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体格检查:
1.全面体检 50岁以上的男性,有尿频、夜尿增多、尿线细、射程短,尤其是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潴留,应考虑为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症病人常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要注意心肺功能,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肺气肿以及糖尿病等。如合并有肾积水,应注意肾功能,因此详细的体检、化验、心肺及肾功能检查十分必要。全身检查应注意病人的一般状况,如反应是否迟钝,有无贫血、水肿,有无高血压以及心肺功能异常。外阴及尿道外口的检查:可以直观地检查患者外阴是否存在畸形、尿道口位置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尿道口狭窄。通过触诊可以检查是否存在尿道结石。腹部检查注意上腹部有无包块,下腹部是否有因膀胱过度充盈而形成的包块,双肾区有无压痛及叩击痛,有无腹股沟斜疝,肛门括约肌张力异常,有无痔核等。2.直肠指诊(DRE) 直肠指诊是诊断前列腺增生症的简单而极有价值的方法,应在排空膀胱尿液后进行,对每位病人均需做直肠指诊和神经系统检查,指诊时注意前列腺的界限、大小、质地,中央沟的深浅,有无结节,表面光滑程度,有无触压痛,精囊可否触及和直肠内有无肿块,同时要了解直肠括约肌收缩力,以排除引起相似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
正常前列腺大小约为底部横径4cm,纵径3cm,前后径2cm,在前列腺增生时,直肠指诊可触到腺体横径或纵径增大,或二者均有增大,且前列腺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质地有中等硬度,韧且有弹性,饱满如球状。中央沟变浅或消失,在临床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估计前列腺增生的程度,Rous(1985)提出直肠指诊前列腺大小分度及估重法,Ⅰ度:前列腺增生的腺体大小达正常腺体2倍,估重为20~25g;Ⅱ度:增生的腺体为正常的2~3倍,中央沟可能变浅或消失,估重25~50g;Ⅲ度:增生的腺体为正常的3~4倍,指诊可勉强触及前列腺底部,中央沟消失,估重50~70g;Ⅳ度:增生的腺体为正常的4倍以上,指诊已不能触及腺的底部,估重在75g以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以敬教授提出简易的诊断标准,正常前列腺为栗子大小,鸽蛋大为Ⅰ度,鸡蛋为Ⅱ度,鸭蛋大为Ⅲ度,再大为Ⅳ度以上。必需指出,直肠指诊对前列腺大小的估计与前列腺实际大小有一定误差,除与检查者的临床经验有关外,残余尿的多少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增大前列腺向膀胱内突出,即所谓的中叶增大,直肠指诊时则前列腺增大并不明显,因此,必须借助其他方法结合病史综合进行诊断。
若触到前列腺质地较坚硬,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甚至可触及结节,应考虑到是否合并有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炎,直肠指诊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率不高,必要时可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组织学检查发现的前列腺癌病人,只有26%~34%在直肠指诊时疑为癌,但直肠指诊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
二、尿常规检查
可通过尿液的分析来确定有无血尿、蛋白尿、脓尿、尿糖等,可反映出有无合并感染及肾功能损害。
三、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
前列腺癌、BPH、前列腺炎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和膀胱镜检查都可能使血清PSA升高。另外,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穿刺、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及前列腺按摩也可以影响血清PSA值。
四、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是必要的检查项目,一般可测定血肌酐,可反映前列腺增生是否已引起肾功能损害,对治疗的预后有了估计,及可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波检查:前列腺超声波检查一般可经腹部、耻骨上、尿道及直肠途径进行,可以观察到前列腺的形态、结构、边缘轮廓、内部回声,测定体积估算重量及计算残余尿量。经腹部超声波检查,扫描可清晰显示前列腺增生,尤其是增生的前列腺突入膀胱的部分,检查时膀胱需要充盈,通过充盈时检查和排尿后再检查可计算出残余尿量,以腹部前列腺检查对其内部结构分辨较差,经尿道超声波扫描可准确分辨中央的腺瘤与周围带的非腺瘤组织和包膜,但需要以电切镜插入尿道进行检查,此检查有创伤性,故较少采用,经直肠超声扫描最准确,目前较普遍采用。
