压到腹部的脂肪轻度凹陷程度。如此,可促进消化系统机能。或在心窝到本穴位范围之间轻轻按摩即可。
以上就是5个可以治疗呕吐的特效穴位啦,而且不同的穴位还针对不同病症引起的呕吐,大家在治疗按摩的时候一定要对“穴”按摩才有用哦。
快速止咳穴位 肺俞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做法:拇指指腹用中等力量按压肺俞穴,每隔10秒钟放松1次,反复按压1~2分钟。
止咳穴位 膻中穴
位置: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做法:拇指指腹轻轻揉按颤中穴2~3分钟。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止吐 天柱穴止吐
天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常按此穴,能调节和改善内脏功能,增强记忆力,具有益气升清,润肺平肝,通经活络的作用,可轻松缓解呕吐,视力模糊,头痛等症。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按摩手法:每天早晚各按压此穴一次,每次连续扣9下或9的倍数,或用食指指腹点按2分钟。
止咳化痰穴位 天突穴
天突穴很好找,它位于你锁骨的中间胸骨上窝中央位置。是属于颈部的穴位。经常按摩天突穴能够帮助你疏通肺气、化痰止咳平喘。当然,要是能够在按摩天突穴的基础上配合进行吞咽的动作,效果能够加倍。我们看天突穴所在的位置就知道它跟呼吸系统的关系不同寻常,所以,止咳化痰,按摩天突穴首当其冲。
坐车吐按什么穴位
1、坐车吐按摩耳穴
位置:按压耳穴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晕车呕吐,当你乘车感到不舒服时,及时按压耳穴:胃。这个穴位位于耳轮脚消失的地方,在胃痉挛的时候,这个穴位会有明显的压痛。需要注意的是,耳穴一般都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在这个区域内用探针或指尖仔细寻找,会发现某一个点的压痛比较剧烈,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穴点。
治疗:对“胃”进行刺激的时候,用手指的指尖垂直按压于穴位上,力量由小到大,以晕车的人能忍受为度。一侧穴位持续按压3~5分钟,休息2分钟后再次按压或换另一侧耳朵上的穴位。按压的时候注意不要用指甲掐,以免皮肤破损,压住以后也不要揉搓。
2、坐车吐按摩足三里
位置:在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3个指幅处。
治疗:患者仰卧,治疗者分别指压左右足部穴位。若患者自己指压,坐在椅子上较易进行。对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胃积食或肝脏、胆囊病症等症状有效果。
3、坐车吐按摩百会穴
位置:连接两耳之问直线与眉间中心的直线的交点,即头顶处。
治疗:治疗者两手包住患者头部,左右拇指缓慢轻轻指压穴位。对于缓和宿醉引起的头痛、头重效果明显,且能抑制晕车呕吐时的心神不宁。
4、坐车吐按摩巨阙穴位
缓和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或胃痉挛及慢性胃病有效。
位置:心窝正中央。
治疗:使患者仰卧,治疗者跪在一旁,指尖朝患者喉咙方向两手手指并拢相叠,以中指尖反复指压心窝。如此,可缓和呕吐的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胃积食、慢性胃病有效。
5、坐车吐按摩厉兑穴位
位置:脚第2指指甲边缘。
治疗:将两脚的脚趾指甲根部加以揉压。本穴位可缓和胃部病症症状。尤其感觉心窝胀、腹部不适、反胃时,加以刺激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