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痹的偏方
湿痹的偏方
1.狗骨酒治风湿痹痛
【田 料】 狗骨、白酒各适量。
【制用法】 将狗骨浸于酒内,15日后克饮服。
【功 效】 益血脉,暖腰膝。用治风湿痹症。之腰腿痛、肌肉萎缩等。
2.谷子秆烧灰治腰腿痛
【用 料】 谷子杆(茎)
【制用法】 用谷秆烧灰熏烤,并以热灰敷于患处,每晚1次,8次见效。
【功 效】 祛寒湿,舒筋骨。治寒湿性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痛。
3.木瓜粥有去湿舒筋之功
【用 料】 木瓜l5克,粳米l00克,姜汁、蜂蜜各少许。
【制用法】 木瓜研末与粳米煮作粥,临熟调入姜汁、蜂蜜。可任意服食。
【功 效】 治霍乱转筋、足膝无力以及湿痹脚气等。
注:此方据《济众新编》化裁而成,原名“木果粥”。经查考,木果可能即木瓜,其药性相似。
手少阳三焦经的丝竹空穴有哪些重要特征
手少阳三焦经的丝竹空穴定位:眉毛外端凹陷中。主治:目眩、目赤肿痛、结膜炎、 眼睑跳动、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牙痛、 癫痫。
关节炎治疗还是找中医
一、湿热痹阻型
临床表现:关节红肿热痛,特别是四肢小关节,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分析:感受湿热之邪所致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味
防己15g,杏仁15g,滑石15g,连翘9g,山栀9g半夏9g,薏苡仁15g,赤小豆9g,蚕沙9g,落石藤20g,桑枝20g。
二、风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走蹿疼痛,痛无定处,以四肢小关节为主。
分析:感受风邪所致
治法:驱风祛湿,散寒止痛。
方药:防风汤加减
防风12g当归12g,赤勺12g,杏仁6g,黄芩12g,秦艽15g,葛根12g,麻黄9g,甘草6g,茯苓15g,桂枝9g。
三、湿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肿痛,肢体困重麻木,四肢活动不灵,遇阴雨天加重。
分析:感受湿邪所致
治法:祛湿健睥,疏风散寒通络。
方药:羌活9g,独活9g,桂枝9g,当归9g,川芎6g,木香5g,乳香6g,海风藤30g,桑枝30g,甘草5g,茯苓15g,薏苡仁15g。
四、寒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剧,日轻夜重,得热则缓。
分析:感受寒邪所致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川乌9g,麻黄9g,白芍12g,黄芪12g,甘草9g,蜂蜜15g,羌活9g,秦艽9g。
骨关节炎的中医缓解方法
因为骨关节炎多是由于一些疾病和创伤引起的,是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所以我们要治疗骨关节炎,就要从身体内部来舒缓我们的经络,这样才会比较有效果,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骨关节炎的中医缓解方法。
一、湿热痹阻型
临床表现:关节红肿热痛,特别是四肢小关节,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分析:感受湿热之邪所致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味
二、风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走蹿疼痛,痛无定处,以四肢小关节为主。
分析:感受风邪所致
治法:驱风祛湿,散寒止痛。
方药:防风汤加减
三、湿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肿痛,肢体困重麻木,四肢活动不灵,遇阴雨天加重。
分析:感受湿邪所致
治法:祛湿健睥,疏风散寒通络。
用中医治疗骨关节炎虽然不能马上起效,但是对于我们身体经络的梳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络通骨骼方面的疾病才可以缓解,所以我们要治疗骨关节炎,从中医的方法上来看就是要舒缓自己的经络。
中医怎么治疗骨性关节炎
一、外科和关节镜下治疗
根据病情采用关节镜下关节冲洗、骨软骨移植、软骨细胞或间质干细胞移植、关节畸形严重者,可采取截骨矫形术、关节破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行关节置换。
二、骨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法
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湿热痹阻型
临床表现:关节红肿热痛,特别是四肢小关节,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分析:感受湿热之邪所致 。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味
2.风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走蹿疼痛,痛无定处,以四肢小关节为主。
分析:感受风邪所致 。
治法:驱风祛湿,散寒止痛。
方药:防风汤加减。
3.湿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肿痛,肢体困重麻木,四肢活动不灵,遇阴雨天加重。
分析:感受湿邪所致。
治法:祛湿健睥,疏风散寒通络。
4.寒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剧,日轻夜重,得热则缓。
分析:感受寒邪所致。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高尿酸血症能治疗好吗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湿热阻痹:
治宜清热化湿、宣痹止痛。
药用白虎加桂枝汤加薏苡仁、防己、黄柏、牛膝等。
2.瘀热内郁证:
治宜清热化瘀通络。
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
治宜化痰除湿、舒筋通络。
药用六君子汤加味。
4.肝肾阴虚证:
治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
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5、风寒湿痹型: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味,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若风邪偏胜,以上肢游走痛为主者可重用羌活达30g,并加桑枝30g、片姜黄10~159祛风胜湿;寒邪偏胜,痛处不移,得温则减者可加细辛1.5~3g、草乌10g,温经散寒;湿邪偏胜,关节肿胀,重着不利,以下肢为主者酌加防己10~15g、土茯苓15~30g、木爪10~20g、萆薢15~30g,以利水胜湿。
6、风湿热痹型: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胜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方中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除烦;桂枝疏风通络。若发热,口渴、苔黄、脉数者可加银花、连翘、黄柏各10~15g以清热解毒;关节肿大者可加桑枝30g,姜黄、威灵仙各10~15g活血通络,祛风除湿;关节周围出现红斑者,可加丹皮、生地、赤芍各10~15g,凉血解毒;邪热伤阴出现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者,酌加青蒿、秦艽、功劳叶各10~20g,以养阴清热,疏通经络。
7、痰瘀痹阻型:
治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方药:桃红饮加味。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威灵仙通行十二经络,可导可宣,驱风化湿。若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10~20g、僵蚕5~10g,以祛痰散结;痰瘀久留者加用虫类药,如乌梢蛇5~10g、全蝎3~5g,以祛瘀搜风。
8、肝肾亏损型:
治法: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方中熟地黄、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营;独活、防风、秦艽、细辛、桂枝祛风散寒,除湿蠲痹。
若腰膝酸软无力甚者,可加黄芪30g、川续断15g益气补肾;关节冷痛明显者可加附子5~10g、肉桂3~6g温阳散寒;肌肤不仁者加用鸡血藤30g、络石藤20g养血通络。
全蝎的功效有哪些
全蝎又叫蝎子,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别名:虿、奎、杜伯、主簿虫、虿尾虫、全虫、茯背虫、蝎子。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喎,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别名:虿、奎、杜伯、主簿虫、虿尾虫、全虫、茯背虫、蝎子。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
功效分类:平肝息风药;祛风药。
归经:肝经。
功效: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玫毒散结
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咬伤;烧伤;风疹;顽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研末入丸、散,每次0.5-1g;蝎尾用量为全蝎的1/3。外用:适量,研末掺、熬膏或油浸涂敷。
手痛风湿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痛风偏方:
手痛风湿的治疗偏方有哪些?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肾功能异常时由于肾脏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会引起尿酸水平上升。
在痛风的治疗中,有不少人是喜欢中药偏方的,这些偏方也是有一定的作用效果的。这些偏方有:
1.手痛风湿的治疗偏方有哪些?身痛逐瘀汤
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甘草组成。诸药配伍有活血行气、怯瘀通络、通痹止痛之功效,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2.手痛风湿的治疗偏方有哪些?清热利湿除痹方
刘伯龄教授经验方,由忍冬藤50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败酱草30克,车前子(包煎)30克,蚕沙15克,虎杖15克,延胡索15克,刘寄奴15克,苍术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玄参15克。方中以土茯苓、车前子利湿解毒消肿;忍冬藤、薏苡仁、败酱草清热解毒;黄柏清下焦湿热;苍术健脾除湿,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关节肿痛;蚕沙怯风和中化湿;虎杖、刘寄奴、赤芍、玄参清热凉血化瘀;延胡索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湿,利关节消肿止痛之功,使病瘀解除,关节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