①经腹部超声波检查:由于前列腺位于盆腔深部,耻骨上的探头需向尾部成角,经过膀胱耻骨后才能探到前列腺,所以观察腺体的全貌及内部结构比较困难,但这种检查方法简便,可以反复多次,又因毫无不适及损伤,易为病人所接受,也很适合在一般医院进行。通过超声波可测到前列腺最大前后、上下及横径,由于检查的方法、经验及仪器类型的不同,超声测值也有所不同,但正常前列腺横径3.5~4.5cm,前后径1.5~2.5cm,上下径约为3cm,前列腺增生多以前后径增生为主,正常的前列腺呈栗子型,若把它看成近似椭圆体,通过超声波所测得值,用公式计算体积为V=纵径×横径×前后径×0.523,若看成为球体,则公式为V=4/3π×半径的立方,正常前列腺重量为15~20g,大于40g通常认为增大,计算公式为W=V×1.05,W为重量,V为前列腺体积,1.05为前列腺比重。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和电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应用电脑技术,分析处理图像,自动测量前列腺体积,及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前列腺体积测量,使准确性有所提高。
经腹B超可测定残余尿,Szabo等用灰阶超声测定26例有排尿困难的病人的残余尿。病人取仰卧位,探头在耻骨上测出膀胱之上下径及横径,得出两径之平均值,按容积=4/3π×(两径线平均值的立方),求出残余尿的量,与实际残余尿量之间的误差仅为5~10ml。用B超测定残余尿无损伤性,避免了导尿可能引起感染的危险,且易于多次重复。
②经直肠超声波检查:检查程序为先嘱病人排便,必要时灌肠或洗肠后检查。使探头缓慢地插入直肠内6cm,调节探头深度,从前列腺底部开始,每隔0.5cm断面扫描1次,注意测量前列腺突向膀胱内的高度。取得3个径线值,记录包膜及内部反射情况。从前列腺增生病人排尿时声像图可以显出尿道内的变形、移位,从而反映出膀胱出口梗阻的动态改变。通过超学检查还可以了解膀胱的变化,当前列腺增生下尿路出现梗阻时,膀胱可出现的超声像图表现:膀胱壁增厚,不光滑,可有肌小梁及憩室的形成,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加,重者可出现双肾积水,肾实质变薄。
(2)尿路造影:尿路造影分为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静脉肾盂造影是泌尿系最常见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而逆行肾盂造影用于静脉肾盂造影不良或不适的病人。静脉肾盂造影用于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目的主要为排除是否有下尿路梗阻引起的肾盂输尿管扩张及估计肾功能。同时了解膀胱有无小梁增生及憩室的存在。
(3)前列腺CT检查:正常前列腺CT横断面扫描图像位于耻骨联合下缘,呈圆形或卵圆形,外形分界清楚,密度均匀,为软组织密度,CT值为40Hu左右。CT平扫时不能正确清晰地分辨前列腺内的3部分结构,经前列腺注射造影剂后15~20min扫描前列腺,可根据密度差将腺体分为外周区及中央区。
(4)前列腺增生的核磁共振检查(MRI):正常前列腺MRI表现为:前列腺腺体像一个倒锥体,底部最宽位于膀胱下后,尖向尾侧与尿道膜部相邻,前为耻骨联合,后为直肠,左右对称,大小,正常人横径在基底部约4cm、前后径2cm、上下径(长径)3cm,不超过耻骨联合上1cm,在MRI上前列腺结构可以分为3部分,即外周区,中央区和移行区,外周区占前列腺的70%;在前列腺的后外部,尖部最厚,移行区包绕尿道周围,约占50%。因此,横轴径扫描时,最高层仅包括中央区,中央区随年龄增大而萎缩,相反,移行区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绝大多数前列腺增生的结节发生于移行区,使前列腺体积增大,MRI可以测量前列腺增大的体积,T1W显略长的均匀低信号,T2W为等信号,低信号或高信号,中间伴有或不伴有点状更高信号(增生结节中如肌纤维成分为主表现为低信信号,如以腺体成分为主,则表现为高信号)许多增生的结节周围常因受压萎缩,T2W呈一环形信号带,即是手术时所见的外科包膜。移行区增生结节逐渐增大,可使外周区受压萎缩,甚至在MRI上显示不出来。BPH不仅使前列腺普遍增大,而可向前上方呈结节状突入膀胱,在膀胱底部形成软组织,但是非特异性的。膀胱精囊存在,可压迫直肠前壁,但保持正常间隔。
六、前列腺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了解下尿路梗阻的程度等是有重要的价值。当前列腺增生症的病人出现下尿路梗阻症状时,静脉尿路造影显示有膀胱小梁生成,出现残余尿或肾盂输尿管积水以及老年人以肉眼血尿为主症状时,膀胱镜更有必要。将膀胱镜检查作为手术计划的一部分,以便在确诊后尽早选择手术术式且施行手术治疗。膀胱镜检时,前列腺增生病人在插入镜鞘的过程中即可感到尿道延长,正常时精阜至膀胱颈口的距离为2cm,在前列腺增生明显时可增至5cm以上。膀胱颈的形态随各叶增生的程度而改变,两侧叶增生时,膀胱颈的正常凹面消失,增大腺叶间成V或A形,并常可见腺叶增至膀胱镜的接物镜前。中叶增生时,膀胱底部凹陷,后唇明显隆起,输尿管间嵴肥厚,隆起,小梁及憩室形成均为诊断下尿路梗阻的证据。
七、尿动力学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确定梗阻程度,前列腺部尿道及内外括约肌阻力,逼尿肌功能状态。根据所测得的尿流率、逼尿肌压力、尿道压力曲线,以及括约肌肌电图等项数据,可分析前列腺症候群是因梗阻还是激惹所致,可了解是否存在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和膀胱顺应性改变。
前列腺增生危害多多
第一,前列腺增生症可能导致肾脏损害甚至尿毒症。
这是由于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膀胱需要用力收缩,才能克服阻力将尿液排出体外。久而久之,膀胱肌肉会变得肥厚。如果膀胱的压力长期不能解除,残余在膀胱内的尿液逐步增加,膀胱肌肉就会缺血缺氧,变得没有张力,膀胱腔扩大。最后膀胱里的尿液会倒灌到输尿管、肾盂引起肾积水,严重时出现尿毒症。
第二,老年人的膀胱结石也与前列腺增生症有关。
在尿路通畅的情况下,膀胱里一般不会长出石头。即使有石头从输尿管掉到膀胱里也能随尿液排出。患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就不同了。
第三,前列腺增生症可能诱发老年人的疝等疾病。
有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会出现排尿困难症状,需要用力和憋气才能排尿。由于经常用力,肠子就会从腹部薄弱的地方突出来,形成疝,有时患者还会出现痔、下肢静脉曲张。
第四,引起感染。
俗话说:“流水不腐”,但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情况,膀胱内的残余尿液就好像一潭死水,一旦细菌繁殖就会引起难以控制的感染。
第五,引起尿潴留和尿失禁。
尿潴留可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多由于气候变化、饮酒、劳累使前列腺突然充血、水肿所至。过多的残余尿可使膀胱失去收缩能力,滞留在膀胱内的尿液逐渐增加。当膀胱过度膨胀时,尿液会不自觉地从尿道口溢出,这种尿液失禁的现象称为充盈性尿失禁,这样的患者必须接受紧急治疗。
尿频尿急可能是前列腺生病作怪
男性上了年纪,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也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吃点药就行,治不治疗无所谓。事实真是如此吗?专家表示,排尿异常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其背后可能潜伏着巨大危险。
排尿异常并非前列腺增生症的“专利”,也可能为前列腺癌作怪
前列腺增生症确实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他们排尿异常的最主要原因。有调查显示,在60至70岁老年男性中,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生率达60%,70至80岁则为70%,80岁以上则超过80%。
但人们却不能就此认为老年人一出现排尿异常就是前列腺增生所致,因为其背后或许还隐伏着更凶险的“杀手”。它,就是前列腺癌。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日益西化,谷类、蔬菜、水果摄入减少,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显著增多,使我国居民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
而前列腺癌早期表现不明显,即使出现症状,也与前列腺增生症几乎一样,会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
若此时盲目认为就是前列腺增生症,不就医检查,或随便吃药对付,就会延误病情,使癌瘤不能被较早发现,丧失手术机会,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临床上像这样的病例屡见不鲜,令人痛心。
前列腺增生的症状
前列腺位于直肠前,形似栗子,底部紧贴膀胱颈部,包绕着后尿道。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前列腺明显增大而影响男性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生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危害很大,因此,出现前列腺增生症时,及时去大医院就诊。
如果患有前列腺增生,首先会出现尿频,尿频为最早表现,刚开始可能为夜间尿频,随后白天也出现尿频。
后期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后剩余尿增多,膀胱有效容量减少,也使尿频更加严重。其次排尿会困难,进行性排尿困难为该病的显著特点,表现为排尿起始延缓、尿线变细、射程缩短、尿后滴沥等。还会出现血尿,前列腺黏膜上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并受到膀胱充盈、收缩的牵拉而破裂出血。合并膀胱肿瘤时也会出现血尿。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询问患者有关排尿的7个问题,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对每个问题进行评分(0~5分),总分为0~35分(无症状至非常严重的症状)。其中0~7分为轻度症状;8~19分为中度症状;20~35分为重度症状。尽管IPSS分析力图使症状改变程度得以量化,但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前列腺肥大与年龄有关吗
老年人现在是前列腺增生的高发人群,当老人睾丸萎缩以后就容易发生前列腺增生,睾丸酮比例下降,前列腺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而发生腺体组织增生,但补充睾丸酮无效。但还有些人认为,前列腺增生的原因是因为老年人睾丸萎缩,雌激素分泌量更低,对雌激素敏感的前列腺增生,使用雌激素可以治疗前列腺生症便是证明。
另外双氢睾丸酮。通过实验发现,前列腺增生症还可能与前列腺内双氢睾丸酮增多有关。人体内雄激素在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双氢睾丸酮,这种酶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原因,仅限于前列腺组织中,所以双氢睾酮在前列腺组织中积聚,据资料认为,前列腺增生的原因正与前列腺中双氢睾丸酮有关,该学说曾风靡一时,现在又引起了争论。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不能吃什么
大家都知道,前列腺对于我们的男性朋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身体器官,但是现实中往往有很多疾病就是出在这前列腺之上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也就是前列腺疾病的一种,而且这种疾病的治疗周期还是比较长的。那么,下面就先来介绍下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不能吃什么这个问题。
有关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研究颇多,但病因至今仍未能阐明。目前已知前列腺增生必须具备睾丸存在及年龄增长两个条件。近年来也注意到吸烟、肥胖及酗酒、性功能、家族、人种及地理环境对BPH发生的关系。
临床表现
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由于代偿,症状不典型,随着下尿路梗阻加重,症状逐渐明显。由于病程进展缓慢,难以确定起病时间。
1.尿频
尿频为早期症状,先为夜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不多。下尿路梗阻时,50%~80%的患者有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后,发生慢性尿潴留,膀胱的有效容量因而减少,排尿间隔时间更为缩短。若伴有膀胱结石或感染,则尿频愈加明显,且伴有尿痛。
2.排尿困难
腺体增大,机械性梗阻加重,发现排尿困难症状,下尿路梗阻的程度与腺体大小不成正比。由于尿道阻力增加,患者排尿起始延缓,排尿时间延长,射程不远,尿线细而无力。小便分叉,有排尿不尽感觉。如梗阻进一步加重,患者必须增加腹压以帮助排尿。呼吸使腹压增减,出现尿流中断及淋漓。
残余尿是膀胱逼尿肌失代偿的结果。当残余尿量很大,膀胱过度膨胀且压力很高,高于尿道阻力,尿便自行从尿道溢出,称充溢性尿失禁。夜间熟睡后,盆底肌肉松弛,尿液更易自行流出,出现夜间遗尿。有的患者平时残余尿不多,但在受凉、饮酒、憋尿,服用药物或有其他原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时,可突然发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尿潴留的症状可时好时坏。部分患者可以是急性尿潴留为首发症状。
3.血尿
前列腺黏膜上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并受到增大腺体的牵拉或与膀胱摩擦,当膀胱收缩时,可以引起镜下或肉眼血尿,是男性老年人血尿常见原因之一。偶有大量血尿,膀胱镜检查、金属导尿管导尿、急性尿潴留导尿时膀胱突然减压,均易引起严重血尿。
前列腺增生患者要禁饮烈酒,少食辛辣肥甘之品,少饮咖啡,少食柑橘、橘汁等酸性强的食品,并少食白糖及精制面粉.
对于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来说,一般不能吃的食物有:烈酒、咖啡、柑桔、橘子汁等等,其实除了这些常见的食物以外,现实中还有很多食物是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不能吃的,但是一般只有这些食物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大多情况之下,我们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注意好这些方面就可以了。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不能吃什么
有关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研究颇多,但病因至今仍未能阐明。目前已知前列腺增生必须具备睾丸存在及年龄增长两个条件。近年来也注意到吸烟、肥胖及酗酒、性功能、家族、人种及地理环境对BPH发生的关系。
临床表现
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由于代偿,症状不典型,随着下尿路梗阻加重,症状逐渐明显。由于病程进展缓慢,难以确定起病时间。
1.尿频
尿频为早期症状,先为夜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不多。下尿路梗阻时,50%~80%的患者有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后,发生慢性尿潴留,膀胱的有效容量因而减少,排尿间隔时间更为缩短。若伴有膀胱结石或感染,则尿频愈加明显,且伴有尿痛。
2.排尿困难
腺体增大,机械性梗阻加重,发现排尿困难症状,下尿路梗阻的程度与腺体大小不成正比。由于尿道阻力增加,患者排尿起始延缓,排尿时间延长,射程不远,尿线细而无力。小便分叉,有排尿不尽感觉。如梗阻进一步加重,患者必须增加腹压以帮助排尿。呼吸使腹压增减,出现尿流中断及淋漓。
残余尿是膀胱逼尿肌失代偿的结果。当残余尿量很大,膀胱过度膨胀且压力很高,高于尿道阻力,尿便自行从尿道溢出,称充溢性尿失禁。夜间熟睡后,盆底肌肉松弛,尿液更易自行流出,出现夜间遗尿。有的患者平时残余尿不多,但在受凉、饮酒、憋尿,服用药物或有其他原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时,可突然发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尿潴留的症状可时好时坏。部分患者可以是急性尿潴留为首发症状。
3.血尿
前列腺黏膜上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并受到增大腺体的牵拉或与膀胱摩擦,当膀胱收缩时,可以引起镜下或肉眼血尿,是男性老年人血尿常见原因之一。偶有大量血尿,膀胱镜检查、金属导尿管导尿、急性尿潴留导尿时膀胱突然减压,均易引起严重血尿。
前列腺增生患者要禁饮烈酒,少食辛辣肥甘之品,少饮咖啡,少食柑橘、橘汁等酸性强的食品,并少食白糖及精制面粉.
对于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来说,一般不能吃的食物有:烈酒、咖啡、柑桔、橘子汁等等,其实除了这些常见的食物以外,现实中还有很多食物是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不能吃的,但是一般只有这些食物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大多情况之下,我们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注意好这些方面就可以了。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爱“啃老”
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50%,尽早咨询专科医生、规范治疗是关键
本报讯(记者冯冯)随着我国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已成为泌尿外科临床诊疗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且,我国城乡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的实际患病率远高于既往诊断率,也就是说,前列腺增生症的危害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专家指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如果不予处理,随着病程的发展,将可能导致急性尿潴留、肾脏损害、疝气痔疮脱肛、继发尿路感染和血尿等各种危险并发症,甚至诱发败血症。专家建议,患者不要盲目治疗,更不能拖延不治,应该尽早咨询泌尿外科专科医生,以得到规范化的诊治和随访。
现状:
逾五成花甲老人患病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生率与年龄和性激素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年龄越大,排尿困难等症状也越明显。大约有50%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的下尿路症状,包括排尿频率升高、尿流细弱、膀胱排空困难以及夜尿症,甚至引发包括急性尿潴留在内的严重并发症。
此外,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亦受城乡、地区等环境因素及文化程度、职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项针对我国六个城市的老年人患病调研显示,北京、广州、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患病率最高,分别为63%、54%、40%。不同职业中,从事行政管理、科教文卫者患病率最高,达到55%,而工人、农民患病率较低,约40%。这些结果显示,前列腺增生患者人群庞大,如不及时治疗,对个人和家庭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中年男性也加入到前列腺增生患者群体,因此,该疾病的防治工作不仅仅是老龄男性才需关注的议题,中年人也不可不防。
危害:
延误诊治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黄健教授表示,我国城乡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实际患病率远高于既往诊断率,也就是说,前列腺增生的危害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患者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认识不足,在症状出现早期,多采取能忍则忍的态度,认为熬熬也就过去了,没有必要去医院。所以,绝大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看病时,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们寻求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疾病症状已经发展到无法承受的地步,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
黄健教授介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一个逐步进展的疾病,如果不干预,它会逐步加重,甚至引发包括急性尿潴留在内的严重并发症。前列腺增生会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局部尿道黏膜充血,影响膀胱功能,从而出现尿急、尿频、夜尿频繁、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排尿不尽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如果不予处理,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加重,随着病程的发展,将可能导致急性尿潴留、肾脏损害、疝气痔疮脱肛、继发尿路感染和血尿等各种危险并发症出现,甚至诱发败血症,对健康的影响很大。
对策:
尽早咨询、规范治疗是关键
谈及治疗,黄健教授介绍,前列腺增生症是一个渐进性逐步加重的疾病,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而且病情的发展速度也是因人而异的,治疗宜个体化。现有的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手段包括应用缩小前列腺体积的药物,如5α还原酶抑制剂和松弛膀胱颈平滑肌的α-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方式选择要根据症状的轻重、全身状况、有无并发症等来综合判断。黄健教授建议,患者不要盲目治疗,更不能拖延不治,应该尽早咨询泌尿外科专科医生,以得到规范化的诊治和随访。
“前列腺增生症并不可怕,即使是中、重度前列腺增生症,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治疗方式,最大程度上控制病程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黄健教授说。
前列腺增生的危害
第一,前列腺增生症可能导致肾脏损害甚至尿毒症。这是由于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膀胱需要用力收缩,才能克服阻力将尿液排出体外。久而久之,膀胱肌肉会变得肥厚。如果膀胱的压力长期不能解除,残余在膀胱内的尿液逐步增加,膀胱肌肉就会缺血缺氧,变得没有张力,膀胱腔扩大。最后膀胱里的尿液会倒灌到输尿管、肾盂引起肾积水,严重时出现尿毒症。
第二,老年人的膀胱结石也与前列腺增生症有关。在尿路通畅的情况下,膀胱里一般不会长出石头。即使有石头从输尿管掉到膀胱里也能随尿液排出。患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就不同了。
第三,前列腺增生症可能诱发老年人的疝(小肠气)等疾病。有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会出现排尿困难症状,需要用力和憋气才能排尿。由于经常用力,肠子就会从腹部薄弱的地方突出来,形成疝(小肠气),有时患者还会出现痔、下肢静脉曲张。
第四,引起感染。俗话说:流水不腐,但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情况,膀胱内的残余尿液就好像一潭死水,一旦细菌繁殖就会引起难以控制的感染。
第五,引起尿潴留和尿失禁。尿潴留可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多由于气候变化、饮酒、劳累使前列腺突然充血、水肿所至。过多的残余尿可使膀胱失去收缩能力,滞留在膀胱内的尿液逐渐增加。当膀胱过度膨胀时,尿液会不自觉地从尿道口溢出,这种尿液失禁的现象称为充盈性尿失禁,这样的患者必须接受紧急治疗。
老年人夜尿增多警惕前列腺增生
60岁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率较低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进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已成为泌尿外科临床诊疗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据研究统计,我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六城市60岁以上城乡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病率大于50%,而既往诊断率仅为17.02%,实际患病率远高于既往诊断率,也就是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危害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1。那彦群指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需引起广泛重视。建议患者不要盲目治疗,更不能拖延不治,应该尽早咨询泌尿外科专科医生,以得到规范化的诊治和随访。”。
男性、60岁以上,出现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应警惕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其发生与年龄和性激素相关,会引起排尿障碍,降低病患的生活质量2。根据调查,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年龄通常集中在60岁以后,此
时大约每两位男性中就有一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0岁时患病率高达83%。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现已与欧美等国相当3。那彦群教授建议中老年朋友,一般夜尿超过2次以上就应该看医生了。
老人患前列腺可手术吗
前列腺是男性的重要的性器官之一,前列腺疾病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特别常见的。老年人的前列腺增生,通常都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如果前列腺增生比较严重的话,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的。
前列腺增生,又叫前列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据统计,70岁以上的老人,前列腺增生发病率达70%,80岁以上老人前列腺增生发病率接近100%。前列腺增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排尿不畅甚至不能排尿。这不仅造成生活不便,尿液长期排不出来,更有引发肾积水和尿失禁的危险
前列腺增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也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如果增生的情况比较严重,老年人的身体耐受能力还可以的话,为了避免前列腺增生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生,患者是可以选择通过手术的方式,将前列腺进行切除的。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
1.尿频:尿频为早期症状,先为夜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不多。下尿路梗阻时,50%~80%的患者有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后,发生慢性尿潴留,膀胱的有效容量因而减少,排尿间隔时间更为缩短。若伴有膀胱结石或感染,则尿频愈加明显,且伴有尿痛。
2.排尿困难:腺体增大,机械性梗阻加重,发现排尿困难症状,下尿路梗阻的程度与腺体大小不成正比。由于尿道阻力增加,患者排尿起始延缓,排尿时间延长,射程不远,尿线细而无力。小便分叉,有排尿不尽感觉。如梗阻进一步加重,患者必须增加腹压以帮助排尿。呼吸使腹压增减,出现尿流中断及淋漓。
残余尿是膀胱逼尿肌失代偿的结果。当残余尿量很大,膀胱过度膨胀且压力很高,高于尿道阻力,尿便自行从尿道溢出,称充溢性尿失禁。夜间熟睡后,盆底肌肉松弛,尿液更易自行流出,出现夜间遗尿。有的患者平时残余尿不多,但在受凉、饮酒、憋尿,服用药物或有其他原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时,可突然发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尿潴留的症状可时好时坏。部分患者可以是急性尿潴留为首发症状。
3.血尿:前列腺黏膜上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并受到增大腺体的牵拉或与膀胱摩擦,当膀胱收缩时,可以引起镜下或肉眼血尿,是男性老年人血尿常见原因之一。偶有大量血尿,膀胱镜检查、金属导尿管导尿、急性尿潴留导尿时膀胱突然减压,均易引起严重血尿。
4.泌尿系感染:下尿路梗阻是由于小便潴留导致泌尿系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且伴有尿痛。继发上尿路感染时,出现发热、腰痛及全身中毒症状。平时患者虽无尿路感染症状,但尿中可有较多白细胞,或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手术前应治疗。
5.膀胱结石:下尿路梗阻,特别在有残余尿时,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可逐渐形成结石。膀胱结石的并发率可达10%以上。可出现尿线中断,排尿末疼痛,改变体位后方可排尿等表现。
6.肾功能损害:由于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导致肾功能破坏,患者就诊时的主诉为食欲不振、贫血、血压升高,或嗜睡和意识迟钝。因此,对男性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肾功能不全症状,应首先排除前列腺增生。
7.其他:由于长期下尿路梗阻,可出现因膀胱憩室充盈所致的下腹部肿块或肾积水引起的上腹部肿块。长期依靠增加腹压帮助排尿可引起疝、痔和脱肛。